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處理器到攝像頭再到今年的充電功率,手機廠商之間的比拼就一直沒停過。今年小米率先量產100W快充,接著vivo、OPPO等品牌緊追其後。唯獨對於蘋果這個品牌來講,快充似乎對其並不是很重要,畢竟iPhone 12新機才剛用上20W快充。
另外蘋果聲稱為了「環保」還將在售的iPhone機型,統一取消包裝裡面附贈的充電頭,並換上Type-C口轉Lightning口的充電線。這一策略意味著5W充電頭正式退出舞臺,iPhone正式邁入20W快充的行列。
儘管不再附贈充電頭對消費者不友好,好在市面上已有諸多成熟的第三方充電頭產品,用戶可以更少的錢買到媲美原裝的產品。不過也正因為這樣,在諸多用戶體驗過iPhone 12的20W快充後,反而提出了不少體驗上的問題。
1、 充電過程中手機發熱、彈窗
充電有輕微發熱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能感覺到發燙就需要注意了,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手機不兼容當前的充電環境,比如與充電頭的快充協議不兼容,手機端接收的電流不穩定等等。通常這種情況下,換用一個合適的充電頭產品即可。
然而比較有趣的是,在蘋果取消附贈充電頭後,中國質量中心就針對開關電源類產品,推出了CQC&CCC雙重安全認證。相較於實行了很多年的CCC認證,CQC認證主要是新增了超過61項的檢驗產品性能的標準。
目前獲得CQC&CCC安全認證的充電頭產品,網上搜了一下好像只有綠聯家的20W充電頭。根據介紹,這款20W充電頭可為iPhone 12半小時充入60%的電量,同時內置多重安全晶片以及保護模塊,可以根據充電情況動態調節充電功率避免設備被充壞。
至於充電過程中出現彈窗的問題,大概率是充電器端或者充電線端的晶片,與手機內部晶片、系統不兼容導致。充電器端主要是充電協議和充電晶片,而數據線端則是Lightning頭內部集成的晶片不能被手機識別。
相較於Type-C等接口的充電線,蘋果的Lightning閃電接口內部有集成晶片。如果使用非原裝晶片手機端會提示「線纜不兼容」的提示。不過很多配件廠商為避免彈窗,會使用「破解版」的晶片,但後續手機進行系統升級時,很有可能導致不兼容的問題再次出現。
此外蘋果在許久前推出了MFi認證計劃,給配件廠商授權使用原裝晶片,以及讓搭載原裝晶片的配件符合蘋果標準,進而避免用戶使用非原裝產品時,出現各種體驗不佳的問題。雖說這聽起來更像是蘋果為了賺錢,但又確實保障了用戶體驗。
目前獲得MFi認證的配件廠商有挺多,但充電頭端和充電線端都獲得MFi認證的,似乎同樣只有綠聯一家。如果遇到充電出現不兼容彈窗,又或是充電發熱的用戶,可以試試這些獲得蘋果MFi認證的配件。
2、蘋果20W快充不能追平66W的華為
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神化」蘋果的20W快充,即便30分鐘能給iPhone 12充電60%的電量。無論從帳面數據還是充電實測來看,華為66W的快充效果都更明顯,其中華為Mate 40 Pro使用原裝充電器在30分鐘能充入80%的電量,充滿需要51分鐘。
作為對比的20W快充充滿iPhone 12需要99分鐘,兩者的充滿時間相差48分鐘,因此蘋果20W能追平華為66W快充的結論不成立。
3、 快充不會對電池有損傷
在快充進入消費者視野那會開始,外界就流傳著「快充會傷電池」的言論,而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事實也證明快充幾乎不會對電池有損壞。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結論是建立在正常充電、正確使用充電設備的條件下。
使用非正規的充電設備又或者充電過程中手機會發燙,久而久之都會讓電池容量大幅減少,另外在充電中運行遊戲等高負載應用,同樣會對手機電池有損傷。為了防止快充加速電池老化,符合規定的快充設備在充電過程中,都會根據設備電量實時調整充電功率。
快充的出現是用來提高用戶體驗,而不是給用戶造成使用負擔的。日常只要使用原裝或官方認證的充電設備,在正常情況下充電都不會有危害。其次在電池技術沒有「質變」的今天,快充能節省的充電時間當然是越多越好。
最後,屏幕前的你們認為有線快充到哪個階段就會停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