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很美,也很殘酷

2020-11-26 搜狐網

  昆蟲很美,也很殘酷

  文/謝一 圖/任玉明

  原載《mangzine·精英》(廣州)2007年第10期

  在位於上海市中心的一處甲級寫字樓裡,我們見到了這位「昆蟲攝影家」,他留著乾淨的長髮,穿著精緻的希臘式前襟的黑色上衣,腳上一雙誇張的亮閃閃的範思哲鞋子顯示了設計師性格中不甘低調的一面。

  他就那樣安靜地坐著,從容地和手下談著建築事務所的工作,和所有有過多年高管生活的男人一樣, 成熟、體面、嚴謹—有誰能想像這麼一個主流的男人曾決絕地「逃離」城市生活,在昆蟲攝影的世界裡沉醉不醒。

他隨口說起他鏡頭前的蜻蜓、螞蜂、蜘蛛,就像說起街頭清純的少女、爭權奪利的男人、還有被愛情糾纏的城市男女。

  和大自然一樣,它們很美,也很殘酷

  自然之美,有時最好還是放棄用語言來形容。

  這是朱明富最心愛的照片之一。「我總是問自己,我究竟是如何捕捉到這一震翅之美的?起初,這隻蜻蜓並沒有什麼特別,它在和煦的風中飛翔,上升,下降,或在空中停頓。突然,它向一朵天堂鳥花(heliconia)俯衝而去,緊緊攀住花尖,夕陽閃動的光影中,我看到兩片呈直角狀的雙翅輕輕震顫。我調整了不同的快門速度和曝光時間,連續按下快門,這真是一個完美的瞬間!」

  朱明富了解蜻蜓的一些習性。當它們翩翩飛走的時候,不必急急尾隨而去,只消立在原地靜靜等待,不一會,它們就會飛回來。這時候,穩穩地、一寸寸靠近,屏住呼吸,不要讓它們感覺到空氣的震動,一點一點把鏡頭往前推。昆蟲對聲音比較遲鈍,但對物體的移動相當敏感,如果鏡頭前進太快,昆蟲會因為感受到威脅的降臨而果斷地逃跑。

  蜻蜓是最容易辨認的昆蟲,也是人們心目中為數不多美麗溫柔的昆蟲。朱明富在Flickr網站上發了一個帖子,詢問網友哪一張最適合做封面圖片,結果,一張明快的帶翅蜻蜓照片最受喜愛。網友的反饋令朱明富有些意外,因為他覺得那不過是一張很普通的照片,不過這也說明,人們對於昆蟲的興趣大多停留在美感,看看透明的翅翼、六角形蜂房狀的結構圖案以及鮮豔的色彩,心感愉悅,就足夠了。

  然而,蜻蜓的翅膀並不是為了人類的審美而存在,它們是如此的脆薄,卻是蜻蜓和大自然搏鬥的武器。「大自然就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搏鬥,蜻蜓必須扇動翅膀,竭力保持位置,一旦被風吹翻,落入錯誤的地方,那麼等待它的可能就是死亡。我曾看見一隻不幸的蜻蜓掉進池塘,魚兒猛地一口就把它吞入腹內。」

  蜻蜓的天敵並不只是強風。在朱明富的另一張照片上,蜻蜓翅膀上「寄居」著一隻非常細小的黑色蟲子,它以蜻蜓的翅膀為食。如果它只是吃掉一個缺口,蜻蜓或許還能掙扎著勉強起飛,就像一架側翼渦輪螺旋槳失靈的飛機,可一旦翅膀讓這種蟲子吃掉一個圓洞,那麼可憐的蜻蜓就會因為失去飛翔能力,無法捕食而活活餓死。這個時候,視其為美味的昆蟲就會敏銳地接收到氣味,迅速趕來,比如螞蟻大軍,它們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地將一頓豐盛的大餐搬回蟻穴。「節肢動物具有大自然一切魅力和法則:很美,也很殘酷。」

  它像一臺全金屬殺人機器,卻帶著沉思的神情

  讓人心生寒意的螞蜂,絕非浪得虛名。一旦惹怒了它們,雌蜂尾部的毒螫就毫不留情地刺入人體,並且螫刺不會留在人體內,而是可以拔出來,反覆攻擊,足以致命。

  越南的深山密林中,生活著一種毒性很強的螞蜂,越戰期間,當地人為了抗擊美軍,把螞蜂從森林中引出來餵養。美軍來襲時,事先把蜂箱埋伏在必經的道路兩旁,待美軍接近螞蜂,立即把蜂巢打開,成群結隊的螞蜂一湧而上,螫得士兵鼻青臉腫,狼狽竄逃。

