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符合粒子物理學的LHC數據分析

2020-04-06 月影沙丘的故事
量子計算符合粒子物理學的LHC數據分析

豐富的數據:對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質子碰撞中產生希格斯玻色子時產生的粒子軌跡的模擬。(由CERN提供)

一項國際合作正在探索如何使用量子計算來分析CERN 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實驗所產生的大量數據。研究人員表明,「量子支持向量機」可以幫助物理學家從CERN產生的大量信息中理解。

在LHC上進行的實驗可以從每秒約10億個粒子碰撞中產生驚人的每秒PB的數據。由於實驗只能專注於碰撞事件的子集,因此必須丟棄其中的許多數據。儘管如此,CERN的數據分析現在仍依賴於遍布全球170個計算機中心的近100萬個CPU內核。

大型強子對撞機目前正在進行升級,將提高碰撞率。到2027年,處理和分析其他數據所需的計算能力預計將增加50-100倍。儘管當前技術的改進將解決這一差距的一小部分,但CERN的研究人員將不得不尋找新的更智能的方法應對計算挑戰–量子計算應運而生。

量子合作

2001年,該實驗室建立了名為CERN openlab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 以加速CERN研究社區所需的新計算技術的開發。參與這項合作的幾家領先的技術公司之一是IBM,它也是量子計算研究與開發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量子計算機原則上可以比傳統計算機在更短的時間內解決某些問題。創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必須克服重大的技術挑戰,而IBM和其他一些公司已經構建了可以進行計算的商用量子計算機。

CERN的計算機物理學家,CERN openlab的首席創新官Federico Carminati解釋了實驗室對量子解決方案的興趣:「我們正在研究量子計算,因為它可能為我們的計算能力問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他告訴《物理世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openlab不會在明天嘗試實現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而是在玩「中長期遊戲」以了解可行的方法。他解釋說:「我們可以嘗試模擬核物理,原子核的散射,甚至可以模擬夸克和基本相互作用。」

CERN openlab和IBM於2018年開始合作開展量子計算。現在,由Sau Lan Wu,CERN,位於蘇黎世的IBM Research和位於芝加哥附近的Fermilab領導的威斯康星大學物理學家正在研究如何使用量子機器學習來識別LHC碰撞數據中的希格斯玻色子事件。

有希望的結果

該團隊使用IBM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模擬器,著手將量子支持向量機方法應用於此任務。這是用於對數據進行分類的受監督機器學習系統的量子版本。

IBM Research的Panagiotis Barkoutsos解釋說:「我們分析了希格斯實驗的模擬數據,目的是確定用於選擇感興趣事件的最適合的量子機器學習算法,可以使用傳統的經典算法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

實驗的初步結果很有希望。IBM量子計算機和量子模擬器上的五個量子位(qubits)被應用於數據。「使用我們的量子支持向量機,我們分析了具有40多個特徵和五個訓練變量的小型訓練樣本。結果非常接近,有時甚至優於使用最著名的等效經典分類器獲得的結果,並且是在短時間內有效獲得的。」 Barkoutsos說。

尋找新的物理學

鑑於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信號非常微弱,通常將其與「在大海撈針」相提並論。的確,迄今為止,大型強子對撞物理學家所使用的大量計算時間大部分都用於希格斯玻色子分析。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在尋找新物理的過程中將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測試到臨界點,而量子計算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這正是我們的目標,對可能產生異常的複雜數據進行非常精細的分析,有助於我們改進標準模型或超越標準模型,」 Carminati總結道。

