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證明:曾不可能的超導體,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被發現!

2021-01-15 騰訊網

超導是一種電路失去電阻,在一定條件下變得極其有效的現象。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實現這一點,而這些方式被認為是不相容的。現在科學家們首次在這兩種實現超導的方法之間發現了一座橋梁,這一新知識可能會促使對這一現象的更全面理解,並有一天會應用到這一領域。眾所周知,物質常見的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還有誒第四種狀態叫做等離子態。

等離子體就像一種氣體,它變得如此之熱,所有的組成原子都分崩離析,留下了一堆超熱的亞原子粒子。但在溫度計的另一端有第五種物質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東京大學固態物理研究所的岡崎小三副教授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一種獨特的物質狀態,因為它不是由粒子構成的,而是由波構成的。當它們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某些材料的原子就會散落在太空中。這種塗抹會增加,直到原子(現在更像波而不是粒子)重疊,彼此變得難以區分。

由此產生的物質表現得就像是一個單一實體,具有之前的固態、液態或氣態所缺乏的新性質,比如超導。直到目前,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還只是理論上的,但科學家現在已經在實驗室裡用一種基於鐵和硒(一種非金屬元素)的新型材料證明了這一點。這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第一次被實驗證實是作為超導體是可行的;然而,物質的其他表現形式或狀態也可以引起超導。Bardeen-Cooper-Shrieffer(BCS)體系是一種物質「安排」,當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組成原子減速並排列成一條直線,這使得電子更容易通過。

這有效地將這類材料的電阻降為零,BCS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都需要超低溫條件,而且都涉及到原子的減速。但在其他方面,這些制度截然不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如果能夠發現這些機制在某種程度上重疊,就可以對超導有更普遍的理解。東京大學固態物理研究所的岡崎小三副教授說:展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超導電性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我們真希望探索BEC和BCS之間的重疊。

這極具挑戰性,但應用獨特的觀測儀器和方法已經證實了這一點:這些機制之間存在平穩過渡。這暗示了超導背後更普遍的潛在理論,現在是從事這一領域工作令人興奮的時刻。岡崎和及其研究團隊使用基於超低溫和高能量解析度的雷射光電子能譜方法,觀察了一種材料從BCS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轉變過程中電子的行為方式。電子在這兩個區域中的行為不同,它們之間的變化,有助於填補超導更大圖景中的一些空白。

然而,超導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奇聞異事;像電磁鐵這樣的超導設備已經在應用中使用了,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然而,如上所述,這些設備需要超低溫,這阻止了我們可能每天都會看到的超導設備發展。因此,人們對尋找在更高溫度下形成超導體的方法非常感興趣也就不足為奇了,也許有一天甚至會在室溫下形成超導體。有了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確鑿證據,這將促使其他研究人員探索越來越高溫度下的超導。

