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滬|九段沙與它的守護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九段沙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長江河口和東海交匯處,有一片完全原生態溼地露出水面——這個如今被大家稱為「上海最後的處女地」的地方,就是九段沙。

這道浦東、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屬於此時此刻,更屬於未來生活在這城市裡的居民後代。

一切都像一幅油畫

孫瑛不是第一眼愛上九段沙的。

事實上,在被領導找去談話,第一次聽說自己要被派到九段沙工作時,她愣住了——這可是當時地圖上找也找不到的地方。

孫瑛第一次認識真正的九段沙要到這一年的秋天。2000年10月18日清晨,孫瑛乘坐著租用的漁民的小木船,頂著風浪在海上顛簸了兩個多小時,第一次進入真正的九段沙溼地。

眼前的沙洲,是這樣的生命綠洲——

沙洲的潮灘上,茂盛的海三稜藨草,蔥蔥鬱鬱望不到邊。蘆葦隨風搖曳,在斜陽下,好像一段旋律。秋日的光線,照射在溼軟的沙灘上,水裡魚兒悠悠遊來,沙灘上的小洞裡,小螃蟹冒出頭來。遠眺市區,天空中時聞鳥鳴,還能隱約望見東方明珠的輪廓。而那城市的喧囂卻是離得很遠了。眼前,只有水面上幾艘船隻的剪影,波光粼粼中,一切都像一幅油畫。

這美震懾住了孫瑛。一路乘船顛簸而來的辛苦,此刻都被拋在了腦後。孫瑛站在沙洲的潮灘上,開始琢磨這份差事——浦東新區剛剛批准成立的九段沙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署署長。眼前的這塊長江口溼地屬於此刻,更屬於未來生活在這城市裡的居民後代。她有責任去守護它。

九段沙從何而來

九段沙從何而來?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關於上海從何而來的問題——滾滾而來的長江,每年要夾帶幾億噸泥沙。到了江海交匯處,地勢平坦,水流速放緩,泥沙由此沉澱,長期淤積成新的土地。目前官方統計,上海的面積是6340.5平方公裡。但事實上,上海現在還在不斷新增土地。20世紀60年代,在長江河口和東海交匯處,有一片完全原生態溼地露出水面——這個如今被大家稱為「上海最後的處女地」的地方,就是九段沙。

這位在長江南支河段中最年輕的「新來者」,總面積420.2平方公裡,差不多有整個浦東新區的1/3大,四面環水,坐船繞島一周要一天時間,也是國內唯一基本保持原始河口沙洲地貌及發育過程的重要地區。其東西長46.3公裡,南北寬約25.9公裡,是長江口最靠外海的河口型新生溼地,由上沙、中沙、下沙和江亞南沙四個沙體及周邊水域組成。它處在海洋、河流、陸地三大生態系統相互作用中,是呈自然演替狀態下的典型河口型潮汐灘涂溼地,對研究地球生物演進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重大。

2000年年底,九段沙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署的場地、手續、人員都齊備了。署裡的工作人員和上島的科學家們,就這樣見到了兩個孫瑛——一個喜歡時裝,愛美,喜歡噴香水和化淡妝;另一個,會赤腳在灘涂上走,也能一下子跳進泥潭裡,半個身子裹上了泥漿。

九段沙有種被當地人稱作「海狗」的小蟲,個頭還沒有蚊子大,但給它咬上一口,痛癢無比,往往一周過後還沒有消退。一次,一個黃梅雨季,孫瑛上島去調研,被島上的「海狗」咬得滿身是包,尤其是雙腳至大腿,密密麻麻的麥粒大小的紅腫塊。

經過不懈努力和多次野外科學考察,孫瑛和她的團隊完成了《九段沙科學考察集》《九段沙溼地圖集》等一手調查資料。2005年7月,九段沙溼地自然保護區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填補了上海沒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空白。

據2017年監測:保護區記錄到海三稜藨草、蘆葦等高等植物52種,藻類植物139種,昆蟲392種,大型底棲動物113種,魚類135種,其中歷史上曾有記錄的國家級保護魚類白鱘等5種。

每年冬春之交,魚蝦肥美,也是鳥兒做客最頻繁的時候。九段沙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涉禽(包括鶴形目、鸛形目、紅鸛目和鴴形目等目,指那些適應在水邊生活的溼地水鳥)在此停歇。在一次例行鳥類考察中,科學家在九段沙發現76隻瀕危鳥類黑嘴鷗,該鳥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世界瀕危物種,曾被認為基本絕跡。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孫瑛,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看到了人生前三十幾年從未看到過的「百鳥雲集」。

