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2020-08-07 麥姆斯諮詢

本文內容轉載自《光學技術》2020年第3期,版權歸《光學技術》編輯部所有。

範娜娜,王懋,溫少聰,謝杰,吳東岷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國際實驗室

摘要:近年來人們對具有安全駕駛、智能控制功能的汽車需求增長,使智能駕駛汽車快速發展起來,雷射雷達作為智能駕駛的核心傳感器之一得到廣泛的關注,其中MEMS雷射雷達具有高幀率、高解析度、體積小、成本低的優點,是國內外車載雷射雷達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光學系統是MEMS雷射雷達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分為發射光學系統和接收光學系統,本文基於鏡面直徑5 mm的二維MEMS振鏡設計了發射光學系統,將25 W的半導體雷射器準直為弧矢方向發散半角為1 mrad,子午方向發散半角為3 mrad的光束;設計了大相對孔徑為1:1、焦距為11.01 mm的鏡頭作為接收鏡頭,並提出採用放大倍率為2.2的纖維光錐與16線APD陣列探測器耦合,擴大接收光學系統的視場;APD陣列探測器採用選通模式,提高雷達系統的信噪比。基於此設計結果搭建雷射雷達樣機,實驗驗證系統探測距離可達45 m,全視場角40︒ × 10︒。結果表明系統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雷射雷達探測距離和視場角。

關鍵詞:MEMS振鏡;雷射雷達;光學設計;纖維光錐;大相對孔徑

0 引言

雷射雷達是一種通過使用雷射束測量目標距離的測量方法,在航空航天、軍事、氣象等國民經濟生活中得以廣泛的應用。尤其在智能駕駛領域,三維成像雷射雷達是實現無人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雷射雷達主要的技術方案有固態雷射雷達、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機械式雷射雷達,其中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採用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掃描振鏡作為掃描機構,主要系統包括發射系統、接收系統和信號處理系統,可實現三維成像,具有遠距離,高幀率,高解析度的優點,並且有望實現雷射雷達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是國內外車載雷射雷達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光學系統作為MEMS雷射雷達重要組成部分,分為發射光學系統和接收光學系統,發射光學系統的主要任務是減小發射光束的發散角,使其光束質量更好,主要設計難點是MEMS掃描振鏡的鏡面面積較小,限制光束的直徑,直接影響準直光束的發散角。接收光學系統主要任務是在保證口徑的前提下接收更大視場範圍內的回波光束,主要設計難點是光電探測器面積有限,會限制接收光學系統相對孔徑和視場。

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基於MEMS掃描振鏡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光學方案,Ito等開發了配備單光子CMOS焦平面探測器的MEMS雷射雷達,可以測量距離高達25 m,全視場角為45︒ × 11︒。Jae-Hyoung Park利用間接時間飛行法,搭建了基於直徑3 mm的二維MEMS掃描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2 m、4 m、6 m、8 m距離處多目標物體的距離測量及三維成像。

邱琪等提出一種6個掃描子系統組成的全向雷射探測雷達結構,其中發射光學天線將MEMS鏡±10 °的掃描角擴展到±30°;接收天線物鏡F數為3,視場角為67 °,視場角範圍內接收到的雷射回波經過接收天線在探測器上所成的半像高小於1 mm。易可佳等研製的一種小型化實時成像的MEMS雷射雷達樣機,其距離解析度為1 cm,視場角為24°。

本文根據基於二維MEMS掃描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特性,設計了一套雷射雷達的光學系統,包括雷射雷達發射光學系統和匹配雷射雷達大口徑、大視場探測需求與探測器小接收面積的接收光學系統,並搭建了雷射雷達原理樣機。

1 雷射雷達結構

基於二維MEMS掃描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採用飛行時間法測距,整體光路採用收發並行光路系統,光源為半導體脈衝雷射器,探測器為高靈敏度的APD陣列探測器,如圖1。雷射雷達工作時,控制系統使雷射器發出高頻率脈衝雷射,經由準直系統準直為發散角較小的光束,再控制二維MEMS掃描振鏡的偏轉角,改變出射光束方向,逐點掃描目標;目標反射的回波光束經過接收光學系統會聚到APD陣列探測器表面,APD陣列探測器上對應的單元被選通以接收光信號。控制系統基於時間飛行法(ToF)準確計算雷射飛行往返路徑的時間來實現距離測量。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1 基於二維MEMS掃描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示意圖

