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凡尼科洛島上進行科學考察的瓦萊麗左,她手上拿的是GPS信號接收設備
風景如畫的凡尼科洛島
萬那杜正在被海水侵襲的椰子樹
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海邊的椰子樹也逃不過被海水侵襲的命運,海水越過防波堤衝到島上來
環保主義者們為了向人們說明海平面上升的災難性影響,通常都會拿散落在南太平洋上的小島來做例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警告說:萬那杜之所以成為受海平面上升威脅最為嚴重的國家,是因為人類往大氣中排放了太多溫室氣體的緣故。但是,一個法國的研究小組卻發現,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南太平洋小島的下沉不是海平面上升的結果,而是地球板塊的運動正在把它們拖向海底。
法國科考隊來了在海洋中升起的小島就像一座座鋸齒狀的城堡。在這一座座「城堡」的頂部,綠樹密密地生長著,像是一頂巨傘遮在上面,整個小島都被環抱在溫柔的綠色當中;在靠近海洋的平地,棕櫚樹沿著海岸生長,小木屋也是沿海而建,在散發著霧氣的小島上,棕櫚樹的寬大枝葉遮擋了初生太陽的耀眼光芒。這就是南太平洋上的熱帶小島。
一個來自法國的科考隊來到了這裡,他們駕駛著摩託艇小心地穿過礁石遍布的海灣,向著凡尼科洛駛去。這座小島是索羅門群島將近1000個小島中的一個,在茫茫的南太平洋上,毫不起眼。他們來到這裡,是為了揭開關於這個小島的一個秘密。
研究小組的成員瓦萊麗·巴露現年44歲,是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一名測地學家。所謂測地學,就是丈量地球的一門科學。
瓦萊麗跳進了岸邊的淺海中,雙腳踩在沙灘上,同時把小艇推向岸邊。直到現在,這座小島才顯示出人類活動的跡象。女人們穿著顏色鮮豔的衣衫,站在小木屋的門口;長著金色捲髮的孩子們一絲不掛,好奇地跑到岸邊;男人們則划著獨木舟來迎接這些遠方來客。
在如此近的距離裡,兩種文化相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互相碰撞。共同的笑容為這種交流起了一個好頭。
「Momombo wako!」亞歷山大·弗朗西斯用當地語言向他們打招呼,40歲的弗朗西斯是這個法國科考隊的翻譯,他之前曾在這個小島上居住過,並學過當地語言。凡尼科洛島上的居民都認識他,他們管弗朗西斯叫「來自巨大島嶼的白色的人」
這個法國科考隊之所以來到這裡是因為凡尼科洛島正在沉向海底,雖然這個過程很慢。他們帶來了大量的科學儀器,要對這個小島進行一番測量。
凡尼科洛島面積不到200平方公裡。生活在這裡的900名居民過著沒有電和電話的生活,跟外界沒有定期輪渡,當地人出行主要依靠獨木舟。在茫茫無際的大海上,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天際線,讓人們不得不感覺他們就是住在地球的盡頭,而要想走到外面的世界去,單靠獨木舟肯定是行不通的。
島上的居民分屬三個部落,操著四種不同的語言,從凡尼科洛島往西南方向行駛2000公裡就是澳大利亞了。跟大多數大洋中的小島一樣,凡尼科洛島也是火山活動的產物,它的命運是由地殼板塊的摩擦和碰撞決定的。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準備在這裡進行為期兩天的科學考察,深入研究它在地質學上的構造。
牽動全球的小島第一天的研究進展並不順利,當瓦萊麗和她的隊員們出發去尋找他們七年前設立在這裡的測量基點時,他們發現,最重要的一個觀測點現在已經被淹沒到水下去了。七年的海水衝刷把金屬的外殼和混凝土基座都給毀掉了。
但是,這個事情說明了一個問題:凡尼科洛小島的海岸線一直在變動中。但是問題在於:是海平面在上升,還是小島在下沉?「這個關於凡尼科洛島的疑問對於全世界來說,也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瓦萊麗說。
實際上,因為南太平洋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一個海域都要快,這裡已經成為人們進行海洋科學、氣候科學和地質科學研究的熱點。與此同時,政治家和環保主義者們也把目光投向了這個原本不受關注的遠離文明中心的地方。
在凡尼科洛島以南不遠的地方,萬那杜共和國的特古阿島2005年就被合國稱為「最早的環境難民」所在地。這個小島上一半的居民要另尋住所,曾經有一張關於這個島嶼的照片廣為傳播:一棵椰子樹被淹沒在海水中。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經警告說:萬那杜之所以成為受海平面上升威脅最為嚴重的國家,是因為人類往大氣中排放了太多溫室氣體的緣故。海冰融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風暴潮等將會威脅到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人。
被拽向海洋的小島特古阿島逐漸被海水淹沒的命運真是全球變暖帶來的結果嗎?法國的這支科考隊對此存有疑慮,所以他們才來到凡尼科洛島一探究竟。
瓦萊麗·巴露開始尋找第二個觀察坐標,在一把大砍刀的幫助下,他們在一處灌木叢裡發現了七年前標註下的記號。接著,科考隊立即固定好了三腳架,開始進行測量。
瓦萊麗先檢查了GPS天線,又讓阿勒克去砍斷了那些影響接收信號的樹枝。瓦萊麗說:「為了確保測量的準確性,我們必須儘可能多地接收衛星信號。」在她的GPS設備上顯示,他們接收到了至少16顆衛星的信號。這個設備在接下來的48小時了,每隔30秒都要保存一次衛星上傳來的信息,觀測得越久,得出的數據就越精確。
把每一分鐘地殼的運動狀況測算到釐米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地殼不是鐵板一塊,無時無刻它不受著重力以及月球、太陽還有其他行星引力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僅反映在地殼的運動上,也能被GPS衛星感知到,因此,GPS衛星也會因為這些外部作用受「欺騙」,形成一些受到影響的數據。
科考隊裡另外一名測地學家卡爾門特手中拿著GPS設備沿著海岸線走,他是在通過對比來檢測手繪地圖的精確度;布萊烏斯指著一棵立在水中的樹說:「我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海岸線還在這棵樹後面呢。」布萊烏斯來過凡尼科洛島許多次了。每次來,他都會發現,這個小島又被海洋吞噬了一點。
一份關於地球氣候變化的報告預測,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會比現在高出50到120釐米,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每年上升1.8毫米左右,但是根據瓦萊麗的研究,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遠遠比不上這個小島下沉的速度。GPS設備顯示,凡尼科洛島每年要下沉七毫米左右,遠高於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凡尼科洛島經常受到地震和海嘯的襲擊,但是人們面對這種自然現象時根本無能為力。根據瓦萊麗的研究澳大利亞板塊正在把凡尼科洛島拽向深淵。
萬那杜的特古阿島,從1997年到2009年的12年間,被水淹沒了12釐米。瓦萊麗解釋說:「海平面的確上升了,但只上升了兩釐米左右,海島下沉則下沉了將近10釐米。」
瓦萊麗的研究表明,澳洲板塊正在俯衝到太平洋板塊的下面並拖拽著太平洋板塊一起下沉,處在兩大板塊交界處的南太平洋諸島自然擺脫不了下沉的命運。有朝一日,當兩大板塊逐漸分離之時,太平洋板塊才會重新抬升,這些下沉的小島才會跟著升起。
但現在人們大多都認為海島被淹沒是海平面上升的結果,瓦萊麗的研究成果一時還難以改變人們的想法,科學界對瓦萊麗的研究也抱有很大的懷疑。但她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