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領域融入了大量的科技加持,也越來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包括日常最常見的運動-跑步,作為一項國民運動,各種跑鞋中就加入了各種各樣的黑科技,運動鞋就是運動中科技含量最高的裝備,其中要數跑鞋最為突出。但是,這些跑鞋中的科技真的有如廠家宣傳的的那樣強大嗎?而這些科技又有什麼具體用處呢?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安全健康運動得到廣大運動者的高度關注與熱愛,關於跑鞋的黑科技也越來越多,其中就包括各個鞋款品牌的緩震科技,優秀的緩震科技可以有效降低運動對膝蓋及腳踝的傷害,令你能夠實現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市場競爭,國內運動鞋品牌一直在謀求轉型,並且把重心放在了科技上。其實,目前市面上的各大品牌廠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著自己的看家專利技術。比如Nike的Zoom Air,Adidas的Boost、New Balance的Abzorb、Saucony 的Everun等等,當然還有國內安踏A-Shock緩震科技的、李寧的雲科技、特步的Air MEGA緩震科技,匹克的泰極緩震科技,這些科技對於我們的跑步運動而言,絕對是大有裨益的。
幾乎市面上每一款常見的運動品牌廠商,都有自己專屬的科技。這些科技被廣泛運用於多種款式和型號中,各有千秋,但無一例外的,都為廣大跑者帶來了舒適的體驗。
黑科技才是競爭力
科技不是說說而已,它通常等於巨額的技術投入。這是一種自適應科技中底,可根據穿著者的不同運動狀態,實現自適應緩震與回彈功能。
對於運動鞋而言,中底科技宛如「心臟」一般重要。國外運動品牌都有自己的當家科技,如NIKE的React技術和Zoom技術、Adidas的Boost、Asics的Guidesole技術等,都給自身業務帶來了快速發展。根據美國著名球鞋轉售網站StockX的統計數據,2017年至2018年底,在其平臺上銷售的所有運動鞋中,搭載Boost科技的跑鞋佔到銷售總數的48.9%,這項技術也拉動阿迪達斯在美國跑鞋市場的份額由2013年的2%上升到2018年底的9%。
這些國際國內運動大品牌的的緩震科技都是廣大運動愛好者耳熟能詳,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個全新緩震科技品牌adrun+,獲得兩個中國緩震國家發明專利。
為什麼要研發緩震科技?今天就從最基礎的一些運動知識和大家聊聊:
首先,我們先了解自己的膝關節
1、膝關節為什麼是人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
膝關節是人體運動最多,負重最大的關節之一。膝關節的健康對我們的生活十分重要,輕微的疼痛,就有可能讓我們的生活有非常不舒適的感覺。
有時我們在半蹲的時候還要提著東西,這時膝關節受力就更大了。甚至蹲到底,也是一種損傷。由於承受壓力大、使用磨損、運動損傷等原因,膝關節就特別需要保護了。
2、膝關節損傷具體是指什麼。
膝關節損傷常見於體育運動中的接觸性或非接觸性損傷,包括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兩者常合併發生)、髕骨脫位肌腱斷裂等一系列損傷性疾病。也可以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一般表現為腫、疼痛、不想活動等。最嚴重的是聯合性的損傷,粉碎性的骨折,多發性的韌帶損傷。
3、膝關節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組成,其前有骸骨。膝蓋就像兩個 「不倒翁」對在一起,應該是不穩定的,外面的一圈韌帶及裡面的「軟墊」半月板,保障了關節的穩定。半月板起到穩定和填充的作用,能讓膝關節活動起來。韌帶就像馬的「僵繩」,走得慢點時不起作用,走得較快時才起作用。
膝蓋在運動時負重更大;
膝關節是人體運動最多、負重最大的關節之一。膝關節承受來自人體的所有重量,甚至是額外的負重。據研究顯示,兩腿同時站立無屈曲時,雙膝關節分別承受膝以上體重的一半,約43%的體重;單腿站立時約承受2倍體重;平地行走時,膝關節承載的負荷可達體重的2至3倍;平地快速行走時,可增加到體重的4.3倍;而上下樓時則分別達到4.4倍和4.9倍;跑步時負重大約是4倍;打球時大約是6倍;蹲和跪時可增高至約8倍。膝關節的位置與結構,使它比其他關節承受更大的衝擊和壓力,是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關節。
如上圖所示:
如果我們的運動鞋沒有緩震科技,那麼我們運動時全身的重量在與地面接觸後,通過人體自身的腳底肌肉減震之後又順著小腿往回彈,對膝關節造成二次受力,長期如此就造成膝關節韌帶的傷害。假設穿比較硬鞋底的鞋子從高的地方跳下,後腳跟先著地,那麼就有可能造成腳後跟的根骨粉碎性骨折。(本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正是因為這樣才去研究緩震科技,而且拿到了兩個緩震國家發明專利。這是題外話,後面有機會在說這個故事)
所以說緩震是運動鞋非常重要的一個科技,所有的運動品牌都在人們實際的運動過程中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
緩震科技這麼重要,那是不是說越軟越好呢?
