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行星告訴你,《星球大戰》是真的!

2021-01-20 長姿勢

《星球大戰》裡的故事都是真實的?至少,其中提到的那些外星球,有許多已經找到了真實的太陽系外行星原型。


電影《星球大戰》裡描述的星球,與我們銀河系裡真正的行星驚人相似。冰封的超級地球?想想冰質行星霍斯(Hoth)。還有那顆有著兩個落日的遙遠星球,怎能不讓人想起滿是風沙的塔圖因(Tatooine)。

在目前科學家已經證實的大約2000顆太陽系外行星中,還沒有檢測到任何生命存在的跡象,因此我們不知道哪顆星球上生存著伍基人(Wookiee)或者邁諾克(mynock),也不知道哪顆星球上有著可以招待奇異外星人的酒吧(甚至連有沒有細菌都還弄不清楚)。

然而,在宇宙中真實存在的太陽系外行星裡作一番快速瀏覽,就能給《星球大戰》裡的幾顆星球找到驚人相似的對應行星:

科洛桑(Coruscant)

最近宣布發現的類似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或許可以很好地替代《星球大戰》裡的科洛桑。這顆擁有高技術文明的星球,在好幾部《星球大戰》電影裡都有出現,它的表面已經被一座大城市完全覆蓋,整顆星球就是一座城市。克卜勒-452b所屬的恆星系統,比我們的地球所處的太陽系古老15億年。對於任何擅長技術的種族,這都多給了他們超過10億年的時間能夠大幅度領先我們。

科洛桑的居民不只擁有這一整顆行星經過工程改造的全部表面,他們還能夠人工改造並控制氣候。在克卜勒-452b上,環境會明亮變得越來越溫暖,因為它的母星輸出的能量在增長,這是恆星逐漸衰老的症狀。如果這顆大小相當於地球1.6倍的行星真的像地球一樣,如果那裡真的存在擁有技術文明的生命,那裡可能真的需要某種氣候控制工程才行。

貝斯平(Bespin)

開採氣態巨行星的大氣,是科幻作品的題材。NASA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發現諸如氦3和氫之類的氣體能夠從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獲取。形形色色的氣態巨行星在真實的太陽系外行星裡也是常見的一類。在《帝國反擊戰》中,一顆名為貝斯平的氣態巨行星是「雲城」的家園,這座懸浮的城市就在從事大氣開採工作。這座形如傘菌的城市,為流亡的萊婭公主(Princess Leia)及其同伴提供了表面上庇護——直到達斯·維達開始大肆破壞。

目前由諸如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克卜勒空間望遠鏡之類的設備發現的許多氣態巨行星,都是所謂的「熱類木星」(hot Jupiter)——即使對於懸浮的城市來說,這些被恆星近距離炙烤著的龐然大物也太過灼熱了。然而,最近的一項發現表明,太陽系外的氣態巨行星也可以像太陽系裡氣態巨行星一樣,在類似的距離上繞著它們的恆星公轉。

一個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就發現了一顆這樣的行星,堪稱太陽系裡木星的雙胞胎,在與木星到太陽大約相同的距離上繞著它的恆星旋轉。那顆恆星名為HIP 11915,年齡和成分跟我們的太陽類似,提高了這種可能性,即整個行星系統可能跟我們的太陽系類似。這顆不那麼熱的類木行星,距離地球大約186光年,是用智利拉西拉天文臺口徑3.6米的望遠鏡檢測到的。

貝斯平的大氣中有一層空氣可供呼吸,對於懸浮城市來說再理想不過。在我們的銀河系中,不斷湧現的技術讓我們能夠讀取真實太陽系外行星大氣的化學成分),這其中就包括氣態巨行星(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宜居的氣層)。用不了多久,個頭更小的、由巖石構成的潛在宜居太陽系外行星,我們也將有能力分析它們的大氣。天文學家使用K2,也就是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第二期行星搜尋任務,最近已經檢測到繞著一顆鄰近矮星旋轉的3顆類似的行星。星光從這些行星的大氣中穿透過來,有可能在未來的觀測中揭示那裡的氣體成分。

穆斯塔法(Mustafar)

行星穆斯塔法,電影《西斯的復仇》中歐比旺·克諾比(Obi-Wan Kenobi)和天行者阿納金(Anakin Skywalker)之間史詩般對決的那顆星球,也有好幾顆太陽系外行星的對應體。那些由巖漿覆蓋的熔融星球,比如克卜勒-10b和克卜勒-78b,都是大小與地球相仿的巖石行星,它們的地表可能是永久的地獄。

