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7 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 了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 242 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 2163 位學者入選。
廣西共有4位知名學者入選此名單。其中廣西大學入選2位學者,廣西師範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各有1位學者入選。
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以Scopus資料庫(全球領先的同行評議文摘引文索引庫)作為統計來源。Scopus(www.scopus.com)是愛思唯爾公司推出的,全球領先的同行評議摘要引文資料庫,收錄了全球5000多家出版商的超過24000種期刊(其中中國大陸期刊超過730本),980多萬篇學術會議論文,22萬本書以及全球5大專利機構4400萬條專利信息。覆蓋自然科學、技術、工程、醫學、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等學科。
「高被引學者」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的被引總次數在本學科所有中國(大陸地區)的研究者中處於頂尖水平,入選「高被引學者」名單,意味著該學者在其所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其科研成果為該領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廣西4位學者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本次,廣西共有4名學者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其中廣西大學入選2位學者,廣西師範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各有1位學者入選。入選的學者分布在能源、控制和系統工程、計算機科學三個不同的學科。
查閱相關高校的官方網站可知,本次入選的4位廣西學者,都是所在高校的骨幹,在所研究領域內成果豐碩。近年來,在國際上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論文。
廣西4位學者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表明他們在各自領域的科研水平得到了領域內乃至全社會的廣泛認可,向他們表示熱烈祝賀!期待入圍的學者們,今後能產出更多的「國際級」科研成果。
據統計,本次共有2163 位學者入選「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分別來自242個高校或科研機構,其中大多數高被引學者來自高校。
入選的學者共分布在38個不同的學科,其中材料科學190位、化學180位、計算機科學165位,物理學和天文學、醫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和化學工程均有超過100位學者入選。
共有46所高校入選學者達到或超過10位。
中國科學院共有289人入選,位居各單位第一。清華大學共有143位學者入選,排名第二。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分列三、四位,分別有107位和97位當選。上海交通大學有95位學者入選,位居第五。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等入選學者達到或超過40位。華中科技大學當選39位排名第11位,哈爾濱工業大學當選32位排名第12位。
以上46強名單,除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為科研單位外,其他44個單位均為高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實行院校一體管理體制的「雙一流」高校),且絕大多數都是部屬高校,地方管理的大學只有五所,分別是蘇州大學、上海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福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
高被引學者的數量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個高校科研生力軍中的強人數量,對於評價高校/科研機構水平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隨著高校整體水平的提升,以及高校對高質量教科研成果的迫切需求,頂尖人才越來越受高校追捧。新一輪學科評估即將啟動,頂尖人才預計將在師資隊伍與資源這一指標中佔有重要權重。
整體上看,廣西地區高校入圍數量偏少。看統計名單可知,近四年來,僅有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三所高校有學者入選,而且入選人次偏少,入選人次最多的廣西大學僅有6人次。與中部和東部地區高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近四年,廣西只有三所高校有學者入選。
近四年,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數量排名格局相對比較穩定,尤其是排名前十的高校,位次基本沒有變動。這十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和同濟大學。且這十所高校高被引學者數量大多穩中有升。
近四年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入選人次前20位高校名單。(青塔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