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利用雷射製冷造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舞者同臺起舞,動作一致時,妙不可言。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對於在2016年底將首次亮相空間站的特殊儀器來說,是個關鍵性的突破。

  冷原子實驗室的目標,是研究在特殊儀器中產生的超冷量子氣體。科學家會在空間站用這種儀器探索在沒有地心引力影響的微重力狀態下,因超冷溫度幾乎靜止、停留時間更長的原子之間如何相互作用。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1995年被觀測到,成為有史以來最熱門的物理話題之一。凝聚態僅在宇宙絕對零度之上百萬分之一攝氏度的溫度中形成。在嚴酷的溫度條件下,量子機制控制下的原子表現異常,開始聚結、交迭並逐步同步,形成物質的全新狀態,比如同時表現出波和粒子兩種狀態。

  極端溫度下對量子現象進行觀察,能驗證一些最重要的物理學基礎定律。「冷原子實驗室的地面測試平臺是NASA噴氣推進器實驗室最冷的地方,達到了200納開溫度(1開爾文溫度等於十億納開)。」該項目科學家羅博·湯普森說,雖然凝聚態在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曾製造出來,但在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中,低至微微開(1開爾文等於1萬億微微開)的溫度和長時間相干狀態可能同時獲得,並將創造出從未在宇宙中觀察到的最冷物質。

  這項研究厲害之處在於,能在幾秒之內就生成穩定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冷原子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用雷射冷卻一種化學成分為銣的原子,最終他們還會加入鉀原子。除了生成凝聚態,該實驗室還提供了配套工具,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操控和探測這些量子氣體。

  這一成果豐富了我們發展精密敏感量子探測器的知識。這類量子探測器可監測地球和其他星體的地心引力,或製造更先進的導航裝備。「超冷原子同樣會影響光頻原子鐘的發展,這種原子鐘會成為未來的時間標準。」湯普森說,「NASA不僅用最先進的望遠鏡向外觀察廣袤的宇宙,也會在原子尺度上向內探索物理科學。」

  總編輯圈點

  NASA科學家幹的事情像微雕工匠,用最細的雷射刀挪動原子;又像大廚,把物質拿到最冷的冰箱裡,看能凍出什麼樣的奇葩冰淇淋。他們的探索成果不光好玩,而且很有用。因為玻-愛狀態下原子絕對整齊劃一,劃出一把天然直尺,可以量出任何偏移。將來,人類穩坐地球中軍帳,遠隔萬千星辰,只聽原子咯咯異響,就知道天象有異,就靠這雕原子和造冰箱的好手藝。

