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網中的絲綢之路——網絡隱匿技術對網絡自由的雙重影響及其規制

2020-12-08 人民網傳媒

(三) 暗網「絲綢之路」社區與自由主義文化的形成

暗網建構後不久,其發展方向便與美國政府的美好願望背道而馳。2006年一個名為「農夫市場」的網站成立,專賣各類毒品,美國緝毒局用了6年時間,才在2012年4月由一個專案小組將其攻破。這些網站聚集了一群使用匿名身份來進行非法交易的人,對社會的危害極大。

「這允許各種類型的犯罪者能聚在一起公開地做壞事,」紐約西南區檢察官普利特?巴拉拉說。但羅斯?烏爾布萊特的「絲綢之路」又跟「農夫市場」等網站不一樣。它看上去更有規則:服務條款中明確表示,禁止交易兒童色情相關產品、贓物和假鈔。他曾發表言論要「打造一個經濟模擬體,讓人們親身體驗在一個沒有系統性力量的世界生活」,所謂系統性力量似乎指的是政府和法律控制。

「絲綢之路」使用純粹數位化的貨幣,它沒有實體形式;在絲綢之路這樣的暗網市場中,交易者不需要冒著風險親自去做交易。同時絲綢之路是一個可以互相評議交流的空間,因此如果供應商提供了不符合標準的商品或服務的話,他就會被揭發舉報,被逐出這個市場並且不能再使用市場中的服務。

「絲綢之路」在暗網用戶心目中成為了一個非常友好而且功能全面的交易網站,買家和賣家都可以給對方作出評價和反饋。「當我想要買東西的時候,我會仔細閱讀賣家的頁面,看其他用戶的評價和反饋如何,包括幾個月前的評分,」一個「絲路」用戶說,「還有論壇,上面有人點評各個賣家的貨品,甚至還有樣品的實驗室分析結果。」「絲路」社區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的亞文化,這些用戶在政治上也顯露出自由派的傾向。

在「絲綢之路」論壇上有這麼一個主題帖:「你是為了毒品而來,抑或為了『革命』而來?」這個帖子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而大部分人都回答說,「為毒品而來,為『革命』而留」。在這個社區裡,創辦者羅斯?烏爾布萊特的化身「恐怖海盜羅伯茨」,成為了一個自由標誌性的人物。

(四)「絲綢之路」引發公民自由的討論

而當「絲綢之路」被查封後,暗網有很多合法用戶則開始了擔心,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極權體制下生活的人們在這裡找到了家。洋蔥路由上有一個紐約客雜誌的檢舉網站,有供洋蔥路由用戶訪問的特別網站,英國搖滾明星Aphex Twin最近也在洋蔥路由上發布新歌。

FBI特工通過收集元數據,跟蹤他的個人郵件、聊天紀錄、照片和「恐怖海盜羅伯茨」的聊天日誌指控羅斯?烏爾布萊特。他們把羅斯?烏爾布萊特的已知事件和網上人物「恐怖海盜羅伯茨」的同樣事件連在一起。當他們做完這些,羅斯?烏爾布萊特便困在自己的網上言行中。羅斯?烏爾布萊特的支持者認為他受審是因為比絲綢之路更重要得多的原因,他們認為這表明對公民自由的吞噬正在迅速擴大——並非只有他們才這樣想。流行科技網誌Gizmodo作者在烏布利希宣判後寫道:「司法部門可以擺出可怕的數字證據而不用解釋其來源,對我們公民自由來說這不是好事。」

在聯邦政府摧毀絲綢之路之後,像迷幻蘑菇之類的新黑色市場網站在暗網萌生,其中很多網站吸取了「恐怖海盜羅伯茨」的教訓,比絲綢之路更為複雜。解決暗網市場將日益依賴大家所認為的正確老式警察手段。但烏布利希的支持者稱這種警察手段為「釣魚」。在拿下那些伺服器之後,FBI特工扮作賣家和員工布下網羅「恐怖海盜羅伯茨」的圈套。那些據稱是羅斯?烏爾布萊特僱傭的兇手結果證明是另一出複雜的陰謀。

