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內丙酮市場頗為「熱鬧」。上半年,丙酮價格在年初橫盤整理後快速回落,隨後始終在3000~4000元(噸價,下同)低位震蕩。進入下半年,受下遊需求提升、原油價格大漲推動,丙酮市場一改弱勢,從7月初到11月末出現累計超過100%的「瘋漲」行情,價格從3000元飆升近6500元的年內高點。
儘管下半年市場表現如此耀眼,但依然難掩全年丙酮行情的疲軟。據化工在線監測,2019年丙酮均價僅3910元,較2018年的5200元下滑25%,跌至歷史低點。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丙酮行情疲軟反映了目前市場供應過剩的局面。2019年丙酮新增產能相對有限,僅有浙石化裝置投產,未來的丙酮新裝置數量不多且多配套下遊項目,但即使這樣,在需求低迷的拖累下,丙酮市場仍不容樂觀。
雙酚A、MMA是丙酮主要的消費領域。目前雙酚A在丙酮消費中約佔18%,與MMA不相上下。此外,丙酮在MIBK、異丙醇等生產中也有一定的應用。
MMA方面,儘管未來國內有不少企業計劃新建或擴建裝置,但大多採用異丁烯法,對丙酮的需求拉動極為有限。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重慶奕翔12.5萬噸/年MMA項目2019年10月試車,對丙酮的拉動效應顯著,被認為是當時行情迅速走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該項目配套的10萬噸/年氫氰酸裝置是一個高汙染項目,在同類項目紛紛因環保問題「無疾而終」的情況下,該項目後續是否會順利投產,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他下遊方面,異丙醇和MIBK行業本身體量不大,對丙酮的消費增加即便能有貢獻但也相對有限。此外,更為收緊的環保政策也是一個嚴峻考驗。
縱觀丙酮下遊的諸多領域,唯有雙酚A可謂一枝獨秀,如雨後春筍般的新項目規劃使其獨佔丙酮消費的鰲頭。據了解,僅在2019年公布的雙酚A新項目就有海灣化學在山東青島的32萬噸/年裝置、中化集團在江蘇連雲港的24萬噸/年裝置以及華誼在廣西欽州的18萬噸/年裝置等。
然而雙酚A的合成工藝決定了丙酮供應仍難逃結構性過剩,這是因為每生產1噸苯酚要聯產約0.62噸丙酮;但在合成雙酚A的過程中,消耗1噸苯酚的同時,丙酮消耗量只有0.31噸。這樣就面臨了一個尷尬的現實,企業生產苯酚和丙酮多是為了向下延伸產業鏈製取雙酚A,然而雙酚A的產量越多,丙酮就愈發顯得「富餘」。因此,除非大力開拓新的下遊應用,否則丙酮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從目前來看仍沒有大的進展。
長期來看,國內丙酮市場結構性過剩的局面難以緩解,未來的形勢也許還會更加嚴峻,行情持續低迷的局面難有改觀。
來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