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行業陷「噱頭」怪圈 無概念不炒作?

2020-11-27 中國網財經

  近日,一則龍大新一代花生油的廣告在省城隨處可見,其「省油50%,美味不變」的宣傳語讓不少消費者直呼「不可信」。據了解,此前也有一些食用油品牌打出過「省油」的口號,龍大新一代花生油是真省油還是又一次概念炒作?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其實,食用油行業是一個相當成熟的行業,企業的宣傳都進入了無概念不炒作怪圈,企業已經沒有新的宣傳噱頭,只能用一些概念性的東西招攬消費者了。

  用卵磷脂省油業內人士稱其「吹牛」

  時下,龍大新一代壓榨花生油,保留了花生中卵磷脂的廣告鋪天蓋地。卵磷脂的招牌一出,引起了不少注重健康的消費者和業內專家的關注。「卵磷脂的特性是不耐熱,大於50度活性就會消失,而且不能長期存放,」家住高新區的王先生表示,自己從事農業科研工作,對卵磷脂有所了解,「從理論上說,龍大新一代花生油的這種說法並不科學,有誇大宣傳的嫌疑。」

  王先生告訴記者,卵磷脂多存在於蛋黃和大豆裡,「花生裡雖說也有卵磷脂,但含量會比大豆還要少很多。」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六斤大豆才能提取10克卵磷脂,「花生裡卵磷脂的含量微不足道,花生油保留下來的卵磷脂含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計。」「卵磷脂的使用沒有具體的推薦量,要起到保健的效果,每天使用20克,長期服用才能有效果,」同樣,省城一營養學家也表示,按照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每日使用25g食用油來算,攝入的卵磷脂量微乎其微,「如果靠花生油裡的卵磷脂來達到保健的效果,是不太現實的。」上述營養學家坦言,「花生油中還含有脂肪等其他成分,而且脂肪含量肯定大於卵磷脂的含量,這樣補充卵磷脂得不償失。」

  採訪中,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凡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食用油,卵磷脂的含量都不會太高,「因為卵磷脂存放時間長了會沉澱,油的顏色便會變暗,為了保證油的成色,現在市面上所有的食用油都是要『去卵磷脂』的。」「壓榨食用油裡保存下來的卵磷脂含量都不會太多,不同食用油品牌差別寥寥,只是多點少點的區別。」與此同時,省食品工業協會一工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

  此外,記者從龍大新一代花生油的包裝盒上也看出了些端倪,雖然該花生油大肆宣傳富含卵磷脂,但包裝盒的成分表格上面有脂肪、熱量、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唯獨在標籤上找不到卵磷脂的含量。

