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是一種比較細緻的釣法,講究的環節比較多。從調漂到用餌,從線組到魚竿,不同水域垂釣不同魚,所用的線組、魚竿、餌料、浮漂,甚至調漂方法都不會完全相同,所以說臺釣是比較細緻的一種釣法,也是比較繁瑣的釣法。就拿子線的使用來說,不同季節也有不同的特點。關於冬季釣鯽魚,子線怎麼選,今天跟各位釣友一起分享下,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一、子線長短不同,在垂釣中有何不同表現
1、子線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有粗細之分,同樣粗細的子線長短不同的時候柔軟性也是不同的,長的子線會感覺更加柔軟一些,所以理論上說長子線的檔口或者叫異物感會低一些。但是這個也不是絕對的,跟子線在水底的狀態也有一定的關係,比如使用長子線的時候鉛墜懸浮,也就是比較常規的調漂方法,使用短子線的時候調漂是鉛墜到底,此時子線是躺在水底的,那此時應該短子線異物感更低一些。
2、子線的長短對於垂釣的影響第一個就是對於漂線傳遞速度不同,尤其是在使用比較細的子線的時候,子線很粗的話影響反而會小一些。由於子線相對柔軟,而且有一定的延展性,所以對於信號傳遞,長子線會慢一些,甚至有些比較小的漂相傳遞不出來,比如魚從魚餌附近遊過的時候。但是這是雙刃劍,小信號不傳遞並非就是壞事。
3、再有就是子線長短的不同會影響到餌料的下降速度,臺釣中拋竿後線組入水,應該是鉛墜下降速度最快,會帶著子線和餌料下降,然後鉛墜到位後子線繼續被魚餌帶著下降。在鉛墜到位前的下降,子線的長短對於餌料的下降速度沒影響,長短子線下降速度應該是一樣的。但是鉛墜到位後魚餌繼續下降的時候,長子線下降速度明顯會變慢,原因在於長子線擺動幅度大,就像圍著超長跑圈,速度相同跑外圈的當然用的時間更久。所以在有小雜魚的水域垂釣,不使用長子線的原因就在於這段時間餌料會下降很慢,遠不如短子線下降速度快。這也是雙刃劍,長子線擺動慢,但是有一定的誘魚效果。
二、冬季鯽魚的特點
再來說說冬季鯽魚的特點。魚類是變溫動物,水溫的高低會影響魚的各種行為。冬季水溫低,魚的進食、巡遊都受到影響。很多魚種在冬季處於休眠狀態,但是耐寒的鯽魚還是會覓食。但是冬季鯽魚的覓食行為跟其他季節還是有所區別的,主要體現在吃的少,覓食範圍變小,進食動作變慢,開口幅度變小,對於到嘴邊的時候也未必吃,經常需要逗一逗才會咬鉤。根據這些特點,再來看看怎麼應對。
鯽魚開口小,進食動作變慢,調漂如果釣的比較靈,不但容易出現吃不進去餌的情況,也會出現浮漂胡亂點動,但是提竿始終不中魚的情況。所以調漂可以稍頓一些,使用長子線把一些試探的魚口過濾釣,只抓有效的小口。鯽魚對於餌料不動的餌料不太感冒,所以可以使用長子線增加餌料的下降時間,能起到一定的誘魚效果。
所以冬釣鯽魚還是長子線為主,如果垂釣中發現空竿率太高,除了注意餌料的輕和小,也可以嘗試使用飛鉛,把鉛墜往上拉拉,增加子線長度來試試。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