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剛過,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四葉草」)北廣場的地面就已經熱得發燙,手機上,「今天可能是上海入夏以來最熱的一天」「橙色預警即將發布」的彈窗消息不斷跳出。潘旭掃了一眼手機,往雙肩包裡塞進兩瓶鹽汽水,穿上螢光背心、把重重的背包甩上肩頭,就和他的同伴開始了每天的「巡站」。
一天兩次、逢展必檢
潘旭是上海行動網路優化中心的員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四葉草」場館內的2/4/5G網絡優化、站點維護以及展會期間的通信保障。他告訴記者:「『巡站』是我們的日常工作之一,每天都要根據巡站時拿到的監測數據,對發現的5G場景問題隱患進行實地勘察、反應和處理」。
穿過巨大的停車場,潘旭走到北廣場鄰近崧澤大道的一處室外基站。「我邊上就是一個室外基站,我們稱為『街道站』,類似的基站,上海移動在『四葉草』共有24個,分布在周邊道路以及場館的頂部。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提取這個站的負荷以及幹擾指標。如果發現網絡有問題,要馬上進行現場測試,排摸定位,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找出原因。」
說話間,潘旭卸下背包,在一小片樹蔭下拿出筆記本電腦,接上工作手機,開始讀取基站的各種運行參數。「今天四葉草有一個五金展、一個酒店設備展同時舉行,觀眾算多的。但從測到的數據看,網絡很穩定,附近的5G網速已接近1個G,一切OK!」潘旭告訴記者。
「巡站」是一門技術活,但在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下,也要拼體力。要達到「一天兩次、逢展必檢」的作業標準,對潘旭和他的同伴們是個不小的挑戰。「在四葉草,我們每天的步數起碼2萬」。他表示,前段時間因為疫情防控,四葉草的展會還不算多,但進入7月後,展會舉辦的節奏逐漸恢復正常,加上今年進博會揭幕開始倒計時,可以感覺到壓力明顯增大。
就在潘旭和同伴頂著烈日前往下一個街道站的同時,在北廣場的另一頭,上海行動網路優化中心應急通信部的葛俊也開始了他一天中的日常工作——爬上應急通信車車頂對設備進行優化調試。
7月戰梅雨,8月抗高溫
葛俊2003年進上海移動工作,2010年世博會舉辦那年來到應急通信部,從此開始「十年爬車」。「在上海,凡是有重大活動,現場就一定能看到移動的應急通信保障車。車一到位,我們的第一樁事情就是上車頂調試設備。所以說,『爬車』是日常」。葛俊一邊說,一邊利索地穿好防護服、戴上頭盔、系好安全繩,一邊關照同伴幫忙找一副厚一點的手套,「車子從早上曬到現在,扶梯根本摸不上去的」。葛俊告訴記者,當天有3輛應急通信車、1輛突前指揮車部署在四葉草,主要的工作是提升場館周邊網絡質量和容量,在遭遇大流量觀眾的情況下,能提供用戶更好的上網體驗。「夏天車頂調試設備,眼睛比皮膚更受累。陽光強烈卻不能戴墨鏡,汗水流到眼睛裡也沒法擦,因為身上沒有一塊幹的地方。」葛俊說。
談到即將來臨的進博會通信保障,葛俊告訴記者,目前,上海移動的部分應急車已完成5G升級改造,改造後的應急通信車能同時對2/4/5G網絡進行保障,局部區域可滿足更多用戶接入,減輕大網壓力;同時,車內各個控制模塊高度集中化,以前要通過多個控制器進行操作,現在只需要在一個控制器上,就能實現對應急車進行多個操作。我們現在也在抓緊時間開展全量應急通信車的5G升級,預計到下個月,將會有最新一批5G應急車投入使用,「到時候我再第一個爬」。他笑著說。
「7月戰梅雨,8月抗高溫」。記者從上海移動了解到,與前兩屆相比,今年進博會期間,上海移動將會在網絡承載能力、業務需求量、展覽方式等方面進一步升級,網絡建設和優化的任務異常艱巨。上海移動工程建設部楊俊表示,這次上海移動對國家會展中心展館原有的5G設備進行了替換升級,根據升級後的設備功率、性能,重新調整優化了原有網絡架構。今年的5G網絡建設,主打「新基建、新連接、新體驗」的精品5G網絡,為了提升用戶對5G網絡的感知,天線點位較過去有所增加。目前,四葉草的2/4/5G網絡架構升級已初具規模,這個月的月底,上海移動就將完成1-8H主展館的5G高品質信號覆蓋。
作者:朱偉
攝影:袁婧
編輯:祝越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