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關注手機圈的朋友可能有共識了,現階段廠商之間已經開始不再曬跑分或者比CPU了,更多是展現自己的前瞻性科技應用,比如華為MateX就提前小米和OPPO發布了摺疊屏,其實友商也一樣能夠做到摺疊屏手機只是被華為搶佔先機了,不過比起摺疊屏這樣遙不可及的非量產機型來說,華為過去一年持續貢獻的黑科技讓網友驚嘆不已。
比如華為的40W超級快充就在Mate20 pro上得到體現了,後來的一加,小米都有在充電效率上進行深度摸索,最終小米9拿出了27W超級快充的效率一鳴驚人。大家之所以對續航這麼看重,很大原因是現階段的手機都是大屏高清屏,APP和遊戲也很吃續航,所以很大程度來說對電池要求很高,而恰恰過去幾年電池技術始終沒有得到突破性的進展,怎麼辦呢?廠商只有在充電效率上做功夫,側面解決續航不給力的問題,比如OPPO的50W超級快充和華為40W快充就被大家津津樂道。
不過這麼好的一個技術,小米副總裁盧偉冰就公開吐槽超級快充的劣勢了,盧總表示現階段的快充和電池是有衝突的,言外之意就是這是一個損壞電池的設計,特別是快充速度越快電池損耗就越大,這個理論一出很多外行米粉就紛紛在評論區吐槽了,「這難道是眼紅另外一邊的50W的OPPO,40W的華為Mate20 pro嗎」?大家都知道小米9也是適配了27W快充電池卻僅僅3300mAH,盧總這個時候科普這個理論,豈不是間接吐槽華為的40W快充是雞肋設計嗎?
其實看到這裡很多網友在盧總評論區留言,也是狠狠打臉了小米9的,按照這個理論的話,長時間下來27W快充的3300mAh小米9電池體驗其實還不如上一代18W的小米8了,所以這是一個倒退設計!當然也有部分支持者認為,希望下一代的紅米旗艦機是擁有4000mAh+18W快充的方案,這樣看起來會較為穩妥一點,也不存在損耗很大的詬病,這倒是兩全其美的方式,這個時候就留給大家一個難題了,到底是要更快的充電效率,還是要壽命更長的電池?
其實小編的理解,只要不會引發和當年三星Note7那樣的事件,我認為第一要素是要安全,不能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可以追求充電效率的上的極限,目前華為的40W快充還是前瞻性的科技應用,如今發布半年也沒有出現什麼問題,所以我認為40W快充不是雞肋設計,而是一個顛覆性的科技應用,只是不知道華為Mate20 pro會不會真的和盧總說到那樣,快充會導致電池損耗嚴重,最終用了一年可能就要換電池了呢?
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事放在手機電池上也是一樣的,蘋果萬年5W快充難道也是為了保護電池?對於盧總的一番言論你們作何評價?
備註: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