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歲的尼古拉 特斯拉站在展廳中央,身著黑色燕尾服的他像是魔術師一樣,熟練地進行著交流電原理的實驗。和其他魔術師的眾多道具不同的是,特斯拉的道具是他自己。
在眾人不可思議的眼神中,他用雙手接上電壓超過二萬伏,振動頻率每秒一百萬次的電流。「譁」,一道耀眼的光芒在人群中炸開,四散的光暈包圍著特斯拉,並在人們驚訝的表情中持續了許久。
這是 1893 年的美國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上引人注目的一隅,在這場總參觀人次達到 2750 萬的世博會上,特斯拉的精心準備的展廳試驗無疑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們開始相信特斯拉的解釋:只要頻率高,大電壓交流電僅從皮膚外表面大量通過,不致造成損傷。一些進步人士意識到,電氣科學已經超出了初創時期,而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關於交流電的說法似乎並不科學。
這僅僅是特斯拉所涉獵的領域中的一部分,他的一生中共有包括 無線電遙控技術在內的 1000 多項專利,發明了第 一 臺 交 流 發 電機, 第一艘無線電遙控船,X 光 (X-Ray) 攝影技術、收音機、雷達、傳真機、真空管、 霓虹燈管、飛彈導航、星球防禦系統 等等。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磁密度單 位 (1 Tesla = 10,000 Gause) 則更表明了 他在磁學上的貢獻。
很長一段時間,提起電氣,人們想到的是愛迪生,提到收音機,人們想到的是馬可尼,如今,提到特斯拉,人們更多是將這個名字與馬斯克創辦的電動汽車聯繫在一起。
很少有人會記得這個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極客發明家。過於專注與不諳世事給他帶來了卓越的成就,也讓他失去了本應屬於他的榮耀與財富。
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總是會以摧枯拉朽之勢衝擊著舊事物。很多時候,更大的阻力來自於眾多既得利益者們。
在那晚的展廳裡,特斯拉身體閃耀的光芒照耀的不僅僅是展廳,還有另一半的「舊世界」。
那是直流電設備的研發者——愛迪生所捍衛的世界。
1879 年,32 歲的愛迪生發明了白熾燈,白熾燈的迅速普及使愛迪生本人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大企業家和世界知名的發明家。
那一年,特斯拉剛剛從格拉茨奧地利工藝學校退學不久,愛賭牌的他想找一份工作,卻沒有成功,只能回到布拉格一邊在大學旁聽,一邊去圖書館讀書。而交流電,只是他內心裡一個還未得到解決的想法。
這個出身於塞爾維亞家庭的少年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很小的時候,他就自己造了一臺小水車,裝置「十六隻甲蟲動力發動機」,拆裝祖父的鐘。同時,家庭的薰陶又讓他對詩歌產生了喜愛。
與愛迪生的經驗方法所不同的是,特斯拉通常會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趨於完善的構思,才將他們製造出來。
歐洲愛迪生公司的負責人曾說,我認識兩位偉人,愛迪生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位就是特斯拉。
拿著這樣的一封推薦信,1884 年,特斯拉找到了已經聲名顯著的愛迪生。
彼時,愛迪生正在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他的直流電設備,他所面臨的問題是一個住宅區的照明燈如果和發電站超過一公裡,就無法得到足夠的電流發出強光。為了使他設置的照明系統能夠正常運行,他在每隔一公裡的地方建造發電機或者增加發電機的功效。
特斯拉被派去改進發電站中的發電機,當他的 20 個新直流電發電機計劃被愛迪生採納並申請註冊了專利,特斯拉本人並沒有得到原先規定的 5 萬美元獎勵。
「你並不懂得美國式的幽默。」
特斯拉憤而離開。
從那以後,特斯拉開始專心研究自己的交流電,並走向了與愛迪生相反的道路。
1890 年,特斯拉和支持他的企業家威斯汀豪斯準備將他們的產品推向市場,愛迪生開始意識到他所苦心經營的直流電地基在動搖。
他開始向記者展示交流電的強大摧毀力:將小貓小狗放在鐵板上,鐵板與 1000 伏電壓的交流電發電機相連,電閘開啟後,小貓小狗瞬間死亡。
而隨後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的交流電照明設備以及尼亞加拉大瀑布上水力發電站的交流電系統都在證明著交流電的勝利。
可以降低和提高電壓的交流電取代直流電成為工業,商業和民用的新選擇。
早於 1882 年, 特斯拉已經發明了世界第 一臺交流電發電機, 他將這種思想擴展為多相交流電有關的系列發明。他很快弄出了另一臺無刷電機——感應電動機。
除了在電力方面的傑出成就之 外, 他在其他方面的發明發現也相當驚人。他一生致力於研究非線性 (即 輸入和輸出不成正比) 問題, 曾經說過他可以將地球一分為二。
特斯拉還提出 :「若把物體的振動 和地球的諧振頻率正確地結合起來, 在幾個星期內, 就可以造成地動山搖、 地面升降。」
1935 年, 特斯拉在其實 驗室打了一個深井, 並在井內下了鋼套管。然後, 他將井口堵塞好, 並向井內輸入不同頻率的振動。
奇 妙 的 是 , 在特定的頻率時, 地面就會突然發生 強烈的振動, 並造成了周圍房屋的倒 塌。當時的一些雜誌評論說 :「特斯 拉利用一次人工誘發的地震, 幾乎將 紐約夷為了平地。」這就是著名的特斯拉實驗。這種小輸入強輸出的超級傳輸效應稱為特斯拉效應, 是地球物 理武器的關鍵, 所以特斯拉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
另外, 特斯拉還發明了特斯拉變壓器、交流電摩打、現代電腦基礎、 無線通信、太陽能系統、雷達裝置、 機器人、死光、測謊儀、提出電磁射頻武器概念...... 這些發明和發現超越 了當時的科學技術幾個時代, 有的理論即便現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也無法完美解答。
與特斯拉同時代的作家馬克·吐溫曾用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被金錢主導的資本社會;顯然,特斯拉對此毫無知覺。
在推廣交流電試驗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傳統企業的幹涉,為了減少每年付出的專利權稅,投資銀行家提出取消特斯拉的專利權。
威斯汀豪斯不情願地向特斯拉徵求意見,他艱難地開口,卻很快得到了特斯拉的答應:這是你的合同,也是我的合同,我要把它們撕個粉碎,這樣你就能夠推廣應用我的發明了。
特斯拉不僅放棄了已經掙到的數百萬美元專利權稅的要求,也放棄了將來到手的所有錢財。
不僅對金錢無感,特斯拉的頭腦中還充滿了烏託邦的幻想,他憎恨與他人合作,像一個單打獨鬥的英雄,在研究領域裡不斷擴充疆界。
晚年的特斯拉窮困潦倒,沒有自己的實驗室,借住在旅店中。同當時腰纏萬貫的發明家愛迪生相比落魄了很多。
而且,由於歷史上一些利益集團的陰謀,和美國軍方的一些神秘理由,他的成就與事跡被人為地打壓或隱瞞,以致於絕大多數人連他的名字都沒聽說過。
在特斯拉去世後的 42 年,12 歲的拉裡·佩奇讀到了《紐約先驅報》的記者為特斯拉所撰寫的傳記《浪子天才:尼古拉·特斯拉的一生》。
他哭了。
後來,這個小男孩創辦了谷歌,如今擁有超 4000 億美金市值。
在佩奇看來:僅僅擁有創造力並不夠,偉大的構思還需商業化。
這也許是特斯拉所曾經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