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 重醫附二院供圖
發生率低於百萬分之一,心肝脾胃腸等內臟位置180度反位的「鏡面人」,其肝癌切除手術到底應該如何做?術前,這個問題,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副主任劉作金曾反覆詢問自己。
「做了很多次模擬訓練,但真正打開腹腔,開始「反著做」手術的那一瞬間,還是有點束手無措。」所幸,五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回憶起自己上手術臺沒幾分鐘,背心就全部溼透。作為主刀醫生,劉作金忍不住感嘆,「這一輩子真的就碰到這一次,5個小時的每一秒都好像在做『腦筋急轉彎』。」
▲手術中(右為劉作金)
不止是「鏡面人」
多種罕見病讓手術困難重重
「鏡面人」,即器官的位置與正常人相反。心臟、脾臟在右邊,肝臟位於左邊,心、肝、脾的位置好像是正常臟器的鏡中像。患者蔣義(化名)今年50歲,他早在幼時就知道自己是個「鏡面人」。「小時候我因感冒去醫院就診,醫生意外地發現我的心臟不在左邊。」蔣義告訴記者,這麼多年,「鏡面人」並未影響到他的正常生活,但前段時間的腹部疼痛讓他大感不妙。
經檢查,他的肝部長了一個8-9公分的腫瘤,必須動手術切除。而這種手術的難度,劉作金醫生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像我們醫生的操作習慣技巧,包括手術器材都是依據正常人心臟方向來的。患者先心大動脈轉位,現在所有流程必須反過來進行,每一步都像在做腦筋急轉彎。」劉作金肯定地說,手術難度呈幾何倍數增長,比給正常人手術高許多。
「他妻子對我說,只要有希望,哪怕花光積蓄也要治好丈夫的病。」蔣義和妻子以務農為生,還有一兒一女,兒子剛中專畢業準備找工作,女兒還在上中學。看到患者的兒子放棄找工作前來照顧父親,得知一家人為了給蔣義治病借遍親朋好友。劉作金下定了決心:這個手術克服萬難,我們都一定要做。為了這一家子,還要拼盡全力做成功。
但擺在重醫二院肝膽外科手術團隊面前的難題還不止這一個。記者了解到,術前檢查時,手術團隊發現蔣義患有嚴重的先心病,包括胸腔大動脈轉位、二及三尖瓣重度關閉不全,手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更高。維護患者的心臟功能,使其能否耐受麻醉已經是比切除肝癌更為棘手的問題。
傳統手術行不通
看醫生反做手術巧解難題
「鏡面人已屬罕見,同時伴有肝癌和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更為稀有。而患者術中一旦出現大出血等意外情況,將性命難保。」為保障安全,重醫附二院肝膽外科、麻醉科、心內科及ICU團隊展開多學科聯合會診討論,對各種意外處理也做了充分的預案討論。考慮到減小對心臟功能的幹擾,團隊最終決定,放棄腹腔鏡微創而採用傳統的開腹手術。
這意味著——這次手術中,醫生的速度不僅要放慢,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以前的老套路行不通。
「術中患者突發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的險惡狀況,但當時臺上醫師手術操作極其順利,出血量也不多,根本不應該出現這種兇險臨床表現。」劉作金回憶,好在術前有充分的預案,臺上醫師馬上壓迫肝斷面,避免空氣繼續進入血液,手術床改為頭低腳高體位。幸運的是,五分鐘後,進入心臟的少量空氣得以排除,一般情況好轉,手術可以繼續進行。經5小時的精細手術,患者的部分肝臟切除和膽囊被順利切除,手術成功。
「能順利完成這臺手術,作為一名外科醫生,肯定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劉作金告訴記者,這是重醫附二院做的第一例「鏡面人」肝膽外科肝癌切除手術,也是重慶首例嚴重先天性心臟病「鏡面人」的肝癌切除手術。據悉,目前,蔣先生生命體徵平穩,不日便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