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CW雷射雷達的性能優勢有哪些 以及其中的量產難點有哪些-電子...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FMCW雷射雷達的性能優勢有哪些 以及其中的量產難點有哪些

微迷網 發表於 2020-03-15 15:57:00

本文試圖從國外汽車製造商及Tier 1供應商的投資邏輯,從毫米波雷達的歷史來分析一下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的技術前景以及其中的量產難點。

FMCW雷射雷達被稱為雷射雷達領域皇冠上的明珠,相較於脈衝式雷射雷達有著明顯的性能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抗太陽光和其它雷射的幹擾,保證傳感器的安全可靠;

2. 都卜勒效應單像素實時測速,提供4D信息,有助於目標分類;

3. 更高的靈敏度和動態範圍(>60dB);

4. 適合矽光子和相控陣(OPA)技術低成本批量生產。

FMCW雷射雷達的門檻高、發展晚,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全世界能做脈衝式雷射雷達的少說有上百家,但能做FMCW雷射雷達的寥寥無幾。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懂FMCW的人才能欣賞它。看看最近的幾個案例:2017年通用Cruise收購Strobe;2018年寶馬、豐田投資Blackmore;還有2019年5月24日Aurora收購Blackmore。

全世界的雷射雷達廠商那麼多,為何Cruise、寶馬、豐田、Aurora都對FMCW青睞有加?財大氣粗也罷,押寶賽道也罷,人家真的是錢多人傻嗎?NO。看看遍地開花的毫米波雷達就知道了,幾乎全是基於FMCW原理。所以,應該是他們的投資策略高瞻遠矚。據傳聞,Intel正在研發基於矽光子的FMCW雷射雷達,蘋果和Waymo也在評估和尋求進入FMCW雷射雷達領域。

鋪墊完畢,接下來我們借「Aurora全資收購Blackmore」的新聞,來扒一下幾家美國FMCW雷射雷達公司背後的核心技術。

FMCW雷射雷達有幾大組成部分(參考圖1):1)線性調頻窄線寬雷射;2)MZI幹涉儀;3)光束掃描機構;4)平衡光電探測器;5)數位訊號處理。這裡每一個模塊相較於脈衝式雷射雷達都更有難度,但其中最考驗廠家功力的是線性調頻窄線寬雷射器,而這也正是Blackmore和Strobe有著多年積累的看家本領了。

圖1:FMCW雷射雷達框架示意圖

首先看看Blackmore。它是由位於美國蒙大拿(Montana)的Bridger Photonics成立的子公司,因此Blackmore的FMCW技術來自於其母公司。他們早在十年前就開始研發線性調頻雷射測距技術了,圖2來自他們十年前發表的論文。具體的調頻涉及電機驅動、PZT壓電陶瓷驅動和電流驅動。熟悉光柵反射外腔調諧雷射器的朋友們馬上會想到New Focus velocity系列雷射器——它就是採用電機帶動光柵旋轉實現低速大範圍調頻,加上PZT壓電陶瓷高速偏轉高速小範圍調頻,以及通過半導體雷射器的電流驅動實現更高速度的小範圍調頻。

圖2:利用自差拍技術實現寬帶雷射調頻線性化的實驗裝置

圖3和表1摘自Blackmore母公司Bridger Photonics於2015年申請的一篇專利(US20150071315A1),進一步證實了上述猜測。該專利中也列出了幾種雷射器選項:Thorlabs的PICO-D™雷射器、Luna Technologies的Phoenix 1000™雷射器,以及Advanced Semiconductor lasers家的未知型號雷射器。在這三家雷射器中,PICO-D恰好是使用外置光柵調頻的外腔雷射器(參見圖4),與Brdger Photonics論文和專利中描述的通過三個不同調頻機制實現反饋調節的描述一致。

