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兒姐今天看到了一則悲傷的消息,美國夏威夷州土地和自然資源部發布消息稱,地球上最後一隻已知的夏威夷金頂樹蝸(Achatinella apexfulva),在夏威夷死亡。
這隻名叫喬治的蝸牛於1月1日死亡,「享年」14歲。據悉,夏威夷金頂樹蝸是一種最初分布在瓦胡島上的陸生蝸牛,它們的殼曾被用於製作項鍊。
消息指出,1997年,地球上最後10隻樹蝸被送到夏威夷大學實驗室進行人工飼養。儘管專家成功培育出新生蝸牛,但後來除喬治外,所有蝸牛都陸續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夏威夷島上其他陸生蝸牛也面臨威脅,主要危險是氣候變化以及外來物種的大規模入侵。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孤獨喬治(Lonely George)出生不久就送到夏威夷大學的圈養設施,這是為了拯救牠的物種免於滅絕。
夏威夷大學名譽教授赫德費德(Michael Hadfield)表示,包括金頂夏威夷樹蝸(Achatinella pexfulva),夏威夷群島數十年來已有數百種蝸牛絕種。
他提到包括孤獨喬治的夏威夷蝸牛種說:「它們是最為人所熟知的樹蝸,大且漂亮,過去在島上森林裡曾經數量豐富。無疑地,現在僅剩約10種,而未來十年內無一能倖存。」
赫德費德經營一個保育實驗室,照料大群蝸牛。這座實驗室研究蝸牛數量增減,1997年採集喬治所屬物種的最後10隻蝸牛,多數蝸牛相繼死亡,只剩下喬治。這情況與已絕種的平塔島(Pinta)象龜「孤獨喬治」類似,因此最後一隻金頂夏威夷樹蝸也被取名為孤獨喬治。
夏威夷土地及自然資源部形容喬治的死「對當地人來說是重大損失」,喬治多年來曾出現在眾多論文,數以百計學童看過它。
隨著孤獨喬治的離去,金頂夏威夷樹蝸從此消失在地球上。不過,赫德費德表示,生物學家已保存喬治部分DNA,意味著世界上仍有可能再次見到孤獨喬治。他說:「基因庫持續擴展到全球。某天在某處,我們或許可以利用基因來重建一個喬治。」
不過,在2017年,研究人員曾使用無菌剃刀刀片收集了喬治的一部分組織,並放入能夠使其保持活性的介質中,送到了聖地牙哥動物園。儘管目前人類還沒有克隆蝸牛,但也許某一天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