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影響力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發布,湖南高校入選...

2021-01-17 湖南在線

12月26日,「中國社會學」發布《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其中,湖南高校入選9人,其中湘潭大學3人:彭國甫(政治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盛明科(政治學)、寧國良(政治學);吉首大學3人:羅康隆(民族學)、明躍玲(民族學)、陸群(民族學);湖南師範大學2人:陳成文(社會學)、吳家慶(中國共產黨);中南大學1人:曾長秋(中國共產黨)。

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

本排行榜為長安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成果,轉自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眾平臺立場。

排行榜說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已成為業界研究的熱點。學術影響力是評價科研人員的科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但是,如何評價學者學術影響力?一直是學界的難題。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索性的構建一套客觀的、公開透明的、可重複的、操作性強的、多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者學術影響力的評價體系。

一、排行榜計算原則

(1)科學性

科學性原則是本研究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根本原則。本研究推出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就是力求全面、客觀、準確地描述和反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的學術狀況。力求建立一個完整的、各項指標之間具有較強邏輯關係的、能揭示「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之間內在聯繫的系統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

(2)客觀性

客觀性原則是本次評價指標體系的首要原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的評價只有以科研人員在科研成果的質量數據為依託,通過恰當的數學方法進行處理,才能如實反映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的學術影響力。在採集相關數據時要有甄別,嚴格控制數據源,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3)可操作性

本排行榜在滿足評價目的需要的前提下,從實際情況出發,指標體系的設計要求概念清晰、層次分明、表達方式簡單易懂、各種數據容易採集,儘量避免形成龐大的指標群或層次複雜的指標數,對於個別雖有一定評價意義,但客觀上獲取評價信息難度太大,或很難量化且沒有可靠數據來源的指標原則上不予考慮。

二、評價指標選擇

在發文質量方面,被引頻次能夠較好的說明科研成果的認同性。但是基於被引次數的評價體系是建立在所有的引用對於評價結果的貢獻都等價的假設之上,事實上,引用者的引用動機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同時也有學術網絡的影響在其中參雜,參考文獻在論文中被引用的深度也很難量化測度,引用者的學術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一篇文獻被普通作者引用和被知名作者引用、粗略引用和詳細引用所體現出的文獻的重要性顯然是不同的,單純根據文獻被引用的次數和發文數量來評價科研人員的影響是不完全科學的。

(1)H指數

先前的衡量科研成果質量的指標都傾向於關注科研人員在其發表論文的期刊,因而,它們都假定作者的貢獻等同於期刊的平均值。H指數是一個混合量化指標,其目的是量化科研人員作為獨立個體的研究成果。H指數被認為是對先前眾多衡量指標的一大改進,如果一位科學家的出版成果以它們被引生命周期的數字進行排序的話,那麼H指數就是一個最大值,這個最大值是指每篇論文至少被引了h次的h篇文章。

(2)AR指數

同時,為了補充在科研質量方面的不足,本文借鑑PageRank算法的思路,將進入重要作者的引用認同視為同行評議的肯定性結果,對個體研究人員的學術影響力進行評價,在H指數的基礎上計算了AR指數。

PageRank算法是Google用於用來標識網頁等級或重要性的一種方法,算法基於這樣的假設:網頁的重要性和質量可以通過其他網頁對其超文本連結的數量來衡量。本文將上述算法應用於社科人員的科研成果評價,具體地講,就是如果B人員的某一篇科研成果有指向A某一篇科研成果的引用,說明B認為A的科研成果有科研價值,是一個具有較好質量的科研成果, B人員的這篇科研成果越重要,則A的某一篇科研成果得到的「評價」越重要,對應的得分越高,某一科研成果的PageRank值是由所有導入引用的數量和重要性決定的。