相關焦點

  • 噱頭,口號,智商稅,金龍魚零反食用油反擊健康食品亂象
    除了不含非法添加劑本就是廠家的責任義務,國家本就規定可添加和出現的產品成分,也被重點標明零添加,反而會誤導消費者,對產品成分產生誤解。甚至市面上還存在一味宣稱零添加,零含量來渾水摸魚,具體信息卻一概不明的情況。"零"在諸多場景下,成為了捆綁健康的噱頭和智商稅。到底什麼樣的"零"才真正有益於健康?
  • 偽科技要當心:以尖端科技概念為噱頭 包裝商品騙人
    量子、暗物質、引力波等高科技概念,成了噱頭和傳銷工具不久前,潘建偉量子通信團隊又取得重大突破。意想不到的是,我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喜報頻傳,卻讓不法商家有了新的可乘之機,以量子科技概念包裝的產品屢見不鮮。
  • 美國「麥田怪圈假相」引媒體炒做UFO噱頭(組圖)
    一些媒體隨後再次搬出有關「飛碟」的古老話題,但是一些最新的證據顯示,所謂「麥田怪圈」不過是一些人為製造的假相,而一些媒體為了引起公眾關注,借「UFO」等話題來吸引讀者。  當地農民發現在羅克維勒和蘇桑山谷之間的地方出現了十多個怪圈,怪圈的面積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呈對稱形。在現場的一個重要發現是這些怪圈實際上是橢圓形的,而且只有一個幾何中心。
  • 小學生做蘇軾研究,是不是擺噱頭搞炒作
    小學生做蘇軾研究,是不是擺噱頭搞炒作  清華附小班級內部公眾號點擊量破百萬,記者向老師當面求解小學生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  看著文章裡分享的5篇質量不低的研究論文,很多成年人感到驚詫。小學生做蘇軾研究?是不是清華附小擺噱頭、搞炒作?這些研究成果真的出自十來歲的孩子之手,還是由父母、老師捉刀代筆?基礎教育是不是跑偏了……網上的質疑、讚揚、反思出乎學校師生意料。師生家長平時用來內部互通的班級公眾號少有外人關注,怎麼一下子點擊量破了百萬?清華附小的老師們也有點懵了。
  • 麥田怪圈每年為歐美帶來14億美金收入,是人造噱頭還是外星人警告
    一夜之間麥田裡出現奇怪圖案,到底是人為製造出來吸金的噱頭,還是外星人給人類帶來威脅?麥田怪圈在歐美已經形成了正式的產業鏈,每年的收入高達14億美元。大家對麥田圈應該都有所耳聞,一夜之間麥田被壓倒,在上空俯瞰,出現奇怪的大型圖案,圖案從圓形到複雜的幾何圖形都有。
  • 麥田怪圈是怎麼形成的,或許人們早就知道答案,只是不能透露消息
    近日,德國的巴伐利亞州小鎮帕爾一處麥田裡出現了麥田怪圈,迎來了世界各地的遊客駐足觀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麥田怪圈現象了,最早的一次是1647年在英格蘭被人發現的,但是,每一次出現怪圈,剛開始基本上都是在歐洲國家,後來,世界各地也紛紛出現這樣的怪圈,這麼多年,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猜測,
  • 「地溝油」、「魯花」事件背後的食用油信任危機
    地溝油泛濫已是老生常談,食用油問題也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痛,但是問題依舊頻發,公眾信任的危機充斥著食用油行業。            場景一:公安部指出,全國公安機關已查處的涉案企業生產能力總和,不足專家測算「地溝油」投入食品油市場總量的十分之一,這充分說明「地溝油」犯罪還有很大的打擊空間。
  • 「包治百病的神水」 功能水是噱頭炒作嗎
    ,細菌不存活;赫茲水可代替針藥,可作自然水療法,換水即換血。」有些赫茲水功能儀經銷商在廣告中強調:「使用赫茲儀器可將水頻譜調節到51赫茲;功能儀不接觸水體,以每秒6000次的高強低頻光波震動。」記者通過市場調查了解到,目前,此類赫茲儀器每臺售價大多在8000元-1.2萬元之間。但《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到,有關部門尚未制定功能水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相關「功能」儀器與所製成的「功能」水,效果存疑。
  • 陷質量怪圈 溫州LED燈管首次遭約旦退運
    陷質量怪圈 溫州LED燈管首次遭約旦退運 文章來源自:高工LED綜合報導
  • 重啤恐跌破20元 概念炒作助推實業空心化
    重慶啤酒「泡沫」的破滅,無疑是我國資本市場概念股炒作失敗的典型案例,也折射出市場趨於短線逐利和概念炒作的賭博心態。這一鬧劇能否喚醒熱衷於聽「故事」的投資者?概念股的炒作能否就此剎車?重慶啤酒難「翻盤」從每股83元一路跌至26元,不少觀點認為重慶啤酒經過這一鬧劇後,估值將從醫藥行業回歸啤酒行業。從重慶啤酒10日發布的公告來看,「B肝疫苗」主要療效指標中安慰劑、600ug劑量、900ug劑量的應答率基本無差異的結果並未發生改變。
