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傳感器賦能智慧未來:隨時隨地監控健康

2020-11-11 熱心腸先生

編者按:

隨著慢性疾病人群的不斷擴大,對疾病實時和便捷的監測,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生物傳感器應運而生,這種能夠快速、簡單地檢測分子信號的小型設備,在逐漸佔領醫療市場。

今天,我們特別關注生物傳感器在家庭監測和實時監測方面的進展與相關的企業,希望本文能夠為相關的產業人士和各位讀者帶來一些啟發與幫助。

什麼是生物傳感器?

國際生物傳感器競賽 SensUs 將生物傳感器定義為一種用於診斷或監測的小型儀器,可以快速和簡單地測定體液(如血液)中的特定分子。通常生物傳感器結構緊湊,通過分子檢測裝置和傳感器獲得可測量的信號。

生物傳感器可以通過對取自機體的樣本進行檢測(體外測試,例如使用血液樣本),也可以通過佩戴在身體上或植入體內發揮作用(用於實時體內感應)。著名的生物傳感器有妊娠檢測儀、血糖儀和膽固醇儀[1]。

生物傳感器擁有許多優勢,它速度快、精度高、使用方便,而且通常價格適中,它可以使檢測和監測的過程更為便捷。

生物傳感器的主要目標是預防和監測。生物傳感器可以用於危險人群的早期檢測,從而預防疾病,還能讓病人能夠輕鬆和定期地監測疾病,以便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

生物傳感器正迅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可能很快就能在家裡實時地、無創地監測我們健康的方方面面。

傳統上僅用於醫療實踐中監測病人狀況的生物傳感器,最近也開始廣泛用於健康和健身應用。這些設備能夠檢測到與健康狀況有關的特定分子,為我們的身體狀況提供一些預警。

生物傳感器市場正在迅速增長。預計到 2020 年,這一數字將達到 318 億美元,而到 2027 年,全球生物傳感器市場有望達到 412.9 億美元[2]。這得益於日新月異的技術,讓患者和消費者都更容易獲得這些設備。



家庭監測

目前,醫療點應用成為了生物傳感器的主要用途。在這個領域,我們看到一些公司正在進一步的開發與創新,比如瑞士的 Luciole 醫療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微創探針,用於測量重症監護患者腦部的血氧水平。

然而,生物傳感器市場增長最快的部分是家庭監測套件,如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葡萄糖監測器。醫學技術公司正在努力開發更小、更便宜、更容易使用的生物傳感器設備,任何人都可以在家裡使用。

利用生物傳感器進行自我監測,可能會影響幾乎所有慢性病的護理,因為它將每月在醫院就診改為每天在家進行監測。這可以幫助預測症狀和預防疾病的進展。

在確保人們遵守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方面,家庭監測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研究表明,約 50%的人不按處方服用治療慢性疾病的藥物,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這是 HIV 藥物治療的常見情況,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受到副作用和愛滋病汙名的影響。Gilead 公司目前正在進行一項臨床試驗,使用一種數字藥片,可以檢測其所含的愛滋病藥物是否被攝入,並通過患者的智慧型手機告知患者。這種數字藥片會被胃酸激活,觸發一個射頻發射器,將信息發送到雲伺服器。

一個類似的概念也被用於監測精神疾病的治療。大冢製藥公司研發的一種用於監測阿立哌唑(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和抑鬱症)攝入情況的數字藥片,已於 2017 年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

生物傳感器還可以幫助監測癌症治療,癌症的治療範圍往往很狹窄,劑量稍低一點可能會導致治療失敗,而過高的劑量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衍生的 Lucentix 公司正在開發一種低成本的生物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可以測量血液或唾液中藥物的濃度。這項技術的基礎是,某種分子在靶藥物存在時,會產生螢光。據該公司介紹,它可以適應在患者身上監測多種不同的藥物,包括抗癌藥物。

實時監測

「我們診斷疾病的很多方法都是基於瞬間的檢測,但可穿戴傳感器的前景是實時健康監測,你可以監測到更複雜的身體狀況。單是這一點,就會催生出針對一系列疾病的更多診斷技術。」開發汗液生物傳感器的美國公司 Eccrine Systems 的研究員 Andrew Jajack 如是說。

