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已經入軌,這是我國發射的全球首顆6G衛星,將對太赫茲通信技術進行測試,該技術在我國也將迎來小爆發。美國在2019年已經提前布局,開放了太赫茲波頻譜,看來未來10年在6G網絡上,中美之間還將發生通信技術上的對抗。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815期
本月初,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的衛星被我長徵6號Y3火箭送入軌道,這次發射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主要由這個幾個原因。第一,長6火箭較小,屬於快速反應體系的一員,使用液氧煤油作為燃料,100多噸的質量就像一枚大號的洲際彈道飛彈。當你看到發射車的時候就明白,這玩意比東風31還要拉風,因為火箭主體全部露在外面,一覽無餘,不使用發射筒,非常威武。第二,「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也比較小,只有70公斤。
圖片解讀:長徵6號Y3火箭發射
圖片解讀:70公斤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
圖片解讀:「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研發現場
別看其塊頭小,但是頭銜可不小,這可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對6G技術進行測試!在華為、高通、愛立信、諾基亞深度角逐5G業務的時候,6G技術其實已經開始研發,中美又一次處於領跑梯隊中,不出意外的話,中美還將在6G技術上發生競爭和對抗。
6G技術到底用什麼標準來衡量,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6G技術的潛力股是太赫茲通信,這項技術在2004年被美國列入改變未來的十大技術之一!很快,2005年的時候,我國馬上組織科研力量對太赫茲進行研究,日本、德國、法國都在不同程度更近,並且有成品的太赫茲射頻器件出現。目前的問題在於太赫茲波的傳播距離還不是很遠,只能在近距離傳播,比如幾百米的範圍內,商業化程度比較低。
圖片解讀:載人飛船進入黑障區的通訊問題有望通過太赫茲通信解決
圖片解讀:太赫茲通信還能與再入彈頭、高超飛行器建立通信,改變彈道和軌跡,最強突防成功率
從理論上看,太赫茲波的傳輸速率可達到每秒100 Gbit以上,但是在大氣中的衰減程度太高,遠距離傳輸受到射頻器件不成熟的限制。如果將太赫茲通信技術用來空間中,那麼衰減的程度就很小了,能夠實現星間鏈路信息的超高速傳遞。「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的任務也是如此,測試在真空環境中使用太赫茲通信技術的可能性,該技術還能用於衛星星座的建立。與傳統的微波通信相比,太赫茲波通信還有傳輸量較大、保密性強、抗幹擾能力強的優點,理論上說太赫茲技術還能對黑障中的載人飛船、再入彈頭建立通信。目前從地面上使用陸基射頻天線對黑障中的載人飛船進行通信難度較大,因為太赫茲波在大氣中衰減程度較大,但如果使用軌道平臺在接近真空環境中進行中繼,那這個技術確實有可能實現。
圖片解讀:5G大戰還未結束,6G網絡的對抗已經提前開始布局
由於太赫茲技術有著非常多的優點,還是6G網絡的潛在載體,美國也開始了提前布局,在2019年3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就通過了開放太赫茲波頻譜的決定,波長介於0.03毫米至3毫米之間。美國提前布局6G網絡和太赫茲通信技術,是為繼續壟斷10年後的通訊技術,中國則率先發射了6G試驗衛星,將在真空環境中首次對太赫茲通信技術進行測試。不難看出,中美都已經在6G網絡上提前入手,在5G網絡仍然處於競爭和對抗之時,6G網絡的戰役已悄然打響。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