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講了孔雀魚的一些知識,今天的文章接著跟大家聊孔雀魚的飼養,以及一些大家平時比較少接觸到關於孔雀魚的知識。首先,養過孔雀魚的朋友都知道,孔雀魚是很容易繁殖的,甚至有時我們都不想孔雀魚繁殖太快,那樣小魚太多了,照顧不過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孔雀魚的繁殖速度這麼驚人呢?
新詞:卵胎生
當我們聊起魚類的繁殖,大家想到的肯定是魚卵。是的沒錯,大部分的魚類繁育後代都是通過產卵然後孵化的方式。可是孔雀魚生小魚,確是直接從肚子裡蹦出來的,相信很多魚友都覺得奇妙。其實孔雀魚不是沒有產卵,而是它們直接把卵就在肚子裡孕育了,這一點有點像哺乳動物,直接在肚子裡孵化卵細胞,然後生出小苗。
而我們把魚類的這種特殊繁育方式,起了一個好記的名字:卵胎生。於是,以這種方式繁育後代的魚,我們一般就叫卵胎生魚類。水族市場上,除了孔雀魚之外,我們熟悉的瑪麗魚,米奇魚,以及遍布我國大江南北小河小池塘的食蚊魚,也都是卵胎生魚類的典型。有時我們看著小魚直接從母魚的肚子裡蹦出來,覺得非常有趣。殊不知,弱小的卵胎生魚兒們,為了進化出這種能力,可是花了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啊!
卵胎生魚類的強大
正是因為進化出了這種卵胎生的繁育方式,使得原本弱小且壽命較短的卵胎生小型魚類,得以通過龐大的種群數量在殘酷的自然界尋得一席之地。否則,試想一下,本身魚兒就這麼小,產出來的卵就更小了,如果沒有這種方式,那麼這些小魚卵,早就被其他魚類當成食物吃掉了。
而正是這種卵胎生的保護機制,讓更脆弱的魚卵可以隨著母魚四處躲避敵害,最終順利孵化出小魚。同時,由於直接在母魚肚子裡吸收養分成長,也使得卵胎生魚類的小魚,在剛出生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而不需要親魚加以照顧。這對比同是小型熱帶魚的鬥魚,鬥魚苗剛孵化出來的時候,是需要3天左右的時間由公魚來照顧,最終它們在這3天裡面迅速成長,能自己遊動了,也有一定的覓食能力了,才算是獨立。這也正是卵胎生魚類的強大之處。
繁殖條件極為簡單
孔雀魚的繁殖條件可以說是相當地簡單了,以至於稍不注意留滿缸小魚。因為孔雀魚的繁殖條件只需要一個:水溫適宜即可。不像其他的魚類,除了水溫之外,還需要特定的水域環境,酸鹼度或者是軟硬度等等條件。孔雀魚、瑪麗魚、米奇魚的繁殖條件只需要水溫就行,只要水溫在17-30度這個範圍,它們都會自由繁殖。這也使得孔雀魚有了另外一個稱號:百萬魚。
所以,很多喜歡孔雀魚的朋友,基本上養到後面,如果不是做觀賞魚活體買賣的,都更喜歡養公魚,甚至公母魚分開養。除非要培育雜交出其他品系的孔雀魚,才會把公母養一起。
在這裡,再告訴大家一個孔雀魚的秘密,那就是孔雀魚的母魚是會儲存精子的。所以孔雀魚也有「處女魚」的說法。如果是一些培育孔雀魚的工作室,他們是會把已經能分辨公母的孔雀魚及時分開了,如果沒及時分開,得不到處女魚,那麼後面的品系培育,就無法完成,因為無法通過基因公式來配對孔雀魚,從而培育出新一代品系的孔雀魚。一般孔雀魚在50天左右就可以性成熟,所以一般也是要在這個時間段之前儘快把公魚母魚分好。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