最近,美國 Profusa 公司的一種設備獲得了歐洲的批准,該設備可以連續實時監測組織中的氧氣。該生物傳感器在外周動脈疾病、慢性傷口(如糖尿病潰瘍)、睡眠呼吸暫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重建手術中均有應用。

該公司還在開發一種連續血糖監測生物傳感器。在糖尿病患者上實時監測,可以顯著地幫助患者預防或延遲併發症的出現,如神經病變或糖尿病潰瘍。在這一領域,多家公司正在開發葡萄糖生物傳感器,使得測定血糖不再依賴於針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糖尿病患者之外,Abbott 公司在其 FreeStyle Libre 連續血糖監測技術的基礎上,為運動員推出了一款葡萄糖生物傳感器,該傳感器最初是為糖尿病患者開發的[3]。

該設備名為「Libre Sense 葡萄糖運動生物傳感器」,可以連續測量血糖,幫助運動員更好地了解他們的血糖水平與成績之間的關係。這款非處方產品獲得了 CE 認證,可以通過行動應用程式提供血糖監測。

該公司指出,參與自行車、跑步和遊泳等運動的 16 歲及以上的運動員,可以使用它來了解他們在訓練和比賽中所選擇的營養的有效性。

跟蹤和了解葡萄糖水平可以讓運動員做出必要的營養選擇,避免低血糖帶來的疲勞。

Abbott 糖尿病護理部門的高級副總裁 Jared Watkin 說:「FreeStyle Libre 改變了數百萬人控制糖尿病的方式,讓他們變得更健康,現在我們有了 Libre Sense,把同樣經過驗證的技術帶給運動員,幫助他們達到運動成績目標。」

「這僅僅是個開始——我們突破性的傳感技術有潛力突破糖尿病領域,為了解人體的運作提供一個透鏡,可以了解其他身體狀況、治療方法,並為最終改善健康狀況提供有意義的見解。」

運動員必須將這個圓形生物傳感器佩戴在上臂外側,然後 Libre Sense 葡萄糖運動生物傳感器才可以獲取實時血糖讀數,佩戴時間可長達 14 天。

Abbott 公司首先在奧地利、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瑞士和英國推出該產品。很快,人們就可以在亞特蘭大體育科技公司 Supersapiens 的官方網站上見到它。

在未來,實時監測的能力將通過同時測量多個指標得到增強。法國 Chronolife 公司正在與 Servier 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帶有多個傳感器的智能T恤,它可以測量 6 個生理參數,並通過手機應用程式來監測慢性病患者的狀態。

總部位於瑞士的初創公司 Biofourmis 目前正在開發一種可穿戴監測平臺,可同時測量多達 22 個健康參數。

非傳統的生物傳感器

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想出了一些聰明但不尋常的主意來監控我們的健康。例如,2018 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展示了一種含有基因工程菌的可食用傳感器,它可以診斷出血等胃腸道問題。

科學家們改造了一種大腸桿菌菌株,使其在接觸血液時發光。這種技術將活細胞與低功率的電子產品結合起來,將光轉換成可被智慧型手機讀取的無線信號。

紋身生物傳感器是另一個有前景的新興領域。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變色紋身,這種紋身能對皮膚細胞間液體中的葡萄糖或鈉濃度做出反應。因此,紋身的顏色可以用於鑑定佩戴者是否患有高血糖或脫水。

另一個例子來自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的合作,他們正在開發一種可以持續幾天的石墨烯臨時紋身,可以用來測量皮膚溫度和水合程度,還可以進行心電圖和腦電圖。

除了已有的生物傳感器外,創新傳感器技術 IST AG 公司還提供生物傳感器設計服務,可以根據不同應用和客戶的要求來設計生物傳感器,以測量葡萄糖、乳酸、穀氨醯胺和穀氨酸在水介質中的濃度。它們依靠固定化酶對目標物進行檢測,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可靠性[4]。