  可是螞蜂總能勾起朱明富的好奇心。第一次見到螞蜂,是在新加坡Kent Bridge公園。公園裡悠閒的老人和年輕的情侶恐怕沒有想到,在野性早已被文明和秩序消解的都會綠地中,還悄然地生活著這種具有攻擊性的生物。

  「我太太先看到了它,這是一隻雌螞蜂,停棲在一塊不鏽鋼標識牌上,約1.2cm—1.5cm長,給人一種金屬感,又帶著一股深思的神情。造物主賜給它的形狀真是神奇:紅棕色球形頭部,細瘦的頸項,胸甲以下的軀體向腹部方向逐漸變細,末端拖著一隻膨大的產卵器。螞蜂細長的身體有種機械般的精確,流露著力量和敬畏感。它看起來真像一臺殺人機器!你知道嗎?螞蜂的上顎非常強壯發達,到了產卵期,螞蜂就用上顎插進某種蜘蛛的體內,蟲卵靠吃蜘蛛長大。我曾經拍下一組螞蜂和蜘蛛廝殺的照片,廝殺的結果是螞蜂把蜘蛛的身體活生生地從一堆肢腳中撕扯了出來。」

  一開始,朱明富生怕惹怒螞蜂,謹慎地在一英尺開外拍了些照片,可這只不怒自威的小生物,對昆蟲愛好者有著莫名的吸引力。「那時,我惟一的目標就是儘可能靠近它,拍下它的全側面。我甚至沒有意識到,到後來遮光鏡距離它只有5釐米,達到了100mm鏡頭的聚焦極限。我變成了一個昆蟲捕手,全神貫注捕捉一個微觀世界,在手指按下快門之前,屏住呼吸,凍結身體任何一個哪怕是最細微的動作—汗水沿著臉頰、眼瞼、鼻翼流下來,眼鏡上結滿了霧氣。」

  朱明富的運氣真不錯。不鏽鋼標識牌在它身下折射出一層柔和的光線,就在他心滿意足、汗水淋漓地放下相機時,一群學生說說笑笑地經過,受驚的螞蜂飛起來,隱入另一叢灌木,消失不見。

  它的屁股像複印機一樣,吐出一張真正的保鮮膜

  說到蜘蛛,最為普及的常識恐怕是它們的性生活。有些雌蜘蛛在交配後會毫不猶豫地吃掉雄蜘蛛,這一習性給這綱的生命賦予了神秘意味,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叫人著迷。究其緣由,恐怕是人類在動物獻身式交配中投射了自己隱秘的性渴望:施虐和受虐、駕馭和屈服、激情和死亡。

  蜘蛛是朱明富拍不厭的對象,「蜘蛛有很多很多類型,有些看起來毛骨悚然,有些也很可愛,你看這隻渾身白毛的小蜘蛛,像不像一隻吉娃娃?」朱明富頭一回使用100mm鏡頭時,碰到了一個大跳蛛(Heavy Jumper),它似乎一點都不害怕,鏡頭對準聚焦時,大跳蛛居然抬起了頭胸部,仿佛知道攝影師的存在!

  通常,朱明富大清早就來到了公園。有一天清晨,他遠遠地看到帶著露珠的草地上白生生一片。那是什麼?原來是狼蛛(wolfspider)的網。「不同的蜘蛛有不同的結網方式,不要以為蜘蛛網就是你家裡牆角的那種哦。狼蛛的網就像一張蹦床,獵物落在網內並不會被粘住,而是上下彈跳。狼蛛一覺察到蛛網的震動,就張開發達的蛛牙,從獵物身後進攻,用力地一下一下鏟進獵物的軀幹。」

  狼蛛求偶也得先織一張小網,把精液撒在上面,然後用腳須撈取精液,不斷舞動,靠近雌蛛與之交配,並把精液用腳須送進雌蛛的受精囊。雄蛛就會被雌蛛吃掉。

  這個暴戾的情人卻是一個盡心盡力的好媽媽。先用蛛絲鋪設產褥,產後又用蛛絲覆蓋,做成一個柔軟安全的「襁褓」,為了防止意外,母狼蛛乾脆把卵囊放在腹部下,用長長的步足夾著走。

