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亞非古代史專家喬治·羅林森的重要作品《古埃及史:環境基因、地緣爭霸與文明興衰》。從公元前三千多年講起,迄至公元前三世紀,上下數千年,宗教、戰爭、外交、法老制度、文明、經濟……
作者:星空
來源:新華社
很多人都對「四大文明古國」之說比較熟悉——古巴比倫(位於西亞)、古埃及(位於北非)、古印度(位於南亞)和中國。很值得回味的是,這四大文明古國對應著的世界四大發源地,都位於大河流域。比如古巴比倫文明對應著兩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對應著尼羅河流域,古印度對應著印度河流域,而中國則對應著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所以,很自然的,在喬治·羅林森所著的《古埃及史》中,他就是從尼羅河開始來講述古埃及歷史的。正是尼羅河為古埃及文明的「落地生根」奠定了基礎——正如黃河、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一樣,尼羅河,這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於古埃及文明和古埃及人來說,也具有莫大的意義——它的定期泛濫既是一場災難,也是古埃及文明的機遇。直到如今,尼羅河對於埃及的意義仍然非同一般。
喬治·羅林森(1812—1902)是英國著名的學者、翻譯家、亞非古代史權威專家。1812年出生於牛津郡的查德靈頓,1838年畢業於牛津大學。其學術貢獻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西亞-埃及古代史;翻譯希羅多德的《歷史》;基督教神學。尤其在前兩方面,其學術造詣之高,影響範圍之廣,非常罕見。他六十年筆耕不輟,出版了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佳作。
喬治·羅林森所著的《古埃及史》對古埃及人的起源、語言、人種、宗教及內政、對外關係等進行了探討。而在與世界的聯繫來說,公元前3100年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標誌著古埃及文明開始對世界特別是對其周邊地區發揮重要的影響力——古埃及文明對後世的古希臘、古羅馬、猶太等文明的產生影響深遠。而今天古埃及文明更為世人所熟悉的,是法老們的陵寢,即巨大的金字塔以及神廟、方尖碑。當然,古埃及的醫學體系所取得的成就也極其顯著,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體系。
古埃及文明形成之後,從美尼斯國王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一共經歷了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期埃及等7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在十八王朝時達到鼎盛。當然,鼎盛時期的古埃及留給世界的不僅有巨大的金字塔,還有圍繞金字塔的種種附會的傳說以及傳奇。眾多的考古資料現在依然留存於埃及的已經不多,多半流失於海外。古埃及和現代埃及之間,能夠產生關係的唯有地理位置上的聯繫,但文明之間早已產生巨大的隔裂!直到讓·弗郎索瓦·商博良,在1822年宣布了對埃及象形文字的解讀發現,古埃及文明才為世人所開始了解。如果沒有考古發現,古埃及文明不過就是一個傳說而已——僅僅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以及木乃伊是遠遠不夠的。
位列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文明不可謂不昌盛,武功不可謂不強大,人民不可謂不勤奮,卻為何最終退出歷史的舞臺,數千年文明湮沒在漫漫黃沙之下?喬治·羅林森的《古埃及史》主要是解決這個謎題的。在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明轉移學說」,指出「埃及自從與更進步的希臘思想、更人性化的希臘文明以及希臘族群有所接觸,就已經註定了滅亡的結局。因為它既不能完全否定自己,徹底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又不能一成不變地繼續存在下去。因此,一旦受到希臘文明的影響和滲透,它就立刻土崩瓦解,走向衰亡。」該學說還深深影響了英國的湯因比、日本的內藤湖南等具有國際聲譽的史學大師。
(原標題:古埃及不止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