克卜勒-78b,大約比地球大20%,質量是地球的2倍;它的密度也與地球相當,意味著它可能由巖石和鐵構成。這可能使得它就像穆斯塔法一樣,適合於開礦,不過由於太過靠近它所圍繞的恆星,再加上炙熱的溫度,它不太可能成為工業化開礦的舞臺,也不太可能成為光劍對決的場地。

克卜勒-10b也沒有好太多。這是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巖石星球,同樣靠近它的太陽,比水星繞太陽的軌道還要近大約20倍。克卜勒-10b上涼爽的一天,意味著白天的氣溫可能高達1300℃,甚至比地球上熔巖流還要熱。這樣的地表,沒有任何大氣覆蓋,或許能夠使鐵和矽沸騰。

然而,科羅-7b甚至比克卜勒-10b更誇張,表面溫度高達近2000℃。這顆被烘烤到外焦裡嫩的行星,是2010年由法國的科羅系外行星探測器(CoRoT)發現的,距離地球大約480光年,直徑比地球大70%,質量約為地球的5倍。這顆行星原本可能是一顆土星大小的行星,後來被烤乾了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它繞恆星旋轉的軌道極近,在它的表面,那顆恆星看起來要比我們的太陽大得多,使得它的向陽面處於熔融狀態。

霍斯(Hoth)

行星OGLE-2005-BLG-390,暱稱「霍斯」,是一顆寒冷的超級地球,有可能是一顆流產的木星。由於無法成長到足夠巨大,它的最終質量只有地球的5倍,地表被冰封在極其嚴寒的環境中,表面溫度估計只有-220℃。這很可能意味著,那裡沒有《星球大戰》裡霍斯星球上那種名叫湯湯(tauntaun)的兩腳獸可以騎了,甚至不會有可怕的長著獠牙的雪地怪獸丸帕(wampa)了。

天文學家在2005年利用一種被稱為微引力透鏡的技術發現了這顆行星,這也是最早的證據證明這種技術確實有能力發現太陽系外行星。在微引力透鏡中,遙遠恆星的星光被用來揭露距離我們更近一些的太陽系外行星。

這顆行星位於銀河系中心方向,那裡的恆星密度更大,使得微引力透鏡事件更有可能發生。揭露這顆遙遠的「霍斯」行星的一次性事件,是由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發現的,並得到了其他觀測設備的證實。

不過,我們沒必要穿越20000光年的距離,去探訪這顆冰凍星球。土星被霧霾籠罩的衛星——土衛六泰坦(Titan)也是一顆冰凍星球,卡西尼探測器攜帶的惠更斯著陸器2005年曾經登陸過這顆星球。土衛六上點綴著甲烷湖泊,被包裹在持久不散的碳氫化合物濃霧中。那裡的溫度極低,水冰已經被凍得與巖石無異。

另一顆土星的衛星——土衛二恩克拉多斯(Enceladus),看起來就是一個大雪球,卻在冰面之下藏有一片海洋。這一點很像是木星的衛星——木衛二歐羅巴(Europa),這顆冰球也可能擁有一片地下海洋。這片海洋甚至有可能隨著這顆衛星環繞木星公轉受到潮汐擠壓而被加熱。

塔圖因(Tatooine)

天行者盧克的家園行星塔圖因,據說擁有險惡的沙漠環境,由於受到兩顆太陽的炙烤而深受沙塵暴席捲之苦。真正繞著兩顆或者更多太陽旋轉的太陽系外行星,環境要更為惡劣。克卜勒-16b是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繞著兩顆恆星旋轉的行星——它同時環繞兩顆恆星旋轉,而非只繞著雙星系統中的一顆恆星旋轉。然而,這顆行星很可能較為涼爽,大小與土星相當,主要由氣體構成,只有一部分由巖石構成。

它遠遠超出了那顆恆星的「宜居帶」,即液態水能夠在行星表面存在的合適區域。它的兩顆恆星也比我們的太陽更冷,可能使得這顆行星上毫無生機。當然,我們也可以看看所謂的光明一面。2011年,當這一發現被宣布時,現已退休的NASA克卜勒首席研究員比爾-博魯茨基(Bill Borucki)說,發現這顆新行星實際上可能拓寬了銀河系中存在其他生命的前景。所有恆星中大約半數存在於雙星系統當中,因此有行星環繞雙星旋轉這一事實,只會增加外星生命存在的機率。