根據統計,九段沙的鳥類有210種,有59.5%(125種)被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有24.8%(52種)被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有7.6%(16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鳥的王國」。

鳥的背後,有人的眼神

在九段沙上沙的小碼頭上,窗口處,管理署設置的望遠鏡掃視半空,守護員在觀察鳥情。管理署的工作人員通常兩個人值班,一上島要待上一周。剛開始睡的是地鋪,喝的是明礬沉澱淨化後的水,沒有電,後來才漸漸有了宿舍。但這裡依然缺少淡水,沒有食物,一切都必須從市區運來。

管理署人員的「退讓」和「簡易」,是為了把天地留給動物們享受「佔據」和「豐饒」。而管理人員的存在本身,也是為了阻止偷獵者的覬覦。至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九段沙開展的大規模聯合執法共26次,日常巡查560餘次,整治和清除圍網2.7萬米,執法參與人員2300人次,處理刑事案件3件,行政處罰16件。

當然,九段沙不僅守護鳥類和魚類等,也為提升上海「綠色GDP」作出貢獻。

研究表明,九段沙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價值潛力巨大,其碳匯能力達到每年349757.3噸二氧化碳,約相當於12萬輛燃油小轎車每年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浦東、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

在保護一線堅持不懈勇於開拓,孫瑛結合九段沙實際,因地制宜,大膽嘗試,提出科學保護「三中心三平臺」的創新發展戰略架構,並以自己領銜的溼地保護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帶領團隊橫穿在上沙、中沙、下沙和江亞南沙,開闢30多公裡集執法、科研、宣教為融合的5條綜合樣帶,完善科研監測體系,建立《九段沙生物多樣性基礎監測年報》,先後組織完成20多項課題研究,發表《上海市九段沙溼地生態環境和管理保護對策》等論文8篇,其中多篇獲獎;並籌建了專家網絡和執法網絡,構建了研、學、管一體的框架,建立了浦東三甲港溼地生態示範基地。

19年春夏秋冬,孫瑛和這片4.2萬公頃土地的九段沙已經互為見證。春天又來臨了,九段沙上的動植物又活躍起來。遠離它們的城市的街頭,車來車往中,沒有人留意到,孫瑛車牌上的數字:963,就是九段沙的諧音。用這種方式,她將生命裡的一段寶貴經歷,時刻隨身攜帶。(記者 沈軼倫)