如果Blackmore在當前的產品中依然在使用該類型雷射器,以及專利中描述的雷射調頻線性化方案,那麼可以認為其雷射雷達不可能滿足量產車規的要求。為什麼呢?首先,這款雷射器的成本大於2萬美元,並且其使用的光柵外腔結構體積大,在汽車振動環境中也很難保持穩定性和可靠性。而在圖2和圖3中,他們所使用的雷射調頻線性化方案,使用了成本、功耗和體積都很高的AOM聲光調製器,這些都顯著增加雷射系統的成本和體積,使其幾乎不可能滿足量產自動駕駛汽車的要求。還有一個問題是,依據上述專利中的描述,雷射掃頻範圍約為50GHz,而表1中雷射掃頻速率為5THz/s,也就是說需要10ms的掃描時間。這很難滿足採樣速度、幀率和FMCW實時測速的要求。當然這是幾年前的信息,他們是否已經找到其它替代的雷射器暫不得而知。或許過一段時間,Aurora會發現其中的端倪。

圖3:Bridge Photonics線性調頻雷射實現方案

表1:Brdige Photonics專利中列舉的幾種可能使用的種子雷射源

圖4:Thorlabs PICO-D™雷射器及其結構示意圖

話說回來,使用這種大範圍(幾十到上百納米)掃頻雷射器可以測量物體的絕對長度,並且達到接近微米級別的測量精度,這在工業高精度測量中大有用武之地,這大概是為什麼德國ZEISS今年年初投資了美國FMCW雷射雷達公司——Bridger Photonics的原因吧。

其實Blackmore在雷射器上所面臨的問題,Cruise或許已經經歷了。2017年10月,通用汽車旗下子公司Cruise收購了FMCW雷射雷達公司——Strobe。Strobe的技術來源於其母公司OEwaves,核心調頻雷射器示意圖見圖5(來源:專利US8605760)。該雷射器通過注入式鎖頻鎖定在WGM諧振器的諧振頻率上,通過物理方法例如電光效應或壓電形變,可以高速改變諧振器頻率牽引雷射頻率。該雷射器體積小,可以實現高速線性調頻,剛好滿足FMCW雷射雷達對雷射器的需求。該外腔雷射器同樣面臨著生產複雜、高成本、低可靠性等問題。

圖5:Strobe線性調頻雷射(US8605760)

自2017年收購以後,關於Strobe雷射雷達的新聞幾乎沒有,並且從Cruise依然在使用Velodyne脈衝式雷射雷達也可看出Strobe雷射雷達可能在可靠性和量產方面依然面臨諸多問題。

另外,從當今汽車毫米波雷達領域觀察,FMCW技術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可以預見FMCW雷射雷達未來極具潛力,也難怪通用寶馬豐田Aurora在眾多雷射雷達廠商中相中了還處於發展早期的FMCW雷射雷達公司。而FMCW雷射雷達最核心的線性調頻雷射器依然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熟悉毫米波雷達技術發展史的人應該知道,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FMCW毫米波雷達同樣面臨著如何解決VCO線性調頻的難題。如果對比一下雷射器和微波振蕩器,以及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可以發現兩大領域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只是相隔一二十年。

線性調頻雷射器技術不局限於本文描述的外腔調諧雷射方案,其它方案還包括使用單頻雷射加單邊調製器、基於半導體雷射線性化調頻方案等。國內有科研院所使用過光纖雷射器加單邊調製加光放大器的方案,但問題是器件成本都極其高昂也難以量產。

而使用半導體雷射器的方案,則在成本、量產、符合車規等方面相比Blackmore、Strobe等有明顯的優勢。相應地,則需要解決雷射的相干性、調製線性度、調製速度、帶寬等面臨的綜合難題。幸運的是,半導體雷射器方案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下面的頻譜圖和實景圖就是使用低成本半導體雷射器方案的FMCW雷射雷達所採集的數據。