最近宣布發現的克卜勒-453b,也環繞兩顆恆星旋轉,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不過它的軌道位於宜居帶內,意味著它擁有的任何衛星都有可能適宜生命生存。這是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第10顆環繞雙星旋轉的行星。

卡米諾(Kamino)

克卜勒-22b,與《星球大戰》裡的卡米諾行星(那些眼睛像蟲子的長脖子複製人士兵的家鄉)相似,是一顆超級地球,可能被一片超級海洋所覆蓋。風暴肆虐的水世界卡米諾首次出現在電影《複製人的進攻》中,當時生性多疑的歐比旺·克諾比正一顆接一顆行星搜尋過去尋找答案。

克卜勒-22b的真實面貌還有待確認:它的半徑是地球的2.4倍,甚至有可能是氣態行星。不過,如果海洋星球的想法被證明是正確的,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的幫助下,我們甚至能夠設想出一個物理上可行的類似卡米諾的行星。

一顆海洋星球如果側躺在公轉軌道上,就像我們太陽系裡的冰質巨行星天王星那樣,按照最近的計算機模擬,它就有可能成為一個適宜生命居住的宜人星球。研究者發現,地球大小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到恆星的距離與地球到太陽相當,並且由水覆蓋,表面的平均溫度大約可以達到15℃。由於傾斜角大得誇張,隨著它繞著恆星公轉,它的南北半球將交替沐浴在陽光和黑暗之中,每次長達半年。

科學家之前認為,這樣的行星會在沸騰與冰凍之間搖擺,使得它不適宜生命生存。然而,MIT的科學家建立的三維模型顯示,這顆行星,即便只被大約50米深的淺海覆蓋,也能夠在古怪的極夏期間吸收熱量,然後在極冬期間釋放出來,使得整顆星球氣候宜人,四季如春。

順便說一句,這麼淺的海水深度也是適宜卡米諾式海洋平臺的深度,使得那裡的海面上可以構建起覆蓋在海上的城市,複製人的大軍正是從那裡出發,向和平進軍的。

安鐸(Endor)

安鐸,伊沃克人的森林王國,繞著一顆氣態巨行星旋轉,在電影《絕地歸來》中登場。太陽系外衛星的探測,對於地球上的科學家來說,目前仍在起步階段。2014年,通過微引力透鏡技術,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潛在的太陽系外衛星。如果是真的,這顆衛星就繞著一顆流浪行星旋轉,不屬於任何一顆恆星,而是自由地飄蕩在太空中。

這顆行星在某個已經被遺忘的行星系統形成之初被拋擲出來,從此以後只有它的衛星跟它相依為命。由日本、紐西蘭和美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一個團隊,分析了2011年紐西蘭和塔斯馬尼亞的望遠鏡採集的數據,提出了這顆可能存在的太陽系外行星。不過,他們說,一顆較小的恆星和一顆較大的行星相伴的話,也能夠導致同樣的微引力透鏡現象。

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太陽系外衛星從太空中湧現出來。美國哈佛大學的HEK搜尋項目,已經開始梳理克卜勒望遠鏡獲得的數據,從中搜尋太陽系外衛星存在的跡象。2015年初,這些科學家檢查了大約60顆克卜勒行星,確定現有技術足以發現太陽系外衛星存在的證據。

該項目在地外生命搜尋方面可能影響巨大。如果能夠證明太陽系外衛星有可能是宜居的,它將開啟宇宙生物學的另一條途徑:宜居的衛星甚至可能比宜居的行星數量更多。它們有可能擁有活躍的生態系統嗎?會擁有稀奇古怪的生命形式,甚至比安鐸星上長得活像泰迪熊,卻像泰山那樣在樹林中蕩來蕩去的伊沃克人更古怪嗎?我們拭目以待。

奧德蘭(Alderaan)

在電影《新希望》中,萊婭公主驚恐地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行星奧德蘭被帝國的死星炸成碎片。真正的太陽系外行星也可能經歷極端的破壞。2015年,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發現,一顆白矮星正在吞食一顆較小行星的最後一點碎片。白矮星是超級緻密的恆星殘骸,大小與地球相當,重力卻比太陽表面超出10000倍。它所施加的潮汐力,能夠將一顆行星撕成碎片。

觀測者起初認為,他們看到的是銀河系邊緣一個星團內部,一個黑洞正在進食的場景。然而,X射線觀測數據與一顆行星被一顆白矮星撕碎的理論模型完美吻合。

2014年,K2項目也在一顆更近的白矮星上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在這個例子裡,一顆小型巖石天體,可能是一顆小行星,被粉碎成了一條塵埃環,繞著那顆白矮星每4.5個小時旋轉一周。