博科園|研究/來自:東京大學

參考期刊《科學進展》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首次證明:曾不可能的超導體,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被發現
    超導是一種電路失去電阻,在一定條件下變得極其有效的現象。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實現這一點,而這些方式被認為是不相容的。現在科學家們首次在這兩種實現超導的方法之間發現了一座橋梁,這一新知識可能會促使對這一現象的更全面理解,並有一天會應用到這一領域。
  • 物理學家使用中子探測奇特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物質的宏觀量子相,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才會出現。更多地了解物質的這些階段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基本的量子行為,並可能為未來的量子技術做出貢獻。來自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凱特·羅斯和加文·海斯特在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探測一種叫做矽酸鐿的物質。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磁性粒子的排斥行為
    大約15年前,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ünster,Germany)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在室溫下實現了磁子的一種新量子態——磁粒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也被稱為「超光速體」,即通常只發生在極低溫度下的物質極端狀態。從那時起,人們注意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在空間上保持穩定,儘管理論預測,作為吸引人的粒子的磁子凝聚體應該會坍塌。
  • 東京大學科學家已經製造出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
    由此產生的物質就像一個單一的實體,具有之前的固態、液態或氣態所缺乏的新特性,如超導。直到最近,超導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還是純理論的,但我們現在已經在實驗室裡用一種基於鐵和硒(一種非金屬元素)的新型材料證明了這一點。
  •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用「第五種物質形態」製造出新型超導體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超導體--電流在其中無任何阻力地流動的材料--對未來的電子學非常有用。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首次成功地從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物質狀態中製造出了超導體。
  • 陳根:第五種物質形態,成功製造新型超導體
    文/陳根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此外,超導體不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具有完全抗磁性。自1911年超導材料發現後,就得到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和研究。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成功地用一種叫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的物質狀態製造出一種超導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物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三種被熟知的狀態:固體、液體和氣體。
  • 在量子力學中,只要敢想,會出現很多奇蹟,費米子凝聚就是證明!
    費米子凝聚態:類似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由大量費米子佔據同一量子態形成。由於泡利不相容原理,不同的費米子不能佔據同一量子態,因此費米子不能像玻色子那樣直接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1995年,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即「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具體內容,可以參考上一章的內容。2004年,這個聯合研究小組又宣布,他們創造出物質的第六種形態,即「費米子凝聚態」。
  • 我國首次獲得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新華網上海12月9日電(記者楊金志)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由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日實現了我國第一個原子晶片上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標誌著我國冷原子物理研究和量子信息存儲技術研究取得標誌性進展。
  • 人類首次遠程製作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
    在疫情隔離期間,Gadge博士只能在離實驗室約三公裡外的自家起居室裡工作,但她還是用電腦控制雷射和無線電波,創造出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劍橋大學量子系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第一次有人通過遠程操作,在之前從未製造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實驗室裡製造出了這種物質狀態。這一成就或許能為使用計算機遠程操作量子技術提供啟發,比如在太空或水下等難以接近的環境中。
  • 超高壓下首次實現室溫超導——中國團隊理論預言富氫材料
    雖然早在1911年人們就發現了低溫下水銀的超導現象,但直到1957年BCS理論的提出,才算得上第一個超導理論模型的確立。這個後來榮獲諾獎的理論,其要義就是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來解釋超導現象。用中學物理的語言來說,粒子在低溫下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動性凸顯而粒子性削弱,當溫度足夠低時,所有粒子都化為同一個最低頻率的波,這就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 一種新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背景大約一百年之前,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與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 )預測量子力學會使得大量粒子「齊聲歌唱」,其表現如同單一的粒子。這個現象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一物理現象。
  • NASA創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1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對於在2016年底將首次亮相空間站的特殊儀器來說,是個關鍵性的突破。
  • 遲到的科普: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本來今天早上起來,本來想著講解一下霍金先生的《時間簡史》,但是突然有一個朋友告訴冷言之前再講玻色子和費米子的時候說過,要在講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以冷言今天再填以前的坑講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怎麼一回事。在講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之前,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什麼是玻色子什麼是費米子。(今天主要講的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所以玻色子和費米子就不做詳細介紹做個比喻就行了。)
  • 宇宙最冷的物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科學家用它來尋找暗物質
    科學家們已經能夠觀察到宇宙,並確定其質量的80%左右似乎是「暗物質」,它施加引力,但不與光相互作用,因此不能用望遠鏡看到。我們目前對宇宙學和核物理學的理解表明,暗物質可以由軸子(6種可能的組成暗物質的粒子之一)構成,這是一種具有不尋常對稱性的假設。
  • 巖佐義宏教授點評:玻色子總是凝聚嗎?
    ,在其中玻色子不發生凝聚。事實上,包括4He、冷原子和光子體系在內的幾乎所有玻色體系都會發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甚至電子(典型的費米子體系)也會在超導中通過形成庫珀對表現出類似的凝聚性質。所以我們印象中總認為所有的玻色系統都會有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尤其是熱平衡態。然而,這一印象似乎沒有直接的證據。那麼一個自然的問題就是:玻色體系總是會有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嗎?或者說,有沒有不會凝聚的玻色體系?
  • 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中新社上海七月七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子光學研究組的科學家們經過三年的努力,已成功地觀察到了銣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專業網站上幾天前已飄起了五星紅旗,認可並向全球發布了我們的實驗結果。」領導這一項目實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育竹言語欣慰而興奮。
  • 馬約拉納任意子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被發現
    本報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吳月輝)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該馬約拉納零能模純淨度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得以實現,且材料體系簡單,對構建穩定的、高容錯、可拓展的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 「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研究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有沒有可能使自然界中不同能量、不同狀態的粒子,變成同一個量子狀態的拷貝?有沒有可能通過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操縱它們來進行簡單的量子計算操作呢? 讓原子「凝聚一心」 大量相同量子態的粒子拷貝可以通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來實現。1925年,愛因斯坦預言,在極低的溫度下,由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原子可能會發生神奇的轉變。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個什麼鬼!
    那麼離它的滅亡之日也就不遠了總而言之經歷是曲折的,結局是圓滿的現在,讓我們從電影裡跳出來看看這個幽冥――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到底是個什麼鬼來做一個惡作劇吧將一團氣體放在一個冰箱裡設想這個冰箱裡的溫度可以不斷地降低直到溫度降到極限比如接近絕對零度
  • NASA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據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