其實也不是這樣的,比如某品牌的一種非常棒的爆米花緩震科技材料,在某平臺上有人做了一個關於該爆米花緩震科技材料缺點的調查,從很多網友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的回答:
從上面的網友評論中我們發現,太軟了會不舒服會感覺到累,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跑鞋並不是越軟越好,因為在跑步過程中,腳的觸地過程是相對重複的 ,簡單來說,腳所受到的力是具有一定的規律,這樣一來,許多鞋子就會有對於不同部位設計的減震材料和支撐,所以跑鞋不是整個鞋子軟或者硬,而是針對不同部位的材料放置,在得到支撐的同時也有好的緩震。
因為鞋底軟,可以在運動的時候是可以通過軟材料的緩震功能最大限度稀釋身上的力量,所以你會感覺到非常舒服。但是,但是。。。。。,太軟了回彈力不夠,那麼你走下一步的時候就要用更多的力氣抬腿,這樣就造成體力的消耗,久了,你就會感覺到疲勞!
很多現在推廣緩震材料跑起來前期減震還可以,但是隨著距離的加長減震效果逐漸降低,到最後就跟直接踩在地面上一樣。這裡涉及到一個緩震效果衰減度的問題,很多跑者都知道一雙再好的緩震鞋子,跑一陣後都會不同程度的失去緩震效果,這個是現階段的緩震材料屬性有關。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有些迷惑了,鞋子太硬不行,太軟也不行,那我們該穿怎麼樣的跑鞋?adrun+經過七年的長期研究,研發出了一種材料加結構的緩震國家發明專利:adrun+超級回彈緩震柱,是一種材料加結構全新緩震發明專利。
點擊播放 GIF 0.8M
adrun+開發了第一款超級回彈緩震柱慢跑訓練鞋:lasting 1.0系列
平步pinbok1.0系列
這種緩震發明專利在緩震的同時又有回彈,而且回彈性更加持久;跑步爬山時有非常優越回彈作用,跑步爬山十幾個公裡,小腿不會酸。
當然,adrun+超級回彈緩震柱現在正在研發生產階段,還不能說說是最好的緩震跑鞋,但是這一定是一種非常優越的緩震結構,在adrun+團隊的努力下一定可以研發出更加適合廣大運動者的優質跑鞋,第一步已經邁出,下一步還會難嗎?畢竟這一步已經為今後緩震科技的研發方向打下了最夯實的基礎。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評判好跑鞋的八個維度:
八個維度選跑鞋!緩震是基礎,兼顧三個維度可稱頂級
所謂「八個維度」,實際上就是跑鞋的八種屬性。請看下圖:
屬性一:透氣性
具有良好透氣性能的網面能讓足部在劇烈運動中,仍能維持鞋內外空氣流通,仿佛每個細胞都在張口呼吸,使跑步時的空氣流通,好像風直接吹拂腳面,提高跑步舒適度。所以透氣性是跑鞋必不可少的屬性之一!