NASA的斯皮策空間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在2014年也發現了跡象,類似於小行星碰撞產生的碎屑。不過,小行星的碰撞並不是行星毀滅的跡象,而有可能是行星形成過程的一部分。那顆年輕的恆星距離地球大約1200光年,僅有3500萬歲,被一圈塵埃環包圍,其中頻繁發生著類似的碰撞。這些碎片聚集成越來越大的團塊,最終會形成一顆顆完整的行星。

我們的太陽系一度看起來也可能非常類似,如果當時有人在看的話。


相關焦點

  • 現實版星球大戰,NASA要在月球上建造「死星基地」,尋找外星文明
    在電影《星球大戰》中,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超級武器叫做「死星」,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DS-1平臺,它的大小猶如一顆衛星一般,不過卻是一個戰鬥空間站,因為它的上面具有著一個可以瞬間摧毀整個行星的超級雷射炮,威力極大。
  • 《星球大戰》外星生物現實版:長毛象形似猛獁象
    &nbsp&nbsp&nbsp&nbsp在科幻大片《星球大戰》中,許多古怪神奇的外星生物令人印象深刻。長毛象作為一種巨型馱獸首次出現在屏幕上,其身影貫穿影片始末。電影中的長毛象看上去與長毛猛獁象無二,長著長長的象牙,身披厚厚的長毛,不過沒有象鼻。這著實有點詭異。
  • 《星球大戰》裡的星球有現實版嗎
    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有著一系列環境狀況各異的星球,這些星球僅僅是出自編劇們的腦洞,還是在現實中真的有與之環境類似的原型星球呢?  對於《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骨灰粉來說,尚未等到《星球大戰8》上映,卻聽到的一個悲傷的消息:《星球大戰》中「萊婭公主」的扮演者凱莉·費雪,因嚴重心臟病於近日去世,享年60歲。「公主」的去世無疑又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上。
  • 西媒看《星球大戰》:光劍不存在 空間旅行不可能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14日發表文章,盤點了《星球大戰》中「最嚴重的科學錯誤」。原文摘編如下:光劍在《星球大戰》中,存在著一個充滿外星文明的世界,它們之間在不穩定的平衡中共存。
  • 太陽系內曾發生過星際大戰?這兩顆星球是最好的證據,你認同嗎?
    伴隨著好奇心開始的探索之路,正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在太陽系內的氣態行星似乎有被其他文明居住留下的痕跡,就連太陽系的構造像是早已被刻畫好了一樣,比如太陽系最外層的事物奧爾特雲,最開始科學家提出奧爾特雲這一理論之後,得到了很多人的嘲諷,他們認為這根本是一個無稽之談。
  • 科學家在這2顆行星上發現有疑似文明信號,還有星球大戰?真刺激
    科學家在這2顆行星上發現有疑似文明信號,還有星球大戰?真刺激!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尋找類地行星,目的是能找到適合人類宜居的星球,以防地球發生意外,可以延續人類的生存。另外還有個目的就是尋找地外文明。科學家尋找類地行星的參照是根據這顆星球上是否有水、大氣、適宜的溫度等,這些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在人類宜居帶上尋找類地行星是最準確、方便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宜居帶上的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是適中的,這樣才能夠保證適宜的溫度,才能夠孕育生命,也能讓農作物生長。接著再縮小範圍,去探索哪些星球上有大氣和水。
  • 樂高星球大戰行星系列簡介
    無論是可置於玄關的倫敦塔橋,還是「一物兩用」的泰姬陵,又或是星球大戰的UCS產品,都會讓你的房子顯出別樣的溫馨。但這些都是大個兒的樂高鎮宅佳品,有沒有什麼樂高是專門用來放在書桌上展示的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樂高星球大戰UCS的產品線,喜歡樂高的人都知曉一二。但樂高星球大戰下還有一條PS的產品線,知道的人就少了許多。
  • 當人類遇到外星文明,星球大戰離我們還會遠嗎?
    和孩子們一起走過這趟神奇的奇幻漂流旅程,見證難忘的成長時刻,你值得擁有~ 李洪波 航天科技集團 錢學森運載技術實驗室高級研究員 最近,地球收到了15億光年以外的神秘外來電波,一下子讓科學界炸開了鍋
  • 銀河系的行星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嗎?(圖)
    據英國報導,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一張圖片,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這就是它們居住星球的摸樣。過去兩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銀河系中努力搜尋,希望能找到外星生命的蛛絲馬跡。  在全部這些行星中,有54顆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因為它們位於;宜居帶;範圍內。
  • 火星探測、衛星搜尋、星球大戰,你有怎樣的「天問」?
