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Intel的量子計算計劃的分析和介紹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關於Intel的量子計算計劃的分析和介紹

thenextplatform 發表於 2019-09-04 17:27:43

隨著量子計算領域的不斷發展,Intel、Google、IBM、D-Wave等都在力爭成為開啟通用量子計算機商業化的第一人,其中尤以Intel為代表。雖然D-Wave宣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但業界對此還存在較大爭議。量子計算的發展前進道路還很漫長,需要艱辛的努力。

本周,Intel展示了其工程師和合作夥伴QuTech的技術,該公司屬於一家應用科學研究公司,是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lft (TU Delft)和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TNO)的量子計算分支,目前正在與Intel合作開展量子計算技術。

TNO成立於1988年,年預算為5億歐元,負責進行各種初步研究。荷蘭已經成為量子計算技術的溫床,除此之外,美國和日本政府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保持這種合夥關係,TNO於2015年底與Intel合作,Intel投資5000萬美元用於TU Delft和TNO之間的QuTech合作夥伴關係,而Intel主攻量子計算程序。

通過這種合作夥伴關係,Intel正在將其在材料科學,半導體製造,互連和數字系統方面的專業技術用於開發兩種類型的量子位或量子比特,這是量子計算機中處理的基本要素。 QuTech的合作夥伴關係涉及超導量子位的製造,與此同時Intel還在開發另一種稱為自旋量子點的技術,利用更傳統的半導體技術來創建量子電晶體,這是一種非常新穎、並行的計算方式。

本周的重磅消息是,Intel已經能夠採用其工程師與QuTech工作人員一起創建的量子位設計,並將其在一個封裝上擴展到17個量子位。

Intel量子硬體總監Jim Clarke在TheNext Platform上指出,一年前,在其初始設備上只有幾個量子位,兩年前,一個也沒有。所以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路線圖。Google正在測試一個20個量子位晶片,希望在年底之前有一個運行在49個量子位晶片。Google還擁有D-Wave的量子退火系統,它們的量子位數量有所增加 ,目前有1000個,不久將達到2000個。但是根據Intel目前的數據顯示,這還並不足以使量子計算商業化。Intel的目標是創建一個通用的計算機基礎架構,並擴展其在世界數據中心的製造和部署。

2017年4月在俄勒岡州希爾斯伯勒的IntelD1D / D1X工廠生產的量子晶片的生產和潔淨室設施。

Clarke表示,Intel正在努力建立一個通用的通用量子計算機,而不是一個量子退火機。Intel與其他研究團隊的區別之一就是Intel專注於多個量子位類型。

第一個是超導量子位,與Google,IBM以及名為Rigetti Computing正在開發的啟動機構類似。同時,Intel也在研究矽芯中的旋轉量子位,與我們的電晶體技術非常相似,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會有相關報導。這些旋轉量子位建立在在普通晶片製造領域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真正讓Intel有別與其他人的是,Intel在非常低的溫度下使用先進的封裝,以提高量子位的性能,並著眼於可擴展性。

正如人們對標準數字處理器的電晶體或核的數量感到痴迷,人們對量子晶片上的量子位數量變得有些痴迷,Intel實驗室新興技術研究總監Jim Held表示,「」大家的注意力有點放錯了。對於那些看生活系統的人來說,這是完全正確的。Intel專注於使系統設計正確,然後將其放大到所有向量上,以構建一個非常強大的量子計算機。

人們關注量子位的數量,但這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作為工程師,我們正在不斷接近這點,一切都不同於普通電子計算機。它不僅僅是器件,它會控制電子以及用微波脈衝操縱量子位,並用非常敏感的直流儀器進行測量,從某些角度上來講,它更像是模擬計算機。它的數字電子設備就能進行錯誤校正。因為量子器件非常脆弱,並且容易出現錯誤,我們的糾錯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它們的計算能力。

為了在這些量子位的陣列中獲得潛在的並行性,我們將研發一種新型的編譯器,它的程序編寫的算法將與傳統數字編程完全不同。雖然在各個學術界都有研究,作為一個工程團隊,我們必須把它們整體作為一臺電腦。

此外,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希望在任何時候了解我們在一個層面上的選擇對於其餘的計算機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知道的是,如果你有一個充滿這些量子位的盤,你沒有一個量子計算機,並且一些最大的擴展問題在堆棧的其餘部分。僅僅只關注數量或數量的一致性時間真的使得不利於我們的研發。