雷射和微波同屬電磁波,根據微波雷達的作用距離方程可得雷射雷達方程為: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式中,PR是接收雷射功率;PT是發射雷射功率;GT是發射天線增益;σ是目標散射係數;D是接收孔徑;R是雷射雷達到目標的距離;ηAtm是單程大氣傳輸係數;ηSys是雷射雷達的光學系統的傳輸係數。根據雷射雷達距離公式可知,為雷射雷達設計合適的光學系統是實現雷射雷達遠距離、大視場的必要條件。其中發射光學系統應儘量選用大功率雷射器,且發射光束需發散角較小,遠場能量集中;若要求雷射雷達探測距離大於100 m,假設雷射雷達作用距離公式中各個參量的值如表1所示,則接收光學系統的入瞳直徑需大於10 mm。考慮大陣列的APD探測器成本較高,為降低雷射雷達成本,採用Hamamatsu公司S13645-01CR型1 × 16線陣APD探測器,單個APD面積1 mm × 0.4 mm,總的面積為1 mm × 8 mm。當接收光學系統的入瞳直徑2d為10 mm,視場角θ為40° × 10°,根據f =d/tanθ,則接收光學系統的焦距為2.84 mm,即要求接收光學系統的相對孔徑(2d/f)為10:2.84,光學鏡頭難以滿足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在光電探測器和接收光學系統間加入纖維光錐平衡接收光學系統在光電探測器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對大口徑和大視場的需求,並且APD陣列探測器採用選通模式,降低大相對孔徑的接收鏡頭接收到的背景光的幹擾,提高系統的信噪比。

表1 距離公式變量值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1.1 發射光學系統設計

雷射雷達光源為波長905 nm的脈衝半導體雷射器,該雷射器輸出功率為25 W,弧矢方向光斑尺寸為15 μm,發散角為25°(FWHM),子午方向光斑尺寸為74μm,發散角為10°(FWHM)。半導體雷射器的弧矢(平行於結平面方向)、子午(垂直於結平面方向)方向發散角不同,故採用兩個母線相互垂直的柱面鏡對弧矢、子午兩個方向分別準直。根據高斯光束遠場發散角定義θ=λ/πω0,準直後束腰半徑越大,MEMS振鏡的鏡面尺寸需越大,而MEMS振鏡的掃描頻率則會隨之減小,綜合考慮雷射雷達對準直後光束小發散角和MEMS振鏡高掃描頻率的要求,採用直徑5 mm的MEMS振鏡,其快軸掃描頻率為1.2KHz,慢軸掃描頻率在10 Hz左右。

利用光學仿真軟體,建立柱面鏡準直的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在距離光源45 mm的地方放置了一塊30°傾斜、直徑5 mm的反射鏡,其等效於零掃描角時的MEMS振鏡。

根據半導體雷射器的發光特性,設計使用焦距為4.62 mm的非球面柱面鏡進行子午方向的準直;設計使用焦距為13.91 mm的球面柱面鏡進行弧矢方向的準直。

仿真得到準直後距離反射鏡不同距離的光斑,取峰值功率1/e2處光斑半徑,將散點擬合為直線,該直線近似為雙曲線的漸近線,直線方程為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2 光學仿真模型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3 光斑半徑隨光傳播距離的曲線

直線斜率為準直後光束髮散角的正切值,則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4 距離MEMS振鏡100 m時雷射光斑截面圖

得到準直後子午方向發散半角為1 mrad,弧矢方向發散半角為3 mrad,如圖3所示。圖4給出了仿真模型中距離MEMS振鏡100 m的探測器接收到的雷射光斑,該光斑總能量為24.01 W,即有96%以上的雷射能量經由MEMS振鏡反射,僅有包含約4%的雷射能量的光束未入射到MEMS振鏡上,沿原方向出射。

1.2 接收光學系統設計

如前文所述,為滿足雷射雷達遠距離光信號的探測對大口徑、大視場的要求,在接收鏡頭和APD陣列探測器間加入放大倍率為2.2的成像纖維光錐作為中繼元件。該纖維光錐由數千上萬根錐形光纖規則排列組合而成,每根錐形光纖芯徑小於6 μm,纖維光錐入射端面接收到的圖像被分解為與錐形光纖排列相對應的像元;規則排列的錐形光纖將所攜帶的像元信息一一對應地傳遞到纖維光錐的另一端;像元在傳遞過程中隨錐形光纖直徑的變化被放大或縮小,在出射端面按原排列方式組合成像。本文中纖維光錐口徑小的一端直徑10 mm,緊貼APD探測器,口徑大的一端直徑22 mm,位於接收光學鏡頭的像方焦平面位置。

