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我25歲,從部隊轉業到了省外貿。當時的江蘇開口岸不久,需要充實力量,
於是乎,號稱「三軍」組建的省外貿就這樣成立了。所謂「三軍」即,轉業軍,娘子軍,童子軍。
我們轉業軍人當時是外貿的生力軍。外貿那時的外麵條件遠不是現在年輕人想像的。
到了公司,沒有地方安排我們這些年輕人睡覺,於是,我白天辦公,晚上將桌子拼起來當床睡覺。
早上,將桌子還原,繼續辦公。
我還是當年當兵的作風,一早起來打掃衛生,到大院子跑步。
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到了外貿,要懂英語,公司組織我們學習。
老師是文革前英語專業的老大學生。他上課第一天,以傲慢的口氣對我們說:
「你們學英語,也就是看懂幾個品名,港口,知道什麼是發票,裝箱單就行了。」
這位老師傲慢的態度,刺激了我。我還是象一名戰士努力完成戰鬥任務那樣去努力,
努力背單詞,句子,課文。而且敢於開口對話。
那是電視大學開始了,我就報名跟電視學上了。當時電大的英語老師好像叫鄭培弟(忘了)。
學了一年多,居然以優秀的成績畢業。那是,外貿急需培養外貿人才,省外貿局與省教育局
籌辦了江蘇省外貿職工大學。我當時28歲了。我想我從部隊轉業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上大學。
這可能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機會了。
於是,我報名並以公司第一名,全省外貿第11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一部分是當年考大學英語專業,後來考進外貿的老三屆,文化底子比較深。
一部分是外貿學校英語專業的畢業生,風華正茂。
參加競爭的轉業軍人恐怕只有我一人了。雖然我的年齡偏大,英語底子差。
但我認真分析了我的長處與短處,以孫臏賽馬的策略,科學分配了我的複習時間和效率。
最終贏得了這次考試。
記得職大開課的第一天,我很激動。我把我的體會寫下了我入學後的第一篇作文,
「最後一課」。作文寫的是66年我在學校上的最後一課的情景記憶,
及時隔15年後重返課堂的聯想,感受。我當時是含著熱淚一口氣寫完的。
當時的語文老師看完我們這批首屆「大學生」的作文後,
感慨的說:「看了你們的文章,我要對你們另眼相看了!」
我們這一屆「大學生」,最小的18歲,最大的30多歲。
但現在這些同學們恐怕千萬富翁不足為奇了。而我依然是個打工崽。
畢業多年後,一次返校省師。語文老師見到我第一句話:「小黃,你的那篇作文存放在校史資料室了。」
記得開始上英語課時,老師一句中文也沒有。我整個一個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
我只好笨鳥先飛,在上每一英語課時,先把這一課背下來。
記得老師上課時說:「 anybody volunteer to recide the text before class here ?"
我總是舉手,站起來,將課文從頭到底背誦一遍。
我們的學習,是業餘的,要工作。於是我走路時,排隊時,洗澡時,一切不用腦子的時候,
就在背英語。而且創造的我的循環式記憶法。非常有效!
此後,將此法傳授給我女兒,她也一直覺得非常受用。
就這樣,4年的功夫,我的外貿英語專業畢業了。
作者/來源:黃伯老岐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