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短視頻平臺的普及,「流量」不再是明星的專利。
從貨運主播到UP主,從獨立創作者到高顏值素人,只要能給大眾帶來新鮮體驗,每個普通人都有機會通過網際網路改變自己的職業道路。
同時,這種現象也為許多有才華的普通人提供了被看到和被認可的機會。
例如,劉玉寧、陳都靈、宋伊人等。通過網絡,從普通人慢慢轉變成藝人。
但是,隨著網絡名人的經濟成熟,「人氣」不再是新鮮的、偶然的,普通的技巧或美貌不足以支撐大眾的好奇心。
於是,越來越多致力於變紅的網友另闢蹊徑,汲取熱度。
例如,幾個月前,他們被評為通過短視頻平臺現場賣貨的「廣東夫婦」,但作為藝人,他們的得分超過了王祖藍和李亞男。
4000萬粉絲,1.9億銷量,這可能不是很多一二線藝人能做到的,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富」不是人定的,真正的土豪不怕深扒
「廣東夫婦」的視頻風格非常明顯,鄉土氣息濃鬱,還有一點接地氣。
他們經常在視頻中扮演「包租公」和「包租婆」的角色,進行一系列「平平無奇」的日常收租和數錢。
表面上看起來是炫耀自己的財富,實際上是認真搞笑,反差感很大,很好玩。
但由於他們的表現非常誇張,很多人質疑他們的「財富」只是人設的。
甚至有網友懷疑他們不是真正的戀人,而是合夥走紅的同事。
其實「廣東夫婦」真的是一對夫妻,還有兩個女兒。
他們只是在視頻裡還原了一部分生活,他們的家庭和經歷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精彩。
其中,「包租婆」真的是「拆二代」。她確實擁有幾處房產,過去靠出租為生。
但她同時也是一名模特手,無論是臉蛋還是身材都有明星氣質。
而「包租公」鄭建鵬,出生於房地產行業,做了幾年歌手,卻一直徘徊在18線。
當他們決定一起經營「廣東夫婦」帳戶時,他們也度過了一段沉默和匿名的日子。
為了獲得公眾認可,他們頻繁更新視頻,達到每天更新兩個視頻的速度,以找到最流行的風格。
土豪的收租視頻很有意思,但也很容易讓人覺得累。為了保持網友的關注,他們在疫情期間發掘出「全家歡」風格,並拿大女兒靈靈來調侃。
從「廣東夫婦」獲贊視頻前10名來看,有七個視頻是靈靈參與的,可見這一招確實沒錯。同時,他們致力於轉型,並邀請了巨石強森、徐崢、張栢芝等藝人參與內容製作。
不僅打破了現有的瓶頸,還開始將流量轉移到投遞上,讓他們成功轉型為專業的帶貨主播。
當然,「廣東夫婦」並不是網絡名人中第一個致力於致富的人。在此之前和之後,許多富有的貴婦、千斤和少爺走上網紅的道路。
越有錢越努力?「廣東夫婦」靠房圈粉,「老大哥」兒媳直播吸金
最近,最令人感到意外的網紅就是「大衣哥」的兒媳陳亞男。一方面因為大衣哥一家給大眾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沒想到他們還會通過網絡引流。
另一方面,「大衣哥」家也夠有錢了,似乎也沒必要為了掙錢而公開露面。
然而,陳亞男顯然不這麼認為。結婚後,她註冊了一個個人帳戶,已經收了300多萬粉絲。
她利用「大衣哥」一家的日常生活來吸引粉絲,然後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將流量變現。
這一系列操作不僅將陳亞男提升為網紅,還將增加數十萬的收入。
雖然,目前來看,陳亞男是有爭議的,因為它在帶貨的時候不解釋也不推銷,只靠主播來帶動過程。
但我不得不承認,從目前的人氣來看,她暫時是網絡上成功的網紅。
如今的流量時代,已經成為富二代和星二代追逐夢想的世界
無論是「廣東夫婦」大火,還是直播行業對「大衣哥」兒媳在直播界的試探,都可以看出網紅這一行業似乎在逐漸走向精英化、階級化。
像康巴小哥丁真,因為長得好看而火起來的窮孩子好像越來越少了。
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網絡名人身上,娛樂圈也發生了變化。
過去,藝人群體中有替父母還債的,比如明道和蔡少芬;還有一些年紀輕輕就好撫養年幼弟妹的,比如黎姿。
但現在但如今,網紅界、娛樂圈,似乎就是富二代、星二代們追夢的天下。
最重要的是,藝術家不再想靠實力實現自己的理想,也不再想掩飾自己顯赫的家世。而是利用自己的優勢,拉攏資源,同時設定背景為一個人,販賣起了「豪門」設定。
典型的例子就是周震南。雖然他在寫作、唱歌、跳舞方面的實力並不出眾,經常嘴邊的音樂作品也並不出圈,但這位「富家少爺」還是挺出名的。
這種現象會導致真正有實力的人因資源的缺乏而難以出頭,也會讓觀眾在娛樂圈的實力和顏值的「大跳水」中失去期待。當然,不可否認,「富有」並非原罪。確實有很多家庭背景優越,但實力依然優越,努力拼搏的案例,比如一步步拿到4000萬粉絲的「廣東夫婦」。但更多的,他們似乎是善用資源,卻因為個人實力落後,工作態度不端正而備受爭議的「皇族」。
所以,家境不好的孩子,一定要更努力,天賦更高,才能被人看到。
對此,觀眾大概能做的就是少給「豪門」的人設置濾鏡,找到真正值得喜歡的藝人和網絡名人,從而提高行業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