辯護律師德拉特爾想方設法讓陪審團相信,任何人都能發現自己被政府網上監控,使羅斯?烏爾布萊特捲入虛假人物「恐怖海盜羅伯茨」的聊天記錄可以輕易偽造。他在總結陳詞中警告網際網路並非如表明所見,提醒陪審團FBI特工利用多個虛假網絡身份抓捕,控制了網站數十個帳戶,而這些帳戶全都沒有獲得授權。沒有人告訴其他人自己何時採用新身份,網際網路允許誤導和欺騙並因此繁榮,甚至一位假扮絲綢之路員工的FBI特工也說抓捕計策複雜得自己都跟不上。

德拉特爾在法庭上還辯護道,在確定伺服器位於冰島的過程中,FBI可能得到了國家安全局之類機構的幫助。政府對此予以否認:「羅斯?烏爾布萊特把國家安全局想像成妖怪,事實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樣,絲綢之路伺服器所在位置並非由國家安全局確定,而是由FBI利用完全合法的手段確定。」不過政府機構確實共享網絡監控數據。情報機構間的合作機制自9/11事件以來成為標準程序。考慮到FBI國內監控能力的強大,盯住羅斯?烏爾布萊特竟然用了兩年時間。

哈裡斯(Shane Harris)在新書《交戰:軍事網際網路綜合體的興起》(War: The Rise of the Military-Internet Complex)詳細描述了FBI與國家安全局的象徵關係,稱二者結合將破壞網際網路的匿名性。他說雖然國家安全局向電話和網際網路公司付費創建它們的網絡以便自己進入,故意降低密碼標準,設法破壞洋蔥網絡,但FBI才是使國家安全局國內活動成為可能的機構。當媒體說國家安全局監視美國人時,他們實際是說FBI幫它做到了這一點,為其國內情報活動提供技術和法律基礎設施。(Newsweek,2014)

由於沒有搜尋引擎的支持,所以「暗網」的站點獲取通常都靠用戶的自發整理或是私下小圈子範圍內的傳播,美國和歐盟都試圖按圖索驥的逐個打擊,連對自由容忍度最高的荷蘭也在司法層面予以配合,但是在本質上,「暗網」是一種剛需而非實體目標,作惡者永遠都能找到隱藏自己的方法,那些正常使用Tor的「暗網」用戶則不應受到牽連。

(五)關於暗網中的「絲綢之路」事件觀點討論

1、關注話題與人群屬性

從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的需求分布而言,絲綢之路被封閉報導出現後,「暗網」相關的關注話題環比需求變化上升的最高的是「進入」、其次是「知乎」、黑暗、deep、可怕等描述,而圖片和網絡則分別遞減。對進入方法的需求,也顯示用戶對暗網的試圖參與。知乎的需求,則是因為該目標網站有大量暗網相關信息(百度指數,2015)。

在百度搜索「暗網」相關檢索詞方面,熱度最高的是與之相關的概念「tor」和「深網」,而「暗網怎麼進入」、「如何進入」等話題排第四與第六,「地址」和「數據」等也有較高相關。其中再次出現「暗網」和「知乎」的關聯性話題。

百度搜尋引擎中關注「暗網」並實現搜索行為的用戶,據2014年11月1日到2015年6月1日的統計數據,20—29歲約佔50%以上,而30—39則佔28%左右,19歲以下群體超過40-49歲以下群體。顯示關於「暗網」話題關注的年齡層次趨勢正往青年和中青年移動,並引發更廣泛人群範圍的興趣。

而在關注的性別分布上,男性佔95%以上,女性僅佔5%,二者之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在地域分布上,百度搜尋引擎中關注「暗網」並實現搜索行為的用戶,據2014年11月1日到6月1日的統計數據,廣東、北京、浙江、江蘇等地關注更高,而其他山東、上海等城市也有相當的關注度,在河南、湖北、河北等中部大省,也顯示較高熱度。總體而言,沿海的搜索關注度最強,中部省市也在逐漸發展,但西北部等地區仍然有一定範圍的空缺。