  跳蛛(jumping spider)的脾氣和蟋蟀有幾分相似。朱明富小時候,「鬥蛛」是男孩們熱衷的遊戲。「鬥蛛的時候,兩條修長的前肢氣勢洶洶地舉起來,和身體兩側約成45度角。為了激發它們的鬥性,我們拿只母跳蛛,按住它的屁股。公跳蛛看到母跳蛛就會發情,把前肢舉到身體的正前方,發出求歡交配的信號,然後扣住母蛛的頭部,不停地震動。這時候,我們就把母蜘蛛猛地拿走,求歡不得的公蜘蛛會變得暴躁,再拿它和其他公跳蛛鬥,會特別兇悍。」

  朱明富還拍到過一種很特別的蜘蛛,「它長得很難看,動作很笨,可是突然之間它忽的一下,獵物就不見了。開始我不明白,怎麼回事,是我拍得太慢了嗎?後來觀察了很久才發現,這隻蜘蛛真是與眾不同!尾部會『拉』出一張『網』,一張極薄、極透明的網,這個過程就像紙張從複印機裡吐出來那樣!然後它身手利落地用網膜把獵物包裹起來,留著日後慢慢享受—那是可一張真正的保鮮膜!」

  「如果你對拍照沒什麼興趣,那就去讀一點仿生學吧,很有意思,蜂巢是一個很棒的承重結構設計,直升機原理來自蜻蜓翅膀……我覺得所有的建築師都可以從節肢動物的形體和結構中學習點什麼。」

  朱明富的拍攝原則

  ·不使用閃光燈等人造光線,只在自然狀態下拍攝。

  ·絕不把它們抓住關起來,儘量不去打攪它們,只是靠近,再靠近。

  ·穿長袖長褲。拍完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防止有微小昆蟲遺留。

  ·最經常的拍攝姿勢是長久地趴在地上,公園裡人雖然多,好在只要你帶上一臺照相機,做任何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

  朱明富,新加坡人,本業是建築設計師,現在上海從事建築和環境設計業,中學時代就開始學習攝影。2004年到2006年,他短暫「逃離」工作,拍攝了數千張節肢動物的照片,地理類專業雜誌《亞洲地理》曾發表了大量的他的昆蟲照片,目前,他正計劃將他的作品結集出版,向人們展示昆蟲這個人們還不太了解的微型世界。

  名詞解釋: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Arthropod)是兩側對稱的真體腔動物,水體、陸地、空中都可生活。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一般分頭(cephalon)、胸(thorax)、腹(abdomen)。每一體節通常具一對附肢,附肢又分成若干以關節連接的分節即肢節(podomere),故名為「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佔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包括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甲殼綱、昆蟲綱、肢口綱等均屬於節肢動物。

(責任編輯:王偉)