屬性二:包裹性
跑鞋的包裹性強是對跑鞋的最基本的要求。特別是短跨、跳躍項目時,只要能穿得上的跑鞋,鞋碼越小越好。中長跑的項目的跑鞋,仍然強調其包裹性,可以適當寬鬆一點。
鞋子不跟腳的結果就是滿腳水泡,亞洲人的腳型和歐美人的腳型有很大區別,亞洲人的腳型特徵是腳掌寬、腳背高、腳板厚,這也導致很多亞洲品牌造不出那種感覺的跑步鞋,反而會顯得比較笨重。
屬性三:易曲性
顧名思義,易曲性指得就是鞋底容易彎曲或者扭曲的程度,這關係到一雙跑鞋穿起來是否省力。
屬性四:耐久性
耐久性(Durability)耐久性是材料抵抗自身和自然環境雙重因素長期破壞作用的能力。即保證其經久耐用的能力。耐久性越好,材料的使用壽命越長。
屬性五:抓地性
也就是所謂的摩擦性了,有的鞋子即使在沾了水的地板上也穩穩噹噹,但是有的鞋子走在樓梯上都會打滑,這就是抓地性好與壞的典型表現,這和鞋底的材質有很大關係。
為了增加跑鞋的抓地性能,絕大多數跑鞋的鞋底都會設計一層類似汽車輪胎的高耐磨橡膠材質。
屬性六:輕量性
這一點對於長跑愛好者,特別是馬拉松愛好者來說尤為重要!在42.195公裡的徵戰中,每一絲力氣都顯得無比珍貴,因此越是輕質的跑鞋越能節省力氣。
有一點是必然的,即使運用了再牛逼的材料,鞋子質量越輕那麼「用料」肯定越少,有的品牌跑鞋大底上甚至都沒有耐磨橡膠,這一點就極大的減輕了鞋子的重量,但是耐磨度肯定有所下降。
屬性七:舒適性
這個詞在理解上相對來說比較籠統,通說觀點認為舒適性指的就是腳感,但是這種腳感也不是說就是踩屎感,而是該軟的時候要軟、該硬的時候要硬,時刻都能夠舒適無比,因為鞋的舒適性會直接影響到跑步經濟性,如果一雙鞋讓你感覺腳很不舒服,那麼這雙鞋會大大增加你的能耗,讓你跑起來更加吃力,所謂舒適性更多是從不頂腳不擠腳,與腳型貼合良好等方面來衡量。
屬性八:減震性
這是跑鞋的一項基礎屬性,被設計用來提供穿著者在走路時減震需要的彈性材料,它通常被用在鞋的後跟部分,能夠吸收衝擊、更好地分散壓力。
我們日常的跑步都會對膝蓋造成衝擊。而衝擊的力量大約是體重的3到5倍。跑步的時候,我們整個人騰空而起,接著落地,然後瞬間再騰空而起,這些動作反覆進行。跑步時產生的這些衝量則主要由膝蓋的軟骨吸收。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有60公斤左右,那他的膝蓋在跑步時接受的衝擊就有200千克左右。很多保護不周的跑步愛好者下半生都承受著膝蓋傷病的折磨,甚至走路都需要扶著東西。所以我們在跑步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東西來代替膝蓋吸收衝擊力,保護骨頭。因此,緩震跑鞋就出現了。
我們可以把跑鞋想像成一個彈簧。我們跑步時要用一個東西代替膝蓋的軟骨結構吸收衝擊,完成這個任務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術。它能把膝蓋軟骨原來該承擔的形變分一些給這些材料來承擔,膝蓋的工作就會少一些。跑鞋不是為了讓我們跑得更快,而是為了讓我們跑步的時候不受傷。這就是緩震跑鞋存在的意義。
點擊播放 GIF 0.8M
這八大屬性基本涵蓋了跑鞋的所有屬性,但是可惜的是不會有任何一雙跑鞋會兼顧這八大屬性。例如抓地性和耐久性就很難兼得,希望跑鞋材料方面的科技能夠有新突破,緩震超強的同時還能持久。adrun+一直朝著這些屬性在努力研發。
希望廣大跑步愛好者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們在緩震跑鞋的研發上可以提供更優秀更符合廣大跑者的好跑鞋。為國產運動品牌的緩震跑鞋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