綜合考慮接收光學系統的口徑和視場,接收光學的設計指標如表2。

表2 接收鏡頭設計指標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5 接收鏡頭仿真模型

在光學仿真軟體中選擇反遠距型鏡頭為初始結構,設置評價函數,選用市場上現有透鏡,優化系統,最終得到接收鏡頭的結構如圖5所示,共有5片鏡片組成,其中最後一個透鏡為非球面透鏡。

接收鏡頭焦距為11.01 mm,視場角為40 ° × 10 °,相對孔徑1:1,系統總長95.08 mm。圖6為接收鏡頭像平面的光跡圖,像面大小為5 mm × 2.2 mm,x方向從左至右依次為視場(0 °,0 °)、(0 °,3.5 °)、(0 °,5 °)的光線在像平面所成光斑,y方向從下至上依次為(0 °,0 °)、(14 °,0 °)、(20 °,0 °)的光線在像平面所成光斑,x方向像高1.10 mm,y方向像高為4.17mm。圖7為像平面的相對照度均勻性,20 °視場角範圍內像平面的相對照度均勻性在90%以上。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6 像平面光跡圖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7 像平面相對照度均勻性

2 實驗結果

根據以上仿真設計結果,結合機械設計,搭建了雷射雷達的樣機,如圖8所示。其中,纖維光錐直接緊貼在拆除封裝窗口的APD陣列探測器表面,中間的空隙以松柏油填充,如圖9,可在纖維光錐的大端面看到APD陣列探測器表面的放大像,耦合效率約為74.14%。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8 雷射雷達樣機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9 APD陣列探測器與纖維光錐耦合模塊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10 實驗拍攝光斑圖

在距離發射光學系統6.67 m距離的光屏上拍攝了雷射光斑圖,如圖10,該光斑的光斑半徑為12.81 mm × 26.78 mm,根據tanθ=r/d,雷射的發散角為0.11° × 0.23 °。

在距離雷射雷達垂直距離1.5 m的前方有一面白牆,接收光學系統的光軸與牆面垂直,當發射光學系統的掃描角為(0 °,0 °)、(5 °,0 °)、(0 °,5 °)、(0 °,10 °)、(0 °,15 °)、(0 °,20 °)時,對應選通APD探測器從左至右第8個、第8個、第7個、第5個、第3個、第1個單元,APD探測器接收到的回波信號幅值及其修正後電壓幅值如表3所示,相應的計算了修正後電壓幅值與其平均值的差值佔其平均值的百分比均小於10%。結果表明該雷射雷達的樣機視場角為40 ° × 10 °,接收系統像平面的照度均勻性大於90%。

表3 雷射雷達不同視場回波信號測試結果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將雷射雷達放置在一地下車庫測試,APD探測器選通第8個單元,發射光學系統掃描角為0 °,發射系統發出的雷射脈衝照射在距離樣機45 m的一面白牆上時,將接收系統可以接收到的回波信號連接在示波器上顯示如圖11所示,峰值電壓為4.45 V。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圖11 雷射雷達回波信號

3 結論

本文為基於二維MEMS掃描振鏡的雷射雷達設計了發射光學系統和接收光學系統。系統選用直徑5 mm的MEMS掃描振鏡,利用柱面鏡將25W的半導體雷射器,準直為發散角為1 mrad(子午方向)和3 mrad(弧矢方向)的光束;以放大倍率2.2的纖維光錐作為接收鏡頭和APD陣列探測器的中繼元件,設計了焦距為11.01 mm、視場角40 ° × 10°的反遠距鏡頭作為接收鏡頭,其相對孔徑1:1。APD陣列探測器採用選通模式避免大相對孔徑的接收光學系統接收到的幹擾光降低雷達系統信噪比。基於仿真結果,搭建了雷射雷達原理樣機,實現45 m遠目標的探測,系統全視場角40 ° × 10 °。該雷射雷達系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視場探測需求與探測器小接收面積的矛盾問題,若完善該雷達樣機的MEMS掃描振鏡驅動系統、APD陣列探測器選通系統及數據處理系統,有望實現三維成像雷射雷達系統的搭建。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相關焦點

