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老青年。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是飼養孔雀魚該怎麼樣防止孔雀魚的退化問題。
最近我的百家號後臺有好幾位網友私信諮詢我關於孔雀魚維繫的問題。
大家的問題似乎都很統一,那就是在水族市場或者是一些玩家大神們手裡淘來的漂亮孔雀魚,可是養在自己的水族箱中繁殖出來的子代的品相和表現卻和它們的父母相差甚遠。甚至有一些魚友的孔雀魚經過幾次的繁殖之後,很多魚友的孔雀魚長大之後已經根本看不出原有品種的特徵。
孔雀魚這種退化和返祖情況往往大多都是發生在剛剛接觸水族的新手們身上。但是也存在著一部分有過飼養和繁殖孔雀魚的進階型魚友仍然掌握不好孔雀魚維繫的方法。
應該說飼養孔雀魚進行成功維繫來保證孔雀魚品種特徵,防止孔雀魚的退化或者是返祖現象,是衡量一個孔雀魚愛好者飼養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今天老青年就針對普通的家庭飼養孔雀魚的水族愛好者們該如何進行孔雀魚系統維持的基本操作來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注意這裡只講操作不講理論,因為我想大家更想了解該如何讓孔雀魚的子代表現穩定,而不是去了解孔雀魚的基因顯性隱性類型以及孟德斯鳩理論。
另外一個原因是如果展開來論述正方面的內容,恐怕一篇短文難以充分說明,不如簡單粗暴地直接告訴大家如何去操作。
我想每一個飼養孔雀魚的水族玩家們都希望自己的孔雀魚一直漂亮如初,繁殖出的小魚能夠繼承它們父母的特徵。
但是由於普通玩家手裡往往都只是有一個水族箱來飼養,而大多數的家庭飼養者往往都會在一個水族箱中飼養多個品種,由於孔雀魚的繁殖能力十分驚人,因此要不了多久這個水族箱裡就會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孔雀魚,但是隨之而來的煩惱就是繁殖出的子代表現會越來越差,甚至養到最後繁殖出來的孔雀魚基本上和食蚊魚差不多了。
作為一個家庭普通飼養孔雀魚的愛好者來說,如果想保持孔雀魚的品質最基礎的維繫方法的前置條件就是挑選品質純正並且只能飼養單一品系的孔雀魚。
在水族圈有一條不是很正確的口頭經驗,那就是孔雀魚在繁殖兩代之後,就需要補充新血來進行維繫,否則就會出現退化現象。
這句話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是完全正確。由於孔雀魚的基因並不是十分穩定,即便是在所謂的純血狀態下的孔雀魚在繁殖過程中,也依然會存在著變異情況,甚至會出現返祖的現象。也正是由於孔雀魚的這種特性才會變幻出孔雀魚豐富多彩的體色、紋路和體型。
但是由於普通玩家們並沒有一個系統的維繫方法,因此即便出現了表現較好的個體也難以將其表現程度進行穩固。通常大家最後飼養孔雀魚得到的結果就是上面所說的那種,孔雀魚的顏色表現會越來越差,最後搞得大家養也不是扔也不是的尷尬局面出現。
在有經驗的孔雀魚玩家中,孔雀魚的維繫至關重要,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想維持孔雀魚的穩定表現,更重要的一個目的是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孔雀魚品質的樣子,也就是俗稱的「做魚」。
作為普通玩家來說,大家可能並不會對孔雀魚品種的基因表現以及孟德斯鳩理論感興趣。
大家只是想要自己喜歡的孔雀魚繁殖出來的小魚能夠保持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就心滿意足了。
其實,想實現這樣的目的並不是很難,老青年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作為一個普通玩家,在有限的魚缸情況下,該如何保證孔雀魚的姿態能夠保持住原有的品質。
首先對於選擇的孔雀魚來說,我們儘量要選擇品系純正的品種,而不要去購買本身就是雜交的孔雀魚,儘管他們十分便宜,在商家的嘴裡所說的性價比超高的哪一種。
如果新手並不是很了解如何區分雜交孔雀魚和品質孔雀魚的特徵,相信你動手翻一翻百度就會豁然開朗,或者是在市場中以價格來區分最為明顯。品系孔雀魚的售價往往會高出雜交孔雀魚很多,甚至有一些基因穩定表現出眾的特殊品種的售價會讓一些新手們大吃一驚。