相關焦點

  • 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原標題: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舞者同臺起舞,動作一致時,妙不可言。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NASA創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1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對於在2016年底將首次亮相空間站的特殊儀器來說,是個關鍵性的突破。
  • 人類首次遠程製作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
    Amruta Gadge博士是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數學與物理科學學院的物理學家,她製造的是名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簡稱BEC)的物質狀態。這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所呈現出的一種氣態的、超流性的物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極低溫的原子聚集在一起,表現得如同一個單一的實體。
  • NASA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據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一種新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背景大約一百年之前,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 )預測量子力學會使得大量粒子「齊聲歌唱」,其表現如同單一的粒子。這個現象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一物理現象。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磁性粒子的排斥行為
    大約15年前,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ünster,Germany)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在室溫下實現了磁子的一種新量子態——磁粒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也被稱為「超光速體」,即通常只發生在極低溫度下的物質極端狀態。從那時起,人們注意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在空間上保持穩定,儘管理論預測,作為吸引人的粒子的磁子凝聚體應該會坍塌。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個什麼鬼!
    在眾人爭吵不休時咱們的男豬腳已經腦洞大開猜到了幽冥是什麼東東原來――幽冥不是幻覺,而是一種物質一觸即死非光非影屬於不可見光譜可以穿牆,卻不能穿過陶瓷因為――它是人造的凝聚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一物降一物既然知道了幽冥的真實面目
  • 雷射冷卻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光明日報-光明網
    1925年,愛因斯坦將玻色的理論推廣到有質量的原子體系中,預言了一種新的物質狀態的存在。根據預言,在極低的溫度下,由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原子構成的氣體可能會發生神奇的轉變,處於最低的能量狀態上的原子數目會隨著溫度的降低逐漸增大,直到幾乎所有的原子都處於這一個能量狀態上,而整體呈現出一個量子狀態。這種狀態後來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很多實驗物理學家致力實現的預言。
  • 「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研究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這種狀態後來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BEC)」,被稱為是與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並列的,物質的「第五態」。 自此,很多實驗物理學家致力於實現愛因斯坦的預言。然而,直到七十年後,這個預言才被實驗物理學家在170 nK的溫度證實。 這一溫度要比自然條件下存在的最低溫度低百萬倍。
  •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該成果可用於原子幹涉儀等精密測量儀器的研製  近日,一個以德國科學家為主的歐洲研究團隊在微重力下的量子氣體(QUANTUS
  • 科學家創造出第五種物質形態:玻色 · 愛因斯坦凝聚態
    科學家先是用一枚12米長的無人火箭將這枚薄片送入太空,然後用雷射進行轟擊,直到薄片中的原子被冷卻至零下273.15攝氏度,僅比宇宙中可能達到的最低溫——絕對零度高一丁點兒。在接下來的6分鐘裡,科學家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會,深入了研究這種宇宙中最奇特、最陌生的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也是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創造出這種物態。
  • 暗物質是由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構成的?愛因斯坦遺產又作重大貢獻
    比如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當1924年愛因斯坦寫下關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論文時,他自己還不大相信這種奇異的現象和物質態能很快被人們所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簡稱BEC)是愛因斯坦在九十多年前預言的一種新物態。
  • 雷射冷卻就能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超級原子中心,電子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只用雷射冷卻來產生三維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新方法。在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研究中,展示了科學家技術在生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方面的有效性,達到了遠低於有效反衝溫度的溫度。
  • 太空創造出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打開量子世界探索新大門
    其實在我們的物理研究中,還有第五種物質的狀態,這就是著名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相信大家對於這種物質狀態並不是非常了解,也不了解,這其中隱含著什麼深層次的意義。近期科學家有了全新的發現,朋友們可以加我關注和粉絲,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更多的最新科學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多多支持,不明白的可以留言,美女小倩會第一時間回復。第五種物質形態,對於量子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 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中新社上海七月七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子光學研究組的科學家們經過三年的努力,已成功地觀察到了銣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專業網站上幾天前已飄起了五星紅旗,認可並向全球發布了我們的實驗結果。」領導這一項目實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育竹言語欣慰而興奮。
  • 為什麼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才會出現?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物質的宏觀量子相,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才會出現。了解更多關於物質的這些階段,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基本的量子行為,並可能對未來的量子技術做出貢獻。矽酸鐿是唯一一種基於稀土元素的磁性材料、矽酸鐿顯示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證據,這可能是理解其他基於稀土元素的磁體中量子現象的關鍵。通過探測帶有中子的矽酸鐿樣品,研究人員希望生成這種獨特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詳細圖,然後利用該圖通過識別其他磁性材料中的奇異量子態來驗證假設,其研究發現發表在了《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
  • 首次證明:曾不可能的超導體,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被發現
    但在溫度計的另一端有第五種物質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東京大學固態物理研究所的岡崎小三副教授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一種獨特的物質狀態,因為它不是由粒子構成的,而是由波構成的。直到目前,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還只是理論上的,但科學家現在已經在實驗室裡用一種基於鐵和硒(一種非金屬元素)的新型材料證明了這一點。這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第一次被實驗證實是作為超導體是可行的;然而,物質的其他表現形式或狀態也可以引起超導。
  • 首次證明:曾不可能的超導體,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被發現!
    但在溫度計的另一端有第五種物質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東京大學固態物理研究所的岡崎小三副教授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一種獨特的物質狀態,因為它不是由粒子構成的,而是由波構成的。當它們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某些材料的原子就會散落在太空中。這種塗抹會增加,直到原子(現在更像波而不是粒子)重疊,彼此變得難以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