這類似於沒有足夠的帶寬或低延遲的大規模並行機器,可以有效地跨核心,套接字或節點進行通話並共享工作。您可以按需要填充儘可能多的內核,但是作業不會更快。

因此,Intel正在將研究重點放在互連上,這些互連將在一個設備上和多個設備之間連結量子位。」

Jim Held進一步指出,「互連是量子計算最核心的事情之一,從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一個近期的裡程碑上,而是從互連的角度來看,從設計和控制的角度來講,要提供一個大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

Clarke表示,商用量子晶片上的片上互連跟常規數字晶片類似,只是用超導材料取代了銅線。

Intel在俄勒岡工廠製造而在亞利桑那州的封裝廠中封裝在超導量子位晶片的應用中是一種看似有點荒唐的行為。

量子計算提出了一些物理挑戰,超導量子位的問題尤其棘手。需要保證量子狀態在比特級別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並行狀態,同時需要保證模擬器件在極冷的環境中跟外界的控制電子設備仍有良好的接觸。

Clarke說:「我們將這些晶片放在比外太空還冷得多的環境下(20毫開爾文)。首先,根據熱膨脹係數保證在晶片在這個溫度下不會分崩離析。然後需要考慮封裝收益以及單獨的量子位收益,而後我們考慮如何在更好的擴展性的情況下連線。這些都是質量要求很高的無線電或微波晶片,必須確保晶片在封裝後,在低溫下仍能保持這種質量。我們能夠從封裝上得到很多性能和收益上的提升。」

在這種晶片上,Intel用類似於家用路由器背面埠的標準同軸埠蓋住了晶片的一側。每個量子位都有兩個或以上同軸電纜埠控制以及監控其狀態。

Held說:「出於商業化的考慮,我們對縮放比例的問題上更加感興趣。這必須謹慎小心,以免陷入僵局。這種量子晶片不像Omni-Path那麼複雜,並不能很好的縮放。我們感興趣的是用減少大量互連線的數量來得到提升。

上百萬量子位轉化為數百萬同軸電纜明顯不太實際,即使只有數百量子位也一樣。我們採用的一種方法是將控制量子計算機的電子器件移至非常冷的環境中,並不是毫開爾文的量級,而是4開爾文的液氫之中。我們在QuTech的合作夥伴是cryo-CMOS領域的專家,這意味著能夠讓晶片在4開爾文的範圍正常工作。通過將控制電路從量子計算機外部機架移至製冷單位中,可以有效減少到量子位的連線長度。」

關於量子位,疊加允許一個量子位能夠表示兩種不同的狀態,量子糾纏(被愛因斯坦稱之為「遠距離幽靈行動」)允許狀態隨量子位數量提升而線性增加。嚴格來說,n個量子位對應2n個狀態。互連線並不是用來保持量子位的量子態,而是監控並保持量子態,更重要的是進行糾錯。量子位非常穩固,不能被動搖,移動或失去量子態。兩年前Google在德國舉辦的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上指出,量子計算機最終可能成為傳統並行超級計算機的加速器,用於對量子位進行糾錯與監視,Intel也這樣認為。

超導量子位的挑戰可能是Intel尋求旋轉量子位和更普遍的半導體工藝來創建狀態更容易保持的量子計算機晶片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Intel也是半導體製造行業的專家。所以,我們認為QuTech在創建一個測試臺系統和可移植軟體棧,這種特殊的超導方式是具有投資價值的。  Held和Clarke都認為,通用量子計算機需要大概八到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商業化和運營。

Held說:「這是研究,所以我們會基於我們的想法去解決一些問題。當量子計算機能夠解決一些有趣而小的問題的時候,這將成為一座裡程碑,然後發展為超級計算機以及雲服務的有效加速器。

量子計算機並不是獨立的計算機,因為它連很多傳統計算機做得很好的事情都不能做。雖然理論上任何量子計算機能做數字計算機所有的事情,但是它們做得並不好。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預計需要花八到十年的時間才能解決。這些全是工程問題,物理學家在實驗室裡已經找到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並能夠很好的拓展。」

Clarke補充指出,量子計算機的封裝方面還面臨很多物理問題。下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健全的工藝控制這可能需要八至十年的時間。

