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排行榜」從何而來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7月15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就某高校研究機構發布「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一事作出回應,聲明該機構與社科司無關聯,排行榜的研究和發布活動亦無教育部授權,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此類排行榜,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

  教育部此次聲明可謂「官方打臉」,三言兩語層層遞進,點出了機構非官方,否定了排名權威性,還順便敲打了一些高校。據媒體報導,「該研究報告發布後,被國內多所高校轉發,北交大經管學院在其官網轉發,稱『我院多位教師榜上有名』」。而且,教育部的措辭是「此類排行榜」,被點名批評的「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還有不少同類。

  這些排行榜是真是假、價值幾何,其實不難分辨。以「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為例,從評選機構的資質來說,一所高校內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顯然很違和。就排名根據而言,號稱「綜合衡量學者學術成果在其所在學術領域的貢獻程度」,又說「數據主要來源於中國引文資料庫、超星發現等」——標準還是論文。按照論文決定影響力的邏輯,述而不著的孔夫子、蘇格拉底們如果活在當下,影響力應該為零。更何況,「影響力」這個標準本身能說明什麼?鑽研冷門方向多年才有突破而關注者寥寥,在熱門領域頻頻發文引用者眾,後者影響力無疑高於前者,學術意義卻未見高下。

  道理如此淺顯,為何仍有高校「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這類排行榜?恐怕不是因為排行榜多有迷惑性,而是一些高校根本不願甄別排行榜的真偽優劣。看到本校有教師榜上有名,就迫不及待地拿來炫耀,博取公眾關注、吸引學生報考,說白了就是譁眾取寵。在這種浮躁心態的驅使下,高校又怎麼容得下學者潛心學術,怎麼教導學生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事實上,正因為有人追捧,各路來歷不明的排行榜才會層出不窮。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表示堅決反對排名機構借排名向高校拉贊助。十餘年過去,各種無資質、無授權的「大學排名」「人才排名」仍不時在網絡湧現並引起熱議,在這背後是否還有高校或學者為了排名,與排名機構勾連實施暗箱操作,理應予以徹查,讓學術生態回歸風清氣正。

  說回來,學者的成就在學界自有公論,不需要論文和排名來證明,也輪不到隨便一個莫名其妙的機構置喙。一所高校是否值得認可,人們心裡都有一桿秤,幾份榜單的高低排名不足以扭轉人們的印象。學者不能全神貫注於學術,高校汲汲於給身上多添幾道光環,最終只會害了自身,也辱沒了學問。