圖6:距FMCW雷射雷達50米遠的建築物信號頻譜圖

圖7:基於半導體雷射器的FMCW雷射雷達成像實景圖

最後總結,FMCW雷射雷達若要獲得市場的認可,其中的雷射器必須要在調頻速度、調頻範圍、線性度、雷射相干性、滿足車規,以及能夠低成本量產等多方面取得進展。雖然道路是艱辛的,相信FMCW雷射雷達前景是光明的!
       責任編輯:wv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FMCW雷射雷達核心技術及量產難點分析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最近Aurora全資收購Blackmore了,這是否代表雷射雷達(LiDAR)的未來發展方向?本文試圖從國外汽車製造商及Tier 1供應商的投資邏輯,從毫米波雷達的歷史來分析一下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的技術前景以及其中的量產難點。
  • 雷射雷達的組成部分有哪些,它的分類又是如何
    打開APP 雷射雷達的組成部分有哪些,它的分類又是如何 好嘿科技 發表於 2020-04-07 17:46:03 因為帶有機械旋轉機構,所以機械雷射雷達外表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己會轉,個頭較大。 如今機械雷射雷達技術相對成熟,但價格昂貴,暫時給主機廠量產的可能性較低;同時存在光路調試、裝配複雜,生產周期漫長,機械旋轉部件在行車環境下的可靠性不高,難以符合車規的嚴苛要求等不足。
  • FMCW和TOF在車載雷射雷達中各有什麼優勢?
    FMCW和TOF在車載雷射雷達中各有什麼優勢? 對於目前市場主流的TOF雷達,愛萊達科技創始人潘衛清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抗幹擾,強光條件、惡劣天氣下的性能受限,探測距離有限等。 車載雷射雷達領域內,目前已經推出市場的產品大多數使用的都是905nm波長,在各個公司的產品說明書中,對於雷射雷達的安全性說明也不統一。
  • 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ToF雷射雷達在夜間工作性能有巨大優勢,但在光線明亮的白天,來自太陽的光子會干擾信號,在接收到的信號中產生噪音。 而且,由於多個ToF雷射雷達在接收來自其他雷射雷達的脈衝時可能會造成幹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企業開始引入編碼技術,將傳輸信號分割成多個脈衝。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車載雷射雷達普遍採用多個雷射發射器和接收器,建立三維點雲圖,從而達到實時環境感知的目的。從當前車載雷射雷達來看,機械式的多線束雷射雷達是主流方案。雷射雷達的優勢在於其探測範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但是,雷射雷達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較差,採集的數據量過大,價格十分昂貴。目前百度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車身上的64位雷射雷達,售價高達70萬元人民幣。
  • 國科光芯劉敬偉:矽光雷射雷達有何發展前景?|青桐對話
    與傳統雷射雷達相比,矽光雷射雷達(或者叫矽光片上雷射雷達)是一種極具性價比的顛覆性產品。簡而言之,就是利用在通訊和數傳領域相對成熟的矽基光子技術,將複雜的光學器件組成的雷射雷達系統集成(或大部分集成)於一顆矽光晶片上,並採用CMOS工藝進行加工,在實現很低成本的同時獲得卓越性能。
  • FMCW雷射雷達完勝ToF雷射雷達,是真是假?細節分析來了!
    FMCW雷射雷達不能一次性同時測量橫向速度,在橫向速度測量方面要超越ToF雷射雷達並不容易。假設有一輛汽車以30~40米/秒的速度行駛時被雷射探測到。如果在短時間內第二次發射雷射,例如在第一次發射後50微秒,則目標在這個時間間隔內僅移動了約1.75毫米。為了建立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速度,目標應該移動至少2釐米,大約需要500微秒,同時需要足夠的信噪比(SNR)才能對距離樣本進行插值。
  • 多線雷射雷達與單線雷射雷達有哪些區別?
    多線雷射雷達是指同時發射及接收多束雷射的雷射旋轉測距雷達,市場上目前有4線、8線、16 線、32 線、 64 線和128線之分,多線雷射雷達可以識別物體的高度信息並獲取周圍環境的3D掃描圖,主要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
  • 雷射雷達製造商慧建科技亮相CES 2021
    另一方面,做到光路旋轉而收發模塊等元器件不轉動,實現360°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掃描方式,解決了機械式雷射雷達耐久性不足的問題。慧建科技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有一定積澱,目前已申請車載雷射雷達發明專利8件,新型實用專利4件,構成了技術創新的根基。   量產方面,由于慧建科技產品中的收發模塊少且裝配流程標準化,裝配時效大大提高,單個收發模塊裝配僅需10分鐘,因此提產能相對容易。
  • 200線純固態雷射雷達將實現百美元級量產
    商用車(卡車)、乘用車以及消費類、工業類應用都在成為雷射雷達公司的「戰線」所及範圍。 另外,高工智能汽車預計,明年開始,陸續落地量產的L3級自動駕駛新車也將帶動一波雷射雷達的前裝規模化量產。