2、關於暗網中的「絲綢之路」的觀點分析

「絲綢之路」事件發生後,根據以上搜索指數進行預讀和分析,其中提到的暗網需求的相關字範圍內的知乎,而在知乎內進行檢索後發現,對暗網感興趣的用戶得到的回答相對較為深入,並且答主多為已有體驗者,形成的討論較為熱點,因此抽選知乎中兩百條關於暗網的熱門回復內容進行如下編碼分類:(1)支持:A.暗網的保密性功能 B.滿足需求與自由購買 C.自身接受能力大大增強D.無需審核E.分享暗網的進入方法和獲取網址F.建立情報組織G.避免信息不對稱(2)反對:A.暗網技術及絲綢之路的黑暗性B.暗網基本違法C.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D.過度自由使現實世界變得麻木空虛E.誤獲取自己認為不適的內容F.匿名反映了陰暗面G.過多黑色交易和非法內容、禁忌話題H.釣魚執法I.讓犯罪行為無法追蹤(3)中立:A.對特別商品和瀏覽體驗的短暫興奮B.網速極慢C.搜索技術的革新問題(4)質疑:A.暗網是否存在或僅僅是都市傳說B暗網和內網沒有區別C.小部分人的圈子(5)其他:不能歸入以上各類的評論歸入此類,例如與此主題無直接關係的內容。

通過對知乎抽選的兩百條熱門回複評論的統計與標引,將以上態度將近的類別進行歸整,形成了支持、反對、中立等三種基本態度。總體分布如表3.2.1所示,其中表示支持的評論共為123條,佔總數的61.5%;表示反對的評論共為49條,佔總數的24.5%;中立的評論14條,佔總數的7%。其餘質疑和其他為14條,佔總數的7%。

從以上數據和言論可以看出:

一,絲綢之路被封閉報導出現後,知網上分享暗網的進入方法和如何獲取網址以及支持部分的最大比例30.5%,其次是暗網的保密性功能佔18%,避免信息不對稱佔16%,對自由購買的討論也佔了10%,且反映出網絡用戶尋找暗網通道入口的趨勢。

二,在持有反對意見的回覆中,在暗網上誤獲取自己認為不適的內容和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分別佔6.5%和4%,是反對意見的主流。並且對暗網的反對意見呈現發散式的討論,有多重觀點。

三,中立意見中,搜索技術的革新問題以及對特別商品和瀏覽體驗的短暫興奮是主要部分,從體驗者身份角度回答問題。

四,質疑者的觀點主要圍繞暗網是否真正存在,同時也關注它的用戶範圍等問題。

 

(責編:王妍(實習)、燕帥)

