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相對於其他學科而言,最大的區別就是,高中物理系統性非常強,而且每個章節的重難點非常固定,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各種重點模型。
在做題的時候,首先得讀準題,其次就要在腦海中先建立起一個模型(而且要通過不斷鍛鍊來提高模型的準確性)思維不太好的建議用筆畫一畫,然後進行受力分析。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鍛鍊建立模型的能力,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一定要堅持。
隨著你思維能力的提升,可以不斷優化模型,試著先讓它在腦海裡動起來,然後再加入加速、摩擦、慣性、碰撞等元素
其中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跟體驗,使模型更加合理化,甚至在腦海中虛擬出自身感官的感受,把自己代入到模型中,比如在電梯的超重和失重的題目裡可以加入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超重跟失重的感覺(前提要去分清楚兩者)這樣可以讓你的模型更加清晰。(如果能輕鬆做到這到這一步相信物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還有很多人會選擇刷題,而刷題對我而言除了練題感,還有就是鍛鍊自己建立模型的速度、準確性和對公式運用的熟練程度。所以我覺得做到這幾點高三的題量足夠了,再多的輔導書已經沒有意義。
雖然物理是理科但是要記的概念性的東西也很多,但是畢竟高考不考定理背誦。
老師的意見就是:不進行理論的記憶和知識的整理,知識結構就不紮實,容易遺忘,考試容易掉鏈子。
建立模型對物理解題十分關鍵,但卻十分考驗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所以思維真的很重要。
再說個小技巧,因為現在物理改卷按步驟給分。寫物理大題實在不會就先分析考的是力學、電學還是什麼,然後用題目的字母默對應公式,這種叫做搶分。如果有時間可以把數字帶進去
(切忌在公式後直接代數,必須要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