  • 5分鐘,教您搞定MEMS雷射雷達振鏡選型!
    二、MEMS雷射雷達簡介MEMS,微機電系統,尺寸在毫米級或者更小的傳感器、執行器或者微型系統。常見產品包括MEMS加速度計、MEMS麥克風、陀螺儀、微馬達、微泵、MEMS振鏡及其集成產品。(2)Optical Aperture光學孔徑:MEMS振鏡的光學特性與雷射雷達的空間解析度、探測距離等參數息息相關。
  • Preciseley將重點發力雷射雷達MEMS振鏡
    本次Preciseley公司展示的主要產品除了應用於光通訊的MEMS 1XN光開關、2X2光開關、MEMS MCS (Multicast Switch)、OXC、MEMS TOF(Tunable Optical Filter),在相干光收發器中起保護和光衰減的MEMS Shutter晶片,也展示了應用於物聯網、智慧城市的近紅外傅立葉微型物質探測器以及用於無人駕駛的車載雷射雷達
  • 基於MEMS微振鏡的固態雷射雷達掃描模組、3D深度相機的簡單分析介紹
    打開APP 基於MEMS微振鏡的固態雷射雷達掃描模組、3D深度相機的簡單分析介紹 發表於 2017-12-19 09:11:40
  • 前沿研究丨基於三維掃描振鏡的原位雷射加工方法研究
    Wang等通過將大曲面分層分塊,逐層逐塊地加工以保證雷射焦點始終聚焦,從而進行大範圍曲面圖案雷射加工。就工件三維表面加工而言,動態調整聚焦光斑空間位置是實現非平面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三維掃描振鏡的三維加工能力得益於其具有的動態聚焦單元,讓焦點在高度方向實現一定範圍內變動,而這是一般二維掃描振鏡無法實現的。Xiao等利用三維掃描振鏡和不同類型雷射器在不規則曲面上直接標刻圖案。
  • 成像雷射雷達技術概述
    概括了成像雷射雷達在軍事和國民經濟中的應用。 關鍵詞:雷射雷達;成像技術;二元光學;掃描技術1 引言雷射雷達的研究最早是從軍事應用中開始的,其中一個重要應用是目標識別。主動成像雷射雷達系統可以直接獲得目標的輪廓和位置信息(即強度像和距離像),可以很容易地識別目標。分為掃描成像雷射雷達和非掃描成像雷射雷達兩種。在軍事、航空航天、工業和醫學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本文將結合成像雷射雷達的系統要求和技術指標,分別論述成像雷射雷達中掃描成像和非掃描成像的優點和局限性,討論雷射器、探測器和掃描器等元器件的選取及其理論依據。
  • 劉文清院士談雷射雷達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訪中科院安徽光學...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完善,雷射雷達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其中環境監測領域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可以用來測量顆粒物、臭氧、溫度和溼度的變化等等。  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於1991年建立了當時我國最大L625雷射雷達系統,用於探測平流層氣溶膠分布,該雷射雷達系統被美國國家宇航局選為全球10個雷射雷達站之一。
  • 智能駕駛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
    Velodyne公司、鐳神智能公司等雷射雷達供應商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8]等各大科研機構研發的車載雷射雷達均為脈衝式雷射雷達,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雷射器技術、光學系統設計技術、雷射掃描技術、信號處理技術、雷射測距技術等。
  • 雷射雷達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發展
    遠距深度相機識別精度低,工作距離遠,可用於手勢、動作和姿態識別,無人駕駛避障、路徑規劃等,其中自動駕駛系統中常用的雷射雷達就屬於遠距深度相機。、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傳感器的融合,攝像頭雖然在強光等環境下效果不佳,但憑藉高性價比被廣泛應用於汽車ADAS系統,雷射雷達目前價格高,不過卻是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傳感器。」
  • 雷射振鏡掃描技術
    振鏡簡單來講是用在雷射行業的一種掃描振鏡,其專業名詞叫做高速掃描振鏡Galvo scanning system。所謂振鏡,又可以稱之為電流表計,它的設計思路完全沿襲電流表的設計方法,鏡片取代了錶針,而探頭的信號由計算機控制的-5V—5V 或-10V-+10V 的直流信號取代,以完成預定的動作。
  • 高功率雷射掃描振鏡焊接在動力電池製造中的應用