Intel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但目前我們才剛剛邁出第一步,如果想要實現量子計算機商業化,甚至更普遍的應用還需要很長的時間。Intel正試圖建立一個小的量子計算系統,它將向我們介紹量子計算棧的各個方面。同時,Intel正在硬體層面和架構控制層面設計可擴展性系統,以獲得更多的量子位。目前該領域還面臨很多問題,看來我們可能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才能弄清我們何時能夠獲得量子計算機了。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以太坊3.0計劃浮出水面,抵禦量子計算攻擊成為重點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警告量子計算的破壞力有多麼強大。而當那一天到來時,其可能會使現有的加密標準變得過時,而區塊鏈也將受到正面衝擊。這一進程似乎正在加速,例如科技巨頭谷歌和IBM在近期相繼宣布推出53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量子霸權」似乎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 英特爾公布量子計算低溫控制晶片,與谷歌和 IBM 差異化競爭
    谷歌和 IBM 在研發量子計算時都需要一套體積龐大的控制和冷卻系統,一些管子的尺寸比人還粗,還需要數百根電線連接到外部微波發射器上。 英特爾量子硬體主管 Jim Clarke 表示,「儘管人們非常重視量子比特本身,但同時控制多個量子比特的能力一直是業界挑戰。英特爾意識到,量子控制是我們開發大規模商用量子計算系統亟需解決的難題之一。
  • 量子化學計算(Gausssian)工作站硬體配置
    量子化學計算由於分子的類型、體系和模擬算法,以及各種應用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的計算特點,對計算機硬體(CPU、內存、硬碟、GPU)配置要求有很大的差異 ,那麼如何選擇好伺服器/工作站的硬體配置,提高計算速度,縮短求解時間
  • 量子計算 | 量子測量理論基礎介紹
    Somma, Turbulent Mixing Simulation via a Quantum Algorithm, AIAA Journal, Vol. 56, No. 2, February 2018 (DOI: 10.2514/1.J055896)本文介紹了量子計算在湍流燃燒領域的跨學科應用
  • 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的最佳時機相遇
    當前,許多經典的機器學習問題,例如主元素分析(PCA),支持向量機(SVM)和世代對抗網絡(GAN)都具有量子算法的理論加速版本,並且還進行了理論實驗演示在專用或通用量子計算機中。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看,歐盟的《量子宣言》和美國的《關於量子計算發展的白皮書》都強調了量子信息在人工智慧中的應用。
  • 什麼是量子計算?
    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不斷進步,量子計算的標準化工作也在多個標準化發展組織中逐步展開。基於當前量子計算技術在國內外主要標準組織的開展與推進情況,針對量子計算的標準化現狀、階段性輸出成果、熱點問題及研究計劃等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對未來標準化工作進行展望,最後提出我國量子計算標準化發展建議。
  • 量子計算和加密貨幣
    本文探討什麼是量子計算機以及它們對加密行業造成什麼樣的威脅。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開始利用量子物理學的力量來構建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並具有破解世界級別的加密算法的能力。除了區塊鏈以外,量子計算還可能威脅全球金融系統,機密情報機構以及手機上所有數據的安全。
  • 前沿顛覆性技術:量子計算
    本章還介紹了量子邏輯門、量子線路、量子計算的if和while等內容。本源量子成立於2017年9月11日,是國內第一家從事量子計算行業的初創型公司,總部位於合肥高新區,在合肥經開區和深圳設有分支機構。本源量子作為從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孵化出來的企業,在量子計算技術的研究方面起步較早,其創始人郭國平教授在實用化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多個重要成果,入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長江教授青年學者。
  • 量子計算技術產業發展現狀與應用分析
    美國近年來持續投入,政府部門、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等多方力量形成合作協同的良好局面,並在基礎理論研究、量子處理器研製和應用探索等方面佔據領先地位(見圖3);歐洲、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緊密跟隨,且領先主體之間通過聯合攻關和成果共享等方式,正在形成並不斷加強聯盟優勢;此外,印度、韓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家也開始重視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並相繼將其列入國家技術計劃、加大研發投入;
