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這是詩人杜牧在《秋夕》中的詩句。六月降臨,盛夏已至。蟬鳴漸漸響起,空氣也變得熾熱起來,仿佛欲把路上行人烤熟。很多人都不喜歡夏天,因為夏天悶熱,生機漸弱,又會把皮膚曬黑。不過,這個季節也有美麗的風景,只是在晚上才出現。
這道風景,就是精靈一般的螢火蟲。在工業不發達的鄉村,夏天晚上經常可以見到。城市裡由於高樓林立,已經很少有它們的身影,不過在有湖泊的公園裡,很多時候還能見到。
螢火蟲(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螢、宵燭、耀夜等,屬鞘翅目螢科,是一種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出螢光,故名為螢火蟲。這種尾部能發光的昆蟲,約有近2000種,我國較常見的有黑螢、姬紅螢、窗胸螢等幾種。世界上已知螢火蟲有2000多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約100種,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東南沿海各省居多。
科學家在漫長的探索過程中,揭示了螢火蟲的發光秘密。原來,螢火蟲體內有螢火酶和螢火素兩種化學物質。前者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後者是生物體普遍存在的高能化合物ATP。 ATP在螢火酶的作用下發生氧化,就會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螢光不含紅外線和紫外線,溫度在0.001℃以下,所以稱之為「冷光」。
螢火蟲發光的主要目的是求偶,在夏夜,一道道飛舞的光線,是螢火蟲的愛情圓舞曲。為了這神聖的一刻,水生螢火蟲要經過4個月從卵到蛹再到成蟲的過程,陸生螢火蟲需要一年。而大多數種類的螢火蟲,成蟲只有3-7天的壽命。古人常常感嘆蜉蝣生命的短暫,蜉蝣成蟲只有一個夜晚的生命,如曇花一現。與之相比,螢火蟲也就是壽命略長一點的曇花而已。在這短暫的時光,用盡全力去追求愛情,去追求生命的絢爛。雖然只是一直小小的蟲子,卻有如此大的勇氣與毅力,實在讓人感嘆造物之奇妙。
古人賦予了螢火蟲美好的含義。比如「秋風凜凜月依依,飛過高梧影裡時。暗處若教同眾類,世間爭得有人知」,詩人以暗處比喻逆境,教導我們在逆境中要奮勇當先,讓自己出類拔萃。又比如「映水光難定,凌虛體自輕。夜風吹不滅,秋露洗還明」,詩人讚美了螢火蟲的韌性,任夜風亂吹,燈亦不滅,做人亦當有韌性,不向困難低頭。再比如「透窗穿竹住還移,萬類俱閒始見伊。難把寸光藏暗室,自持孤影助明時」,詩人講到了螢火蟲的奉獻精神,小小昆蟲都能如此,況復人乎?
近幾年來,螢火蟲漸漸變成了商品,有製作成琥珀出售的,還有直接批量販賣,用於大型放飛活動,情人節禮物、婚禮放飛、生日禮物、兒童觀賞、舉辦晚會、開業慶典,這些人為的活動,嚴重威脅到螢火蟲的生存,因為螢火蟲在城市放飛後,基本都難以生存下來。而在產地又被大量捕捉,數量也開始漸漸減少,在有的鄉村已經絕跡。有時候人的貪婪和佔有欲是很可怕的,希望這種行為能夠漸漸減少,希望這美麗的精靈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愛一個人,就是希望他/她能幸福快樂地生活,即便不能在一起,也要祝福。喜歡一隻美麗的蟲子,也不應該是導致死亡的佔有,而是看它自由地飛翔。
走吧,帶上好友,在涼爽的夏夜,探尋螢火蟲的奇妙世界。如果正在戀愛中,那將是一場無比浪漫的約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