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郵報》5月6日報導,一項新的氣候研究表明,如果人類不及時應對氣候變化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那麼2070年時,全球將有數十億人處於「幾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環境」當中,人類必須即刻行動來阻止這種糟糕情形的發生。
這項研究表明,如果不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那麼幾十年後地球上很多地區的氣溫可能上升到59度,而許多貧困地區的生存條件將變得惡劣甚至不適宜居住,地球上20%的地方會像撒哈拉沙漠一樣令人不適。
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馬丁·謝弗(Marten Scheffer)說:「到那時,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將會熱到幾乎無法生存,而且溫度不可能再降下來。」
這不僅會產生毀滅性的直接影響,還會降低社會應對危機的能力,比如應對新的疫情流行病。唯一能阻止這種情況發生的措施是迅速減少碳的排放量。
據悉,溫室氣體是由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燃燒時,它們會向大氣層和海洋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
科學家們回顧了6000年的歷史,得出了適合人類生存的最佳溫度點:年平均氣溫在11到15攝氏度之間。
研究中討論的高溫目前只出現在地球上的某些地方,比如撒哈拉沙漠。然而,這項研究警告說,50年後,包括巴西、中東和印度在內的一些地區將無法居住,美國、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和歐洲也將在熱浪中翻滾。
康奈爾大學氣候科學家娜塔莉·馬霍瓦爾德(Natalie Mahowald)說:「這個研究牽涉面非常廣,而且緩衝時間只有50年,這樣的形式是非常嚴峻的。」她和其他科學家都表示,這與以往的研究不同,這項新研究傳達了人為氣候變化的緊迫性。
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之一、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氣候專家蒂姆·萊頓(Tim layton)說:「好消息是,如果人類成功地遏制了全球變暖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些影響可以大大減少。」
據悉,今年全球高溫也到來的特別早,向來以四季如春而著稱的雲南在4月就突破了30度的大關,南寧近日更直逼40度。剛進入5月,全國各地就紛紛迎來了往年的最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