    因為古人認為,行星都是繞著地球轉的,行星不應出現「逆行」的情況,火星的「逆行」行為,讓他們感到困惑不解。中國古人給了它一個名字「熒惑」。「熒惑」引發人類的好奇心,哥白尼為了解釋火星「逆行」現象,提出了「日心說」,從此開啟了現代科學之門。牛頓力學完全是建立在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和「日心說」基礎上的,沒有牛頓力學,衛星根本上不了天,那麼「天問一號」根本到不了火星。
  • 宇宙歷史被揭示,火星發現飛船殘骸,宇宙爆發過「星球大戰」?
    在太陽系裡,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就是火星了。這顆星球之所以引起我們的重視,不僅是因為它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它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畢竟我們人類一直在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第二顆星球。不過一直到現在,我們人類也沒能發現火星上存在生命跡象。不過我們除了要追尋這顆星球上的現有生命,還要去尋找這顆星球上是否有過高智慧生物的生活痕跡。
  • 外星文明是否真的存在?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宇宙的秘密)
    今日話題外星文明外星文明一直是人類的未解之謎,雖說有很多關於它的事件經常被媒體報導過,但其真實性卻一直撲朔迷離,所以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也請大家耐心看完生命的起源首先在我們人類的認知裡水是生命的起源
  • 星球大戰首次上線!能源探測+星球保衛,兩種模式全體驗,小孩子才要...
    銀河紀年3577年 新人類擴張疆域 統一銀河系建成銀河帝國 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 新人類開啟了各個行星的開發建設 ……
  • 《絕地武士們,請為你的專屬星球命名》
    在那個世界裡,有奇奇怪怪的外星生物,完整的文明體系,還有各種各樣的夢幻星球,如果人類的科技可以隨意穿越星系,也許我們真的可以見到下面的這些奇妙場景—— 冰雪世界——霍斯在《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的開始,講到了反叛軍藏身的行星「霍斯」。
  • 《星球大戰》中的外星生物也有現實版!長毛象形似猛獁象~
    在科幻大片《星球大戰》中,許多古怪神奇的外星生物令人印象深刻。
  • 關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你應該知道的50件事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距離《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1983)上映隔了32年的時間,距離上一部公映的影片《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已經有10年的時間。到目前為止,星球大戰的官方時間線包含以下影視作品:《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1999-2005)《星球大戰:克隆戰爭》(2008)《星球大戰:義軍崛起》(2014)《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1977-1983)EA遊戲《星球大戰:前線》(2015)《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2015-2019)
  • 一份關於《星球大戰》的文明診斷書
    著名的太空歌劇類科幻電影及電視劇包括《星球大戰》、《星際迷航》、《螢火蟲》、《星際之門》、《太空堡壘卡拉狄加》等。從創作源頭來說,「星戰」中的想像和《西遊記》沒什麼太大差別。儘管片中涉及到了外星生命、人工智慧、克隆技術等「高端」話題,但這些都是想像力的裝飾性外衣,裡面的外星生物和《西遊記》裡的妖怪沒什麼兩樣,所謂的克隆技術跟孫悟空拔幾根汗毛變出一群小猴子也差不多。
  • 有望發現外星世界?科學家發明行星模擬器找外星球!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科學家們正在應用地球上開發的氣候模型,以了解其他星球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一直以來,地球的氣候對我們所知道的生命來說是非常適宜的,但是外星呢?科學家一直想要了解外星星球的信息,奈何外星數據的獲得相當困難。導致科學家們掌握的有關外星氣候的數據要少得多,天文學家也沒有辦法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數據。
  • 【重磅上映】《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火熱上映中、 大戰一觸即發、你還在等什麼?
  • 《星球大戰》全面「搶錢」計劃來襲,你還能抵擋多久?
    從4月12日開始,逾7萬名星球大戰粉絲來到了芝加哥,開始了他們的「《星球大戰》盛典」狂歡。Cosplay、主創訪談、重大消息發布……所有你能想到的和星戰有關的東西,你都能在盛典上找到。矽星人也受邀來到了現場,和數萬粉絲們一起見證了星戰系列的最新進展。參加完整個盛典,矽星人只有一個感覺:錢包都快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