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2020-11-22 騰訊網

圍繞汽車級雷射雷達的技術路線之爭,愈加激烈。

近日,有報導稱,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將徹底改變目前的汽車級雷射雷達市場格局,並倒逼ToF雷射雷達退出主流市場。

作為全球光學領域的巨頭,卡爾蔡司(Carl Zeiss)公司的一家雷射雷達光學合資公司Scantinel Photonics GmbH表示,其研發的FMCW雷射雷達可以提高解析度,改善對物體的檢測。

根據Scantinel公司的介紹,FMCW雷射雷達工作在1550nm的波長範圍內,滿足對眼睛安全的高標準要求。此外,即使在能見度有限的情況下,如霧、雨、雪,也能提供準確的測量結果。

Scantinel還使用了一種新開發的、獨特的梁偏轉系統,不需要任何機械部件,如MEMS。

目前,最常見的ToF(飛行時間)雷射雷達系統工作在波長850和905納米,接近可見光光譜。因此,最大雷射功率受到限制,探測距離存在瓶頸。

此外,通過使用專有的線性晶片技術,Scantinel公司的FMCW傳感器可以即時測量任何測量點的距離和速度。

由於相干測量過程,這套系統被設計為只對其自身的光脈衝作出響應。如果返回的光與最初發出的光不匹配,FMCW傳感器可以過濾掉這個數據點。

輸入數據的處理速度也更快,因為不再需要估算物體位置變化帶來的速度,就像傳統ToF系統那樣,這降低了計算能力,同時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成本。

到目前為止,Scantinel公司的技術優勢是將所有組件集成到單個晶片上,即所謂的PIC(光子集成電路),以實現雷射雷達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目標。

一、FMCW還是試水

一直以來,基於ToF(飛行時間)的脈衝雷射器處於行業主流地位。

脈衝雷射雷達是簡單的飛行時間測距系統。它們通過記錄短脈衝發射到接收反射光之間的時間來測量距離,並在測量過程中通過反射光的角度來測量物體的位置。

然而,測量速度需要發射多個脈衝,並將脈衝之間的距離變化除以脈衝之間的間隔。

脈衝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在固定頻率發射短暫的光脈衝,根據這些雷射脈衝從表面反彈回傳感器所需要的時間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相比之下,FMCW雷射雷達發出恆定的光流(連續波),並定期改變光的頻率(調頻),這使得既可以確定物體的位置,又可以利用都卜勒效應精確測量它們的速度。

ToF雷射雷達在夜間工作性能有巨大優勢,但在光線明亮的白天,來自太陽的光子會干擾信號,在接收到的信號中產生噪音。

而且,由於多個ToF雷射雷達在接收來自其他雷射雷達的脈衝時可能會造成幹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企業開始引入編碼技術,將傳輸信號分割成多個脈衝。

然而,距離性能與峰值功率成正比,而將可用能量分割成多個脈衝會導致探測距離的性能下降。

而基於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允許更高的探測靈敏度和準確性。信噪比與傳輸光子的總數成正比,而與峰值雷射功率無關。

由於FMCW雷射雷達具有超過10倍的靈敏度,它能以低於ToF 脈衝雷射雷達1000倍的平均功率傳輸。

此外,FMCW雷射雷達的光子電路將一部分輸出相干雷射與接收光混合。這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優勢,有效地阻止任何背景輻射或其他雷射雷達的幹擾。

同時,FMCW雷射雷達的每一個像素的速度信息都可以提供,更容易形成4D感知數據。其次,雷射峰值功率在100mW範圍內,而ToF的峰值功率為數百或數千瓦。

瞬時速度也使得FMCW雷射雷達更容易將遙遠稀疏的數據點識別為物體,並跟蹤這些物體是如何隨時間移動的。

例如,FMCW雷射雷達傳感器可能只收到300米以外的目標的一些反饋,但如果這些零散的點是感知系統感興趣的速度值(例如,以>70英裡每小時的速度接近車輛),系統可以判定目標是重要的。

