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棋聖」聶衛平的安徽緣 與過惕生成就棋壇佳話
12月2日至4日,第十二屆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決賽在黃山市舉行,聶衛平作為特邀嘉賓前來觀戰。去年他被查出患有直腸癌,經過手術和調養,精神矍鑠,嗓音洪亮,中氣十足,面對記者侃侃而談。說起他與黃山和我省的淵源,還要追溯到他的老師、現代圍棋元老過惕生先生。
結緣國手幸為徒
過惕生(1907-1989),歙縣人,是明末大名鼎鼎的棋手過百齡的後裔。幼年與哥哥一起學棋,後定居北京。過惕生於1956年獲全國圍棋表演賽冠軍,1957年和1962年獲全國圍棋錦標賽冠軍,與另一位我省桐城籍圍棋大師劉棣懷並稱「南劉北過」,是當時水平最高、名氣最大的國手。過老曾任國家圍棋隊總教練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圍棋很快走上軌道,對外交流日益頻繁。通過交流,過惕生受到很大觸動,1961年,54歲的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隨團來華交流,在本國職業棋壇名不見經傳的她,居然打敗了包括過惕生在內的眾多中國頂級高手。次年回訪,過惕生再次意識到與日本同行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同時也認識到日本圍棋界之所以能人才輩出,是因為有著充足的後備力量,而我國在這方面卻出現了嚴重斷層。
回國後,過惕生毅然決定退出一切比賽,悉心研究棋藝棋理,培養後學。他先後著有《圍棋名譜精選》《圍棋戰理》《古今圍棋名譜鑑賞》等佳作。著名棋手陳祖德、王汝南、華以剛、羅建文和沈果蓀等人均接受過他的指導。
1963年,年僅11歲的聶衛平開始跟隨過惕生練棋,年齡相差45歲的師徒二人,從此成就一段棋壇佳話。更令人稱道的是,弟子一般是到老師家上門請教的,而過老則住到聶家。聶衛平「近水樓臺」,整天「纏著」過老學棋。
談及恩師,聶衛平十分動情:「我小時候,過老就住在我家,沒有他的指導,也就沒有我後來的成績,老師對我恩重如山。過老指導棋時寡言少語,點到為止,令我受益匪淺。當時很多棋手以衝殺為主,風格偏『狠』,名家劉棣懷,人稱『一子不舍劉大將』。相較而言,過老師的棋風明顯柔和得多。很多人說我大局觀好,為什麼好?主要是因為我的老師教得好。 」
1989年過老逝世,聶衛平前往弔唁,後來他還經常去看望師母,一直關心著她的日常起居。
「擂臺」揚名慰恩師
與友人敘舊時,過老曾坦承:「自60年代輸給伊藤以後,我就認識到,中國圍棋要想打敗日本,靠我們這一輩肯定是不行了,非培養新人不可。 」
出師後,聶衛平遇到了和恩師相似的情形:經過「文革」幾年的耽擱,中國與日本的圍棋水平差距再次拉大。1973年夏天,來華訪問的日本圍棋代表團在56場對局中,輕鬆獲勝42場。初次和日本人交手的聶衛平因過度緊張,輸給了一名業餘棋手。這場失利,對聶衛平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他沒有氣餒,更加刻苦地鑽研學習。
1974年底,中國迎來了日本關西圍棋訪華團,其團長宮本直毅九段是國手,這次來中國,前6場與中國棋手的比賽中,他全勝。第7盤,時年22歲的聶衛平主動請纓,經過艱苦的對決,最終,他戰勝了時年40歲的宮本直毅。這是聶衛平首次擊敗日本九段棋手,這一局是他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局」,也是他人生中一個最為重要的轉折點——此後,與日本高手對弈時,聶衛平基本上是勝多負少。
二十世紀80年代,中國圍棋整體水平仍遠遜於日本。 1984年10月,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在東京開幕。由於實力懸殊,賽前中日雙方都不看好中國隊。國內一家雜誌的調查顯示,只有兩成不到的讀者認為中國會奪冠。日本棋院理事長坂田榮男甚至放話說,只要派3個棋手就可以解決戰鬥。開賽後,中方第二個出場的江鑄久出人意料地爆發,連克5位日本棋手。然而好景不長,日方第三主力小林光一很快還以顏色,上演一波6連勝,將總比分反超為7∶5。而此時,中方僅剩聶衛平一人迎戰,準備時間只有一個月。 「我就像中了魔似的,每天都在準備。有時深夜睡夢中想起一招,馬上就爬起來在棋盤上擺一擺。 」他和同隊的陳祖德研究小林光一的棋力變化,一次就擺了幾百盤棋。
重壓之下,聶衛平力挽狂瀾,先是執黑2目半戰勝小林光一,又一鼓作氣拿下加藤正夫和藤澤秀行,總比分定格為8:7。聶衛平幾乎憑一己之力實現大逆轉,為中國隊贏得首屆中日擂臺賽冠軍。之後又創下四屆連勝11場的驚人紀錄,為中國隊「三連冠」立下汗馬功勞,為此,日本人專門給他起了一個綽號——「聶旋風」。
時隔23年,當年敗於日本女棋手的過惕生終於釋懷:弟子的出色戰績,既為自己一雪前恥,更為國家大大地爭了一口氣。
提攜後輩掛帥安徽
近年來,中國圍棋界百花齊放,湧現出許多棋藝精湛、成績優異的好手,特別是不少青年才俊紛紛嶄露頭角。本次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的對陣雙方,曹又尹三段和陳一鳴二段都不到30歲。賽後點評時聶衛平感慨,兩位年輕棋手雖然在技術細節上仍有不足,但拼勁和鬥志卻令他感到「恐怖」:「這樣慘烈的比賽,看得驚心動魄。假如我和她們下,能勉強支撐一陣,再後來可能就纏鬥不過她們了。 」
作為當代棋壇泰鬥,聶衛平不但培養出常昊、周鶴洋、古力等弟子,而且還於1999年創辦了首家專業圍棋培訓機構——「聶衛平圍棋道場」,致力於選拔和培養具有圍棋天賦的少年,為中國圍棋輸送後備力量,並先後作為隊員和主教練率領圍棋道場隊徵戰全國聯賽。2010年起,「聶家軍」落戶我省宣城,冠名為「安徽寧國市政圍棋隊」,代表我省參加全國圍棋甲級聯賽,這也是我省首支圍甲隊。這些年,聶衛平不斷提攜後輩並掛帥安徽隊,不能不說是受了老師過惕生的影響。在他的關心和幫助下,宣城棋院的各項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圍棋氛圍濃厚,2010年,宣城市被授予「中國圍棋之鄉」稱號。
對恩師故鄉的圍棋推廣工作,聶衛平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他認為我省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圍棋項目群眾基礎廣泛,可在中小學開設圍棋課,從小培養孩子們對圍棋的興趣。 「古人說的琴棋書畫,咱們的孩子其他三樣都在學,現在就差一個『棋』了。希望安徽能夠弘揚傳統,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愛上圍棋、愛下圍棋,總有一天,會有更多的人可以下好圍棋。 」對未來,聶衛平滿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