檢測COVID-19的生物傳感器

一種新型的使用納米管電化學的 COVID-19 快速檢測生物傳感器,可在大約 30 秒內檢測出 SARS-CoV-2 病毒。

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的工程師和病毒學家合作開發了一種 COVID-19 檢測方法,該方法基於過去用於檢測結核病和結直腸癌以及檢測食品安全的生物標記的類似技術[5]。

研究人員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開發出一種不需要血液樣本,僅需鼻拭子或呼出的氣息,就可以檢測 SARS-CoV-2 病毒的生物傳感器。通過確定適當的金屬元素使納米管功能化,該生物傳感器還具有診斷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潛力。

研究人員首先在實驗室合成並製備了 SARS-CoV-2 病毒的抗原蛋白,即 SARS-CoV-2 病毒受體結合域蛋白,對納米管生物傳感器進行了初步測試和靈敏度測定。

團隊現計劃利用保存於拭子病毒運輸液的 COVID-19 患者的鼻拭子,進行下一步的傳感器驗證,並申請資金來開發一個特定的、廉價的醫療點傳感器,用於快速檢測 COVID-19 病毒感染者的唾液或呼吸。

「這是用於評估 COVID-19 暴露程度的醫療點測試。我們不需要優良的實驗室環境或訓練有素的衛生保健人員,來執行這項測試。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在傳感方面具有優勢,因為它們敏感、準確和簡單。」該大學工程化學和材料學院的 Misra 教授說。

生物傳感器的未來

生物醫學技術發展迅速,生物傳感器的未來可能是無限的。也許不久之後,生物傳感器就會成為醫生診斷和監測病人的標準方法。隨著個性化醫療的出現,生物傳感器將可能很快成為大勢所趨。

通過使用小型手持生物傳感器,醫療保健變得更加私人化,甚至可以在家裡進行。下一步是使生物傳感器小到可以戴在身上或體內,以簡單的方式獲取實時的、連續的數據。

儘管如此,在生物傳感器被常規用於監測我們健康的每一個特徵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這項技術還帶來了數據隱私方面的擔憂,因為許多生物傳感器都被遠程監控,並與網際網路相連,這使得它們有可能遭到黑客攻擊。

其中一些創新產品已經投放市場好幾年了。儘管該領域發展迅速,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只有少數突破性設備的例子。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因此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發揮更大的潛力。

一個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的快速檢測工具,或者一個你可以佩戴並監測你健康狀況的小型生物傳感器,這種曾經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才有的東西,現在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現實。


參考資料:

1.https://www.sensus.org/about/biosensing

2.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0/09/29/2100236/0/en/Global-Biosensors-Market-Is-Expected-to-Reach-USD-41-29-billion-by-2027-Fior-Markets.html

3.https://www.medicaldevice-network.com/news/abbott-glucose-sport-biosensor-for-athletes/

4.https://www.ist-ag.com/en/products-services/biosensors

5.https://www.hospimedica.com/covid-19/articles/294785070/new-covid-19-test-uses-nanotube-based-electrochemical-biosensor-for-rapid-detection-of-sars-cov-2-virus-in-30-seconds.html