該小組尚未公布結果,但手稿正在定稿中。使用更大數量的量子位,更多訓練變量和更大樣本量的工作也在進行中。

相關焦點

  • 量子計算符合粒子物理學的LHC數據分析
    豐富的數據:對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質子碰撞中產生希格斯玻色子時產生的粒子軌跡的模擬。(由CERN提供)一項國際合作正在探索如何使用量子計算來分析CERN 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實驗所產生的大量數據。
  • 一個奇妙的聯繫:從粒子物理到量子計算
    ,可能導致數據被連接的電子設備誤讀。Nachman與理論物理學家合作進行了粒子物理的計算,他們在研究中經常需要「展開」,也就是校正探測器的效果。隨後,他與伯克利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團隊一道,成功地將高能物理學中一種常見的減少誤差的技術應用在了量子計算領域。這項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npj量子信息》上。
  • 粒子物理學大突破,LHC發現第三種「五夸克粒子」
    基礎物理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都由原子構成,過去科學家將原子當作宇宙中最小的基本粒子,然而隨著物理學不斷發展,我們知道原子並非不可分割,而是由更小的次原子粒子:質子、中子、電子構成;你以為到這裡就是極限了嗎?不,繼續看下去,質子、中子、電子內部還由更微小的次原子粒子夸克組成。
  • 如何計算量子粒子的動力學?
    精確計算許多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動力學是一項艱巨任務。然而,對於這樣的系統,有一種很有前途的計算方法:張量網絡,目前正在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理論部門進行研究。張量網絡的初始焦點是限制在晶格中的量子粒子,就像它們出現在晶體中一樣,或者出現在未來量子計算機的量子寄存器中。
  • 深度學習遇上物理學,更好地識別粒子和分析數據
    深度學習遇上物理學,更好地識別粒子和分析數據 工程師8 發表於 2018-05-11 12:01:00 當你向Facebook上傳了一張你朋友的照片後,這張照片就進入了一個複雜的幕後處理過程
  • 中國科學家捕獲苦尋80年神秘粒子:開量子計算大門
    上海交通大學賈金鋒研究團隊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率先觀測到了在渦旋中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蹤跡,而這種粒子在過去80年裡,是全世界粒子物理學家一直在搜尋的神秘粒子。此番中國科學家成功「探測」到它的蹤跡,或將讓人類跨入量子計算時代的夢想邁進一大步。
  • 「上帝粒子」之後,物理學再迎重大突破!華人科學家找到了「天使粒子」
    國際同行指出:發現馬約拉那費米子是繼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波色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後的又一裡程碑發現,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讓量子計算成為現實。這半個基本電阻來源於馬約拉那費米子作為半個傳統粒子的特殊性質,因此,多出來的半整數量子平臺為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印證。何慶林、王康隆實驗團隊和夏晶實驗團隊在與張首晟理論團隊合作下所測量到的與理論預測符合的半量子電導平臺,這為馬約拉那費米子的發現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實驗證據。
  • 泰坦上的粒子相互作用支持尋找新物理學發現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核物理學家正在橡樹嶺領導計算機構使用美國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Titan來研究太陽和恆星中對能量產生重要的粒子相互作用,並推動尋找新的物理學發現。這些核過程的直接計算可以為高能物理學,核科學和天體物理學等領域提供新的基礎信息,包括早期宇宙形成的物質及其與暗物質和宇宙大尺度結構的關係。
  • 物理學再迎重大突破-張守晟找到了「天使粒子」!
    國際同行指出:發現馬約拉那費米子是繼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波色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後的又一裡程碑發現,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讓量子計算成為現實。這半個基本電阻來源於馬約拉那費米子作為半個傳統粒子的特殊性質,因此,多出來的半整數量子平臺為手性馬約拉那費米子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印證。何慶林、王康隆實驗團隊和夏晶實驗團隊在與張首晟理論團隊合作下所測量到的與理論預測符合的半量子電導平臺,這為馬約拉那費米子的發現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實驗證據。
  • 量子計算的到來,會引發怎樣的革命?
    由於雷射和電晶體——二者都是量子理論的產物——的發明,我們今天使用的幾乎每一個電子設備都是量子物理學的現實例子。就在我們試圖利用更多量子世界的力量之際,我們現在可能已處於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邊緣。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能夠影響許多行業,包括醫療衛生、能源、金融、安全以及娛樂。
  • 量子物理學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的理論嗎
