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藝術家」,全球唯一一種拉出來「立方體粑粑」的小萌物!

2020-12-05 爆牙哥來了

說到「粑粑藝術家」,大家可能想到今天的主角可能是屎殼郎,學名叫「蜣螂」,是一種把粑粑推成圓體的昆蟲。

但是今天我們要聊的可不是屎殼郎,而是一種拉出來的粑粑就自帶藝術感的澳大利亞特有動物:袋熊。

看圖片有沒有被這個小動物給萌化,特想領養一隻,這個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

袋熊,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動物,提到澳大利亞,大家一定能想到袋鼠和考拉,其實考拉又名「樹袋熊」,但是他並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袋熊,只是考拉和袋熊是屬於同一個祖先而已。

袋熊和考拉和袋鼠一樣,也有自己的育兒袋。

但是袋熊和他們不同之處在於,袋熊的育兒袋是衝下開口的。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小袋鼠漏出腦袋看到的是大千世界,而袋熊寶寶從育兒袋裡探出腦袋看到的會是——一坨碩大的屁股(袋熊媽媽的大屁股)。

袋熊的育兒袋和袋鼠、考拉不一樣也是經過一番進化而來的,袋熊本身是喜歡打洞的,如果育兒袋衝前開的話,打洞的時候勢必會影響到小袋熊,而且袋熊平常都是四肢著地走路,所以衝後開小袋熊並不會掉出來,而且也會避免打洞時土塊禍及小袋熊。

這些已經讓這個物種顯得很特殊,但是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是讓你想像就很驚訝的事,袋熊拉出來的粑粑居然是立方體的。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拉出來這個藝術形狀粑粑的動物。

圓形粑粑很常見,但是這個方形的粑粑就太少見了。難不成袋熊的「小菊花」是方形的?不敢想像!

當人們見到這樣粑粑的時候一度認為是袋熊自己用爪子拍成立方體的,但是後來他們觀察到袋熊拉出來直接就是這樣的形狀,也就不得不信,不得不佩服這個粑粑藝術家了。

經過人們的研究發現,同時將豬和袋熊的腸子充氣比較後,發現豬的腸子整體來說充滿了彈性,所以排出來的東西會比較圓潤,相較來說,袋熊的腸子則是有些地方比較有彈性、有些地方比較硬,所以拉出來的粑粑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方形。

袋熊一般只吃輸液和樹根,很少喝水,而食物需要半個月左右才會消化完成,他們一次拉6-10顆粑粑,但有時一晚上也能拉出來100多顆粑粑。有時袋熊會把自己的粑粑像搭積木一樣放到樹枝上或者其他地方來宣示自己的領地。

估計小袋熊也發現方形的粑粑壘起來更加方便不易掉落。

如此可愛的小動物也曾遭受過一段不幸的歷史!