相關焦點

  • 所謂黃鳶尾,在水一方
    黃鳶尾的黃是月亮裡柔柔軟軟的那種黃,是即便脾氣暴躁的人見了它都忍不住心頭一軟的那種黃。倘若忙碌如你的人從旁走過,匆匆一瞥,還疑似月光落草叢呢。黃鳶尾的另一個名字叫黃菖蒲。每每看見黃鳶尾,我便忍不住拍照。我的喜歡不僅在眼裡,還在心裡,更在手機裡。似乎,也只有在手機裡,才能更大程度地滿足眼裡和心裡的雙重喜歡。所謂黃鳶尾,在水一方。
  • 「送子鳥」首次起舞九段沙 白鸛為一級保護動物(圖)
    近日,九段沙自然保護區管理署的工作人員和上海野鳥會的志願者在九段沙溼地進行常規鳥類調查時,首次發現並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鸛。這隻白色大鳥正張開著黑色翅膀,優雅地在灘涂上散步起舞。  白鸛一直被人們視為吉祥鳥,素有「送子鳥」之稱。分布在亞洲東部的白鸛全球僅餘3000隻。
  • 張燁· 伊人提梁之棋局
  • 白露:微笑的月亮,微笑的伊人
    濃密的草叢,鑽不進去人,一到白露,率先結了種子的草,完成了它的小使命,開始枯黃,直至死亡。 早上的山間小路,小草頂著露水。 十幾個紅彤彤的板慄,溼漉漉地躺在小徑上,草叢裡。個個白露欲滴,我彎腰拾起它,光滑潮溼的慄殼,裡面包裹的是嫩白爽口的慄肉,清新鮮嫩的板慄清香,撒滿一路晨光。
  • 白露 :微笑的月亮,微笑的伊人
    濃密的草叢,鑽不進去人,一到白露,率先結了種子的草,完成了它的小使命,開始枯黃,直至死亡。 早上的山間小路,小草頂著露水。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白露降,月影茫。我不僅秋思繾綣。想起那些年在路上,看到的圓月,遇到的伊人的微笑。 2018年8月25日,晚10點36分,我從岡仁波齊轉山回到出發點塔欽,一眼看到靜靜地停在賓館院子裡等我回來的小5,百感交集!只離開18個小時,象是久違了的感覺。
  • 敦煌莫高窟今晚亮相《國家寶藏3》,它的國寶守護人是...
    進入第三季第五期節目,它終於來了!今晚(1月3日),國寶守護人辛柏青、張鈞甯、俞灝明將通過敦煌研究院選送的《鹿王本生圖》、莫高窟第220窟、敦煌遺書《歸義軍衙府酒破歷》三件國寶,帶領觀眾領略「絲路明珠」之美和背後的「莫高精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國寶守護人中還有一位特別嘉賓:動畫界的明星「九色鹿」。都知道留存於世的壁畫堪稱敦煌莫高窟的靈魂。
  • 智者樂水,看水教給我們的這些道理
    水準、水平、水平面 水的本義便是如此 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公平無私>女子如水 是說女子的柔情有著 水一般撫平萬物的力量 於是 便有著那麼多的詩詞 將女子和她們的情感化入水中
  • 今日白露,露從今夜白,伊人在水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浙江蒼南、平陽等地&nbsp&nbsp&nbsp&nbsp人們在白露這天要採集「十樣白」&nbsp&nbsp&nbsp&nbsp所謂
  • 動畫明星九色鹿擔任國寶守護人,辛柏青張鈞甯俞灝明加盟《國家寶藏...
    本期節目中,國寶守護人辛柏青、張鈞甯、俞灝明將通過敦煌研究院選送的《鹿王本生圖》、莫高窟第220窟、敦煌遺書《歸義軍衙府酒破歷》三件國寶,帶領觀眾領略「絲路明珠」之美,並感受其背後的「莫高精神」。該片不僅讓文物《鹿王本生圖》真正地活了起來,也讓敦煌莫高窟為更多人所知。因此,節目組特別邀請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片《九色鹿》場景設計師馮健男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策劃創作部的田懿,擔任《鹿王本生圖》的今生講述人,分享動畫片《九色鹿》誕生背後的故事。究竟敦煌對各種藝術門類有著怎樣的滋養?令人驚喜的是,常書鴻先生的外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建築學院副院長崔冬暉也將現身,為大家講述他外公一直以來的心願。
  • 《祈念守護人》:人生是一場尋找意義的漫漫旅途
    在讀過東野圭吾大神的新作《祈念守護人》後,或許你會有一些新的感悟。《祈念守護人》是即《解憂雜貨店》後又一暖心之作,故事講述了在離東京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小鎮上,有座古老的月鄉神社,院落深處有一棵巨大的古樹。傳說只要向它祈念,願望就會實現。這不禁令人好奇:如果有一次這樣的機會,自己要許下什麼願望呢?
  • 秦淮河,帶你重新邂逅那些關於水的詩詞歌賦
    ▲十裡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原意】出自晚唐詩人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東水關九龍橋周邊【新意】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所打造的一切水環境都是對老百姓的承諾。然而,監測指標再標準也只是生硬的數據字符;水再清,岸再美,如果沒有廣大老百姓情感的融入,也只是一曲毫無共鳴的獨奏。正所謂,最美不過人的情懷,如何將老百姓的情感自覺融入到秦淮水環境中,也是我們一直探尋的課題。
  • 拉帕努伊人沒見過南美人?—新聞—科學網
    而且,早期證據似乎也支持拉帕努伊人和美洲原住民之間存在早期接觸。 但新研究顯示,沒有遺傳證據表明拉帕努伊人曾與南美人混雜在一起。雖然這一發現不能排除在兩種人群之間進行過文化接觸的可能性,但如果跨越海洋的長途跋涉發生,「他們不會不在個體樣本中留下遺傳痕跡」,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Lars Fehren-Schmitz說。
  • 回歸荒野邀請你成為荒野守護人,你的人生將豐富多彩
    若爾蓋草原禁牧區和非禁牧區@荒野守護人,2019年6月「回歸荒野」是小編2018年註冊的一個微信公眾號,因為喜歡自然和荒野的氣息
  • 《光影傳奇》:膠片的故事與膠片電影守護人的崇高禮讚
    顧名思義,所謂「光影傳奇」,當是講述電影及其歷史的傳奇故事。只不過,它所講述的是另類的電影歷史,既並非電影故事片、紀錄片、動畫片和科教片,也不是電影編劇、導演、表演、攝影或發行、放映,而是關注電影「本身」,即電影膠片的生命際遇及其「前世今生」。這是一個從未被完整講述過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