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談論三胎時,卻很少知道美國的「人口清除計劃」

2020-12-05 不嚴肅問題研究室

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要不要多生幾個孩子,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新鮮,早在10年前就有人提了出來,16年的時候國家放開了二胎政策,隨後又放開了三胎,但還是有人感覺年輕的韭菜跟不上茬,想讓政府鼓勵夫妻加大生產力度,努努力把三胎給搞出來。

針對這個問題,網上的各路大仙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財經博主最焦慮,他們擔心2025年之後,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最先爆掉的是樓市;而社會學的專家們更擔心中國會步日本的後塵,整個社會喪失活力;最實際的要數金政委,他甚至提出應該給三胎高考加分,而且要加50分。

作為一名80後,我是第一批優生優育的幸運產物;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也是第一批響應二胎政策的實踐者。

關於生二胎的經濟帳我就不給大家列明細了,但每當別人知道我有兩個兒子的時候,大多都報以同情又不失禮貌的微笑,然後就開啟了聊房價、談學區的尷尬模式。

大多數中國人仍是願意過度繁衍的,但問題顯然不是「生與不生」,而是「生下來怎麼養出質量」的問題,在個問題上不分國界。

城市化才是最好的避孕藥,這話一點不假。發達國家或者已經進入發達國家水平的城市,年輕人普遍不願意生孩子或多生孩子。

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城市化水平高達93%;美國的城市化達到了80%以上,而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不過60%多,但已經出現了人口結構上的問題。

解決人口老齡化的辦法當然不是阻止城市化進程,而是鼓勵年輕人多生孩子,但問題是城市化帶來的就業和經濟壓力,又讓年輕人對生孩子非常恐懼。

關於要不要多生幾個孩子的問題很多專家都給出了建議,我就不多說了。但就在我們為人口發愁的時候,卻很少人有人知道,在上個世紀美國曾搞了一個「人口清除」計劃,直到今天,某些國家都深受其害。

電影《人類清除計劃》

上世紀70年代,基辛格起草了一份秘密文件,題目非常朋克,名為「世界人口增長對美國國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響」,這份文件的幕後主使是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就是初代洛克菲勒的孫子。

文件的大概內容是:全球人口增長會造成糧食短缺,並且消耗大量資源,這對美國享受全球廉價資源非常不利,所以美國應該努力減少世界人口。美國政府可以通過向提供糧食援助,來換取貧困國家降低人口,而落後國家必須控制人口,多種糧食,安心做個農業國。

具體到操作細節,就是想辦法讓貧困國家的婦女少生或者絕育。

由於這份文件太勁爆,以至於美國政府裡只有總統、國防部長、農業部長、副國務卿、中央情報局局長和基辛格知道。這個秘密被瞞了十五年,直到天主教會出面,才在1989年曝光。

基辛格所說的貧困國家主要是印度、奈及利亞、墨西哥、印尼、巴西、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多且窮,但是資源豐富。

作為一個要臉的大國,美國當然也要對「人口清除計劃」包裝一下,於是美國政府通過資助NGO對目標國展開洗腦工作,他們先是宣稱,生孩子是夫妻的自由,兩口子想生多少生多少,但生下的孩子也必須接受教育,這是孩子的基本權利,然後再劃重點,說人口增長是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孩子多了對社會發展不利。

一通忽悠下來,有幾個國家就被忽悠瘸了。在那個年代,美國就是燈塔,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對美國基本都是仰視,大家覺得還是美國人見過世面,一語道破了貧困的本質,再加上帶路黨們的推波助瀾,一些發展中國家就開始認真研究美國提出的「節育計劃」了。

沒有人去懷疑,歐美的發達國家為何不在本國推廣節育政策,而是不遺餘力的鼓勵發展中國家「少生孩子多種樹」。

為了有效推動這個計劃,基辛格創造性的把糧食援助當成置換條件,讓那些需要美國糧食援助的國家自己做選擇:要麼絕育,要麼餓死。隨後的三十年裡,美國政府始終堅持基辛格的「人口清除計劃」,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上世紀80年代末,巴西作為第一個響應美國號召的國家,開始在國內大力推廣「絕育計劃」,而且一幹就是十四年。在這期間,巴西國內的絕育機構如雨後春筍般的瘋長,甚至超過了公辦學校的數量,這裡面除了美國政府資助的各種聯盟、機構和NGO以外,還有大量的「莆田」式的無證小診所。

