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除了是母親節之外,還是一個特別的日子,「5·12汶川地震」過去整整11年了,當初讓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痛惜不已的大地震,帶給地震地區的人民許多傷害。
好在,這麼多年過去了,在當地人的努力以及全國人民的幫助之下,汶川已經逐漸恢復了本來的面貌,甚至變得更加美麗。
但是地震卻總也不放過四川這個地方,從2008年汶川「5·12地震」到前幾天四川雅安發生的5.4級地震,四川地震頻頻出現在新聞上。
為什麼總是四川?除了四川,中國還有哪些地區是地震的高發地?地震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我們一起來看看。
地震是怎麼發生的?
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源於一個起點——地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常說的地震,全名為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深處巖石破裂與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帶動地面的物體發生的震動,所謂「地動山搖」就是如此。
那除了構造地震還有別的地震嗎?有的,除了地殼運動,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
甚至人為因素也可能引發地震,例如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由於水庫蓄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地下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但在這些地震類型中,構造地震的不可預知性和危害性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是最大的,構造地震在所有地震中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其發生次數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我國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準,叫「芮氏規模」:
一般小於4.5級(不包括)的稱為有感地震;4.5級(包括)與6級(不包括)之間的稱為中強震;6級(包括)與7級(不包括)之間的稱為強震;大於或等於7級的稱為大地震;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但判定一個人造建築物的抗震能力不是以地震級數為標準的,而是以抗震烈度為標準的,烈度指地面震動的強烈程度,也就是地震對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的影響和破壞程度。
在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中,大地震最高烈度達到11度,遠超我國抗震設防標準的9度上限,才使得地震區域留下滿目瘡痍。
地震帶有哪些?
那地下巖石遍布,發生錯動和斷裂的區域究竟在哪裡呢,有的地區為什麼總震,而有的地區卻相對平靜呢?這就涉及到一個不得不說的概念——地震帶。
地震帶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這些地帶中,地震以活躍期和平靜期周期性交替出現。地震帶主要集中在地殼強烈活動的區域,一般是全球六大板塊間的接觸帶,或者與擴張的洋脊、轉換斷層、大陸裂谷或大斷裂帶有關。
世界上的三大地震帶分別為環太平洋地震帶、橫貫歐亞的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和海嶺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包括了全球約85%的淺源地震、100%的中深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海嶺地震帶只有淺源地震,一般來說在這裡發生的地震頻度和強度均較弱。
我國的臺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歐亞地震帶上,這些省市自治區都是我國地震發生的重點地帶。
尤其是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的四川,兩大板塊的交界地帶產生了巨大的應力,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就是這樣被硬生生擠出來的,因此其周邊地區也極易蓄積起足以造成大地震的「形變能量」。
但目前還沒有官方明確宣布歐亞地震帶進入了地震活躍期。
如何做好震前準備?
地震如此可怕,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在災難來臨前做好應急準備、如何在災難不可避免之時保護好自己、如何在被困時求生。
首先當然是震前的預防物資:我們最常處於的位置,一般來說是家和辦公室。在這些地方一定要儲存有必備的防災應急物品——水。人體對水的需求遠高於食物,一個人如果72小時不飲用水將會有生命危險。
空間有富餘的情況下,在觸手可及之處還可以不間斷地儲備一些不易腐壞的食物,日常加班都可以食用。
手電筒和備用電池最好也要備上,誰不希望被困在黑暗中時有一束光呢?雖然現在手機都具備手電的功能,但是5號電池的蓄電能力無疑可以碾壓所有手機,手機寶貴的電量最好還是用來與外界通訊吧。
但就算再害怕,也最好不要使用火柴和蠟燭,因為,如果在居民區很難確定會不會有煤氣洩漏的情況出現,使用明火很可能帶來更多危險。
地震時如何求生?
在地震發生期間,如果在室內,謹記「低遮定」三字訣:
放低身體;遮住掩護好頭部,注意任何可能會墜落翻倒的物體,例如吊頂燈具和高大家具;可以躲到結實的書桌、餐桌之下或者是緊靠牆壁內側,讓身體處於固定狀態,避免跌倒造成傷害。地震期間的大多數傷亡,都是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由高空墜落物體砸中導致的,一定要在確定行動安全後才能出去,也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地跳樓離開,否則自己就會成為高空墜落物本物。
注意逃離時不要使用電梯,因為隨時都有可能斷電。
如果正在室外,一定要遠離建築、樹木、路燈和電線。如果正好在開車,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儘快停車,將車靠在路邊然後待在車內,千萬不要試圖從已經受損的路面上及橋梁下駛過。
如果你生活在濱海地區,要儘快轉移到內陸的高地上去,避免可能發生的海嘯。
短短幾十秒的地震會造成可怕的財產損失及人身傷害,但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毫無防震意識。
地震來臨時,人們總會因震前沒有重視防範而悔恨,當地震平靜下來後又逐漸淡忘了地震帶來的傷害。
有些不常地震的地區出現一些小震就如同驚弓之鳥,流行起各種地震謠言,預言種種不測,滋生地震恐慌心理;而有一些地震敏感地區則震到麻木,四川地區就不乏有地震時「淡定打完這圈麻將再跑」的段子,麻將倒了可以再砌,生命沒了就是沒了。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視學習相關的防震知識,在不幸來臨時,才能夠冷靜理智地面對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