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開始融化了,有一種悲劇堪比墜江,很多哈爾濱人對此卻茫然不覺

2020-12-08 騰訊網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我工作的單位也在松花江邊,所以來回上下班的時候,我經常在江邊走,哈爾濱的春天,雖然比別處來的要晚一些,但隨著春分已過,暖陽所到之處,松花江也開始融化了,畢竟,沒有誰能阻擋住春天的腳步。

  每到這個時候,也是松花江面最危險的時候,儘管江畔醒目的江堤處,會立上大牌子提醒路人不要涉險過江,有時候警察還要在附近巡邏,攔著路人,可饒是如此,還是會有不怕死的不走江橋抄近道走江面,結果,有的倒黴蛋就直接抄了最近的道,一下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這是哈爾濱春天看得見的危險。

  我們今天要談的事兒,危險程度並不亞於在春天涉險走江面,這在醫療界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了,但在醫療界之外,許多人卻毫不知情。

  這個話題,仍然與松花江有關。

  每年春天,東北大地冰雪消融、萬物復甦,松花江厚厚的冰層也逐漸融化解凍,江面上形成的冰排沿江而下,蔚為壯觀(這段請用趙宗祥老師的語調深情朗讀),這就是開江。

  據說,這個時節打上來的魚,味道最好(此一說是不是真的我不知情,因為口活不好,一向不會吐魚刺兒,所以從小就不愛吃魚),資深吃貨在每年開江之時都會大快朵頤盡享開江魚的美味,但每年這個時候,也是大醫院腎內科最可能收治急性腎衰的時候。

  為什麼?

  因為有人不止吃了魚肉,還同時吃了開江魚膽。

  目前認為,魚膽汁中毒可引起多個臟器功能損害,其中以腎、肝、胃腸最常見且嚴重,如不及時救治,致死率很高。不信各位檢索一下魚膽中毒的新聞,會發現這樣的病例每年都不少見。

  魚膽致人中毒的機制較複雜,其中膽汁毒素、氫氰酸等物質的毒性均參與其中,就診較早的,可能洗洗胃就化險為夷了,稍晚一些合併急性腎衰的(就是尿毒症)就非得行透析治療不可了。

  再晚些時日,120都不用打(來了也就是開個死亡證明方便火化),直接一步到位打本地殯儀館的電話就行了。

  這跟春天走松花江面差不多,直接抄近道走向了人生終點。

  查中國知網,在從1973年到2017年這長達44年的時間裡,每年都有相關病例報導,本可輕鬆預防的悲劇,卻連年上演,所為何故呢?

  菜根譚有云: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而飛蛾獨投夜燭:

  清泉綠果,何物不可飲啄?而鴟鴞偏嗜腐鼠。

  噫!世之不為飛蛾鴟鴞者,幾何人哉?

  放著好吃的魚肉不吃,這些人為什麼偏偏作死吃有劇毒的魚膽呢?

  這其實與古代醫學中動物入藥的觀念有關。

  動物入藥起源於原始人對動物的崇拜,古老的醫術一直與巫術糾纏不清,直到20世紀50年代,有效的化學藥物大量出現之後,動物來源的藥物才逐漸退出醫療的歷史舞臺。

  但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古老的醫學目前仍與現代醫學並存,因此來源於動物的藥物在民間還是有廣大的市場,這也是魚膽中毒這一悲劇得以不斷發生的重要社會基礎。

  21世紀,醫學與科學雖然進步了,但很多人的大腦和思維方式可能與古人並沒有太大不同,神秘主義的巫術觀念依然刻在他們的基因裡。

  也許有人會用博大精深之類的民族主義說辭為動物入藥辯護,但其實動物入藥,並非我國特有的用藥習慣,而是幾乎所有古代醫學共有的特徵,在3500多年前的埃伯斯紙草書醫書中,已有魚膽明目的記載,西伯利亞原住民也使用魚膽治病,布裡亞特人用狗魚的膽汁治療眼疾,中國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道:鯉魚膽,【氣味】苦,寒,無毒。【主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

  不過非常可惜,這些傳說中的藥效並不存在,因此也紛紛被各個現代國家放棄了。

  這顯然是一種落後的醫藥文化,在當下的中國,已無繼續存在的必要。(我猜有人可能會提及熊膽的例子,實際上目前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膽酸已遠比天然熊膽產品的效果要好的多)有趣的是,中國古代也早有杏林先賢對動物入藥提出過明確反對,他說:

  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這大概是中國古代醫生中最早的動物保護主義了,也就是說,即使按中醫的傳統,我國放棄動物入藥也無不可,按照中醫崇古尊古的傳統,當世的各位中醫,你們有誰覺得自己會比說這話的古人還牛嗎?

  有熱愛中醫的網友們可能會懷疑,李醫生你是不是隨便編了一段古文糊弄人啊?這位古代的動物保護主義者是誰啊?我們為什麼要聽他的呢?