到了90年代初,巴西政府驚奇的發現,人民生活水平沒什麼提高,反而人口結構出現了大問題。在實施節育計劃前,巴西的總人口有1.54億,其中非洲裔佔到了一半。而實施節育計劃後,14-15歲之間的巴西婦女有近一半人已經永久絕育,其中90%是非洲裔,按照這種絕育速度,不用滅霸打響指,50年後巴西人就會從地球上消失。

巴西之所以被美國重視,主要是資源太豐富,再加上巴西是南美唯一的人口大國,按照正常的人口增長速度,2000年就會趕超美國,這會讓巴西在國際舞臺和美洲事務上具備大國影響力。

美國人的忽悠讓巴西人口增長停滯了近十年,直到2019年,巴西的人口才突破2億,如果不是當年美國忽悠了巴西,估計人口早就突破3億了。

其實這個計劃並不是基辛格的原創,早在1974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就在聯合國大會上建議大幅降低世界人口數量,不過這事被天主教國家集體否決,因為在天主教的眼裡,墮胎都是犯罪,更何況絕育這種反人類的惡行?

顯然洛克菲勒三世並沒有放棄這個想法。

那問題來了,富三代為什麼放著喝酒把妹的生活不過,偏要幹些反人類的事呢?

如果大家對世界近代史了解一些的話,你就會發現,這種無下限卻又包裝的非常體面的精細微操,大多師承於英國。這個「人口清除計劃」的理論基礎也來自英國,而且給窮人絕育也是英國人的首創。

英國人口雖然只有6000多萬,但卻出了幾個大牛,比如牛頓、亞當斯密、達爾文和馬爾薩斯等。這個馬爾薩斯有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就是「馬爾薩斯人口論」。

這個理論主要就是說,地球上的貧困、資源匱乏和不道德,都來自人口過剩,人口超過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那大自然就要出來收割人頭,你窮所以死了活該。

馬爾薩斯認為,窮人餓死活該,給窮人絕育是消滅貧困的最佳方法。英國政府覺得有道理,而且說幹就幹。1834年,英國通過了「新濟貧法」,在英國本土搞起了集中營,並且給窮人絕育。

具體操作方法就是取消對無業貧民的一切經濟和食物的救濟,貧民只有進入「貧濟園」才能獲得食物。這個所謂的「貧濟園」和後來納粹的集中營差不多,都是工作繁重、待遇差、吃的還不如豬、幾十個人擠在一間屋子裡,人們按照性別年齡分居,以達到生殖隔離的目的。

英國人的這套操作,簡直可以理解為「人口清除計劃」的內測版。

英國政府之所以支持馬爾薩斯,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已經實現工業化,不需要過多的人力進工廠了,而大量的失業人口又會變成盲流,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後來英國人又發揮了野獸般的想像力,把盲流送到北美和野人互砍,把馬爾薩斯理論運用到了極致。

後來社會達爾文主義升級了馬爾薩斯的觀點,認為減少人口是脫貧致富的唯一選擇,與其讓窮人受苦,不如讓他們節育。這些理論得到了歐美精英的廣泛認同,隨後還進化出了「優生學」。

1912年,第一屆優生大會召開,主持會議的是達爾文的兒子,參加會議的是一堆世界級資本大佬,比如那個洛克菲勒三世、銀行家小J.P.摩根,寶潔的甘布爾等等,大會一致通過了控制全球人口、降低窮人數量,保持人口質量的會議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期間,歐美的資本大佬們就開始資助各種控制人口的實驗,而且這些大佬非常激進,不僅在別國搞節育,還堅持給本國有缺陷的人進行絕育,其中最衝動的就是德國。