相關焦點

  • 宇宙由奇點爆炸而來,那奇點又從何而來?我們又從何而來?
    那麼奇點究竟是從何而來?就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科學家一個全新的話題。無數的科學家試圖解開物質起源之謎。部分人認為,起點來源於上一個宇宙坍塌,當一個宇宙的膨脹速度減緩,直至停止,這時候的宇宙將會開始坍塌,所有遠離的星系開始重新聚攏,直到所有的物質距離變成零,重新匯聚成一個點。而這個點到達一個臨界值,將會發生大爆炸。一個新的宇宙開始了。
  • 金字塔下的古船從何而來?它的用途是什麼?
    金字塔下的古船從何而來?它的用途是什麼?在胡夫金字塔的墓腳有一堆亂石。1954年,人們在清除這堆亂石時發現了石牆和用巨大的石灰巖石料砌成的封頂。拆除了部分石牆後,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兩個在基巖中鑿出的碩大的坑。於是他們發掘了其中的一個坑。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又從何而來?佛教的看法大不同
    宇宙從何而來?我們人類又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至今尚無絕對的定論。不同的人與團體,從不同的出發點,各自有自己的論述。佛教對此也有自己鮮明的觀點。佛教徒都是無神論者,所以佛教不相信有創世神,也不相信我們的世界與人類,我們的宇宙是由神創造的,而宇宙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是確定無疑,不可否認的。佛教認為,空性才是眾生永恆不變的真理。
  • 英語12個月名稱從何而來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12個月名稱從何而來 2009-10-09 17:02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   January
  • 既然宇宙是通過奇點爆炸而來的,那奇點爆炸的原材料又從何而來?
    既然宇宙是通過奇點爆炸發展而來的,那麼爆炸原材料又從何而來呢?宇宙經過了長達138億年的發展後,如今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格局,這體現在宇宙不同級別的天體形成了不同的結構,這樣有利於將較小的天體限制在一定的活動範圍內,從而使宇宙不再變得那麼混亂。除此之外,如今的宇宙依然那麼浩瀚,無論人類想通過任何方法去探測宇宙的邊界,始終都不能如願以償。
  • 解密「原始湯」1:湯料從何而來?
    【「從原始湯變出細胞」的故事】胺基酸從何而來?蛋白質是所有生命細胞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幾乎每一本生物學教科書都介紹1953年發表的米勒實驗,這個實驗在沒有酶的條件下,使用氨氣和甲烷等氣體製造了幾種最簡單的胺基酸,由此它通常被解釋為支持「原始湯變細胞」的實驗。
  • 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影響力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發布,湖南高校入選...
    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 本排行榜為長安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成果,轉自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眾平臺立場。 排行榜說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已成為業界研究的熱點。
  • 人類到底從何而來
    可是人類到底從何而來呢?這是個難題!>【依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 構成宇宙大爆炸的物質從何而來?
    將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應用到膨脹的宇宙模型中,我們知道自然法則解釋了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從何而來,理論上說,只要一開始就有一點點能量。這種場景/模型只有在做出可以用證據檢驗的預測時才有用。宇宙膨脹模型做出了幾個可驗證的預測,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最初的能量在空間中分布不均勻——這是由於一種量子噪聲在宇宙很小的時候佔據了它的位置,這種模式會被轉移到大爆炸期間突然出現的粒子上。
  • 教育部闢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近期,某高校研究機構在網上發布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現鄭重聲明: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與該研究機構沒有關聯,從未授權其開展有關排行榜研究和發布活動。在此,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此類排行榜,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
  • 人類的「高聰慧基因」從何而來?
    我們人類究竟從何而來?對於這個問題,當代科學早已給出了明晰的答案——人類與地球上的其餘生物並沒有本質上的分別,各人都是由地球上原始的生物,在漫長的時間裡逐漸演變而來,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地球上整個的生物極有或許具有一個聯合的先祖。
  • 山大王廣振教授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6月12日,由長安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選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正式發布,山東大學城市文化研究院王廣振教授位列全國第158位(全國500位)、山東省29位和山東大學15位入選者之一進入「經濟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 ...學院院長許崇正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近日,中國人文社科評價中心向全球發布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安徽綠海商務職業學院院長許崇正教授榮登「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經濟學)」。
  • 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137億年來世界發生什麼了?
    「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兒童時代的我們總會想到這個問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在之後的時光可能都會將這個兒時的問題拋之腦後了。
  • 貓的斑紋從何而來? 貓的斑紋是怎麼產生的?
    貓的斑紋從何而來? 貓的斑紋是怎麼產生的?時間:2016-08-26 15:18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貓的斑紋從何而來? 貓的斑紋是怎麼產生的?而這正是源於斑駁   原標題:貓的斑紋從何而來? 貓的斑紋是怎麼產生的?     從兔八哥裡的Sylvester到二十世紀80年代音樂劇中的Mistoffelees先生,一些虛構但卻有名的貓星人由於他們燕尾服式黑白相間的斑紋而擁有了帥氣的獨特外貌。
  •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四大洋的「水」,究竟從何而來?
    地球上原本沒有水,四大洋的「水」,究竟從何而來?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歡迎收看本期內容,地球上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水作為生命之源對於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人們對於水的出現也是非常好奇。
  • 5個人類進化的終極奧秘,我們從何而來?為什麼擁有發達的大腦?
    但我們從何而來?然後人類在所有這些地區,以相似的時間進化而來,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小組。但是目前非洲擴散模式最受學者青睞,現代人類在非洲持續進化了200000年。然後從非洲擴散到全世界,但現代人類的真正起源仍被廣泛爭論。
  • 科學家揭秘宇宙「巨無霸氣泡」從何而來
    一項由中、美、法、德等8國學者共同參與的國際研究揭示了宇宙中神秘的「巨無霸氣泡」萊曼—阿爾法氣團從何而來。萊曼—阿爾法氣團是一種巨大的氣體雲,它的體積是銀河系的數倍,亮度可達到太陽的幾十億倍。科研團隊觀測了一個產生於107億年前的萊曼—阿爾法氣團,罕見地看到了有氣體向中心下落的跡象。
  • 性命之「命」又從何而來?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命」字從何而來,「命」字與「口」又有何關聯?「命令」之「命」與「命運」之「命」又有何干係?如果您想知道「命」從何來,就請您繼續閱讀吧。 「命」字如今常與「令」組合為「命令」一詞,二者在發號施令之意上常形影不離。其實,二字古時關係就非同一般,甲骨文金文為同一字形,至金文二者才有所區別,「命」增加「口」字。
  • 中國高校學者期刊論文排行榜:人大表現亮眼,社會科學領域最多!
    近日,學術志根據2006年至2017年9月中國知網收錄的論文數據,統計出了中國高校文章影響力最大的學者,根據該榜單統計,排名前4的都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學者,第1的王利明教授,是著名的法學家,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常務副校長,排名第2的陳力丹教授,是傳播學領域的知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