  • 瑞士科學家開發出FMCW雷射雷達並行測量新技術
    雷射雷達點雲(圖片來源: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雷射雷達(LiDAR)是通過發射雷射,計算發射和接收光信號之間的時間延遲乘以光速來實現距離測量據麥姆斯諮詢報導,3D雷射雷達傳感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起源於2007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署(DARPA)自動駕駛挑戰賽,當時首次採用Velodyne的128線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大多數現代雷射雷達傳感器都採用脈衝式飛行時間法(ToF)的原理。脈衝式ToF雷射雷達的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孔徑發射出短脈衝或脈衝模式的雷射,並使用平方律光電探測器探測返回的光功率,從而計算出距離。
  • 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
    此外,在附近有多個ToF雷射雷達同時工作時,ToF系統可能會由於從其他雷射雷達系統接收到的脈衝幹擾而完全無法工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ToF雷射雷達供應商開始通過將發射信號分成多個脈衝來引入編碼技術。但是,測距性能與系統的峰值功率成正比,將可用能量分成多個脈衝會導致測距性能的下降。
  • 一文看懂雷射雷達
    固態雷射雷達的優勢在於,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例如電機、軸承等可動機械結構帶來磨損,同時也消除了光電器件因為機械旋轉可能造成故障,其與生俱來的特性使得雷達內部的結構布局更加合理,使整體散熱及穩定性相比於機械式雷射雷達有質的飛躍。
  • 睿熙科技:全系列VCSEL晶片量產就緒,用實力挑戰國際一流廠商
    睿熙科技主要VCSEL晶片及模組展示在消費電子領域,睿熙科技聚焦於手機端3D人臉識別(結構光、ToF)、線下人臉支付(結構光為主,部分ToF)、掃地機器人。從智慧型手機前置人臉識別以及後置AR應用的VCSEL晶片到模組均通過多方認證,進入大批量量產狀態,目前和Tier 1供應商都有合作項目正在開展。
  • 無人駕駛黑科技:毫米波雷達穿透力強,雷射雷達精度高
    摘要: 傳統雷射雷達產品短期內還難以擺脫高成本的制約,這樣一來價格優勢更加明顯的固態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不僅可以在性能上實現互補,還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這樣一來或許可以為無人駕駛的開發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 傲酷公司獨創的4D毫米波雷達性能媲美低線束雷射雷達
    這些指標通常是出現在自動駕駛領域,由雷射雷達體現,只是由於多種因素,雷射雷達難以短時間內量產普及。因此,尋找一種低成本可靠的高精度傳感器,就成了業內焦點。  傲酷雷達(Oculii)在全球首創了車載4D雷達及高清點雲成像雷達。現在研發中的高清點雲雷達,成像效果將可與16線雷射雷達媲美。下一步隨著點的密度增加,甚至可以達到64線雷射雷達的效果 。
  • 雷射雷達LIDAR的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分析
    哪些物體無法探測:光束無法探測到被遮擋的物體。其中除了發射和接收光學鏡頭外,都是電子部件。隨著半導體技術的快速演進,性能逐步提升的同時成本迅速降低。但是光學組件和旋轉機械則佔具了雷射雷達的大部分成本。 雷射雷達LIDAR的應用挑戰 a.
  • 單晶片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有哪些優勢?
    其中一些器件由鍺矽(以下簡稱SiGe)製成,但是最新版本由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以下簡稱CMOS)或雙極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以下簡稱BiCMOS)組成。應用於汽車或其它行業的完整模塊由一些公司提供。單晶片雷達所具有的獨特功能使其在某些新應用中成為其它傳感器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 機械雷射雷達群雄鏖戰,固態雷射雷達硝煙再起
    有分析認為國內雷射雷達公司大多數是在復刻Velodyne 的發展道路,由機械式切入逐步向固態雷射雷達布局,他們主打性價比,核心策略是以價格優勢搶佔 Velodyne 的市場份額。 目前國內雷射雷達市場整體同質化競爭激烈。中低速移動平臺以及自動駕駛能否大規模商業化,雷射雷達起到關鍵作用。
  •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_雷射雷達有什麼用
    打開APP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_雷射雷達有什麼用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07 11:40:27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   首先,什麼是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