二戰期間,德國不僅批量處理生出來就有缺陷的嬰兒,還用法律的形式規定要對精神病人絕育,並且大規模的清除猶太人,因為在納粹的眼裡,猶太人是「劣等人」、「人類雜草」,本就不該被生出來。

二戰後,「優生學」跟著納粹一起臭了,所以歐美的精英們就不提這個詞了,換個了馬甲改叫「人口學」或者「環境學」,其本質還是一樣,就是要減少落後國家的人口數量。

洛克菲勒家族一直是這個計劃的堅定支持者,他們家不光資助各種NGO對別國進行洗腦,而且還僱傭了史丹福大學長期提供理論支持。

而美國政府就是這個計劃的執行者,美國人拿著美元和大棒要求第三世界的國家控制人口,對節育工作做的好的國家發紅包,對人口控制不到位的國家就給制裁,甚至還讓人口學專家深入各國基層搞調研,為別國的節育政策操碎了心。

主流大國開始重視人口問題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新韭菜補充不上來,經濟活力喪失,社會老齡化嚴重等等問題一下子全冒了出來。

由於城市化進程太快,生活成本高,就業壓力大,年輕人在生孩子之前都要先算一下經濟帳。再加上現在年輕人的世界過於豐富,大家發現除了創造人類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吃雞、刷抖音,或者吃火鍋唱個歌啥的,總之只要不生孩子,自己就可以一直當個孩子。

在人口結構問題上咱們國家才剛入門,實際上大部分的先發國家已經掉坑裡了。

日本和韓國的生育率跌到了1以下,相當於兩個人結婚造不出一個人來,每代人裡就會減少一半。

美國現在的出生率全靠拉丁裔撐著,18歲以下的年輕人裡超過一半都是有色人種,白人不願意生,而黑人和老墨又特別能生...用不了多久拉丁裔就會成為美國的第一大民族,而美國白人倒是極有可能成為少數族裔。

北歐的一些國家早就出現了人口負增長。法國和德國由於人口不足,年輕人又不願意幹那些低端工作,所以就只能跑到土耳其和西非去引進穆斯林,一些中東難民和極端分子也趁機混入了歐洲。

在歐洲高福利的刺激下,穆斯林家庭關起門來搞生產,完全不用出門找工作,經濟來源全靠政府的生育補貼,巴黎的大街上有一半都是穆斯林的街溜子。現在的歐洲不光有人口結構問題,還有反恐以及被「綠化」的問題,

最近幾年,大部分的主流國家都開始擔心老齡化和突然的人口暴跌,甚至關係到了民族存亡的地步。但生與不生?或者生幾個?顯然不是政府發點錢,高考加幾分就能解決的,這需要一個全面的社會激勵體系來鼓勵年輕人勇於生產。