  說這話的人,正是中國古代醫學界的泰山北鬥之一,後世人稱藥王的——孫思邈。

  可惜,李時珍這個不肖子孫不聽前輩良言,為湊《本草綱目》到處胡亂抄,說什麼鯉魚膽無毒,他自己怎麼不學嘗百草的神農氏試試魚膽有毒無毒呢?

  他要真的試了,也許臨死之前就得改名叫李寸珍了。

  因為腎毀了,沒得可日咯。

相關焦點

  • 松花江冰層加速融化 涉險過江就是「玩命」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流經我市區的松花江江面部分已經開化,俯瞰整個江面滿是大小「水池」,靠近江中心的區域甚至已融化。在松花江大橋江南段,有一位市民正冒著危險在已經開化的冰面上行走,讓圍觀者替他捏了一把汗。
  • 汽車從船上墜江夫妻倆不幸遇難 遺體卻火化不了
    (原標題:車從船上墜江,夫妻倆不幸遇難!遺體火化不了,死亡證明誰來開?肇東市安監局:應該海事部門開!哈爾濱海事局:我們從沒開過死亡證明!)松花江航道上,一輛汽車從擺渡船上墜江,事故造成兩人不幸遇難。兩人墜江遇難死亡證明誰來開?張志的哥哥和嫂子在8月28日去世,兩人的遺體一直在殯儀館放著。肇東市民 張志人現在已經死亡了,因為不是一個人,是夫妻倆,暫時最大的困難是人不能在殯儀館一直停放,現在沒火化。
  • 哈爾濱松花江開啟「冰封模式」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近日,哈爾濱氣溫低迷,松花江開啟「冰封模式」。江面上,流冰與部分流速較快尚未封凍的水域形成一道冰水交融的獨特風景,如千軍萬馬奔騰於松花江上。圖片拍攝於11月24日。(圖/吳胡荼)近日,哈爾濱氣溫低迷,松花江開啟「冰封模式」。
  • 哈爾濱松花江開啟「冰封模式」 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江面上,流冰與部分流速較快尚未封凍的水域形成一道冰水交融的獨特風景,如千軍萬馬奔騰於松花江上。圖片拍攝於11月24日。江面上,流冰與部分流速較快尚未封凍的水域形成一道冰水交融的獨特風景,如千軍萬馬奔騰於松花江上。圖片拍攝於11月24日。
  • 元旦跨年去旅行,哈爾濱松花江美景,雪中邂逅東北虎
    東北虎林園從酒店去哈爾濱東北虎林園最近,5分鐘車程。虎林園是3A 級旅遊風景區,是為挽救瀕危的東北虎而專門設立的園林。進園路牌都可愛的小老虎指示。老虎的數量有很多,我們冬天來看,老虎都是厚厚的積雪上,更有感覺。看見我們,老虎就向大巴車靠近。東北虎毛色淺黃,濃密冗長毛髮、毛下脂肪厚,體格大而勇猛,在所有老虎家族中,東北虎是最抗凍的,也是體形最大的一種虎。東北虎的學名叫西伯利亞虎,它是貓科豹屬動物,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為山中之王。
  • 黑龍江:成功預報松花江哈爾濱秋冬流凌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高海虹 胡曉徑 王蕾 記者袁長煥報導 近日,黑龍江省氣象部門成功預報了2018年松花江哈爾濱秋冬流凌預報,超前預報、精準預報為黑龍江的航運服務提供了重要保障。
  • 水質改善魚類增多江風清新 記憶裡的松花江又回來了
    記者走訪發現,這幾年,松花江哈爾濱段能吸引那麼多人前來遊玩,主要與水質的改善有關。記者從環保、漁政等部門了解到,通過對松花江流域風險企業進行搬遷和關閉,管控進入松花江的汙染源,並進行投放魚苗、延長禁漁期等生態修復,松花江的水質越來越好,魚類種類數量也得到恢復,沒有了腥臭,江風清新,遊人如織。
  • 松花江捕具裡救出透明魚!可能是二次「逃生」
    哈爾濱生活在線 公眾號 hrbshzx ZAKER 哈爾濱記者 王鐵軍 文 / 視頻製作 通體透明的 「 麵條魚 」,你見過沒?12 日,哈爾濱生態保護志願者團隊在巡護松花江水域時,從清理的一處 「 魚掛子 」 捕具裡發現了幾條這樣的 「 神奇小魚 」。
  • 江葬一千四骨灰松花江裡隨便撒 民政部門:從未審批過此類公司
    「骨灰撒入江中,情誼留在人間。」近兩年,隨著市民文明環保意識的提高,海葬日漸深入人心,隨之而來一種名為「江葬」的喪葬方式在網上日益盛行。近日,本報報料平臺陸續接到一些哈市讀者報料,說網上一些名為江葬的殯儀服務公司宣稱可以提供骨灰撒入松花江的服務,不但價格低,而且規模和服務完全可以和去大連海葬相比。這合規嗎?
  • 科裡奧利加速度錯覺致重慶公交車墜江?專業人士:影響不大
    現代快報訊(記者 季雨)11月2日上午,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原因公布,系乘客與駕駛員發生爭執互毆所致,同時公布的還有一段車載行車記錄儀的視頻。視頻公開後不久,有網友發帖表示,公交車司機關鍵時刻打錯方向,是科裡奧利加速度錯覺所致,一時間,這種說法在網上流傳甚廣。