1906年,因為袋熊覓食而破壞了人類的農場和牧場,澳大利亞政府宣布袋熊為害獸,並鼓勵大家進行捕殺,一直到1965年共有六萬三千多袋熊被殺死。

現在雖然已經禁止了該行為,但是如今袋熊種類之一的昆士蘭毛吻袋熊卻已經被列為極危動物。

希望大家也能積極保護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

相關焦點

  • 有超過50%的樹懶,死在了拉粑粑的途中
    每周一次,樹懶都會慢吞吞的從茂密的樹冠上爬下來,到地上拉粑粑。為什麼這麼懶,而且行動這麼緩慢的樹懶要冒著巨大的危險來到地面拉粑粑?而不是直接在樹梢上噗~噗~噗?難不成是它們非常喜歡樹下的花花草草,不忍心砸到它們嗎?其實並不是,研究發現,它們來到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地上很可能是為了它們的小零食。
  • 街頭藝術家用屎粑粑畫畫
    (原標題:你沒看錯,這張畫是用屎粑粑畫的) 對,你沒看錯,這張畫就是用屎畫的,藝術家的世界小編也是不太懂
  • 這個動物拉出的粑粑,比黃金還貴上幾倍,一塊就能買到500萬元
    眾所周知,粑粑是動物們的排洩物,對於排洩物,在人們第一印象中,是一個充滿異味的東西,是一種髒髒的無用排洩物。在農村,一些雞鴨的排洩物,會被用來當做肥料來使用,這也算是物盡其用了。但世界上有這樣的一種動物排洩物,竟然比黃金還貴上幾倍,僅僅一塊就被買到了500萬元,這是什麼動物的排洩物呢?
  • 孩子不在幼兒園「拉粑粑」,你真的了解原因嗎?
    最近又有一些家長反映,說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非常擔心孩子身體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是因為什麼。而且小朋友多半都比較容易上火,上火以後「拉粑粑」都不太容易,有些小朋友怕「拉粑粑」佔用太多時間,或者被老師訓斥,那乾脆就不拉了。
  • 蜂蜜真的是蜜蜂拉的粑粑嗎?
    視頻中小蜜蜂從尾巴排出黃黃的東西然後他指著我桌上的蜂蜜說「蜂蜜是蜜蜂拉的屎蜂蜜才不是蜜蜂的粑粑呢!不要自己噁心自己了!那麼蜂蜜是怎麼被蜜蜂生產出來的呢?最為日常口糧和儲備糧所以蜂蜜是小蜜蜂辛辛苦苦採集製作出來的
  • 皖西特色美食——蒿子粑粑,是大自然的恩賜
    2017年,裕安區申報的蒿子粑粑製作技藝入選六安市第五批非遺名錄。蒿子粑粑,也叫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區(六安、桐城、安慶、含山、宣城、南陵等地)民間流傳的一種特色美食,主要以蒿子、米粉、臘肉、蒜等為原料精製而成。
  • ​在南極拉的粑粑,為什麼一定要烤一下帶走?
    比如:在南極的廁所裡,很多馬桶是只能大便不能小便的;在南極的廁所裡拉粑粑後,很少用水衝,主要是用火烤的;在南極的廁所裡烤粑粑後,糞灰都是要帶回祖國的(自己給自己鏟屎)。總結一下就是:在南極拉的粑粑,需要燒烤後帶回祖國。
  • 狗狗「拉粑粑」的6大經典姿勢,都有不同含義!
    狗狗"拉粑粑"的6大經典姿勢,都有不同含義,看看你家屬於哪一款?01到處張望型不同的狗狗也有不同的排便習慣,有的狗狗在戶外排洩時,會不停地張望四周,好像十分謹慎的樣子,這樣的行為說明你家狗子很聰明,警惕性高,連拉粑粑都不忘查看四周,確保自己的安全。
  • 寶寶拉粑粑不成型,有食物殘渣,怎麼辦?
    寶寶拉粑粑不成型,有食物殘渣,怎麼辦?: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問答●Q寶寶拉粑粑不成型
  • 海參的肛門,甚至還能拉粑粑!
    全球海參種類約有1700種,其中大部分品種都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一群海膽中的海參,同樣是棘皮動物,差距如此之大像所有棘皮動物一樣,海參在皮膚下方也有一個內骨骼,其骨片形狀美麗而多變,是海參分類最重要的依據,常見的骨片有桌形體、扣狀體、杆狀體、穿孔板、花紋樣體、輪形體和錨形體等。