總之,人口結構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大家就不要指望這屆的年輕人了吧。

文章到此結束,如果覺得還不錯,也請順手點讚、加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新冠是美國的「人類清除計劃」的開始嗎
    那麼比爾蓋茨有一個觀點是優生主義,說白了就是人口控制,就說得更白一些,就是低端人口控制,要是說得嚇人一點的話,就是人類清除計劃。要知道他的這個發言,在美國是極為不正確的觀點。他不但說在控制人口,還提到了新疫苗和生殖健康的服務。那麼就不會有人想到這兩點和控制人口有著什麼直接的關係啊。?直到有這樣一個傳聞,就是說比爾蓋茨在非洲捐助的疫苗是有問題的。疫苗的作用都是正常的,只是在疫苗當中人們還發現了多餘的成分,這個成分和疫苗本身並不衝突,但是卻含有使女性無法維持妊娠的成分。
  • 真實世界裡,美國的人類清除計劃
    前幾年美國有個特別朋克的電影叫做《人類清除計劃》,為了有效釋放公民內心的壓抑和不滿情緒,美國政府規定每年中的某一天,人們可以走上街頭爆別人的頭或者被別人爆頭,但不會受到法律制裁,時間是二十四小時。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都說美國編劇的腦洞大,這麼反人類的故事也就美國人能想的出來,而且還敢拍成電影,不過大家先別急著給美國編劇鼓掌,因為這個腦洞並不是原創,早在上個世紀,美國政府就已經實施了「人類清除計劃」,而且整個過程處理的要比電影藝術的多,雖然美國政府沒有開著航空母艦去清除人類,但實際效果卻一點不比電影裡演的差。
  • 真實版人類清除計劃:英國計劃讓60%國民感染,犧牲七百萬人口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一部美國電影《人類清除計劃》,影片講的是在2022年,由於地球人口過多,美國政府展開了一個12小時內允許所有犯罪行為的計劃,來減少人口數量的暗黑計劃。影片雖然比較精彩,但沒人會想到其內容會在現實中真實上演吧。然而這種電影情節居然真的發生了,而且就即將發生在自詡為紳士國度的英國。
  • 開放三胎?人口或將進入負增長時代,未來房子該賣給誰?
    我們都知道,拋售資產已經成為李嘉誠名下房產的常規操作,據不完全統計,這十年,累計拋售的資產項目已超過25個。而在19年李嘉誠也表示:「明年不建議投資買房,但用於自住依然可行」。即便是地產大亨李嘉誠也不看好炒房的未來。 未來高存量的房產該賣給誰?有些專家表示,新生代00後和10後的消費能力更強,將會是新的購房主力。
  • 人類清除計劃,十二個小時的天性釋放,人類到底清除了什麼?
    文/小雲【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自2014年第一部《人類清除計劃》播放以來,電影其中包含的寓意讓人不禁深思,這部德莫納克導演執導的集科幻與驚悚於一體的影視作品讓人腦洞大開,至今為止,四部《人類清除計劃》已經勾勒出了一個完整的人類清除計劃的來龍去脈,在這部科幻片中,人類清楚計劃起源於美國,造就了近代美國的經濟高度發達。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領略這四部影片的精彩。
  • 當我們談論反食品浪費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殷立勤 攝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當我們談論反食品浪費法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正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一系列初步規定,包括明確反對「大胃王吃播」「禁止誘導超量點單」「食品浪費要收費」等,一經公開便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
  • 美國黑人稱 我們堅決不注射新冠疫苗 這是人類清除計劃
    通過媒體的報導,目前全球有多個國家都在抓緊時間研發新冠疫苗,中國、英國、美國這三個國家的研發進展是最迅速,目前都已經進入到了人體實驗階段,這個消息對於全人類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大家紛紛期望疫苗能早日面世。
  • 好影推薦|《人類清除計劃》系列:人口大爆炸面前,屠殺合法化,真的可行麼?
    隨著地球人口越來越多,很多科幻類電影都開始圍繞這一主題進行拍攝:移民、星際戰爭等等,但《人類清除計劃》系列的角度卻非常特別,這個系列選擇從最黑暗的人性解刨
  • 品評好書|當我們在談論「阿波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作者:劉欣宇
    首先,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為什麼「阿波羅」一定要是一條狗,而非一隻貓呢?我們已經知道這個故事是小說中的一個作家編撰出來的,作家真實生活中的朋友自殺未遂,真實生活中的狗不是一條叫「阿波羅」的大丹犬而是一條叫「傑普」的臘腸犬。故事可能借鑑了真實生活中的原型,但是作家為什麼沒有使用小說「虛構」的特權,讓阿波羅在虛構文本中成為一隻貓呢?實際上,這是不大可能的。
  • 殺人不犯法系列,美國民眾的噩夢,人類清除計劃又來了
    《人類清除計劃》是美國系列科幻驚悚恐怖電影,由詹姆斯·狄莫納哥執導和編劇。目前共有三部電影,第一部《人類清除計劃》於2013年上映。《人類清除計劃2:無政府狀態》在2014年上映。第三部《人類清除計劃3:大選年》於2016年上映。