這意味著,更快的識別和跟蹤給了決策和執行系統更多的機動時間。更好地了解物體移動的速度也能讓運動規劃系統給出更好的反應。

此外,FMCW雷射雷達只對自己發出的光脈衝做出反應。如果返回的光與最初傳輸的光的時間、頻率和波長不匹配,系統就會過濾掉該數據點。

不過,FMCW也有自己的短板,複雜度比ToF脈衝雷射雷達更高,同時對雷射光源有更嚴格的要求。

比如,已經宣布為沃爾沃汽車L4級自動駕駛量產車提供雷射雷達的Luminar公司,雖然用的也是1550nm波長的光源,但是採用的是類似於脈衝都卜勒的方法。

該公司表示,與FMCW方法不同的是,發光體速度屬性並不會降低測量速率,而且有利於測量非徑向運動物體的速度。

目前,已經公開亮相的FMCW雷射雷達,就是由自動駕駛公司Aurora推出的(收購初創公司Blackmore)FirstLight,此前宣傳今年裝車測試。

不過,Blackmore在拿到豐田和寶馬的投資幾年後,最終被Aurora收購,也表明汽車製造商對於FMCW方案未來不確定性的投票。

二、ToF仍是主流

FMCW的雷射雷達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它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在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所做的工作。

一些專注於ToF雷射雷達研發的公司表示,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雷射測距儀都使用ToF,而不是FMCW來進行距離測距。

ToF雷射雷達系統可以提供非常快的雷射脈衝、敏捷掃描、增加的返回顯著性,以及應用高密度感興趣區域(ROIs)的能力。

雖然理論上,FMCW有更優越的探測距離性能,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FMCW雷射雷達產品可以比得上ToF。

對於物體速度測量而言,ToF系統確實需要多次雷射脈衝來確定目標速度。不過,FMCW不能一次性同時測量橫向速度。

但往往橫向速度包含了超過90%的最危險的邊緣情況。闖紅燈的車輛、急轉彎的車輛、臨街的行人,都需要橫向速度進行避讓決策。

在成本方面,FMCW的優勢在於,它利用了光子學和通訊技術的產業鏈成熟度,使其達到更高的性能水平。比如,更低成本的光電探測器,而ToF經常使用APD和其他更昂貴的探測器。

有企業表示,雷射雷達組件的供應鏈相對較新,但光纖雷射器、PIN陣列接收器、ADC和FPGA等組件已在各個行業使用多年。

從供應基礎的角度來看,這些特定類型的組件風險非常低。相比之下,FMCW系統的關鍵部件是非常低的相位噪聲雷射器,它有許多嚴格的要求,而且沒有其他大批量用戶來幫助降低批量製造成本。

即便是MEMS也已經在各個行業,包括汽車上很多地方被使用。但FMCW系統的組件一直在實驗室中測試驗證,還沒有大規模生產的經驗。

此外,ToF雷射雷達系統已經有多家供應商在整個硬體堆棧上生產符合汽車標準的組件:包括雷射器、探測器、專用集成電路等。

因此,在成本、探測距離、性能和點雲質量等綜合性能方面,高發射率、敏捷掃描的ToF系統比FMCW更能有效地滿足自動駕駛對雷射雷達的需求。

從目前披露的量產計劃來看,基於ToF的方案還是主流。

比如,為寶馬提供L3級自動駕駛量產雷射雷達的Innoviz,採用的是基於ToF的MEMS方案。此前,法雷奧已經量產的SCALA雷射雷達,也是ToF測量方案。

一徑科技CEO石拓表示,未來十年MEMS一定是市場的主流。MEMS的優勢有很多,主要有三點,更強的感知能力、車規可靠性以及低成本。

MEMS雷射雷達在當前是更好的選項,首先MEMS基於矽基材料,是鋼性材料,雖然MEMS微振鏡在做微小振動,但只要控制其遠低於損壞閾值,就不會有金屬疲勞的現象;

其次雷射器、探測器等的散熱結構更容易設計,熱阻很低,無需風扇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散熱效果。

石拓表示,FMCW可能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也可能是ToF方案雷射雷達的一個補充方案,因為它能補充速度維度的信息。

FMCW若要在產品端形成競爭力,需要基於晶片集成技術開發全固態的方案,但是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和挑戰,包括開發低成本窄線寬掃頻光源、解決掃描方式問題、提高溫度穩定性、開發ASIC晶片等。