作者|趙婧

審校|617

相關焦點

  • 生物傳感器賦能智慧未來:隨時隨地監控健康
    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可能很快就能在家裡實時地、無創地監測我們健康的方方面面。傳統上僅用於醫療實踐中監測病人狀況的生物傳感器,最近也開始廣泛用於健康和健身應用。這些設備能夠檢測到與健康狀況有關的特定分子,為我們的身體狀況提供一些預警。生物傳感器市場正在迅速增長。
  • 5G賦能,原能細胞無人值守全自動細胞庫,未來可期!
    而早在2019年9月,原能細胞就與中國電信合作,共建「5G生命科學聯合創新中心」,助力其無人值守全自動細胞庫「智慧」升級。備受世人期待的5G技術與全自動細胞庫的創新融合,究竟有何精彩?今天,由小編為你一一揭曉。原能細胞無人值守全自動5G細胞示範庫我們基於「工業網際網路+5G融合技術」,建立面向生物醫藥和細胞治療領域的生物樣本深低溫存儲裝備服務平臺。
  • 5G賦能 智造未來 ——中國移動內蒙古公司與包頭鋼鐵(集團)共同...
    5月13日,由中國移動內蒙古公司與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的「5G賦能 智造未來——智慧礦區無人駕駛應用發布會」在白雲鄂博礦區召開。項目基於中國移動5G網絡,依託自研核心平臺提出的分級決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融合GPS、視覺感知等技術,利用車載傳感器、路測傳感器的多層面數據,構建多維時空模型,確保車輛的環境感知。不斷強化5G邊緣計算能力與核心雲計算能力,打造自動駕駛分級決策「大腦」,進而滿足自動駕駛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
  • 賦能百業 讓你「預見」5G智享未來
    第六屆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昨日在東莞開幕,新鮮亮相的東莞移動5G+智慧展館,整體以「5G看移動,未來無限可能」為主題,著重構建5G+賦能百業、5G+智慧家庭、5G+智享未來三大板塊,聚焦10餘項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主的創新技術與應用,配設5G終端、5G+VR體驗、園區管理等場景體驗,充分展示了東莞移動5G發展的成果精華,描繪出一幅5G數字社會的絢麗前景,從而讓你提前
  • 未來AirPods會是什麼樣?內置生物傳感器+健康功能
    蘋果新專利顯示,未來的AirPods將內置有一個或多個生物識別傳感器的耳塞,這也將帶給AirPods 耳機所謂的「通用型」設計,可自動識別左右耳,也便於丟失後的更換。另外,考慮到仍然有部門用戶無法適應這款耳機,蘋果可能會考慮使用泡沫材質,以提高佩戴舒適度。並且,相對塑料,泡沫也能更緊密地貼合皮膚,能夠支持生物識別傳感器進行工作。
  • 愛普生攜新品亮相2020網際網路大會 用智慧眼界賦能未來
    2020年11月22日-24日,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省嘉興市烏鎮舉行。這屆「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秉持「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的理念,旨在讓各國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愛普生作為科技領先企業,參加了本次盛會。
  • 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功能分類
    IMS研究指出,保健和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佔據今年60%市場份額,未來的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可穿戴市場存在如此巨大的商機,你是否了解作為可穿戴設備的皮膚、五官與神經中樞的傳感器嗎?因此,通過運動傳感器隨時隨地測量、記錄和分析人體的活動情況具有重大價值,用戶可以知道跑步步數、遊泳圈數、騎車距離、能量消耗和睡眠時間,甚至分析睡眠質量等。  二、生物傳感器包括血糖傳感器、血壓傳感器、心電傳感器、肌電傳感器、體溫傳感器、腦電波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主要實現的功能包括健康和醫療監控、娛樂等。國內的此類傳感器公司有神念科技、敏芯微電子、芯敏微系統、納芯微電子等。
  • ...翼見未來」:中國電信賦能(甘肅) 智慧文旅創新發展大會在蘭州召開
    「G語文旅·翼見未來」:中國電信賦能(甘肅) 智慧文旅創新發展大會在蘭州召開 2020-11-23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跨界」生物傳感器來川尋合作
    「跨界」生物傳感器來川尋合作     能查病變,能監測空氣,還能買火車票□本報記者 張舒  一張名片大小的卡片,貼在皮膚上,可檢測十來種人體病變,監控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標
  • 對話科技賦能醫療發展 智慧護航健康中國
    而傳統的方式,醫生要一張張的看,這樣不僅耗力耗時而且質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證。人工智慧出現以後,通過機器的深度學習,在它的大腦裡面積累案例,通過智能的篩選圖片,在幾秒鐘內,10萬張圖片全部看完,最後抓出有病變的圖片,形成診斷報告,這是人工智慧新醫療的體現。我認為這種新醫療未來對整個醫療的有著變革性的意義,新醫療的出現也將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福音。
  • 生物傳感器的概述
    是用生物活性材料(酶、蛋白質、DNA、抗體、抗原、生物膜等)與物理化學換能器有機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是發展生物技術必不可少的一種先進的檢測方法與監控方法,也是物質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在未來21世紀知識經濟發展中,生物傳感器技術必將是介於信息和生物技術之間的新增長點,在國民經濟中的臨床診斷、工業控制、食品和藥物分析(包括生物藥物研究開發)、環境保護以及生物技術、生物晶片等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 科技賦能,讓養老服務更智慧