相關焦點

  • 「暗網」江湖:另一個平行的網際網路世界
    與「暗網」對應的,是「明網」,也稱表層網絡(Surface Web),曾有學術機構統計過「暗網」與「明網」分別蘊含的數據比例,結果顯示前者的數據存量百倍於後者,且增長速度更快。真正敏感的,是特指意義上的「暗網」,也就是那些蓄意隱匿信息及身份,將在大多數國家都不合法的生意搬到網上正常經營,追求並捍衛無政府主義的立場。
  • 隱藏的伺服器,網際網路冰山理論,「絲綢之路」僅僅暗網的開始
    大家好,這裡是小峰遊戲說,喜歡跟大家分享國內外大事小事,今天分享的是:隱藏的伺服器,網際網路冰山理論,「絲綢之路」僅僅暗網的開始。喜歡的話記得點讚收藏關注走一波,還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哦。什麼是暗網,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並不了解。
  • 加強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
    據新華社電 中國消費者協會7日在京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會議提出有效規制算法應用中的問題,切實解決消費者維權難,更好保護網絡領域消費者權益。  大數據殺熟、刷好評隱差評使評價結果呈現失真、平臺採用算法限制交易、網絡消費促銷規則繁複、網絡搜索競價排名推薦、網絡直播推送違反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這些問題的背後,核心是網際網路平臺對算法技術的應用。根據中消協調查,網絡領域涉及消費者權益的算法應用問題,包括推薦算法、價格算法、評價算法、排名算法、概率算法、流量算法等。
  • 什麼是「暗網」?暗網到底有多可怕?
    深網的深處被稱為「暗網」(DarkWeb)。暗網是由美國軍方發起的一個科研項目,並於2003年開始實施,就是著名的Tor(洋蔥路由器的簡稱)項目。其研發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網際網路用戶提供隱藏自身身份的服務,正是由於這一特性,造成了暗網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可以用於正常的保護網際網路用戶的隱私,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不法分子用戶隱匿犯罪痕跡或者從事其他惡意行為。
  • 暗網是什麼?真有如傳聞中的那麼神乎其神嗎?
    ——《紙牌屋》暗網(Darknet)是只能用特殊瀏覽器、特殊加密授權、或對計算機做特殊設置才能連上的網絡,網絡爬蟲無法涉及其中,使用例如百度、谷歌等常用瀏覽器是搜索不到暗網內容的。不同於電視劇中所描述的暗網規模,相比表網而言,暗網的規模要小的很多,Tor 網絡節點帶寬不足以支撐超大的網絡流量,網絡自媒體關於暗網與表網的「冰山比喻」明顯誇張了。
  • 網絡消費領域算法應用不公如何規制
    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召開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朱劍橋坦言,技術進步和應用總體上有利於增進人類福利,同時也會造成新的困擾和傷害。在網絡消費領域,可能會減少消費者選擇的時間成本,但是也會讓消費者面臨信息安全、歧視對待等消費風險。「流量至上」「利潤至上」的算法應用,可能會使經營者行為有悖法律、有失道德、有違倫理。
  • 看破冰行動,了解暗網是張什麼網?進入並不容易
    通俗地說,暗網就是那些具有非公開訪問機制,普通搜尋引擎無法搜索其內容的網站。資料顯示,表網只承載了全球網絡內容的不到10%,剩下的90%則「藏」於深網之中。  「暗網需要使用特定軟體、配置或授權才能訪問。」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教授王文俊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暗網通常存儲於網絡資料庫中,但無法通過超連結訪問,而是必須通過動態網頁技術來訪問。
  • 中國首起暗網涉黃案告破!揭露:70%金融信息被售,誰在買誰在賣
    2019年7月,無錫警方在江蘇省公安廳和公安部網安局的指導下,聯合騰訊網御、微步在線等國內知名網絡安全公司結成戰略合作聯盟,充分整合警企技術優勢,重拳出擊,對一架設在暗網的淫穢色情網站開展了專案偵查。經查,該暗網網站充斥著大量淫穢視頻圖片以及信息,註冊會員達6萬多名。
  • 暗網有多可怕?來2018網絡安全博覽會給你解答
    如今面對這個問題,得到了幾乎全部是肯定的回答,暗網不再是局限於IT行業或是非法業務群體中的名詞,它開始大範圍被全社會認知,或許是源於近來頻繁爆發的數據洩露事件。而其實更早,暗網中就有人公開出 售 A站的一手用戶數據,數量高達 800 萬條,平均1元能買到800條。  如此低廉的成本,就能獲得一個人最重要的信息資料,這讓每一個觸網的老百姓,在面對暗網時都無法顯得那麼事不關己。
  • 暗網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世間萬物皆可買賣,人性醜惡沒有下限