    主觀經驗從何而來似乎與物理學無關。然而,一些科學家推測,也許理論物理學的最深層包含了闡明這個問題所需的洞察力,他們認為量子物理學可以用來解釋意識的存在。意識與量子物理學意識和量子物理學結合的最初方式之一是通過對量子物理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在這個理論中,量子波函數由於有意識的觀察者對物理系統進行測量而崩潰。這是量子物理學的解釋,引發了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證明了這種思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的荒謬,只是它確實完全符合科學家在量子層面觀察到的證據。
  • 引力子:粒子物理學的最後一塊拼圖,可能引發物理學革命
    在這個尺度上,物理學家依靠量子力學來解釋粒子在選擇一種狀態之前存在的可能性。根據量子力學先驅之一沃納·海森堡的說法,「原子或基本粒子本身是不真實的;它們構成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在這個尺度上,引力太弱,無法測量,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根本上是不相容的。試圖將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結合成萬物理論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問題。
  • 引力子:粒子物理學的最後一塊拼圖,可能引發物理學革命
    在這個尺度上,物理學家依靠量子力學來解釋粒子在選擇一種狀態之前存在的可能性。根據量子力學先驅之一沃納·海森堡的說法,「原子或基本粒子本身是不真實的;它們構成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在這個尺度上,引力太弱,無法測量,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根本上是不相容的。試圖將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結合成萬物理論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問題。
  • 你準備好進行量子計算革命了嗎?
    由於雷射器和電晶體的發明-量子理論的產物-我們今天使用的幾乎每個電子設備都是行動中的量子物理學的例子。當我們試圖利用量子世界的更多力量時,我們現在可能正處於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邊緣。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可能會影響許多領域,包括醫療保健,能源,金融,安全和娛樂。最近的研究預測,到2030年,量子產業的價值將達到數十億美元。但是,要想達到這樣的大規模影響水平,就必須克服重大的實際挑戰。
  • 物理學重大突破:科學家找到「天使粒子」
    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洪蔚琳、趙永新)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由4位華人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終於找到了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從而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 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萬物皆為疊加態粒子:如何用量子物理學詮釋生活?
    我不是物理學家,也不是什麼科學家,只是一個量子物理學狂熱愛好者,量子物理學就是我寫作靈感的主要來源。自從一腳踏入令人著迷的科學世界,我就開始用所學宇宙法則來解釋周圍的一切,其中一個法則與粒子的疊加有關。
  • 量子計算和加密貨幣
    量子物理學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東西:一切都是由波和粒子組成的,物質可以同時存在於同一位置,粒子可以被發送到星系的另一側,但仍然保持連接。本文探討什麼是量子計算機以及它們對加密行業造成什麼樣的威脅。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開始利用量子物理學的力量來構建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並具有破解世界級別的加密算法的能力。除了區塊鏈以外,量子計算還可能威脅全球金融系統,機密情報機構以及手機上所有數據的安全。
  • 天體物理學信號做了LHC無法做到的事情:約束量子引力和弦理論
    我們對宇宙最好的物理理論是描述基本粒子及其核與電磁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以及描述時空與引力的廣義相對論。儘管這兩種理論完美地描述了現實,但它們並不完整:例如,它們沒有描述引力在量子水平上的行為。但量子引力的許多化身只是近似洛倫茲不變量。要麼強制它的對稱性被打破,要麼有新的物理學只出現在高能尺度上打破它。儘管低能宇宙被觀察到是洛倫茲不變的,但粒子對撞機(如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直接搜索受到它們能探測到的能量的嚴重約束。圖註: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鳥瞰圖,其中描繪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周長(總共27公裡)。
  • 量子力學誕生的奧秘,從經典到量子,物理學究竟遭遇了什麼?
    19世紀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手段的進步,一系列經典物理學不能解釋的現象被發現: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原子譜線、固體在低溫下的比熱等。這些現象就像小行星撞擊地球,不斷衝擊著經典物理學的大廈,動搖了經典物理學的根基,為物理學進化出量子「基因」提供了外部條件。
  • 萬物皆為疊加態粒子:如何用量子物理學詮釋生活?
    我不是物理學家,也不是什麼科學家,只是一個量子物理學狂熱愛好者,量子物理學就是我寫作靈感的主要來源。 自從一腳踏入令人著迷的科學世界,我開始用所學宇宙法則來解釋周圍的一切,其中一個法則與粒子的疊加有關。思考得越多,就越發現生活中應用這一概念的地方越多。首先我們聊聊,什麼是量子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