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志願者們尋找螢火蟲足跡
今年上海或難現「夜光流螢」勝景
據《新聞晚報》報導,「螢火蟲螢火蟲漫天飛,夏夜裡夏夜裡風輕吹……」千百年來,螢火蟲作為一種特殊的昆蟲,承載著人們種種浪漫的情懷。古時文人吟詩作對常以螢火蟲為題材,現代都市人則將其視為浪漫、愛情的象徵。
近年來,螢火蟲的棲息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夜光流螢」的曼妙夜景也逐漸成為一種回憶。「今年螢火蟲首出日,數量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二。」經過半個多月的觀測,野保志願者遺憾地得出這樣的結論。專家表示,只有將城市生態慢慢修復,螢火蟲才有可能真正回歸。
擔憂
囊螢映雪已成「紙上談兵」?
「爸爸,螢火蟲是什麼樣子的?」剛到家,讀幼兒園中班的妞妞就纏著爸爸岑先生一個勁兒地問。螢火蟲,是她今天在幼兒園裡剛認識的新朋友。在當天的課堂上,老師給孩子們講了囊螢映雪的故事,那些可以讓古代人孫康抓起來裝在袋子裡當燈用的小東西,太讓小朋友們著迷了。但是,故事雖然好聽,孩子們仍舊一知半解。
「爸爸,哪裡可以看到螢火蟲?」妞妞的問題讓岑先生一時語塞。作為本地人的他,小時候在郊區長大。兒時的夏天,池邊、河邊、農田邊、坡地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些打著「燈籠」的小精靈,那個時候小夥伴們還一起設計過捕捉螢火蟲的遊戲。
隨著年紀漸大,到市區讀書、工作,岑先生竟然想不起來,自己有多久沒有見到過螢火蟲了。十年,還是二十年?鋼筋水泥的城市裡,早已難覓螢火蟲的蹤影。女兒的問題讓他有些感慨,趕緊打電話給還在郊區生活的一些親戚,詢問近年來螢火蟲的狀況。
「一年比一年少,今年還沒有看到過呢。」親戚們無一例外都這樣答覆。連郊區都沒有了,還能去哪裡看螢火蟲?看著女兒期盼的眼睛,岑先生只好打開電腦,讓她看看圖片和視頻。
在紐西蘭北島一個小城,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巖洞內熠熠生輝,燦若繁星,有人把這種自然奇觀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難道要帶著女兒到紐西蘭,才能一睹螢火蟲成群的勝景?」岑先生發出這樣的疑問。
觀測
青浦螢火蟲首出日減量三分之二
5月24日,滿月,對於野保志願者姜龍和他的朋友們來說,這一天的夜晚是如此美好。經過兩個星期的等待,他們終於在這個月圓的晚上,等到了飛舞的螢火蟲,雖然,「時間有點晚,數量有點少」。
螢火蟲分布廣泛,上海也是其分布地點之一,近年來,姜龍和一些野保志願者一起奔赴各個郊區,觀測螢火蟲生存狀況。「金山、崇明、閔行、松江、青浦都有部分螢火蟲,總得來說青浦的分布點多一些,密度也高一些,但也遠沒有達到成千上萬漫天飛舞的景致。」姜龍說。
青浦區金澤鎮岑卜村,是姜龍觀測螢火蟲的一個「據點」,這裡的螢火蟲狀態比較穩定。「一般都是5月中旬首出,去年最高峰時,有3000多隻螢火蟲飛舞。」姜龍說,當時的景致讓他至今難忘。
為了不錯過觀測螢火蟲首出的最佳時間,今年5月10日,野保志願者們就在青浦一帶守候,經過兩個星期的等待,終於在5月24日晚9時許看到今年的第一批螢火蟲。「主要是兩種,條背螢和黃脈翅螢的成蟲,品種跟往年比相對穩定,但數量大打折扣。」姜龍說,整個晚上出沒的螢火蟲大約不到100隻,與去年首出日相比,數量下降三分之二。
事實上,首出螢火蟲數量下降在志願者們看來,已是預料中事。螢火蟲喜歡潮溼溫暖、草木繁盛的地方,此前岑卜村出現的螢火蟲也多流連於一些河道、湖岸帶,但今年志願者卻發現,一些原本的荒地如今被開墾成了農田,一些河岸也澆灌了水泥。「這些變化說明農村建設在進步,但螢火蟲的繁衍卻受到了極大影響。」事實也印證了志願者們的擔憂,這些地方今年果然沒有螢火蟲再出現。
除了溼地逐漸消失,新農村的燈光「汙染」也讓螢火蟲無所適從。「以前農民的房子都是比較柔和的黃光,對於螢火蟲的刺激不大,但這兩年很多房子翻修了,裝上了明亮的日光燈,再加上明晃晃的路燈,強光讓螢火蟲的交配和繁殖都大受影響。」志願者說。「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暴雨天或者大旱天,螢火蟲都會出現,今年我們還會繼續觀測下去,希望能夠看到去年那樣的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