  • 「我們的閱讀時光」你知道不同的動物它們的粑粑都是什麼樣子的嗎?
    雖然這本書我們有挺長一段時間沒看了,但是今晚小石頭在馬桶上拉粑粑的時候突然來了句:拉鼴鼠頭上。著實讓我挺驚訝的,敢情是小傢伙懂得活學活用了。於是晚上我們又把這本書拿出來又看了幾遍。有一天小鼴鼠剛從地下伸出頭,就遇到了一件倒黴的事,一條像香腸似的粑粑正好落在了它的頭上。
  • 孩子上幼兒園非憋回家拉粑粑,家長特別頭疼!是你沒做對3件事!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會發現孩子有個習慣就是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拉粑粑,如果能堅持到家還好,有時候孩子實在憋不到家了,甚至會拉到褲子裡。看到孩子那可憐樣,家長心疼的不得了。不少家長看到孩子這樣,也有很多疑惑,問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拉粑粑,非要回家才拉。
  • 考拉:小時候吃粑粑,長大了吃毒葉,我太難了
    沒錯,考拉的粑粑就是字面意思,小考拉出生一段時間之後,它們就會開始吃媽媽提供的特殊的「粑粑」,如果考拉沒有吃過媽媽提供的「粑粑餐」,那麼即使考拉能夠長大也無法以桉樹為食,甚至會因能量短缺而死亡,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水豚拉粑粑了!日本這家水族館的伴手禮設計,每次打開都會想笑!
    外包裝上的小水豚可是竹島水族館中的明星萌物。館長為了儘可能地滿足遊客們對小水豚的喜愛,而親自出馬設計了這款伴手禮。立體的包裝形象地呈現了水豚的蠢萌,簡直就是一隻方了的真實小水豚。不過,「水豚丟的東西」最大的亮點可不是這個,而是它的小屁屁。
  • 趣知識:為什麼鳥媽媽要吃小鳥拉的粑粑?
    1、為什麼鳥媽媽要吃小鳥拉的粑粑?那個粑粑叫「糞囊」-(Fecal-Sacs)。作用--保證巢內清潔。-營養回收(因為雛鳥消化不完全,糞便內還有很多營養物質,所以一些成鳥會直接吃掉)。
  • 安徽清明特色美食——蒿子粑粑
    用開水將蒿葉焯一下可去苦味,過冷水衝涼,擰乾,以此法除去大量的墨綠色汁水和細毛,這樣做出來的蒿子粑粑就不會太黑。也可將蒿葉以洗淨後鍾子或鵝卵石衝碎,直至流出蒿草汁,再將錘好的蒿草放入裝用清水的臉盆中,淘淨撈出。
  • 皖南特產:三月裡的蒿子粑粑
    爛煮春風三月初,皖南田間透青了,艾蒿遍地,到了吃蒿子粑粑的時候了。挎上竹籃,埋首壟間,小手一掐,蒿首便斷,捏在手心,一次要掐十根左右的艾蒿,才一把扔進竹籃裡。做一次蒿子粑粑需半籃子艾蒿,我跟家姐需一兩個時辰。
  • 每年三月你也吃蒿子粑粑嗎?
    我生活在皖東南,每年三月都會吃蒿子粑粑。三月,野外的蒿子開始生長。蒿子分粉蒿和柴蒿,粉蒿做的粑粑比柴蒿做的更好吃,更香。蒿子粑粑我吃過不少,最令我難忘的仍然是母親做的。母親採回一籃子粉蒿,到水井裡洗淨,然後是揉,把蒿子裡的汁揉出來,搗碎。加工的時候,蒿子的香味就令我陶醉了。再把搗碎的蒿子和米粉、臘肉、春筍等放到一起做成粑粑。最後把粑粑貼到鍋裡,就是農村那種煮飯的大鐵鍋,開始炕。
  • 蒿子粑粑,舌尖上的春天
    早春時節,對於湘北的人來說,是吃蒿子粑粑的好時節。蒿子作為一種大山裡的自然饋贈,經過農人之手,搖身變成了舌尖上的美食。對於在外的故鄉人來說,蒿子粑粑經過長途運輸,走進城市,是告慰異鄉人舌尖上的鄉愁。而吃蒿子粑粑,對故鄉人來說,是在享受人間舌尖上的春天。
  • 春暖花開野蒿香,蒿子粑粑你吃了嗎?
    清明節前後,是吃蒿子粑粑最好的時節。蒿子粑粑是存在於江淮人家唇齒間、味蕾裡,回憶綿長的家鄉風味。蒿子是屬於春天的,我總覺得它散發著一種很醒目很提神的清香。以前我以為只有鄉下才會有,後來在城市的一些公園裡,路邊也發現了蒿子的存在。春暖花開野蒿香,蒿子粑粑你吃了嗎?蒿子粑粑,是安徽江淮和皖南地區的特產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