相關焦點

  • 觸摸法布爾昆蟲之美
    法布爾有著「科學詩人」的美譽,他耗盡一生心血所著的《昆蟲記》,是嚴謹的科學巨著,也是優美的文學經典。但因為對於孩子來講,完整地閱讀這樣一部巨著比較困難,所以昆蟲記自出版以來,就吸引著人們充滿熱情地將其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給適齡的孩子。其中的作品,不乏由各國優秀作家及畫家創作的精品。亳無疑問,《最美的法布爾昆蟲記》系列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 昆蟲世界中的魔鬼--【食蟲虻】!
    動物王國雖然看上去挺美,但實際上很殘酷,它們時刻想著怎麼吃別人,也時刻提防著如何不被吃掉,因為一旦落入敵人手中,那可是要承受生吞活剝之苦的啊~!昆蟲(蜘蛛不是昆蟲)蟲子世界裡有兩個傢伙似乎不太關心自己被吃這件事兒,因為能吃它們的物種很少,那就是黃蜂和蜘蛛。
  • 《昆蟲記》:再現生命之美
    作者法布爾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這部作品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作者還告訴我們一些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有的蜜蜂生來就會剪葉子;有的蜜蜂生來就會建造泥屋;蜘蛛生來就會織網……這其實就是昆蟲的一種本能。    法布爾懷著孩童般的純真愛心,潛心觀察,解讀自然界中那些無言的昆蟲。他愛惜生命、尊重生命,從不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是誠心誠意跟它們交朋友,進行心靈的交流和溝通,他讀懂了這些大自然的生靈。    人類並不是在地球上孤立的存在的。
  • 【它竟然是】昆蟲世界中的魔鬼——食蟲虻
    動物王國雖然看上去挺美,但實際上很殘酷,它們時刻想著怎麼吃別人,也時刻提防著如何不被吃掉,因為一旦落入敵人手中,那可是要承受生吞活剝之苦的啊~!昆蟲(蜘蛛不是昆蟲)蟲子世界裡有兩個傢伙似乎不太關心自己被吃這件事兒,因為能吃它們的物種很少,那就是黃蜂和蜘蛛。
  • 黃之鋒被判刑,美眾議院議長妄言:判決太「殘酷」
    然而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卻對此妄加評論,聲稱判決太「殘酷」。香港特區律政司則發聲明對此作出了強勢回應。黃之鋒等人認罪被判,佩洛西無理斥責判刑「殘酷然而某美國議員卻非要出來刷存在感,公然對此判決妄加評論,宣稱法院對黃之鋒的判決太「殘酷」,並藉此進行無理抨擊,甚至呼籲大眾共同譴責所謂「不公正的判決」,簡直荒誕至極。
  • 昆蟲的美邀請你一起來欣賞
    如果有朋友問我說:「你最喜歡昆蟲的什麼」,emmmm……我會思考一下,畢竟昆蟲作為動物的一大類群,它們的特質太多了。不過在其中,有一個特徵最能讓我感受到「昆蟲之美」,那就是它們的翅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翩翩飛舞的昆蟲總會給人以好感。
  • 昆蟲也瘋狂
    和人類不同,昆蟲只能到處搜尋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它們沒有生產食物的能力,只能滿世界裡去尋尋覓覓。和人類又十分相似,昆蟲世界裡也存在著爭搶和掠奪,為了既得的利益不惜以死相搏,鬥智鬥勇。《昆蟲總動員》,一部沒有臺詞的電影,演繹的正是昆蟲世界裡一場殘酷的生存之戰。黑螞蟻搜索小隊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人類遺棄的一盒方糖,如獲至寶,歡天喜地的搬運回巢。
  • 殘酷的進化!細數自然界為了生存而發生的各種殘酷現象!
    為了適應環境,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它們進化出了各種各樣奇特的行為,甚至有些動物會作出一些殘酷的事情!睡覺的馬螳螂殺夫螳螂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昆蟲,螳螂有著兩把鋒利的大刀,能夠快速準確地殺死獵物。但是你們知道嗎,螳螂的交配十分的複雜,這就導致了雌螳螂在交配完成後異常飢餓,為了給雌螳螂足夠的營養培育幼崽,這個時候雄螳螂就會選擇犧牲自己被雌螳螂吃點,以保證自己的後代能夠存活,生命的繁衍真是殘酷!
  • 了不起的昆蟲:精彩紛呈的昆蟲日常
    目前已知的昆蟲種類已經超過一百萬種,佔已知生物物種(包括菌類、植物和其他動物)的一半以上。特別是陸地環境中,昆蟲佔物種的絕大多數。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什麼是昆蟲。昆蟲是動物界的一個族群,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節肢動物的特徵是骨包肉,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就是肉包骨了。昆蟲的軀體大致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段,有三對足,大部分昆蟲都長有兩對翅膀。