  • 金燦榮:二胎高考加20分三胎加50分,網友:四胎五胎保送清北嗎?
    人口問題,已經成為全民比較關注的一件事。在很多發達國家,人口早已出現了負增長。我國雖然一直有「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思想,但這些年,大家的觀念也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很多年輕人也不願生孩子了。據報導,我國從2017年至2019年,已經連續三年新生兒出生率呈下降趨勢。
  • 確診近66萬,死亡超3萬,美國正在上演真實版《人類清除計劃》?
    #川普政府新冠應對動態時間線梳理#1月30日,川普:我認為我們已經很好地控制了它。2月10日,川普:我們的情況很好,你知道,它會在4月因天氣炎熱而死亡。2月23日,川普:疫情處於我們控制之中。2月27日,川普:完全沒理由恐慌,這病毒會像奇蹟一樣消失的。
  • 美國警方誤用「人類清除計劃」警報 本想用來宣告宵禁 電影中是...
    近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克羅利的警察在對當地居民發布宵禁信號時,使用了恐怖片系列《人類清除計劃》中的警報,收到大量投訴。電影中,當這駭人的聲音響起,是宣布開始實施「人類清除計劃」:每年有一天,美國政府允許人民自由屠殺。
  • 當我們談論怪獸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怪獸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是華麗逼真的特效,還是萬年不變的劇情?是壯觀的哥斯拉,還是密集的食人魚?是殺傷力巨大的怪獸,還是倍受考驗的人性?近年來,怪獸電影的火爆程度有增無減,我們一起看看此類電影的發展趨勢吧。
  • 新冠病毒是「人類清除計劃」的開始嗎?是誰左右了一切?
    那麼比爾蓋茨有一個觀點是優生主義,說白了就是人口控制,就說得更白一些,就是低端人口控制,要是說得嚇人一點的話,就是人類清除計劃。    他在二零一零年的一個論壇上,就語出驚人地說:我們要面對人口問題,如果我們在新疫苗、醫療健康、生殖健康服務方面做出一個好的成績,我們就可以降低百分之十或百分之十五。要知道他的這個發言,在美國是極為不正確的觀點。
  • 《人類消減計劃》利用考試削減人口數量
    大家好我是左邊小胖,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美國驚悚科幻災難片《人類消減計劃》,不要跟《人類清除計劃》搞混了。故事的設定設計在不遠的將來地球人口數量暴增,哥不願意無法維持人類的生存,為了人類文明能繼續延存下去,各國政府不得不做出人類削減計劃。
  • 當談論智慧水務的定義、層次和維度時 我們在談論什麼?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在智慧水務概念被逐漸「炒熱」的今天,鮮見有人系統地去思考:當我們在談論智慧水務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老實說,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這裡直接引用一段鮑老師的原文:現在,大家在談人工智慧時都有過高的預期,覺得人工智慧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特別是在AlphaGo之後。這可能也是我們今天坐在這兒的原因。但是我們要清楚人工智慧不是萬能的。在我們談到人工智慧的時候,其實我們指的是不同的東西。比如,智能燈泡、智能音箱、智能汽車這三個中文裡都是智能,但其實講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 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
    我們長期呼籲,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積極應對人口少子化老齡化。 考慮到當前各界對是否全面放開生育爭議較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之前放開「單獨」二孩和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預期,並大幅低於反對放開生育派的預測數據。
  • 盤點你不知道的《人類清除計劃》全系列!第四部要被評為爛劇?
    《人類清除計劃》是詹姆斯·德莫納科自編自導的第二部電影,他所推出的處女作是2009的《史坦頓島》,《人類清除計劃》是詹姆斯不在美國生活時所萌生出的想法,那段時間是他在法國和加拿大度過的一段安逸的日子,每天在休閒的電視中打發時間,而他發現,在兩個國家中的電視上的新聞都是不一樣的法國是報導的歐洲的事情,而在加拿大新聞裡幾乎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事情,在美國則是每天都是暴力的是件!
  • 梁建章:三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
    合理的猜測是,中國當時有10億人口,既然覺得人口太多就要減少。美國自然成為中國的參照目標,但要把人口減少到美國的三億似乎太過,所以折中降到五至八億似乎是心理上最容易接受的水平。然而,這完全是種東施效顰的心理,因為沒有任何理由認為美國當前的人口數量就是合理的。實際上,美國的人口總量過去200年增長了約40倍,而中國只增長了三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