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無視的TOF技術,為啥蘋果華為紛紛入局,是技術不夠?
去年智慧型手機在發力的時候,大家又開始專注於不同的關鍵點,除了全面屏之外,攝像頭的技術比拼成為了重中之重。而且在去年有一個新的名詞逐漸的出現,它就是tof,後來tof技術更是已經成為了智慧型手機旗艦的標配,然而所有人都這麼認為的時候,小米卻不走尋常路。
盧偉冰的吐槽
大家都知道,盧偉冰算得上是一張大嘴巴,一直以來說話都是肆無忌憚的,什麼話都說得出口。之前盧偉冰在金立做事,後來金立倒了就來到了小米跟著雷軍一起混。然後他的做事風格就是愛吹牛,盧偉冰其實在2019年的時候就吐槽過tof技術,認為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用處的技術,只能騙用戶花錢。
首先在這裡跟大家簡單的說一下關於手機行業,一個手機公司要賺取利潤的5%~30%,具體賺多少要根據不同的型號不同的公司來定。然後就是成本規劃,需要儘可能地讓用戶得到優惠,所以一部手機就要減去不必要的一些技術,只選擇自己有需要的技術,這是一個取捨。也就是說一部同價格的手機,如果你發現某手機有的技術另一個沒有,那就說明另一個手機一定有你沒看到的優勢與長處。
TOF真的沒有必要嗎?
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的解釋一下關於tof技術,儘可能通俗一點的說,tof技術其實算是一個3D景深鏡頭。比如說蘋果在之前採用了3d雷達感測器結構光,然後這種技術可以掃描整個人的臉部,並且判斷出哪個部分遠哪個部分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形成一個3D構圖。
也就是說這種方式拍下來的照片非常的有立體感,不僅僅是平面的,而且這種技術可以360度的還原物體的3D情況。當然結構光並非是tof技術,它們只是作用相似而已,3d雷達感測器的運作方式是逐點掃描,然而TOF是直接發射一面平滑的光牆,光牆撞到了不同的部分之後又會有一個反饋。
撞到比較遠的地方,它的反饋就會比較慢,撞到比較近的地方它的反饋就會比較快,所以這是一個可以更有效更簡單,更快速形成3D的攝像鏡頭。所以很多人認為tof技術不錯,跟之前蘋果所採用的結構光等等其他技術都是要更強的。實際上,就算是蘋果,同樣也開始在今年的新手機上準備了tof技術。
蘋果都加入了,小米還是無動於衷?
在手機上加入tof鏡頭,並不是一個多大成本的改進,但小米對成本的管控這方面一直都很敏感,因為價格戰可以說它是小米的立身之本,所以他們會避免掉所有沒必要的技術,tof就這樣被排除在外。然而就算是蘋果這樣的國際大公司同樣都加入了這個行列,承認了TOF技術非常有效,小米真的還是無動於衷嗎?
總之直到目前為止,雷軍對這項技術確實不怎麼感冒,並且覺得非常沒必要,目前TOF鏡頭主要是幫助攝像頭獲得景深,然後獲得它有很多種方法,不一定需要額外加一個TOF鏡頭。tof鏡頭如果能夠研發的爐火純青,其實對未來也有很大幫助,因為這有助於3D建模等等,但也許是雷軍覺得手機不可能發展成這個樣子,所以還是沒有引進。
榮耀說實話了
在盧偉冰不斷的抨擊這項技術沒有用,因為友商只是在無腦跟風之後,榮耀終於站了出來,回以了正義的一擊。榮耀的話也是相當的簡單,就是說小米之所以一直都在說這項技術不行,其實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因為小米根本就沒有這個技術。貿然在手機上加入一項新的技術,需要技術部門給予足夠大的支持,或許小米的研發部門並不具備這個實力。
這話也是嗆的小米不行,雷軍跟盧偉冰這次都是相當的灰頭土臉,沒有技術還要在這裡詆毀他人,這種行為確實是讓人不齒。當然事到如今,雷軍跟盧偉冰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並且強調tof技術確實是騙用戶錢的,在未來也不會有什麼發展前途。
手機攝像頭的發展天花板何在?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是有天花板的,那麼在當下這一個時間段裡,手機攝像頭的天花板又在哪裡呢?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用戶才會徹底心滿意足,不要求廠商做更多的努力?關於這一點我們認為,如果攝像頭能夠保持足夠小巧的體積,那麼用戶對攝像頭拍出更好照片的要求上是不會變小的,之前華為的40倍變焦已經把手機變成瞭望遠鏡,但也許他們甚至希望這能夠成為一個天文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