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前線: Berkeley與MIT發布基於65nmCMOS工藝的光學相位陣列雷射雷達晶片

2021-02-24 力策雷射雷達

前言:今年六月份在日本舉行的Symposium on VLSI Circuits上,加州伯克利(UC Berkeley)和麻省理工學院(MIT)一篇共同撰寫的論文,發布了他們最新的基於65nm CMOS工藝的基於光學相位陣列(OPA)的雷射雷達晶片。

今年六月在日本召開的學術會議Symposium on VLSI Circuits上,加州伯克利(UC Berkeley)V. Stojanović研究組和麻省理工學院(MIT)Michael Watts研究組一篇共同撰寫的論文,發布了他們最新的基於65nm CMOS工藝的基於光學相位陣列(OPA)的雷射雷達晶片。我們來看看他們這款晶片的新亮點吧。

工藝平臺:65nm CMOS平臺+193nm SOI矽光子平臺,300mm(12寸)晶圓流片,通過氧化物鍵合(Oxide Bond)的辦法將光和電做集成。由於光電晶片分開製作,光子晶片上集成了其他材料,例如鍺(Ge)、氮化矽等。鍺主要用作探測器,製作的片上探測器可以達到0.9A/W的響應。

技術內容:該晶片集成了調頻連續波測距(FMCW)和OPA掃描成像。探測器實現了片上集成,調頻雷射依然是通過光纖耦合到片上。雷射的發射效率約為24%,掃描角度16度,天線陣列尺寸為500um*254um,2um的天線周期(Pitch)比以往更為緊湊,使得旁瓣抑制的效果相比以往也有改善。掃描角度可以通過更緊湊的天線距離得到擴大。

FMCW測距方面,用的是一個外腔雷射,通過注入電流的調製實現頻率三角波調諧(Chirp rate 9THz/s)。光斑發散角FWHM為0.15度/0.3度,對應100m處衍射極限解析度為26cm/52cm。

系統層面的參數可以看到的是測距解析度是3.3cm。

最後附上一張近幾年的一些矽光OPA方案的對比參數表:

點評:由於OPA雷射雷達在性能上的巨大吸引力,矽光OPA方案在MIT、Stanford等著名研究組的推動下,系統工藝層面每年都在往前發展。但是基礎性的問題卻一直得不到明顯突破,包括今年發布的這些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到幾點問題依舊存在:

1. 矽片上集成雷射依然沒有突破,所用的光源依然是片外耦合進去,整體出射效率還是低於30%;

2. 矽的相位調製還是採用了傳統熱調製,速度慢的問題依然存在;

3. 雙軸掃描依然要依賴調頻光源來實現;

4. 天線間距依然較大,給掃描角度和旁瓣抑制帶來影響,天線間距進一步減少會受限於矽波導的Cross talk。

5. FMCW實現成本不菲,單是窄線寬的外腔雷射器官方售價就兩萬多塊人民幣。

參考文獻:

1. P. Bhargava, Symposium on VLSI Circuits (2019)

2. T. Kim etc. ISSCC (2019)

相關焦點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Waymo(谷歌自動駕駛)和Uber(收購自Otto)自研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的嘗試會在後文提到。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北科天繪、鐳神智能等中國公司也湧入低成本車用雷射雷達領域。有公司傾向於取消機械旋轉結構、根本性降低雷射雷達成本的手段,方法之一就是利用MEMS微振鏡(MEMS指的是微機電系統),把所有的機械部件集成到單個晶片,利用半導體工藝生產。
  • 晶片上實現雷射雷達!MIT 在讀博士拿獎學金創立公司,產品 3 年內或...
    這一設計被稱為 lidar-on-a-chip,採用 CMOS 晶圓廠的 300mm 製造工藝,一顆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在 10 美元左右,相比市面上的雷射雷達傳感器來說簡直是白菜價——據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旗艦出版物 IEEE
  •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光學系統是MEMS雷射雷達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分為發射光學系統和接收光學系統,本文基於鏡面直徑5 mm的二維MEMS振鏡設計了發射光學系統,將25 W的半導體雷射器準直為弧矢方向發散半角為1 mrad,子午方向發散半角為3 mrad的光束;設計了大相對孔徑為1:1、焦距為11.01 mm的鏡頭作為接收鏡頭,並提出採用放大倍率為2.2的纖維光錐與16線APD陣列探測器耦合,擴大接收光學系統的視場;APD
  • 固態雷射雷達「何時來」 Flash/MEMS或最快落地
    採用相控陣原理實現固態雷射雷達,完全取消了機械結構,通過調節發射陣列中每個發射單元的相位差來改變雷射的出射角度。光學相控陣一般都是通過電信號對其相位進行嚴格的控制實現光束指向掃描,因此也可以稱為電子掃描技術。相比傳統機械式LIDAR,它有掃描速度快、精度高、可控性好的優點。但也易形成旁瓣,影響光束作用距離和角解析度,同時生產難度高。
  • 雷射雷達的組成部分有哪些,它的分類又是如何
    對於雷射雷達來說,MEMS最大的價值在於:原本為了機械式雷射雷達實現掃描,必須使雷射發射器轉動。而MEMS微機電系統可以直接在矽基晶片上集成體積十分精巧的微振鏡,由可以旋轉的微振鏡來反射雷射器的光線,從而實現掃描。
  • 一文看懂雷射雷達
    來源:摘自中信證券與雷達工作原理類似,雷射雷達通過測量雷射信號的時間差和相位差來確定距離,但其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利用多譜勒成像技術,創建出目標清晰的 3D 圖像。(如圖 9),單從測距這一個環節來看,就存在基於時間的飛行時間法和不基於時間的相位式等方法,不同環節的組合構成了雷射雷達的近二十種分類方法。
  • 終於有人把雷射雷達的原理和行業講透了!
    美國 APD 陣列的能力全球領先,主要研究機構包括美國 MIT 林肯實驗室、波音 Spectrolab 公司、Princeton Lightwave 公司等。我國 APD 線性陣列探測器已經可以量產,但面陣 APD 探測器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國內公開發布面陣 APD 探測系統像素數量較低,由於受到相關器件和半導體光電探測器生產工藝的限制,以及國外對高靈敏度探測器的技術封鎖,國內的大部分還處於理論和實驗驗證的階段,大部分關鍵技術和國外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 五大雷射雷達公司「大亂鬥」
    在分析各個企業前,我們先對雷射雷達性能評價的術語進行簡單介紹。雷射雷達按照測距原理分為脈衝 ToF 型和連續波型。我們常見的產品多為脈衝 ToF 型,在硬體上由四部分構成,分別是:連續波型的雷射雷達又分相位調變和頻率調變兩種,其中頻率調變即 FMCW 比較常見。
  • 自動駕駛離不開的雷射雷達,究竟有幾種分類?
    另外,主要部件運用晶片工藝生產之後,量產能力也得以大幅度提高,有利於降低雷射雷達的成本,可以從上千乃至上萬美元降低到數百美元。老牌雷射公司日本先鋒,利用原本用於掃描雷射影碟的光學頭,來生產MEMS雷射雷達。該公司曾表示「當訂單達到100萬,先鋒便可以把價格控制在100美元以下,預計會在2019年開始量產。」
