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代人來說,《山海經》的神秘一直無法令人窺測其中奧秘。眾所周知,與現代相比,古代生產力極不發達,想要寫出一本書,所付出的代價絕對比現在多出數倍。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山海經》應該不是一本毫無價值的書,古人可能在書中記載了許多關鍵之事,只是我們還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含義。
對於《山海經》的作者,史學界有兩種說法,一說其作者是戰國時期的劉向父子,一說其作者是夏朝時期的大禹。可無論結果怎樣,都不影響《山海經》本身的神秘之處。千年以來,很多著名的學者都對《山海經》進行了研究,並系統地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當然,隨著研究流派的逐漸增多,爭辯也隨之變得更加激烈,這仿佛又為《山海經》本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山海經》中的內容較為清晰,主要是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依次而描述的。為了能夠系統地對《山海經》進行研究,有學者還專門繪製出了一張《山海圖》。從圖中可以明確地看到,原來地球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完整之身」。南極洲的形狀與人類腦部極為相似,更加令人驚奇的是,西南極洲與東南極洲部分,分別對應腦部的大腦與小腦,甚至東南極洲的延展之處,也類似於人體的腦幹部位。
我們繼續來看,從宏觀上講,澳洲之形態類似於人體之心臟,非洲以及南美洲則是肺部,亞洲與歐洲像極了肝臟,而北美洲的形狀也雷同於人體的脾臟部位。不得不說,這雖然是一個極為巧合,可我們還是要承認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1929年時,四川廣漢市西北地區的一位農民,在挖蓄水溝時,偶然間發現了幾塊特殊的玉器。經過考古專家們的認真挖掘,意外地在該地區探尋出了一處上古遺蹟。在這座遺蹟之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以及青銅器。專家們根據文物的年代測定數據分析,認為該處遺蹟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有5000-3000年的歷史。
該遺蹟被專家命名為「三星堆遺址」,並將其稱為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亦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在三星堆遺址之中,專家們曾經發現了一件特殊的青銅器,該青銅器為一棵大樹的造型,高度為3.95米,主幹共分三層,每層又分三枝,每枝之上都立著一隻青銅鳥。乍看上去,這件青銅樹似乎並沒有太多引人注目的地方,可是當我們看到《山海經》中記載的內容時,卻肯定要對其大吃一驚。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意思就是說,在一個叫做湯谷的地方,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樹,這棵大樹居於水中,是十個太陽的居所,它們經常九個棲息在下方的枝葉上,而另一個太陽則居於扶桑樹上方枝葉。如果將《山海經》與三星堆青銅樹進行對比的話,我們很容易就發現,二者之間似乎有很多雷同之處,甚至幾乎完全契合。這難道也是巧合?還是二者之間果然有著神秘的聯繫?對此,各路專家也一直在努力地進行著研究。
三星堆文明的奇特之處,在於其從未出現在歷史的記載中,並且其民族風格也與華夏民族有著極大的不同。或許《山海經》可能就是唯一一部紀錄三星堆文明的書籍,亦或是在遠古時期,真的曾經有過《山海經》所描述的世界。雖然至今我們無法找尋《山海經》中的眾多秘密,但是小編相信,無論是三星堆文明亦或是《山海經》,只要破解了青銅神樹的秘密,一切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山海經》《大眾考古》】