中國知網的中國引文資料庫提供了作者引用排名,可以統計某一作者引用其他作者的頻次,並按照引用頻次進行排序顯示,在引文資料庫將作者姓名與單位進行結合,檢索每一位作者的引用情況,結果保存在Excel文件中。為了處理數據的簡便,我們把在中國引文資料庫中檢索到的被引用次數大於等於2的作者作為引用者的引用認同,把引用1次的行為視為偶爾引用。

(3)他引頻次

在科研成果的所有被引頻次當中,排出自引的數量,本研究採取了他引次數來說明科研成果的質量。

(4)核心期刊發文量

為避免以刊評文的問題,本資料庫沒有特別賦予期刊的影響因子等指標,選取核心期刊發文量指標,目的是增加相對質量較高的論文的得分分值。

(5)第一作者發文量

在中文論文中,一般第一作者貢獻最大。因此,為了突出第一作者的的貢獻,本研究增加的第一作者發文量這一指標。

具體指標及權重如下:

其中,權重參考了各類排行榜和相應文獻,在專家調查的基礎上確定。

三、數據來源

由於大量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是以中文發表,因此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主要採用了中國知網的中文論文資料庫。

四、研究局限

第一,由於此次研究的數據來源於中國知網資料庫,對於各個學科的作者發文是按照各期刊對論文的分類來進行統計的,因此對於各位科研作者的研究成果的分類可能會存在統計誤差。造成一些學者成果學科分類有誤,不能在某一學科集中出現。

第二,本排行榜依據中國知網的中文論文計算,沒有涉及英文及其他語種的論文。因此,主要以外語語種發表論文的作者未能計算入內。

第三,由於數據採集困難的原因,本排行榜沒有將圖書的引用情況納入計算,因此,一些經典的著作作者評分會受到影響。

第四,做跨學科研究的學者,成果沒有集中在同一學科上,會影響其評價分值,但並不表明這類科研人員的影響力小。

在今後的研究中,我們將進一步克服這些缺陷,使排行榜更加客觀準確。


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社會學、政治學)

