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 洲 漫 遊 計 劃
在墨爾本的時候,我很喜歡拍建築。在去澳洲之前,我就很想去墨爾本看看建築。
墨爾本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連續7年佔據世界最宜居城市的榜首;這裡是世界上精品咖啡最密集的城市;墨爾本的街頭隨處交叉著百年建築和現代大樓,走在路上仿佛在各個時代穿梭。
而建築與咖啡,皆因人群的繁雜而起。墨爾本是世界上最包容的城市之一,海外移民人口約佔新增人口的60%。隨著不同種族人群的湧入,各色文化也被帶入新的土地碰撞交融。
墨爾本人群的大規模變化始於淘金熱。
1851年,人們在墨爾本北側的疏芬山(Sovereign Hill)發現了大量金礦,一時間來自歐洲、美洲和亞洲的淘金者瘋狂衝向墨爾本,引發了一場持續50年的淘金熱。從1836年到1854年,墨爾本人口從177人增加到了12萬人。急速膨脹的人口與財富,讓墨爾本由一個邊遠小城變成了重要城市,被華人稱為「新金山」,甚至舊金山也黯然失色。由此,墨爾本的城市建設正式開始。
1.
Federal Coffee Palace
在漫長枯燥的淘金時期,咖啡和酒是淘金者的娛樂消遣。隨著基督教對禁酒令的發布,墨爾本對咖啡的需求日漸增加。1888年,商人James Munro在墨爾本開設了澳洲的第一間咖啡館「Federal Hotel and Coffee Palace」,奢華恢弘。咖啡宮帶動了咖啡在墨爾本的迅速發展。但幾經周折,咖啡宮因經營不善,舊址拆除。如今Federal Coffee Palace遷入GPO(墨爾本郵政總局)的走廊,再次營業。
2.
General Post Office
墨爾本郵政總局
GPO是維州最早規劃的公共建築之一,始建於1859年,直到1919年才完工,跨越了殖民地時期和聯邦時期,是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在整個19世紀,GPO都是作為郵局來使用,直至2001年遭遇大火,重建後變成商場,現在是H&M在墨爾本的旗艦店。
因為處於中心地段,商場門口總是有街頭藝人,或拉小提琴、或七八種樂器同時演奏,商場的階梯上總是坐滿了人群。
3.
Flinders Station
弗林德斯火車站
Flinders Station是墨爾本市中心的地標建築,建於1909年,是全澳第一個火車站,為法國文藝復興風格。Flinders Station不僅有市郊的火車線路,還有維多利亞州內及跨州火車,是南半球最繁忙的車站。車站對面是另一個地標建築,聯邦廣場。
為保護這個珍貴的古老建築,政府對Flinders Station的外牆進行了翻新保護,這一項目獲得了維多利亞建築獎(保護)和杜勒克斯色彩獎。
4.
St Paul's Cathedral
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大教堂位於Flinders Station斜對面,由英國建築師William Butterfield設計,建於1891年,是墨爾本最早的英國式教堂,為典型的哥德式風格。
William Butterfield是著名的哥特派建築大師,他還設計了蘇格蘭帕斯地區的聖尼妮安教堂、倫敦的萬聖瑪格麗特教堂等。
5.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
圖書館建於1854年,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建築師Joseph Reed設計之初,希望把它建設成集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館為一體的建築,但後來美術館和博物館都先後搬家,成為NGV和墨爾本博物館。
圖書館最著名的穹頂閱覽室(La Trobe Reading Room)是1866年建成的,並非Joseph Reed本人設計。穹頂閱覽室的天窗高度近35米,宏偉寬闊,設計靈感來自倫敦大英博物館和華盛頓國會圖書館。這裡的桌椅都是舊舊的木頭,據說這是建立之初就留下來的,使用的綠色檯燈也是懷舊復古風。除了自習,圖書館也有很多展覽可以看。
圖書館官網
https://www.slv.vic.gov.au/
6.
NGV International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NGV建於1968年,屬於現代主義建築。美術館的「水牆」和彩色玻璃天花板都是網紅打卡地。據說美術館館藏7萬多件藝術品,我去逛了幾次,看到過畢卡索、安迪·沃霍爾等作品。
NGV的官網可以觀看一些線上展覽和電子藝術雜誌。
NGV官網
https://www.ngv.vic.gov.au/
7.
Melbourne Museum
墨爾本博物館
墨爾本博物館是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博物館使用大量玻璃幕牆,採光很好,造型現代大膽,位於墨爾本皇家展覽館對面,兩者風格各異,形成鮮明對比。
相對於NGV,墨爾本博物館的展品相對無聊,更適合小朋友的科普教育,也需要門票。但這裡的文創用品還不錯,品牌不限於展館周邊,還有很多便宜好玩的小眾創意品,比NGV更值得買。
博物館文創店鋪
https://store.museumsvictoria.com.au/
8.
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
皇家展覽館
皇家展覽館建於1880年,是墨爾本唯一一座被收錄於世界遺產名錄的建築;也是世界上僅存的建於19世紀,目前仍在使用的展覽館。雖說還在使用,其實展覽館平時是關閉狀態,只有舉辦展會、大型集市等活動時才開放。
據說展覽館的設計靈感來自於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建築師是Joseph Reed,他同時也是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和墨爾本市政廳的建築師。
*聖母百花大教堂
9.
Melbourne Town Hall
墨爾本市政廳
市政廳建於1870年,採用了莊嚴雄偉的第二帝國建築風格,展現了墨爾本在淘金熱時期的蓬勃財富,是淘金熱時期的標誌性建築。
10.
The Old Treasury
舊財政大樓
舊財政大樓由19歲的建築師 JJ Clark設計,建於1858年至1862年之間,屬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
建造之初,財政大樓主要用於將淘金熱中發現的金塊藏於地下金庫。這裡也是墨爾本的政府辦公處,直到1992年才搬出,而後作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史上最大金塊 Welcome Stranger及淘金者
拍攝/W. Parker, 1869年
逛完財政大樓,旁邊的公園Treasury Gardens也十分靜謐,值得一去。
墨爾本的街頭建築各具風情,無論是華豔的維多利亞建築風格,還是獨立後的聯邦建築風格,多是受到歐洲和美洲的影響。人群的流動帶來了文化的融合發展。
在現在這個 時段,交通停滯,歸途受阻,流動快要成為一種奢望,希望我們還能心懷天下,親密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