    近日,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公布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企業、示範街道、示範基地名單,我市豐山街道、琅琊街道、清流街道和滁州市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四家單位上榜。四單位上榜國字號榜單近年來,智慧健康養老漸成趨勢。
  • 賦能智能家居 傳感器築起家庭「保護罩」
    其中,傳感器在智能家居中佔據主導地位,因為智能家居系統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設備的智能開合和調節,其觸發指令的功能就是傳感器發送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傳感器是如何讓家居更智能化。一、人體移動、紅外傳感器當你晚上回到家,門打開燈也自動打開;當你早上起床,走到門口燈也會自動打開;當你出門時,門關上時燈光會自動關閉。這就是人體移動、紅外傳感器發揮的智能作用。
  • 探營2020世界5G大會:5G賦能下未來世界「行則將至」
    從5G智慧鋼鐵、智慧港口到智慧園區,從VR模擬課堂、5G仿真狗到遠程駕駛,這些頗具科幻感的場景,已經從「未來」變成了現實。「這一切都是因為5G的高速率、低時延、萬物互聯的特點。」有不具名的展商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5G的出現就像是修了一條更寬更好的大路。以前路不夠寬,很多大車沒法上路,現在這已經不是問題了。」
  • 蟻鄰·未來社區: 「紅色引擎」賦能望海樓街社區智慧化發展
    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科技賦能建築將成新興行業 建築智慧化改造將成城市更新關鍵
    鄭惠強認為,通過科技賦能建築將會成為一個新興行業。 江峰 攝中新網上海11月30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3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建設智慧城市是中國的重點發展戰略。在可預見的未來,通過科技賦能建築將會成為一個新興行業,必將會成為拉動智慧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據了解,上海市內24層以上的樓宇數量已超過3萬棟,新建建築面積增長速度放緩,既有建築的智慧化改造將成為城市更新的關鍵。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逐步成熟完善,從市場需求和科技進步兩個角度出發,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智慧建築行業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 生物傳感器比你更「懂你」
    傳感器的跨界應用,對生物傳感器的需求能做到無縫切入,將是未來的趨勢。未來10年內「即時檢測」的潮流會到來。生物傳感器的物理形態和應用情景將實現個性化。比如,有些生物傳感器能從你的汗水中讀取化學信息,監測身體在運動過後的反應。再比如,有著「鍍金條形碼」模樣的電子紋身可以通過靜脈監測血液中熱能的流動情況,以此觀察血管對溫度變化的反應,從而監測心血管健康。生物傳感的前世今生前沿、未來感已成了生物傳感器的標籤,然而它首次出現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竟然可以追溯到17世紀。
  • 科技如何賦能未來人民城市建設?
    科技賦能未來人民城市建設不僅要滿足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體驗的多元化需求,也要支撐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需求。現代科技將支撐未來人民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現代科技將支撐未來人民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科技賦能未來人民城市建設需求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決定了人的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因此,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多元化的,是由多要素構成的。這也決定了未來科技賦能人民城市發展的需求的多元化,不僅要滿足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體驗的多元化需求,也要支撐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需求。同時,科技也要保障未來城市安全運維和管理需求。
  • 智慧太陽能路燈監控系統介紹
    智慧太陽能路燈專用寬電壓無線攝像機成功解決以下幾點問題1.手動、光控、鍾控:易受季節、天氣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經常該亮時不亮,該滅時不滅,造成能源浪費和財政負擔。2.無法遠程修改開關燈時間: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天氣突變,重大事件,節日)及時校時和修改開關燈時間,也無法進行LED 燈調光,無法實現二次節能。
  • 歐洲精準醫療研究院賦能中國大健康產業
    2020年12月23日,上海臨港新片區留創園、新僑驛站項目啟動儀式暨大健康產業聯盟項目落地推進會在新僑新興產業園順利舉行。上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安派科生物醫學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苗挺,臨港產業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金浩軍,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銘,副總經理李阿銘,大健康產業聯盟代表等相關領導、企業家參加出席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