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世界中,總的來說,一般會分為兩類。一類為雌性,一類為雄性。只要是動物,就一定會分泌出雄性激素和磁性激素,這些激素會使他們對異性產生濃烈的渴望,從這種渴望中,他們會尋找同類異性完成繁衍後代的一系列流程。
但是你知道嗎?同為哺乳動物的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截然不同。動物繁衍後代的時間都是非常有規律的,而人類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可以進行繁衍後代的行為。換句話來說,人類全年365天都處於繁衍期。
生物的繁衍生息,是為了讓生命不間斷地延續下去。儘管人類的智慧已經是地球生物最高的生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獨特意識和想法,但是仍然擺脫不了激素所帶來的,對異性的,渴望。
動物界中,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會有繁衍期這麼一說,但似乎人類這種哺乳動物並不存在所謂的繁衍期,或者是,人類每天都處於繁衍期。「繁衍期」實際上就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雌性哺乳動物會進入排卵期時,哺乳動物就會進行繁衍後代的行為。它們在排卵期間會通過行為、外觀、氣味等方式來讓異性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了繁殖期,並且已經做好了受孕的準備。對於人類而言,「月經」是人類雌性排卵的明顯表現之一。
除了人類以外的動物,還能生存在這個世上而沒有滅絕的動物,它們都有著各自一套的生存方式和繁衍生息的方法。在這個弱肉強食的自然界中,動物們必然會選擇在一個食物充足的時期來生育幼崽,這樣才能提高幼崽的存活率。也就是說,動物的繁衍和食物資源有著緊密關聯。
繁衍後代對於任意一種生物而言,這是一項巨大的生命工程。這項工程如果補給不足,對於幼崽,將是生命的威脅;而且在繁衍階段,它們面對的不僅僅是食物資源的威脅,最大的威脅是它們的天敵。因此,至今為止還倖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繁衍生息的固定時間,這樣一來,它們即可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保證食物的穩定,也提高幼崽的存活率。
從研究表明,動物的繁衍期完全受制於生理,而人類的繁衍期雖然也是以生理為基礎,除此之外,人類還產生了另一種關鍵因素,心理。人類同樣也會受到體內激素分泌的影響,但卻不會與動物那樣完全受制於激素和生理的控制。
同為哺乳動物的人類,為什麼會與其他的哺乳動物有著天壤之別呢?為了得到更確切的結果,有科學家提出了這麼一個假說,「性獎勵假說」。科學家認為,在原始時代中,人類的食物來源幾乎是男性外出打狩獵而來,女性因身體機能的種種原因,無法像男性一樣靠力量來狩獵。為了能得到足夠的食物,女性會用交換性的方式來獲取,於是一些女性就開始模仿繁衍期的徵兆,以換取到足夠的食物,久而久之反而讓女性失去了原本的繁衍期徵兆。
但也有另一種假說,「複方投資假說」。而這種假說認為女性隱藏排卵期,男性就無法從外觀感知女性是否已進入排卵期,使得男性不得不多次與其發生關係,以確保留下自己的後代。在多次的關係下,男女雙方會產生一種微妙微俏情感,俗稱愛情。
在這種情感的作用下,男女雙方墜入愛河結為夫妻。當女性進入孕期和哺乳期時,而這種時候正是她們覓食不便的時期。建立了緊密關係下的男性為了讓自己的後代著想,會給與女性必要的幫助,這無疑是有利於雙方留下自己後代的最佳方式。
當然,人類為什麼會沒有明顯的繁衍期,其中可能還有許多因素的影響,小編也只是說出了其中的一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