    深藏於我們日常使用的網絡下的另一層「暗網」,更是將這種情況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說黑社會是一顆毒瘤,那麼暗網便是藉助網絡力量分布在全世界的一片陰影。使用暗網並不像我們平時使用網絡一樣方便快捷,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使用暗網需要一定的門檻,除了需要一些專業的技術,還要為之付出一定成本,所以使用暗網的人並不多。一般來說,只有一些有特定需要的人會使用暗網。
  • 境外隱秘網絡第一案背後的暗黑世界:信息難被搜索
    11月中旬,多家媒體報導了這樣一條消息: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首次成功打掉一個利用「暗網」等網際網路媒介傳播兒童淫穢信息的群體,抓獲8名犯罪嫌疑人。  這起案件成為中國破獲的首例境外隱秘網絡違法犯罪案件。而在報導中,也第一次提及了一個詞——「暗網」。
  • 管窺暗網:揭開章瑩穎案背後的神秘面紗
    「章瑩穎案」發生後,暗網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通過剖析「農夫市場」「絲綢之路」「阿爾法灣」等知名暗網的成立與覆滅,釐清暗網的內涵與外延,梳理暗網的起源與發展,可以展望暗網的未來以徹底剷除暗網。2017年4月,犯罪嫌疑人勃蘭特·克裡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曾登錄暗網「綁架論壇」(FetLife)。
  • 暗網「絲綢之路」往事:毒品、暗殺、無間道
    羅斯是暗網「絲綢之路」的創始人,這是一個創建於美國、隱藏了大量毒品交易、性奴、兒童色情以及暗殺等犯罪線索的網絡世界。它之所以受到加密世界的關注,是因為一直以來為了逃避銀行和政府監管,它上面的交易只接受比特幣。2013 年 10 月,羅斯被美國 FBI、國土安全調查局(HIS)、緝毒局等多部門聯手逮捕。 2015 年,羅斯被法院判決終身監禁。
  • 揭秘 | 鮮為人知的暗網,你知道有多可怕嗎?
    這個世界很多看不到的犯罪,大部分都會被暗網隱藏,而暗網其實是一堆隱藏伺服器構成的,它的域名數量是表層網絡的400到500倍,有個挺有名的美劇叫《紙牌屋》中就曾經形容過,96%以上的網際網路數據,是你通過常規的搜尋引擎搜索不到的
  • 讓強烈的陽光照進暗網的空間
    宇宙中有一種暗物質,人們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麼,它的構成也和人類已知的物質不同。這種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佔比高達96%,而可見物質僅為4%。據稱,21世紀初科學最大的謎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國際粒子物理學界將每年10月31日定為『國際暗物質日』,正加緊開展對暗物質的探索。
  • 比恐怖片更恐怖的「暗網」,裡面到底有什麼?
    而在FBI探員調查嫌疑人時,發現他曾經登錄過的一個關於綁架的網站,正是傳說中的暗網。暗網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與我們所能接觸到的網絡相對的、隱藏在黑暗之中的網絡。與我們平時所處的光明的世界相對應,那裡是一個黑暗的地方。BBC曾在2014年的地平線節目中,專門製作了一期關於「暗網」的紀錄片,全方位地解析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暗網的面貌。
  • 恐怖組織利用「暗網」策劃恐怖活動
    雖然大多是以「獨狼式」出現,但都有恐怖組織在幕後策劃和遙控指揮,而其中網絡的作用,可謂「功不可沒」。近年來的網絡安全研究表明,網絡空間的某些「暗黑」科技極大提高了恐怖組織使用網絡的能力。更有學者坦言,一定程度上,正是「暗網」為恐怖分子開闢「安全港灣」奠定了堅實根基。所謂「暗網」,是相對「明網」(或「表層網」)而言的一個術語,是國際網際網路中「暗藏」的一部分。
  • 比暗網還要神秘,探索「馬裡亞納」網絡世界!
    經過眾多網絡平臺曝光,暗網(Deep Web)的存在早已不是秘密。
  • 暗網到底有多恐怖?所謂的法外之地,裡邊到底在做些什麼?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大家平時可以接觸的網際網路只佔了整個網絡的4%,但這並不意味著剩下的96%全部是暗網,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合法的深網,那什麼是深網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說深網是一場必須有邀請才能參加的派對,那麼暗網就是一場所有人必須蒙面的假面舞會,暗網本身是可以被訪問的,但是要用特殊的連接方式,也就是說你必須隱藏自己的身份,大多數暗網用戶選擇TOR也叫洋蔥網絡,它可以隱藏你在網上的大多數身份。
  • 國內首起「暗網涉黃」案告破,目不忍視!
    提起暗網,你會想到什麼?狐妹相信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不僅沒上過暗網,一直以來也只是在國外的新聞或者電視劇裡聽說過這個名詞,但就在前幾天,狐妹刷到了一條標題為 「 國內首起暗網平臺案告破 」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