  • 如果讓您認養一隻昆蟲,會選什麼?受保護的昆蟲種類
    昆蟲種類太多了,目前已知昆蟲就有一百五十多萬種,據說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絕大部分我們還沒有發現。所以,只讓我養一隻昆蟲,我會覺得太殘酷;會拿大頂的雙環普獵蝽昆蟲不僅種類多,它們也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只準我養一隻
  • 美眾議院議長妄稱黃之鋒被判刑很「殘酷」 香港律政司駁斥
    這本不是外交問題,但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卻說三道四稱判決「殘酷」,香港特區律政司強調,若企圖對香港司法和法律制度施加不當影響,只會徒勞無功。據香港電臺報導,黃之鋒等3人早前都已認罪,而判刑法官表示,黃之鋒在案發當日無間斷在警察總部外作出連串組織集結行為,反映黃之鋒是有關集結的組織人,他亦深得集結者附和,處心積慮組織有關集結。
  • 初識昆蟲(一):昆蟲的口器
    說到昆蟲,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從小到大,我們通過課本、在田間地頭、電視網絡等途徑都看到過形形色色的昆蟲。昆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們一直在我們身邊爬行著、跳躍著、飛舞著。或許你會覺得昆蟲再熟悉不過,還需要認識嗎?鼠婦,這是昆蟲嗎?那麼,請問:蜘蛛、馬陸、蜈蚣是昆蟲嗎?
  • 那些追昆蟲的人
    周反美拍攝的龜甲。陳業基在野外觀察蟲子。劉陽在作畫。周反美拍攝的巨叉深山鍬甲。在山林中拍攝昆蟲的周反美。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像哲學家一般地思,像美術家一般地看,像文學家一般地寫。」法國著名戲劇家羅斯丹曾如此評價昆蟲博物學家法布爾。
  • 顯微鏡下的視覺衝擊,淺析電影《昆蟲總動員》中的對比之美
    和一般的好萊塢動畫電影不同,法國導演著眼於自然界中不起眼的昆蟲,以一個渺小的生命的視點,讓大家重新看待這個世界,同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對於生命的理解。本文將通過影片中真實場景與CG動畫人物、色彩的運用、聲音的使用手法三方面來解讀該片中的對比之美一、真實場景與虛擬CG動畫人物影片中的所有場景均來自美麗的國家公園,全實景拍攝,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影片中的昆蟲就在身邊飛舞,獨特的給觀影者帶來震撼之感。
  • 你認識多少種昆蟲?1200多種昆蟲,開啟孩子昆蟲探索之旅
    全書收錄1200多種昆蟲,有我們身邊常見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蟻,也有不常見的如彩虹象甲蟲。專業的昆蟲科普知識+高清昆蟲生態照片+昆蟲標本照片+幽默風趣的昆蟲趣事,讓這本科普圖鑑讀起來很好玩。1、昆蟲認知入門:滿足孩子好奇心,提高孩子對昆蟲的認知孩子眼裡,萬物有靈。很多孩子天生就對小動物,小昆蟲感興趣。
  • 昆蟲機器人即將成為現實,小小昆蟲作用可真大
    既然自然選擇讓軟體生物接管了地球,那麼這本身就代表著一個真理,因為自然選擇是相當殘酷,它只選擇最強最厲害的贏家。在中國有一句話叫做過剛易折,無論是多堅硬的一棵松柏,如果不懂得隨風搖擺,那麼被風颳斷只是時間問題,而如果能夠隨著風向而晃,那麼只要韌性夠強,就能夠百折不撓。
  • 美科學家發明人工「昆蟲眼」
    新華網洛杉磯4月29日電(記者陳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發明了外觀和功能上都與昆蟲複眼一樣的人造「昆蟲眼」。科學家說,這一仿生學成果可望廣泛應用在化工、醫療、軍事等領域中。昆蟲的眼睛是由成千上萬個微小的獨立感光單位組成的,被稱為複眼。這些複眼排列成半球形,各自通過獨立的神經與感光細胞相連。
  • 【蟲心未泯】那些以昆蟲為原型的動漫人物(美漫篇)
    這也是三個藍甲蟲中最像昆蟲的一個。原型:鞘翅目——金龜科藍甲蟲並沒有為人熟知,可能只有熟悉美漫的人才會對其了解。對於其原型,我們從它的故事起源就可以輕鬆得知:其是以古埃及人的圖騰——聖甲蟲(scarab),也就是蜣螂為原型的。蜣螂隸屬於鞘翅目,金龜科,蜣螂亞科。
  • 昆蟲記:當昆蟲遇上寶石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珠寶飾品中有趣的存在 --昆蟲飾品 。 「厭惡我們的是他們,留戀我們的也是他們, 呵,愚蠢的人類~」
  • 昆蟲欣賞:最美擬態+最美偽裝+世界上最漂亮的昆蟲!(蘭花螳螂)
    綠色的映襯下,蘭花螳螂美得不可方物。 最美昆蟲也不為過。猶抱琵琶半遮面,雖然美麗,但對於其他昆蟲來說,卻是最美殺手。蘭花螳螂隱藏在蘭花中,最完美的擬態和保護色,一個字:美蘭花螳螂三角形的頭部,長長的觸鬚,反覆古裝戲臺上的名角。近距離看蘭花螳螂,同樣是美,只能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天生的配色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