其實想獲得這樣表現的品系孔雀魚,無論是孔雀魚繁殖漁場還是一些資深玩家們背後所付出的辛苦都已經完全超越了這個市場上的售價。
買回的孔雀魚儘量要單獨飼養,新手玩家們往往會覺得孔雀魚單一品種在水族箱中會顯得有一些單調,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想保證孔雀魚的基因穩定,就要避免一切雜交基因混入的可能。
一些對於維繫有一定要求的玩家往往都是會選擇亞成未合缸的母魚,就是為了避免孔雀魚母魚因為貯精的特性所都帶來的雜交隱患,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為何有些新手魚友奇怪自己買來的母魚下的小魚為何和它們的爸爸媽媽不一樣的原因。
而這又往往都是在水族店裡買魚的時候面對一些肚子鼓鼓買回家就很快繁殖的母魚時候的誘惑所致;如果實在是對於審美要求過高,心魔反覆折磨的玩家,可以選擇一些對於鹼性水質耐受性較好的小型魚進行混養,但這已經偏離了孔雀魚維繫的初衷。
對於一個單獨水族箱來飼養孔雀魚的方式,老青年更推薦新手玩家在一開始就採用小體積的組合魚缸模式來飼養孔雀魚。這樣的方式有利於將子代與親代有效隔離。家庭中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那麼老青年建議大家採用隔離板+大型繁殖隔離盒的方式來分離飼養也是一種不得已的方式。
大家完全不必擔心孔雀魚維繫有多難度,實際上只要孔雀魚的種魚基因穩定程度能夠在一個基本的水平,那麼它們繁殖出來的子代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夠繼承親魚的品質特徵。
老青年這裡假設新手玩家們只有一對孔雀魚的情況。那麼想要實現維繫的方法比較靠譜的方式就是我們至少需要保證有4個魚缸來實現維繫來保證基因穩定的目的。
這些魚缸在初期的時候並不需要一次性備齊,但是在開始的時候我們需要準備兩個,而在繁殖後期再進行擴充魚缸。開始的時候我們準備一個飼養種魚的魚缸,同時還要有一個繁殖缸。
母魚生產之後產出的子代我們常常稱為F1。與多線維繫不同的是,單線維繫時,F1代我們不需要進行分缸,讓它們自己進行繁殖自交生產出F2代即可。通常情況下,F1的表現基本上都不是很差,但是作為繁殖的種魚我們只能選1-2對。其他的魚兒你可以送給親戚朋友同事了。
到F1繁殖親魚確定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將另外的兩隻魚缸動用起來。當F2代長到亞成的時候,我們需要進行公母隔離的操作,挑選表現較好的公母魚。在篩選過程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初期篩選的時候,數量可以多一些,但經過多次篩選最後留作種魚的數量要控制在1~2對進入種魚缸。
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挑選種魚的數量是依據魚缸數量來決定的,我們的目的是想要讓基因穩定並不是想擴線繁殖。
謹慎一些的魚友會將F2子代公魚混入種魚繁殖缸之前通常都會將其與F1的母魚進行合缸繁殖來檢驗一下基因的穩定程度。
單線維繫、子代自交、隔代返交的維繫方法,只要魚友們能夠嚴格遵守操作,基本上就可以實現基因的穩固。遵循這樣的一個循環,從基因理論分析來說,基本上可以實現2的四次方以上的繁殖周期不會出現嚴重的退化。
但是由於普通玩家手中的孔雀魚大多數是以商品魚為主,這些孔雀魚的基因純淨程度往往都大打折扣,即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也可以做到3~4次循環之後實現孔雀魚的基因穩定。
當然,每次循環繁殖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比例的退化和返祖現象,但只要繁殖出的一批魚中,能夠挑選出能夠為我們所用的數量就好了。
好了,今天老青年和大家聊的內容就這麼多了,如果有一些想深入探討孔雀魚維繫方法的魚友玩家們可以私信給我,大家一起來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