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世峰
歡迎來到索菲爸爸親悅讀。今天是10月15號,在推薦圖書之前,先講個題外話,今天是一個國際日,叫作「全球洗手日」。這個節日是世衛組織在2005年倡導訂立的,目的是呼籲全世界通過「洗手」這個簡單但重要的動作,加強衛生意識,防止傳染病。在今年疫情之下,這個呼籲還真的挺必要的。
好了,下面進入我們的童書閱讀時間。
上個月,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附近海域,大約470頭領航鯨擱淺。經過數日的努力,最終有大約108頭獲救,其餘的死亡。
據說,每年都會有2000頭鯨魚在世界各地的海灘擱淺。科學家至今仍無法解釋鯨魚擱淺的原因。這讓我想起了一本圖畫書,叫《擱淺的鯨魚》。
在《擱淺的鯨魚》中,莎莉和兩個哥哥因為錯過了最後一班校車,急急忙忙走路回家。在緬因州小鎮的沙丘上,他們遇到了一頭擱淺在沙灘上的大鯨魚。為了拯救這頭鯨魚,他們一趟趟追趕退潮的海水,把自己的衣服浸滿水,再跑回來淋到鯨魚身上。但這無異於杯水車薪。莎莉的一個哥哥跑去求助,很多大人趕來幫忙。但是,潮水退得那麼快,而鯨魚又那麼龐大……結局仍然是令人悲傷的。
來幫忙的大人們一場徒勞之後,買來三明治和汽水吃喝起來,就像是一次聚會,在鯨魚的身邊。人們在盡力之後,很快就適應了現實。可三個孩子又氣又急,眼裡含著淚,說不出話來。
海岸警衛隊給兄妹三人送來了獎章,可兄妹三人誰也高興不起來,「鯨魚死了,我們成了英雄」。莎莉想起了爺爺的話,「鯨魚其實就是一個放大了的人」。
鯨魚擱淺原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就像原始森林裡的「倒木」(因各種自然原因倒下的樹木)、鯨魚自然死亡後的「鯨落」(鯨魚屍體沉入海底)一樣,相比於人類對鯨魚的屠殺,這一數字甚至可以忽略。但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和海洋汙染加劇,比如汙水、垃圾、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等(研究表明,到2050年海洋中廢棄塑料垃圾的重量可能會超過魚類),鯨魚擱淺的事件事實上變得越來越多了。
看慣了現實和無奈,大人們顯然比孩子們更「坦然」。與其說這是孩子的「不成熟」,不如說是童年的真誠與可貴。
這本圖畫書的文字作者是童書作家珍·尤倫,被譽為「美國的安徒生」和「20世紀的伊索」,她非常擅長講故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加工出感人的故事,升華出普遍的價值。
《擱淺的鯨魚》就源於她在蘇格蘭避暑時,聽說附近有鼠海豚擱淺的事件,於是,她把故事的發生地放到了緬因州,加入了自己對事件的理解和感受。沒有說教,也沒有指責,卻讓人內心一震。
尤倫已經創作了超過280部作品,是一位極具天賦的故事講述者。她說:我不在意故事是真實還是虛幻,我只講那些值得講的故事。
對每個人而言,總有很多事情是無奈的,但無奈不等於無動於衷,更不是袖手旁觀的理由。就像作者所說的:站在大自然一邊,盡你所能幫助她。
好啦,本期親悅讀就這裡了~
如果您喜歡索菲爸爸親悅讀欄目,或者您有任何關於親子閱讀相關的問題,歡迎您來情報站告訴我們~
【參與方式】下載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在情報站點擊話題#擱淺的鯨魚背後,是個怎樣的故事#+文字/圖片/短視頻/音頻上傳即可,快來齊魯壹點跟隨索菲爸爸,與您的孩子共度美好時光吧~
【來源:齊魯晚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