  • 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作為全球光學領域的巨頭,卡爾蔡司(Carl Zeiss)公司的一家雷射雷達光學合資公司Scantinel Photonics GmbH表示,其研發的FMCW雷射雷達可以提高解析度,改善對物體的檢測。 根據Scantinel公司的介紹,FMCW雷射雷達工作在1550nm的波長範圍內,滿足對眼睛安全的高標準要求。
  • Ouster正式發布首款全固態數字雷射雷達
    面向ADAS和工業自動化的最新固態雷射雷達,價格將降至100美元10月6日,Ouster正式發布基於其獨有數字雷射雷達架構而研發的最新高性能固態雷射雷達ES2。ES2是市場上第一款全固態、高解析度、長距的數字雷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 m。ES2面向車規量產項目的初始價格將為600美元,並計劃於2024年實現大批量生產。
  • FMCW雷射雷達完勝ToF雷射雷達,是真是假?細節分析來了!
    決定雷射雷達性能的關鍵在於在空間域(良好的光學器件)和波形時域中抑制旁瓣。ToF和FMCW系統在空間行為上具有可比性,但是當存在高對比度目標時,FMCW真正遭受的損失來自于波形時域。雜波:FMCW系統依靠基於窗函數的旁瓣抑制來解決自幹擾(雜波),該幹擾遠不如沒有旁瓣的ToF系統健壯。為了提供背景信息,一束10微秒的FMCW脈衝可以在1.5公裡範圍內徑向傳播。
  • FMCW雷射雷達:自動駕駛汽車的另一種新選擇
    光學相控陣是固態掃描的另一種方法,可用於集成光子學。它們在雷射穿過波導時對雷射進行相位調製,以整形和重定向從陣列輸出端出射的光束。使用集成矽光子學為FMCW雷射雷達製造光學相控陣的第一份報告,來自於2017年由Christopher Poulton領導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
  • 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
    利用上/下啁啾可以使相干雷射雷達同時解析每個像素的距離和速度。ToF雷射雷達無法即時分辨速度。而速度,是關於車輛周圍行人和物體的非常重要的環境信息。面向未來的FMCW雷射雷達基於FMCW的相干雷射雷達技術可以實現更高的探測靈敏度和精度。
  • 雷射雷達全面分析(二):五大關鍵技術,發射掃描,光束控制,分類
    4.1 測距:與時間是否有關所謂測距,即測量距離,目前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基於時間的測量方法,飛行時間法(time of flight,TOF),一種是不基於時間的測距法。其中,基於時間測試法有脈衝式和三角式兩種;而不基於時間測據法採用相位式;脈衝式,也稱為直接式,如下公式:D = c ×t / 2D為測量距離,c為恆定的光速,t雷射往返時間,脈衝式的工作原理十分簡單,恆定速度乘以時間等於距離,由於是往返,所以除以2。
  • 潮科技|或於ToF「剛正面」,FMCW會是雷射雷達的未來方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殷飛,原文題目《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據麥姆斯諮詢介紹,雷射雷達(LiDAR)是一種利用雷射來測量物體之間距離的遙感方法。
  • 雷射雷達類型:TOF雷達VS三角測距雷達
    如今,雷射雷達已被廣泛應用於機器人、無人駕駛、AR/VR、3D列印等多個領域,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雷射雷達的類型也存在一定差異,機器人是目前雷射雷達應用最為火熱的領域之一,按照不同的技術路線,可將機器人雷射雷達分為TOF雷射雷達及三角測距雷射雷達兩大類型。
  • 智能駕駛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
    由於其將主要部件應用晶片工藝生產,量產能力隨之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售價遠低於同等性能的機械式車載雷射雷達。加之技術上容易實現,因此是當下呼聲最高、最有希望短期內實現車規級量產的車載雷射雷達。主要包括光學相控陣(opticalphasedarray,OPA)車載雷射雷達和閃光(Flash)型車載雷射雷達兩種。1)OPA車載雷射雷達OPA車載雷射雷達採用光學相位控制陣列技術實現雷射掃描。
  • Mobileye/英特爾雷射雷達剖析
    2021年1月11日,Mobileye/英特爾正式發布了其FMCW雷射雷達,準確地說是雷射雷達SoC。
  • 獨家解析|無人駕駛領域最炙手可熱的兩種雷射雷達固態掃描技術
    2001 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雷射雷達及相關技術研究,為西安光機所雷射雷達技術學科帶頭人,先後承擔多項雷射雷達相關的國家重大專項項目研究。在國內外 SCI、EI 等期刊上發表論文近三十餘篇;申請專利近二十餘項,獲授權發明專利十項。本文由雷鋒網獨家發布,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