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並不都是枯燥的,有很多知識學起來輕鬆,而且有趣。
比如:
總結一下就是:在南極拉的粑粑,需要燒烤後帶回祖國。
在南極上廁所有很嚴格的步驟要求:
墊漏鬥墊→拉粑粑→烤成糞灰。
這個電子焚燒式馬桶的品牌叫incinolet。可以看出,這個單詞就是把incinerating(焚燒)和toilet(馬桶)給合體了,他們的產品確實也做到了這樣的合體。
你甚至可以直接在incinolet官網上購買這種馬桶的家用版,自己給自己鏟屎,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且在家裡用不需要大小便分離
但在南極,這種乾濕分離是需要且必要的
為什麼?
主要為了垃圾的高效分類處理。
在南極的大型科考站中,一般垃圾和汙水的處理是分開進行的,這其中也包括了人類的排洩物。
當然了,使用焚燒式馬桶這件事也是要建立在「有廁所」的前提下,大多數情況下,科研工作者需要離開考察站,長途跋涉,採集樣本。
有時候整個過程是十分辛苦的,自然也沒有那麼先進的廁所。更多的是自己搭建的簡易廁所,屁屁要忍受零下幾十度的寒風,例如下圖。
南極建議搭建廁所
小便的話也有專門的尿袋,使用完之後放在衣服裡還可以當保溫袋使用,其他生活垃圾也都需要妥善保存後帶回考察站集中處理。
為什麼南極的廢棄物處理要這麼嚴格?
因為南極的生態環境是十分脆弱的,人類的活動極容易對現有的南極生態造成衝擊。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風大和乾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8℃,為世界最冷的陸地。
其中微生物數和種類都比較少,甚至在更為深入的南極洲腹地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裡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簡單的植物和一兩種昆蟲,可以說幾乎沒有分解者。
由於化肥、糞便、汙水等排洩入海,為一些藻類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刺激這些海藻的瘋狂生長,加上空氣汙染因素,導致海中形成了一些「低氧區」和「缺氧區」,不但魚、蝦、貝類無法在低氧或缺氧狀態下存活,連海草也難以倖存,因此「低氧區」和「缺氧區」又被稱為「死亡區」。
《2006全球環境展望年鑑》報告中稱,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死亡區」的數量和面積一直在擴大。
1994年估計全球海洋共有149個「死亡區」,但2006年「死亡區」可能已多達200個。
最早發現和記錄到的「死亡區」在美國東北的大西洋海岸、波羅的海、卡提加特灣、黑海和亞得利亞海東北部。
最著名的「死亡區」在墨西哥灣,是由密西西比河排洩的養料導致的。
最新的一些死亡區出現在南美、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東南部和紐西蘭等地區和國家的沿海。
海洋「死亡區」對漁業形成了極大的威脅,但如果風能夠將富有營養的水衝走,「死亡區」就可能復活。環境規劃署呼籲沿海國家採取措施控制陸源汙染,遏止「死亡區」持續增多的勢頭。
因此,如果把垃圾留在南極,垃圾被降解的速度十分緩慢,將會造成比帶回國嚴重很多的汙染。
南極洲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沒有國界的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淨土,對地球生命的延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更需要我們去好好保護它。
南極大陸各處的科考站常年有人生活,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垃圾如何處理就成了一個重大問題。
1991年通過的《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從「南極環境評估」、「南極動植物保護」、「南極廢物處理與管理」、「防止海洋汙染」和「南極特別保護區」五個方面,對各國南極科考活動作出了嚴格規定,特別強調各締約國要對固體廢棄物、食品廢棄物、化學藥品廢棄物及可燃性廢棄物採取不同處理方式,以免對脆弱的南極環境造成損害。
我國南極科研人員們一直嚴格執行著國際通行的《南極站廢棄物處理規定》。在2002年,我國南極工作者還制定了更為嚴格的《廢棄物處理方法補充辦法》。
其中主要可分為固體垃圾處理和汙水處理。
左:中山站新垃圾處理棟;右:中山站汙水處理間
一般生活垃圾被送進中山站的垃圾焚燒爐銷毀處理;不可降解的塑膠袋、罐頭鐵盒和碎玻璃被立即打包,存入庫房,在適當時候運回國內處理。
中山站垃圾焚燒爐裝置
汙水處理裝置多採用生化膜處理,該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生物來消化分解汙水中的有機物,使汙水淨化後排至大海。
該裝置使用的是活性汙泥法,在裝置投入工作前先培植好氣性微生物,在有氧與適宜的溫度下,這些微生物將吸收汙水中的有機物質,通過自身的消化分解作用,最終將有機物轉化成簡單的無機物,微生物在此過程中也得以繁殖。
因此,人類的排洩物也被分為了固體的和液體的,為了方便處理。
大便焚燒處理成糞灰後帶回國,小便進入汙水處理裝置達標後排放。
此外,由於國情不同,有些國家的南極考察站有時無力處理自己產生的垃圾,而在20年的科考進程中,熱情的中國考察隊經常幫助其他國家的考察站處理垃圾。
第15次南極考察時,我國不僅運走了積累在中山站的幾百噸垃圾,還幫助澳大利亞戴維斯站運回了9個貨櫃的垃圾。
當船到達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洲霍巴特港,政府破例讓船停靠在碼頭,並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當地專門舉行了盛大的招待會,將「雪龍號」全體船員待為上賓。
所以,如果各位有機會去南極旅遊,一定要時刻牢記:保護南極環境!拉粑粑後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