  • 第二屆哈爾濱採冰節盛大啟幕
    「冬月大雪,福臨吾江;冰凍三尺,水凝呈祥……」隨著冰把頭的召喚,身著傳統服飾的採冰漢子齊飲出徵酒,展現出採冰人不懼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隨後採冰活動正式開始,幾十名採冰漢子,在家鄉唱作組合「安與騎兵」全新演繹的《採冰號子》聲中,合力採出象徵著幸運與福氣的松花江第一冰。
  • 重慶公交墜江事故:已提取家屬DNA以確認失聯者身份
    新京報記者從萬州區委外宣辦獲悉,初步核實失聯人員15人(含公交車駕駛員1人)。目前已確定墜江公交車位置,指揮部已開展深水打撈作業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記者29日從應急管理部了解到,由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牽頭,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參加的部際聯合工作組已於28日趕到重慶萬州區「10·28」公交車墜江事故現場,指導協助地方做好人員搜救等應急處置工作。
  • 蔣勳:生命裡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現在你茫然不覺的時刻
    原標題:蔣勳:生命裡最美好的事物,常常出現在你茫然不覺的時刻 《桃花源》是一首詩,《桃花源記》是這首詩前面的序,可是這個序比詩還長,而且比詩更有名。很多人大概都沒有看過那首詩,但大多數人看過序,我們以前的教科書也只選了序,為什麼?
  • 一下雪,哈爾濱就美成了莫斯科
    △圖片來源:哈爾濱黨史紀念館這裡也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在哈爾濱阿城,清王朝開山肇祖猛哥帖木耳則出生在哈爾濱的依蘭縣,哈爾濱因此被譽為「一國兩朝」發祥地。19世紀末,隨著中東鐵路第一根枕木的落下,這個曾經的小漁村開始發展變化,成為了少有的,先有鐵路、後建城的城市,又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
  • 哈爾濱老年冰球隊身姿矯健 平均年齡超過60歲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3日,在哈爾濱道裏區史達林公園附近江面上,有一群穿戴著專業護具熱火朝天打冰球的老人。這支老年冰球隊,平均年齡66歲,年齡最大的已經77歲。據隊員介紹,多數隊員早年都打過專業隊或是廠隊,還有打過國家隊的,基礎都很好,他們已經連續十餘年冬天在松花江冰面上打冰球了。
  • 成功預報松花江出現最早的凌汛
    近半個月來,受氣溫快速回升影響,松花江流凌開江速度明顯加快。為進一步做好氣象服務工作,黑龍江省氣象服務中心嚴密監視天氣變化,著力提高預測預報準確率,全力做好松花江哈爾濱凌汛氣象服務工作。
  • 黑龍江:成功精準預報服務松花江凌汛
    中國氣象報記者袁長煥 通訊員林松報導 3月29日,黑龍江省松花江哈爾濱段出現流凌,這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松花江哈爾濱段最早出現的流凌,比常年偏早11天。  據了解,針對今年松花江冰層薄,天氣回暖早,氣溫偏高幅度大的特點,黑龍江省氣象服務中心早在3月初就為省航道局製作了2016年春季松花江哈爾濱段流凌偏早趨勢的預報,同時嚴密監視天氣變化,全力做好松花江哈爾濱凌汛氣象服務工作。
  • 一天40萬斤河蛤泥螺被瘋狂捕撈上岸,松花江水生生態令人擔憂 | 綠...
    近日,黑龍江省松花江志願者向綠會研究室反映:自今年松花江禁漁期結束之後,持續發現松花江面有大量的捕蛤船在作業,每天捕撈上岸的河蛤泥螺重量多達
  • 吉林將軍正本清源,漢譯halba為哈爾濱
    當然,哈爾濱的含義雖與曬網場無關,但哈爾濱歷史卻與「網」和「晾網地」關係極大。《清實錄》中的哈爾濱「網事」哈爾濱網的史跡,最早見於《清實錄·乾隆朝實錄》。第六百三十八卷,乾隆二十六年六月辛未,乾隆帝諭:據恆祿等奏稱,松花江下遊伯都訥所屬地方,旗民驛站人夫、口外蒙古等,設網打魚,率多爭競。請分定邊界,計網徵稅,以杜訟端等語。
  • 黑龍江:成功精準服務松花江凌汛預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高海虹 記者袁長煥報導 近日,受氣溫快速回升影響,松花江流凌開江速度明顯加快。為進一步做好氣象服務工作,黑龍江省氣象服務中心嚴密監視天氣變化,著力提高預測預報準確率,全力做好松花江哈爾濱凌汛氣象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