    模組匯流片焊接等,幾乎18650電池製造的雷射焊接都會採用掃描振鏡雷射焊接系統。18650蓋帽-電芯極耳焊接通常是在自動化流水線上完成,工件流轉到振鏡焊接頭下時,夾具壓緊工件,振鏡高速完成焊接,焊接時間僅需不到1秒,大族雷射精密焊接事業部針對這些應用開發了ST300高速時間分光雷射焊接機,一臺ST300雷射器可以同時搭配到幾臺振鏡焊接系統上,工作時可由雷射器內高速振鏡擺動將每個脈衝雷射分配輸出到各個振鏡系統上,充分利用了雷射功率,如接到4臺振鏡系統上,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曾經生產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的歐姆龍,2017 年初開始在Opus提供的小型 MEMS 晶片基礎上,研發雷射雷達。日本先鋒公司,利用原本用於掃描雷射影碟的光學頭,生產MEMS雷射雷達,「當訂單達到100萬,先鋒便可以把價格控制在100美元以下,預計會在2019年開始量產。」先鋒還與高精度地圖服務商HERE合作,測繪地圖。
  • 振鏡式雷射焊接機可實現快速點焊
    相對於傳統方式,振鏡式雷射焊接機以高速移動的掃描鏡片代替二維工作檯,配合強大圖形處理功能的專業軟體,實現了程序控制的瞬時多點焊接,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靈活性。    LWS—300S振鏡掃描雷射點焊機是公司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在關鍵部件採用優質進口部件生產而成的,焊機使用了掃描鏡組的動態焊接工藝,並採用掃描鏡片的移動代替工件移動或焊接鏡組移動的方式,使振鏡鏡片在掃描鏡頭內將雷射光束快速在焊點之間切換,焊點之間的距離越大,工件上的焊點數量越多,優勢越明顯。採用這種技術,焊接時間可以降低60%。
  • 基於AT89C51的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
    作為一種具有較高橫向解析度和縱向解析度的顯微儀器,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在各個領域有較大發展 文中介紹了雷射共聚焦光學掃描的非線性問題,通過選取合適的振鏡以及驅動控制系統消除非線性,最後完成掃描驅動系統的軟體設計。
  • 雷射雷達前線: Berkeley與MIT發布基於65nmCMOS工藝的光學相位陣列雷射雷達晶片
    前言:今年六月份在日本舉行的Symposium on VLSI Circuits上,加州伯克利(UC Berkeley)和麻省理工學院(MIT)一篇共同撰寫的論文,發布了他們最新的基於65nm CMOS工藝的基於光學相位陣列(OPA)的雷射雷達晶片。
  • 工程師最關注的產品系列之:國內主要雷射雷達廠商及其產品
    PandarGT採用禾賽自研的高速振鏡系統,該系統可在-40℃到120℃環境中長期使用,且抗衝擊性強,溫度範圍遠優於市場同類產品;此外,禾賽自主研發1550nm光纖雷射器及其控制模塊,其體積遠小於同類型光纖雷射器,工作溫度範圍達到-40℃到110℃,滿足車載應用的溫度要求。PandarGT具備抗幹擾功能,以高可靠性和面向量產的設計服務於自動駕駛應用。
  • 關於雷射雷達的 11 個謠言,你不得不知
    3.固態雷射雷達沒有運動的部件,是最好的方法沒有運動部件的固態雷射雷達只改進了雷射結構的一個方面。無磨損的結構增強了雷射雷達的可靠性。然而,無磨損的機構,也會使得雷射雷達性能大打折扣。最能夠說明問題的表現就是雷射雷達的測量距離減小,視場角縮小,或者對環境光源(如陽光)更敏感。
  • 廣東省重大專項車規級MEMS固態雷射雷達研發項目啟動儀式在鐳神...
    《車規級MEMS固態雷射雷達系統研發與應用》項目著眼於現階段國家重點產業需求與制約戰略性新興產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中核心傳感器雷射雷達的「卡脖子」關鍵技術,全面圍繞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研究內容,通過突破雷射雷達關鍵零部件的設計製造技術,形成專用雷射器、MEMS微振鏡晶片、放大器晶片等關鍵零部件並產業化;通過開展新探測技術、新結構、新工藝的集成研究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傳統的基於模型的雷射雷達數據處理方法具有計算友好、可解釋性強等特點。而數據驅動的 DL 方法在提供語義信息方面表現出了超常的能力,這是傳統方法的弱點。   最明顯的傳感器是上面的 Velodyne UltraPuck 雷射雷達。   1。 雷射雷達技術原理和現狀分析   典型的雷射雷達是用一束或幾束雷射掃描其視場。通過這一系統,設計了精密的光束控制系統。
  • 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固態雷射雷達,為什麼2018沒有火?
    其他固態雷射雷達最核心的元器件是光學轉向機構,而這些轉向機構往往由於元器件成熟度所限,無法做到足夠高的光學效率。相比機械雷達成熟的測遠性能(近日禾賽官宣的Pandar40P做到了驚人的200m@10%反射率,幾乎已經是機械雷達的物理極限),根據最新的公開信息,市面上多數固態雷達的測遠性能還在30-65m@10%掙扎。
  • 無人駕駛之雷射雷達深度剖析
    雷射雷達的機遇和挑戰機遇雷射雷達在智能機器生態系統中有很多機遇。與使用二維圖像相比,點雲能夠更容易的被計算機使用,用於構建物理環境的三維形象——二維圖像是人腦最容易理解的數據,而對於計算機來說,點雲是最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