註:包含部分仍有相當影響力的已故當代學者

相關焦點

  • 山大王廣振教授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6月12日,由長安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選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正式發布,山東大學城市文化研究院王廣振教授位列全國第158位(全國500位)、山東省29位和山東大學15位入選者之一進入「經濟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 教育部闢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近期,某高校研究機構在網上發布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現鄭重聲明: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與該研究機構沒有關聯,從未授權其開展有關排行榜研究和發布活動。在此,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此類排行榜,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
  • ...學院院長許崇正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近日,中國人文社科評價中心向全球發布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安徽綠海商務職業學院院長許崇正教授榮登「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經濟學)」。
  • 中國高校學者期刊論文排行榜:人大表現亮眼,社會科學領域最多!
    近日,學術志根據2006年至2017年9月中國知網收錄的論文數據,統計出了中國高校文章影響力最大的學者,根據該榜單統計,排名前4的都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學者,第1的王利明教授,是著名的法學家,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常務副校長,排名第2的陳力丹教授,是傳播學領域的知名專家。
  • 「學者排行榜」從何而來
    7月15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就某高校研究機構發布「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一事作出回應,聲明該機構與社科司無關聯,排行榜的研究和發布活動亦無教育部授權,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此類排行榜,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
  • 2017—2018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一)
    2017—2018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匯總: 2017—2018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一):高校社會影響力排名 2017—2018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 趙可金、翟大宇: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學科路徑與建設方向
    然而,與法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相比,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相對滯後,對中國政治實踐的影響力也有限,「兩張皮」問題十分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政治學一流學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要求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政治學學科。圍繞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路徑,學界存在構建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回歸本土政治學、政治學學科拓展以及政治學學科轉型等觀點。
  • 《2018-2019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完整榜單
    日前,以「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人民網2019大學校長論壇在陝西西安舉行,論壇上發布了《2018-2019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 本次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由人民網教育頻道和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推出,截取時間段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選取對象為165所部屬重點高校和地方重點高校。 從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來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位居榜單前十。其中,清華大學以101.78分摘得桂冠。
  • 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40年:歷程、挑戰與前景
    關鍵詞:中國政治學;本土化;科學化;方法論多元主義  作者簡介:王中原,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講師;郭蘇建,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一、作為一門學科的政治學  政治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政治生活基本規律的社會科學學科。然而,作為一門學科的政治學在不同歷史時期、在不同學者的闡釋中、以及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都有著不同的意涵。
  • 「回到中國」的社會科學及政治學的學科性貢獻
    建設中國的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並不意味要與既有的話語體系徹底決裂和割捨,事實上沒有必要也做不到,而是要在對話基礎上兼容並蓄,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說話方式和思維方式。作為社會科學最古老也是最基礎的學科,政治學有著不容推脫的責任,為重述、有效建構中國的社會科學作出應有的學科性貢獻。
  • 浙大共有91位學者入選,居全國高校第三!
    【MBA中國網訊】1月17日,學術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229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1899位學者入選。
  • 回到歷史:2019年中國政治學回顧
    圍繞這一主題,不同的政治學者在研究進路、研究議題和研究方法上都做出了新的探索:首先,歷史政治學的浮現為突破政治學理論上和實踐上面臨的瓶頸提供了新的出路;其次,以中國的政治現代性為主軸,政治學迎來了更多貫通古今的重要議題;最後,政治學的研究方法也開始從宏大敘事轉向科學化的因果推論。
  • 河北大學3學者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新聞—科學網
    世界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 (Elsevier) 於近日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 做世界一流的社會科學研究...
    這些刊物涵蓋國際關係、比較政治、社會學、經濟學和社會科學哲學等不同領域,包括《歐洲國際關係雜誌》《國際問題研究評論》《社會科學哲學》《國際關係評論》《安全研究》《社會學理論》《世界政治》等。他2009年發表在《安全研究》的《安全困境:一種概念分析》一文成為了該期刊有史以來下載量最高的文章之一,併入選歐美院校國際關係專業課程的必讀文獻,英文引用也超過200次。
  • 2017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哪家強!河大上榜高校網絡輿論影響力前四
    人民網總編輯餘清楚在論壇上發布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2017年度排行榜。高校社會影響力前十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入選榜單前十位。
  • 2014北京市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揭曉 北京大學雄霸第一
    報告最新發布2014中國最盛產億萬富豪大學專業排行榜,旨在為立志創業的高考學子填報志願提供參考;在1999-2013年胡潤、福布斯、南方周末和新財富等中國富豪榜上榜億萬富豪企業家中,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造就的億萬富豪人數最多,有63人,問鼎2014中國最盛產億萬富豪大學專業排行榜冠軍,成中國大學「造富搖籃」;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有53人,屈居第二,復旦大學工商管理列第三。
  • 楊光斌:論政治學理論的學科資源——中國政治學汲取了什麼、貢獻了...
    摩爾從結構主義的階級分析的路徑,根據其研究對象國的階級關系所構成的宏觀社會結構的演進以及革命的作用,解釋了為什麼英國-美國-法國走上了自由主義民主的政治發展道路、德國和日本走上法西斯主義道路以及為什麼俄國和中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摩爾的著作出版之後,在長達10年之久的時間內,一直居美國社會科學排行榜首位。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
    組織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學者認真學習、宣傳和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陸續推出並發表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和文章;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相關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課題項目確立為「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予以重點資助;在高校籌備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 「喜訊」王寧利教授連續6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2020年5 月 7 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 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 242 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 2163 位學者入選。高被引學者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的被引總次數在本學科中國的研究者中處於頂尖水平。
  • 廣西4位知名學者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
    5月 7 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 了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 242 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 2163 位學者入選。廣西共有4位知名學者入選此名單。其中廣西大學入選2位學者,廣西師範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各有1位學者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