相關焦點

  • FMCW雷射雷達完勝ToF雷射雷達,是真是假?細節分析來了!
    希望這有助於從業者理解雷射雷達系統的取捨,從而激發更有利的知情討論、競爭,最終促進應用於自動駕駛的ToF雷射雷達和FMCW雷射雷達的共同進步。主張1:FMCW是一項(全新的)革命性技術這不是事實。ToF雷射雷達確實需要多次發射雷射以確定目標物體的速度。與FMCW雷射雷達所稱的單次雷射發射相比,這似乎是額外的「開銷」。更重要的是,並非所有速度測量意義都是相同的。儘管兩輛汽車正面行駛時的徑向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雷射雷達對最大探測距離參數的要求是越大越好),其實橫向速度也很重要,因為橫向速度引起的緊急情況佔90%以上。
  • FMCW和TOF在車載雷射雷達中各有什麼優勢?
    FMCW和TOF在車載雷射雷達中各有什麼優勢? 這家名為Blackmore(布萊克莫爾)的雷射雷達初創公司希望能夠改變過去傳統測速雷射雷達只能提供間接速度數據的局限。 目前的雷射雷達大多使用「飛行時間-TOF」技術,發射出離散的光脈衝,測量它們從最近的物體上彈回並返回需要多長時間。然後,他們使用這些數據來建立一個車輛周圍的三維地圖信息。
  • 潮科技|或於ToF「剛正面」,FMCW會是雷射雷達的未來方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MEMS」(ID:MEMSensor),作者麥姆斯諮詢殷飛,原文題目《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據麥姆斯諮詢介紹,雷射雷達(LiDAR)是一種利用雷射來測量物體之間距離的遙感方法。
  • 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
    對於FMCW雷射雷達,信噪比與發射光子總數成比例,而非峰值雷射功率。由於FMCW雷射雷達具有高出10倍以上的靈敏度,因此其發射平均功率可以比脈衝ToF雷射雷達低1000倍。FMCW雷射雷達的光子電路將一部分出射相干雷射與接收光混合。這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解鎖鑰匙」,可以有效阻止任何背景輻射或其它雷射雷達的幹擾。
  • 雷射雷達類型:TOF雷達VS三角測距雷達
    如今,雷射雷達已被廣泛應用於機器人、無人駕駛、AR/VR、3D列印等多個領域,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雷射雷達的類型也存在一定差異,機器人是目前雷射雷達應用最為火熱的領域之一,按照不同的技術路線,可將機器人雷射雷達分為TOF雷射雷達及三角測距雷射雷達兩大類型。
  • FMCW雷射雷達核心技術及量產難點分析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最近Aurora全資收購Blackmore了,這是否代表雷射雷達(LiDAR)的未來發展方向?本文試圖從國外汽車製造商及Tier 1供應商的投資邏輯,從毫米波雷達的歷史來分析一下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的技術前景以及其中的量產難點。
  • 三角測距與TOF雷射雷達,你了解多少?
    雷射雷達廣泛應用於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無人機、AGV叉車等領域,已成為眾多智能設備的核心傳感器,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就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雷射雷達產品而言,用於環境探測和地圖構建的雷達,按技術路線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三角測距雷射雷達,另一類是TOF雷達。
  • FMCW雷射雷達:自動駕駛汽車的另一種新選擇
    關於FMCW系統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們比飛行時間脈衝雷射雷達更高的成本和複雜性。「在許多方面,FMCW雷射雷達更加困難,對雷射光源的要求更加嚴格。」Smolka說。兩年半來,Insight LiDAR公司一直致力於FMCW雷射雷達的光子學集成,包括掃頻雷射器、片上放大器和探測器,對10%反射率的物體可以測距到至少200m。
  • 一文讀懂三角法和TOF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作為眾多智能設備的核心傳感器,其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如今我們能夠在無人駕駛小車、服務機器人、AGV叉車、智能路政交通以及自動化生產線上頻頻看到雷射雷達的身影,也足以說明它在人工智慧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 FMCW 雷射雷達光源參數分析及技術基礎與研究進展
    ⚫非相干檢測也被稱為直接檢測,通過直接測量反射光信號強度的變化實現探測,由於探測方式較為簡單直接,廣泛應用於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 TOF)雷射雷達或調幅連續波雷射雷達。目前主流的相干檢測雷達包括頻率調製連續波(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i-nuous wave,FMCW)雷射雷達與都卜勒測速雷射雷達。
  • 瑞士科學家開發出FMCW雷射雷達並行測量新技術
