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市場早已是全面屏手機的時代,90%高屏佔比、18:9以上屏幕比例、COF/COP封裝技術已經成為了手機廠商在宣傳新品時要介紹的重要參數,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選購手機時就只認定全面屏手機。
我一直都關注著全面屏手機,從劉海屏到挖孔屏,它的發展歷程其實並不是一帆風順。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梳理一下全面屏手機的發展史,一起來看看它究竟是如何發展的吧。
全面屏概念興起
2016年10月,一直走性價比的小米意外提出了全面屏概念,並推出了第一款全面屏概念手機——小米MIX,這款手機採用18:9屏幕比例,它的屏幕使用三面無邊框設計,屏佔比高達驚人的91.3%,屏幕觀感非常震撼。
憑藉這款全面屏手機,小米成功地將全面屏概念推廣了出去。不過,由於小米MIX在當時還屬於概念機的範疇,因此它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最後也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話又說回來,如果第一代小米MIX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的話,說不定小米在當時就能憑藉這款手機成功衝擊高端市場。
精緻的劉海全面屏
時間來到2017年,在這一年,蘋果放了一個大招,推出了全球首款劉海全面屏手機——iPhone X。憑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蘋果不僅把手機下巴收到了僅有3mm左右,還把手機的四邊框做到了等寬,從而帶來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手機正面。
有人可能會說,iPhone X的劉海是敗筆,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個人覺得在窄邊框的加持下,iPhone X的劉海看起來有一種莫名的精緻感,那種感覺只有用過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在蘋果的帶領下,劉海全面屏設計成為了一段時間的市場主流,後來的小米8,華為mate20系列等安卓旗艦機都曾採用過劉海全面屏設計,不過由於都做不到iPhone X的窄邊框,這些安卓手機的正面看起來有點慘,特別是小米8,它的劉海加大下巴總給人一種山寨機的廉價感。
最具科技感的升降全面屏
既然劉海全面屏的道路走不通,那麼還有沒有其它解決方案呢?當然有,vivo和OPPO投入大量資金搞研發,最終為我們帶來了最具科技感的升降全面屏。2018年6月,vivo發布了第一款配備升降式前攝的真全面屏手機—vivo NEX,這款手機成功隱藏了前攝,讓手機正面屏幕得以完整保留。
由於vivo NEX的正面既沒有劉海,也沒有其它阻礙視線的元素,因此它又被網友稱為真全面屏手機。雖然vivo NEX的屏幕看起來已經很不錯了,但礙於成本,它的這款全面屏其實還是不夠完美,畢竟下巴還是有點寬。
也就是在同一個月,OPPO發布了另一款升降式真全面屏手機 —Find X。這款手機堆料十足,它不僅將前攝、後攝和3D結構光都放到了單獨的升降模塊裡,還採用了iPhone X上使用的COP封裝,把下巴進一步給收窄了。這樣一來,Find X的正面觀感趨近完美,它的整體屏佔比已經非常接近正面全是屏的理想狀態。
妥協的水滴全面屏
Find X的出現,讓許多消費者一度認為升降全面屏就是實現正面全是屏的最好解決方式,不過對供應鏈有著深刻了解的手機廠商們卻並不這麼想,他們覺得升降全面屏雖說已經非常接近正面是一整塊屏幕的形態,但它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問題,比如結構成本高,容易出故障,不耐用等,這些問題會影響手機的量產和定價。那麼,有沒有一種解決方案能夠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實現全面屏呢?當然有,當時供應鏈給出的方案就是水滴全面屏。
水滴全面屏的前身是有著「美人尖」之稱的異形全面屏,當時首發這種造型的全面屏手機是夏普S2,後來「美人尖」全面屏經過升級,變成了2019年國產手機廠商都在用的水滴全面屏。相比於升降全面屏,水滴全面屏更好實現,成本也不高,因此它非常受中低端價位檔機型的喜愛。
即使在2020年,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配備水滴全面屏的中低端機型,說明這個設計成本是真的不高。
不斷進化的挖孔全面屏
2018年,三星發布了全球首款挖孔全面屏手機—三星A8s,這意味著挖孔屏從此誕生。初期誕生的挖孔屏由於技術不成熟,並沒有被手機廠商採用,後來經過技術升級和改良,挖孔屏才逐漸成為全面屏手機的標配。相比於水滴全面屏,挖孔屏更加美觀,同時也更加便宜可靠,它無疑是目前最好的全面屏實現方式。
在2020年,已經有很多機型採用挖孔全面屏,包括三星S20系列、小米10系列、華為Mate 40系列以及OPPO Find X2系列等等,其中我覺得把挖孔屏做的最極致當屬三星S20系列,居中小孔、微曲面、窄邊框特性應有盡有,三星S20系列的正面觀感可以說是非常舒適。
總結
縱觀全面屏手機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為了達到正面全是屏的理想狀態,手機廠商們和上層供應鏈紛紛發力,給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從劉海屏、水滴屏、升降全面屏,再到到挖孔屏,如今的全面屏手機已經越發接近正面是一整塊屏幕的形態,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最終達到這個理想形態呢?我覺得或許要等到屏下攝像頭技術真正成熟的那一天才有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