  • 量子計算符合粒子物理學的LHC數據分析
    儘管如此,CERN的數據分析現在仍依賴於遍布全球170個計算機中心的近100萬個CPU內核。大型強子對撞機目前正在進行升級,將提高碰撞率。到2027年,處理和分析其他數據所需的計算能力預計將增加50-100倍。儘管當前技術的改進將解決這一差距的一小部分,但CERN的研究人員將不得不尋找新的更智能的方法應對計算挑戰–量子計算應運而生。
  • 量子計算符合粒子物理學的LHC數據分析
    儘管如此,CERN的數據分析現在仍依賴於遍布全球170個計算機中心的近100萬個CPU內核。大型強子對撞機目前正在進行升級,將提高碰撞率。到2027年,處理和分析其他數據所需的計算能力預計將增加50-100倍。儘管當前技術的改進將解決這一差距的一小部分,但CERN的研究人員將不得不尋找新的更智能的方法應對計算挑戰–量子計算應運而生。
  • 電子顯微鏡化學分析系統,帶噪聲中規模量子設備計劃
    掃描機分析均自動進行。系統正常工作時間超過1500小時。最小觀測精度小於14nm,最大像素2048*2048該系統還可以擁有彈道分析、顏料分析、纖維識別。該系統體積不大,非常容易搬動到犯罪現場開展工作。分析時間小於60秒。
  • 2018年將是量子計算的盛行年
    NTT推出了基於雲的量子點和基於光子學的架構及其全堆棧開發套件。微軟和谷歌推出了他們的通用量子計算研發計劃以及全堆棧devkits和模擬器,但尚未公開演示硬體。英特爾正在展示原型晶片,但尚未展示它們。IonQ,Quantum Circuits和RIKEN正在投資硬體開發,但尚未展示其工作。
  • 量子計算新時代的轉折點到來,IBM計劃發布!!
    IBM對量子計算的設想就像阿波羅計劃一樣IBM打算在三年內製造出1121量子比特的處理器,這將成為量子計算新時代的轉折點照片: IBM在上周的虛擬量子計算峰會上,IBM為未來的量子計算制定了路線圖。為了說明他們面臨的任務有多艱巨,IBM量子計算研究員兼副總裁傑伊·甘貝塔(Jay Gambetta)將阿波羅任務與下一代藍色巨人的量子計算機進行了類比。
  • 國內量子計算頂級大佬幫你解開對量子計算的困惑
    認識量子及量子計算在正式討論前,讓我們先認識一下什麼是量子計算。如果對量子計算進行追根溯源,我們要回溯到《費曼物理學講義》中關於原子的假設:世界萬物均由原子構成。在這個基礎上,量子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兩次革命。
  • 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介紹深圳量子行動: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入選...
    原標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介紹深圳量子行動: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入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俞大鵬11月12日在「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
  • 「量子計算」量子計算在私營部門的發展
    創造了「量子至上」和「NISQ」兩個詞的Preskill也同意:「我們需要實際應用來點燃一個良性循環。」去年夏天,亞馬遜利用Preskill為公司的量子計算計劃(quantum computing initiative)。
  • 從基礎量子位到當下火熱的量子計算機,一文助你入門量子計算
    Nielsen 的量子計算科普性文章《Quantum Computing for the Very Curious》,詳細介紹了量子計算的入門知識,如量子位及其狀態、通用量子計算和量子計算機等。但是,對於大多數非物理專業的人來說,理解量子計算的原理和算法難度還是「相當大」。量子態 (Quantum State)、量子疊加(Quantum Superposition)、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這些名詞可能你都聽說過,也看過一些數學分析和理論介紹,但是對於量子計算到底是什麼依然一知半解。
  • 通用量子計算機和容錯量子計算——概念、現狀和展望
    量子計算技術近年來快速發展並受到廣泛關注。文章將介紹一些量子計算的基本概念、現狀以及遠期和近期的主要挑戰,使讀者可以更準確地理解一些新近的進展,避免誤解。通用量子計算機的主要應用之一是破解RSA密碼。沒有量子糾錯,我們很難實現密碼破解規模的量子計算。因此,量子計算技術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實現有量子糾錯保護的量子計算,也就是容錯量子計算。
  • 比谷歌量子計算快一百億倍,「九章」引領我國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已有公司在推進產業化
    他介紹,最近美國公布了量子計算領域的最新計劃,英國、歐盟、日本等國家也早有相應規劃,這次「九章」的成功研製,為中國牢固確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奠定了技術基礎。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可望通過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方面(如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