    雷射雷達點雲(圖片來源: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雷射雷達(LiDAR)是通過發射雷射,計算發射和接收光信號之間的時間延遲乘以光速來實現距離測量據麥姆斯諮詢報導,3D雷射雷達傳感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起源於2007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署(DARPA)自動駕駛挑戰賽,當時首次採用Velodyne的128線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大多數現代雷射雷達傳感器都採用脈衝式飛行時間法(ToF)的原理。脈衝式ToF雷射雷達的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孔徑發射出短脈衝或脈衝模式的雷射,並使用平方律光電探測器探測返回的光功率,從而計算出距離。
  • 三角法和TOF雷射雷達大解析
    雷射雷達作為眾多智能設備的核心傳感器,其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如今我們能夠在無人駕駛小車、服務機器人、AGV叉車、智能路政交通以及自動化生產線上頻頻看到雷射雷達的身影,也足以說明它在人工智慧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 三角法和TOF 雷射雷達大解析
    雷射雷達作為眾多智能設備的核心傳感器,其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如今我們能夠在無人駕駛小車、服務機器人、AGV 叉車、智能路政交通以及自動化生產線上頻頻看到雷射雷達的身影,也足以說明它在人工智慧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 思嵐雷射雷達家族再添新軍 TOF雷達來了
    去年2月,思嵐科技對外發布了第三代雷射掃描測距雷達RPLIDAR A3,基於思嵐科技最新的RPVision 3.0測距引擎,可實現25米範圍的實用化距離探測,每秒16,000的採樣頻率,刷新了三角測距雷達的行業標準。而今年,就在4月17日下午,思嵐科技正式對外發布其最新一代雷射雷達產品——RPLIDAR S1。
  • FMCW雷射雷達的性能優勢有哪些 以及其中的量產難點有哪些-電子...
    ,從毫米波雷達的歷史來分析一下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的技術前景以及其中的量產難點。 FMCW雷射雷達被稱為雷射雷達領域皇冠上的明珠,相較於脈衝式雷射雷達有著明顯的性能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抗太陽光和其它雷射的幹擾,保證傳感器的安全可靠; 2. 都卜勒效應單像素實時測速,提供4D信息,有助於目標分類; 3. 更高的靈敏度和動態範圍(>60dB); 4.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很多人選擇鑽研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來取消雷射雷達,也有人選擇雷射雷達的廉價化。目前雷射雷達價格高的原因包括了需求量少,組裝和調試成本高。Velodyne公司此前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後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純固態雷射雷達。Velodyne LiDAR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 盧偉冰吐槽TOF技術是噱頭,網友笑了:聽聽華為怎麼說
    而且在去年有一個新的名詞逐漸的出現,它就是tof,後來tof技術更是已經成為了智慧型手機旗艦的標配,然而所有人都這麼認為的時候,小米卻不走尋常路。盧偉冰的吐槽大家都知道,盧偉冰算得上是一張大嘴巴,一直以來說話都是肆無忌憚的,什麼話都說得出口。之前盧偉冰在金立做事,後來金立倒了就來到了小米跟著雷軍一起混。
  • 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去年馬斯克還吐槽「雷射雷達就像人身上長了一堆闌尾,闌尾本身的存在基本是無意義的」,「任何依賴雷射雷達的公司都可能無疾而終」。按理說,雷射雷達已經不在馬斯克的視野範圍內了,為何卻在這個時候因為雷射雷達而親自上陣懟小鵬汽車呢?有趣的是,在汽車圈子之外的華為也開始密集釋放關於量產車規級雷射雷達的消息。
  • 雷射雷達LIDAR的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分析
    最近Velodyne挑起的雷射雷達LiDAR專利之戰成為了業界熱點。可以說在嚴苛的自動駕駛系統中雷射雷達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傳感器。今天讓我們詳細聊聊雷射雷達LIDAR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雷射雷達LIDAR 雷射雷達LiDAR的全稱為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雷射探測和測距,又稱光學雷達。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雷射雷達:三維點雲建模構建傳感基石 路徑之爭:雷射雷達為什麼是 L4 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傳感器?固態雷射雷達的優勢在 於,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例如電機、軸承等可動機械結構帶來磨損,同時也消除了光電 器件因為機械旋轉可能造成故障,其與生俱來的特性使得雷達內部的結構布局更加合理, 使整體散熱及穩定性相比於機械式雷射雷達有質的飛躍。 在固態雷射雷達技術演技路線層面,基於 MEMS 方式的固態雷射雷達是最有希望快 速落地的成熟方案,OPA 與 Flash 則是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