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迅思—阮吉紅
9月份,隨著原料純苯持續走弱,酚酮工廠的理論利潤空間相當可觀,基於此苯酚市場買家多翹首以盼生產廠家能降低苯酚報價緩解持貨成本壓力,然而就在上周二即9月16日,主流廠家卻下調了「維穩呼聲較高」的丙酮產品,意圖釋放原料純苯下跌的利空壓力,進而使生產廠家既能起到去丙酮庫存壓力,又能打擊以進口為主的港口市場(當前港口進口貨成本居高),可謂「一箭三雕」。至上周四即9月18日,雖然酚酮生產廠家也有下調苯酚出廠報價以安撫買家情緒,然而酚酮廠家意向穩苯酚而「棄」丙酮的想法似乎是顯而易見的。
之所以說丙酮處境「尷尬」,是由丙酮的副產屬性以及貿易地位來決定的。
丙酮作為苯酚的副產物,在成本測算中佔比不到40%,往年市場人士在計算成本是多習慣將苯酚與純苯相結合,而丙酮與單耗0.5的丙烯相結合。然而就在2013年,因苯酚價格長期低位震蕩,副產物丙酮表現突出的承擔了部分減虧的作用(如下圖)。進入2014年,隨著苯酚價格屢超預期的漲至高位,丙酮對廠家而言再次滑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狀態。
當前丙酮的國產化率遠沒有苯酚高,2014年苯酚自給率近90%,國產化率的提高,部分進口商退出市場,銷售渠道的扁平化愈加的明顯,對苯酚市場而言,生產廠家的價格、庫存等一舉一動牽動著市場的主脈。
然而丙酮的自給率還不足70%,仍需要大量的進口貨源來補充,場內的交投較為活躍,少量的融資商和Broker活躍於市場,主要以進口貨源為主的港口庫存成為市場人士關注的焦點,在過去的近9個月的時間裡,丙酮市場每一次下跌和上揚無不和港口庫存息息相關。基於丙酮在整個生產中的成本地位和貿易地位兩個原因,酚酮廠家對待苯酚和丙酮兩個產品的態度和操作手法的不同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季度丙酮市場受傷最重的要數進口商了,基於9-10月份的酚酮工廠的集中檢修,進口商備貨多較積極,而國外賣家亦是看到這一商機,自7月份美金盤商談從1120美元/噸一路上漲至1160美元/噸,零星更是商談至1165及1178美元/噸的高位,折算成人民幣現貨價格約為8650-9000元/噸之間(已考慮增值稅、關稅、匯率及港口成本因素),這些9-10月份即將抵港的進口貨與當前丙酮人民幣現貨價格(安迅思9月19日江蘇地區現貨價格收盤至8350-8400元/噸)相比可謂「天價」。
即將進入2014年的四季度,對酚酮市場而言,最受關注的年內大事件將圍繞三套酚酮新裝置的集中投產,新產能總計達到128萬噸,如能如期投產,屆時中國苯酚和丙酮總產能將分別逾250和150萬噸/年。不少丙酮市場人士悲觀的表示,2015年「丙酮將步苯酚後塵」,國產化率的提高,進口貿易將大幅萎縮,屆時國內主流酚酮廠家的一舉一動也將牽動丙酮市場的主脈。■
--
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安迅思」,關注訂閱號
點擊右上角「…」,轉發、分享或收藏本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