  • 空調行業大打風感體驗牌,究竟是噱頭還是確有奇效?
    相較於中小企業通過低價策略試圖換取銷量的做法,市場上的幾大中堅品牌則通過技術創新來帶動行業再次前行。而空調「風感」體驗成為了彰顯空調企業核心科技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當空調行業開始大打風感技術時,消費者不禁開始質疑這些「風感」技術究竟是一時的噱頭,還是真的確有奇效?雖然更大空調品牌都聚焦在「風感」體驗上,然而詳細了解了各家的送風技術後,會發現依然存在著顯著差異。
  • 2020-2026年中國食用油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第一章 食用油行業的相關概述中  第一節 食用油行業定義及分類國    一、行業的概念及定義產    二、行業主要產品大類業    三、食用植物油工藝流程調      (一)食用植物油工藝流程研      (二)單品種油的生產工藝網      (三)調和油生產工藝流程w  第二節 食用油行業統計標準w    一、行業統計部門和口徑w    二、食用油行業統計方法.
  • 新一輪「燒錢大戰」或將開啟 警惕二級市場概念炒作
    追逐千億風口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  新一輪「燒錢大戰」或將開啟 警惕二級市場概念炒作  社區團購近來愈發火爆,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該領域加碼布局。
  • 麥田怪圈出現在海底?澳洲西部深海的怪圈,科學家懷疑是它幹的
    ,看起來像經過了特定的規劃,相對於以生物形象為主的納斯卡線條,麥田怪圈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人們仍然感到十分不可思議,畢竟「一夜之間」就能夠出現「四個足球場」那麼大面積的圖案,實在不符合自然規律。,人們有兩種主要的猜測,一種認為這完全是人為創造的,至於相關報導,很有可能是宣傳噱頭,目的就是增加遊客;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或許真的有外星文明存在,他們試圖用這種方式吸引人類的注意。
  • 中國再現麥田怪圈疑雲 人為炒作或天意巧合
    【網上車市】麥田怪圈近年來頻頻出現在世界各地,5月22日,英國突現數學定理圖麥田怪圈,吸引了無數地理愛好者的關注。不過半個月前,國內即有驢友爆料,在江西省吉安市出現一類似麥田怪圈的壯觀景象,成為繼年初有媒體報導昌平出現「陰陽結構的太陽圖」後,我國境內出現的第二例「麥田怪圈」。
  • ORG新概念E-DEFI是噱頭還是真正的數字貨幣變革
    也同時看出ORG團隊的格局以及野心,但同時,反應出ORG團隊對行業的認知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信心很大。ORG採用會員制,但是門檻極低。同時融合母幣固量認購,定量不定期式的產出。融合著名的貨幣數量理論費雪公式:P=MV/TM是指貨幣總量,V是指貨幣流通速度,P是指商品的平均價格,T是指總交易商品量。而ORG團隊依照此公式,推算出了一套關於加密數字貨幣的模式。
  • 專家:炒作「量子」概念,全是騙人
    記者近日發現,四川一家老年人俱樂部以搞活動為名,將加入俱樂部的老人集體介紹給不法保健品公司,還以「量子療法」為噱頭,宣稱所售的量子產品可以包治百病,不少老人因此上當受騙。那麼這些量子產品真有那麼「神」嗎?誰來管管這些不法企業?
  • 蔚來汽車拋出的固態電池概念,只是一個營銷噱頭
    導語:固態電池概念,為蔚來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同時打壓了前幾日風光無兩的特斯拉Model Y 的勢頭。何想 | 文德魯克說過企業做的事情本質上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創造價值,另外一個是傳遞價值。創造價值意味著創新,創造出好的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傳遞價值就是把價值向外傳遞,讓市場知道。
  • 德國小鎮再現麥田怪圈,究竟是地外生物的設計,還是人類的騙局?
    最近幾天,德國小鎮出現麥田怪圈再次上熱搜,很多地方的遊客都慕名來觀看,其實這已經不是第1次出現麥田怪圈的情況,起初在歐洲部分國家,一夜之間麥田中出現各種怪圈,這些怪圈不斷變化,引發眾人不斷猜測,此次在德國出現的麥田怪圈,又是什麼引起的?難道真的和外星人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